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教育读本设想

普洱教育读本设想

2019-03-20 访问量: 30 茶礼仪网

普洱教育读本设想
  文/郑永军

  2007年前后,普洱茶的火热直接带动了普洱茶出版物的繁荣,成为中国出版界和传媒界的一种独特现象。当时,有关普洱茶的书多得让人无所适从,很多书店顺应潮流在显眼位置开设了普洱茶图书专柜,普洱茶的报纸和杂志也遍布昆明的大街小巷,电台电视台也纷纷开设普洱茶栏目。一时间,一批号称、更多是自称“普洱茶专家”的人士开始涌现,人们言必称普洱,喝茶必喝普洱,送茶必送普洱。

  热潮退去,普洱茶回归理性,专家消失在茫茫人海,爱普洱的更爱普洱,不爱普洱的与爱普洱的相安无事。现在审视当时出版的普洱茶图书,才发现其中的乱象——我们真的有一本权威、简洁、好读的普洱茶普及读物吗?有的商家也写出版普洱茶图书,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有的人利用电脑复制、粘贴技术,速成了一本普洱茶书。有的人临时组建写作班子,快速编成普洱茶书。利益驱使,很多“专家”不过是想借助普洱茶热从中分得一杯羹。纵观这些普洱茶图书,可谓良莠不齐,给真正想了解普洱茶的茶友造成选择上的困难。

  从施教的角度来看,茶学教育学科有一个和别的学科不一样的特性,就是文理结合,即有自然科学的内容也有人文学科的内容,要把茶学的这一特性办出来,要把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设计好,如:茶文化的专业,只学文科的知识而不知茶的自然学科的知识,那茶文化的水平也无法提高,同样学茶自然学科的没了茶文科的结合也一样。具体到普洱茶,因为涉及到山头、仓储、生熟等等,连很多专家都搞不明白。能否打通文理的任督二脉,有没有一本适合多数人学习的普洱茶教材?能否整合并优化现有的普洱茶图书资源,编辑一本普洱茶的普及读物?

  下面,我们对这样一本读物做一些设想。

  整合现有图书资源

  从台湾茶人邓时海的《普洱茶》到雷平阳《普洱茶记》、焦家良《普洱茶道》、邹家驹《金戈铁马大叶种》等等,普洱茶图书琳琅满目,涉及普洱茶冲泡、品鉴、市场、茶山、文化等方方面面。但是,这些图书存在“各说各话”的情况,甚至在很多普洱茶的基本界定上存在不同的认识。比如,普洱茶分生茶和熟茶,但有专家主张取消“生茶”这一说法。再比如普洱茶的陈香,在描绘上并没有相对统一。编撰一本普洱茶教材的普适读本,首先需要对过去的普洱茶图书进行全面系统的整合,对现有的相关出版物进行梳理,在每一个基本知识点上达成共识,对尚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保留。为了进行有效沟通达成共识,需要打破四大产区的狭隘认识,成立一个专家审定小组,为教材把关。

  普及茶文化与基本知识

  普洱茶是中国茶的优秀代表,有鲜明的个性,放在中国茶文化体系中,也有着茶的共性。爱普洱茶,也是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陆羽《茶经》、卢仝《茶歌》等经典茶文化代表作自然不可少,除此而外,还可从古诗词中品读茶的绝妙意象,让人从精神和审美层面感受到茶之美。比如宋朝词人杜未的《寒夜》有名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让人产生美的体验。白居易、钱起、李商隐等古代文人都写有关于茶的诗词,汇集起来欣赏,可以形成中国茶的整体形象。要注意的是,茶文化不只限于茶叶本身,器具、水、空间布置、修行等,它是多层面的,也是立体的。

  前面说到,茶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在这本普适读本中,茶的基本知识也需要介绍。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讲解茶,从产地的角度讲解普洱茶对应的大叶种,从理化指标来分析茶多酚、儿茶素等等,从营养学的角度来分析茶的成分,从医学的角度来分析各种成分对人的作用。可以说,茶有理性的微观世界,也有感性的宏观世界。

