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茶山生物链,没有苍蝇就没有蝴蝶

茶山生物链,没有苍蝇就没有蝴蝶

2020-12-06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涌进窗棂的太阳光们,镀在剑川木匠精雕细凿的桌椅上,硬朗锃亮。被窗棂切割的远处,是那群和太阳光们胶合在一起的蝴蝶树,再远处的那抹白色,当是苍山顶上终年不化的积雪。嗅觉似乎能闻到透明的雪味和水味,水味当是来自洱海。

再看那群蝴蝶树,已分不清哪一棵是刚才和我们合影留念的了。

菜肴的香味唤醒了我们,瞬时忘了旅途的劳顿,个个精神抖擞,就连苍蝇们也不约而同地纷至沓来。

店家端上饭菜,说:没有苍蝇就没有蝴蝶。然后给我们点上蜡烛驱赶苍蝇,这是一种便利有效的驱蝇方法。

据说有一年,眼看一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民族节就要到了,可却不见蝴蝶,就连蝴蝶树上的蝴蝶卵也少得可怜,村里不得不动员大家,到很远的地方去抓蝴蝶放回蝴蝶泉。次年,村里严格限制了各类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蝴蝶又多了起来,苍蝇也沾了光多了起来。此事的真假我没考证过,不过,农药和杀虫剂的广泛使用,使我们在“灭害”的同时,也“故意不小心”地把“利”给灭了。

从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宏观生物链来说,自然界的所谓“利”和“害”,是我们人类依仗自身的“高等”和利益所需而强加的,其结果是破坏了生物链的健康链接,比方说,导致某一区域物种单一,如昆虫,我们假设这一单一种类的昆虫,正好是人类所需的某种农作物的“害虫”,那么,我们最简单直接的做法就是使用农药和杀虫剂,长此以往,不但会增加害虫的耐药性,其结果就是我们现在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农残超标!危害人类自己。

如何较好的解决人类利益与生物链之间的矛盾呢?年前参加过一个相关讨论会,有环境专家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生物链是很脆弱,要谨慎干预,科学引导(培养),耐心修复。环境专家所说的谨慎干预就是指不要随意乱用农药、杀虫剂,其中,科学引导(培养)很值得强调,专家所说的引导、培养,不是对人的教育,是指对特定区域内各个物种的科学引进集群,使其形成良性生物圈,从而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云南茶叶产区中的“疏林茶园”就是典型的例证。

在特定区域内,如果只有单一植物的话,那么,其昆虫(虫害)物种也是单一的,换句话说,这种昆虫(虫害)就没有了天敌。所谓“疏林茶园”,就是在一大片人工种植的茶园里,有规律、有选择地引种其他树种,比如樟树、野生茶树或是其他经济农作物等。这种“拟态”种茶方式,使特定区域内的茶园呈现出生物多样性,不同植物有各自的昆虫群体,在相对区域内互为天敌,形成一个人工引导、培养出来的生物链,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

从宏观上来看,整个云南茶叶产区就是一座天然的“疏林茶园”。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云南,原生态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从云南茶产区上空鸟瞰,你会看到,在连绵不绝的暗绿色原始森林间,点缀着片片翠绿,这就是人工茶园,再降低飞行高度的话,你会看到在茶园间看似无规则地种植的各类植物,甚至引进了一些无害的动物或相生相克的昆虫,从而形成生物间的“它感”。这些“疏林茶园”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生物链(圈)。

与形成“它感”的这些“疏林茶园”相比,有些地区片面追求鲜叶产量而成片种植台地茶,导致物种单一而引发病虫害,只有施用大量杀虫剂来防治。单一种植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影响长势,降低产量。这种现象被称为歇地现象。

“疏林茶园”,只是云南茶叶产区种植茶叶的方式之一或开端,他们正在探索一种更生态的茶叶种植方式:“野放”,有些区域已见成效。

所谓“野放”,即在野外自然放养、放种。犹如我们吃的“生态鸡”、“走地鸡”等,就是把家鸡放养在自然环境中让它们“自食其力”找虫吃,少喂或不喂人工饲料。

云南“野放”式茶叶种植与“生态鸡”、“绿色鸡”的“野放”相仿,即是把一部分有区域优势的“疏林茶园”,在人工培植到一定的生长期后,“放归”自然“无为而治”让生态系统自动调节,从而产出优质的有机生态茶。

由于经济、交通、原始农耕观念等制约,相对于全国来说,云南农村在农药和杀虫剂的利用上是很落后的,即便在今天,在云南某些小区域,依旧可以看到老一辈原始刀耕火种的影子。

茶产业发展至今,有机、生态是云南茶区的优势,正是凭借“落后原始”的优势,加上对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的利用,颇具前瞻性地把茶叶种植带上了健康的轨道。

店家可口的饭菜,被旅途劳顿的我们一扫而光,随着蜡烛的熄灭,苍蝇又飞了回来,窗外的蝴蝶树下,有人在叫:快看快看,蝴蝶!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