  精选普洱经典文本

  这是读本中最具特色、也是最鲜活、最有说服力的文本。清人阮福的《普洱茶记》开篇就说:“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表明了普洱茶的盛名、特色和当时的消费特征。《普洱茶记》还有很多非常重要的信息,比如普洱茶的产地、六大茶山的名称及分布、普洱茶的功效等等,是普洱茶的宝贵文献。

  最早关于普洱茶的记载在唐朝。唐朝樊绰撰写的《蛮书》(864年)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早在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南诏政权不顾千里之遥,于六大茶山所在地易武设置为“利润城”,视茶林为获利润之物,显示了王朝的重视程度,也显示出普洱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接下来的各个朝代都有关于普洱茶的记载,比如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这些关于普洱茶的零散记录,可以汇聚成篇,呈现普洱茶的厚重历史。

  古人写普洱茶,现世也有不少名家写。比如香港四才子之一的蔡澜,就有一篇《普洱颂》:“茶的乐趣,自小养成。家父是茶痴,一早叫我们四兄弟和姐姐到家中花园去。向着花朵,用手指轻弹瓣上的露水,每人一小碟,集中之后滚水沏茶的印象犹深……”这样的妙文不可多得,放在普洱茶教材里再合适不过。

  以人文和实战为主

  “读本”应有自己的独特气质,那就是人文与实战结合,既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也要解决茶友买茶、品茶等实际问题。人文的部分前面已经做过设想,而实战是茶友比较关心的问题:既然普洱茶有如此大的魅力,那如何去亲自品饮体验?

  实战的部分,应该从如何辨别普洱茶真伪、怎样选购好的普洱茶、如何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选购普洱茶、普洱茶如何冲泡、品饮、存储、收藏等等,给茶友以实际指导。实战部分也需要求同存异,文字要规范,表述要清楚,不要让茶友产生错乱认识,更不能以讹传讹。同时,读本可以考虑彩版印刷,图文并茂地加以讲解。对普洱茶的知名品牌,在此部分可以做一些介绍和推荐。

  讲述普洱茶故事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可以让人记住普洱茶,印象深刻。

  故事可以从茶马古道和茶人两方面讲述。茶马古道是普洱茶苍劲的文化背景,在这条古道上发生过很多有趣的故事。附加在故事里的信息,可以是茶马古道的路线、年代、马帮、驿站、茶马互市、普洱茶的意义等等,也可呈现出浓郁的人文地理风情和边地、异域特色。如此,让人在品饮普洱茶的同时,感受这一茶品背后的故事和历史,从而获得丰富的体验。

  普洱茶人是中国茶人中一个庞大群体,他们是普洱茶文化的传承者,而茶人的精神与中国茶的文化融为一体,令人仰慕。茶人也向人们传达出一种高尚优雅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们是普洱茶爱好者的精神偶像。讲述茶人的故事,也是从人的角度讲述普洱茶,亲切自然。

  编写普洱词条

  在碎片化阅读时代,词条的撰写非常必要。而普洱茶本身也有非常多的说法和概念,需要进行单独的系统梳理,方便茶友了解普洱茶。比如渥堆、唛号、生茶、熟茶、干仓、湿仓等等。在编排上,可以从分类加以排列,也可从26个字母的排序加以排列。

  对一本教材级的普洱茶读本,还有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考虑。比如有没有少儿版和大众版?教材如何有针对胜地发放到读者手中?对读者反馈的信息如何收集整理?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的10大误区

 

  1、大叶种和小叶种都能做普洱茶?

 

  小叶种做的茶饼不叫普洱茶。一些商人为了掩盖自己茶叶的假冒伪劣问题,宣称小叶种的也有普洱茶。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规定,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认同的普洱茶的定义,只有云南大叶种的晒青毛茶才能加工成为普洱茶。

 

  2、云南没有小叶种的茶叶?

 

  从产地或产区上来强调一种概念,认为云南没有小叶种的茶叶,这也是一种误导。

 

  云南茶区辽阔,云南滇中茶区的大理、楚雄、昆明,是一个大叶种茶树向中小叶种茶树过渡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大、中、小叶种茶树间而有之。

 

  基本的分布规律是红水河、南盘江、元江、哀牢山、无量山、怒山以南一线,是大叶种茶树的集中分布区,该线以北为大叶种向中、小叶种茶树的过渡区,一些小区域的茶树究竟是否属于云南大叶种?受云南立体农业气候决定,应区别对待。

 

  3、云南大叶种是一个品种?

 

  云南大叶种是一个统称,其优良品种主要有: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勐海大叶种、景东大叶茶、景谷大白茶。云南大叶种茶叶,内含物质丰富,云南大叶种是普洱茶的唯一原料。

  4、大叶种茶叶优于小叶种?

 

  由于普洱茶的特殊制作工艺,再加上当地适宜的气候、土壤环境,大叶种的晒青毛茶有着它独特的优势,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含有较高的茶多酚,其中儿茶素含量占茶多酚总量的70%,而一般小叶种茶树的鲜叶茶多酚含量较低但这并不等于大叶种的普洱茶一定优于其他的中叶种、中小叶种的茶叶。

 

  普洱茶一直在强调是,大叶种的茶叶更耐冲泡,大叶种富含更多微量元素,大叶种晒青毛茶更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后发酵的口感更佳。

 

  5、普洱茶分乔木和灌木?

 

  在云南普洱茶区,茶叶仅有台地茶和古树茶的区别之分,并没有所谓的乔木和灌木的区别。

 

  台地茶为了便于管理而人为地不让茶树长得太高,为了方便采摘而人为地矮化,所以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灌木茶”的样子。从茶树和根茎上来看,普洱茶的台地茶也属于乔木茶。当不再人为修剪这些树型低矮的茶树,就会长高、长大,而恢复它“乔木”的本来面目。

 

  6、某个地方的茶比其他地方的好?

 

  云南大叶种茶树,原产云南省西南部和南部澜沧江流域,整个澜沧江流域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都是差不多的,都具备了良好的生长及生态环境。

 

  但是,茶叶品质的最终形成还取决于很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工艺的问题;不同茶区茶叶的香气和内质也是不同的,对比时也只能选择同一区域内,同一时间段的茶来比较,绝对不能拿勐海的台地春茶与景迈山的大树秋茶相比,那是毫无意义的。

  7、“越陈越香”不科学

 

  很多茶商都把“越陈越香”作为宣传口号,这也成为普洱茶投资增值的主要依据。

 

  普洱茶专家邹家驹一贯坚持,普洱茶的存贮需要一定的条件,而且有陈化周期的限制,存放条件得当,只要几年时间口感就已经非常好了。随着时间推移,茶物质其实会衰减。比如故宫存茶,只能说由于特殊的存放环境,现在还能喝而已,最多说品味一些文化内涵,很难讲口感好到哪里去。“一直放下去,最后就成灰了,怎么会越陈越香呢”?

  8、不宜炒作“千年古树茶”

 

  市面上的老树茶被炒到了天价,邹家驹一直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市场盲目追捧老树茶,除了制造概念,并无益处。

 

  固然,一些年代很久的老茶树,生命依然旺盛,茶叶品质优良,但茶树和任何生命一样都有生长,旺盛和衰退的周期,茶树也并不是越老茶叶品质越好。

 

  据说,一次某位前国家领导人向他询问:“茶树是不是越老越好?”他回答:“茶树我不好说,不过男人老了精子都没有了,茶树大概也有这个道理么。”该领导哈哈大笑。

 

  9、野生茶树喝不得

 

  很多商家炒作野生茶树的概念,把野茶卖到了天价。由于野生茶树不易采摘,人们往往砍树取茶。

 

  邹家驹指出,没有经过人工驯化的纯野生茶树,往往为了抵御虫害,叶中含有毒素,饮用风险很高,曾经发生过中毒事件。野生茶存在的意义只有两点:证明茶起源于云南;在茶树选种、育种上能找到可供利用的基因。除此外毫无意义。

 

  他在《野到何时》一文中大声疾呼:“一股妖气野风,正由外到内,蛊上惑下,席卷摧残着澜沧江两岸亘古相传下来的野生茶林。云南的茶树种质资源,正遭受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浩劫。”

 

  10、盲目存茶可能血本无归

 

  大约从2003年开始,一些炒家开始炒普洱陈茶。一些多年以前的老茶被炒到了天价,诱使很多人买茶为了存茶,期望以后升值,一些商家甚至宣传储存普洱“稳赚不赔”。

 

  邹家驹在众多场合发出警告。他指出,过去的普洱茶之所以能够卖天价,是因为过去没人把普洱茶当高级东西,所以今天存世非常有限,有炒作的题材。而如今,很多人都在家里大量存茶,今非夕比,未来价格拉升的空间估计有限。

 

  令人忧虑的是,大量不宜存储的烘青、炒青茶和其他工艺加工的绿茶、红茶、外地茶也混了进来,压成饼,消费者难于鉴别。“这些掺有烘青、炒青的茶饼,干燥过程中出现高温,改变了茶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特性,结束了茶叶在某种意义上的生命,越存放越苦。只怕消费者投入精力,金钱最后成了一堆垃圾。”

普洱茶市场“两极分化”成常态,茶价差可达600倍

普洱茶市场“两极分化”成常态,茶价差可达600倍

(本网供图)

古树茶标价最高达2万元人民币一公斤,普通的台地茶每公斤价格才30元至200元不等。这是记者28日在第十一届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上看到的行情。随着消费市场、消费方式的变化,普洱茶市场“两极分化”已成常态。

第十一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当日在昆明启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家企业及马来西亚、缅甸、泰国等国和台湾地区数百位专业客商参加。这个被誉为“普洱茶交易第一博览会”的展会,和鼎盛时期相比,略显冷清,但越来越多的独立品牌出现在博览会上,普洱茶价也呈现“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景象。

记者走访发现,古树茶价格每公斤从3000元至2万元不等;而台地茶方面,即便是生态、有机普洱茶,每公斤价格也才30元至200元不等;古树茶台地茶价差可达600倍。

“普洱茶早已蜚声中外。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普洱茶的消费市场、价格、方式也都出现了变化。”昆明市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刘益成分析,近年来,随着普洱茶“山头”、“古树”的概念被挖掘出来后,普洱茶市场出现“两极分化”,用名山头的古树纯料制作的普洱茶与大众普洱茶的价格差价越来越大。古树茶方面,除去原来的班章、冰岛外,现在像薄荷塘等更多的古树茶价值被挖掘出来,价格不断出新。

“这一方面是普洱茶友越来越专业、挑剔,但其中也不乏炒作者。不过,这对于普洱茶和茶农而言并非坏事。”在昆明茶商余世刚看来,如今的普洱茶市场细分日趋明显,市场更加丰富成熟,茶农对古茶树的保护意识也加强了。

“‘山头主义’、‘天价普洱’不是普洱茶的未来。普洱茶虽被称作‘能喝的古董’,但品饮才是普洱茶的第一属性。”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丁云国认为,普洱茶市场太过两极分化并非好事,做民众买得起、好喝的茶才是普洱茶业发展的正道。

“不过,相比几年前,不论是高端古树茶还是大众茶,普洱茶的收藏和消费都更趋于理性化。”刘益成认为,如今普洱茶不再是以前“黄金当豆腐,豆腐当黄金”的混乱局面,市场的泡沫挤去多半,留下一个较为干净、更追求品质的市场。他称,即便是班章、冰岛、昔归等高端普洱古树茶也都是基于饮用为前提的消费式收藏,而非供奉在价格“神坛”上的投机类收藏。

丁云国建议,针对普洱茶市场两极分化现象,行政部门应创造出更优秀的市场环境,助推名优产品,但同时终结炒作,让普洱茶投资回归本源。

揭密陈化过程对普洱茶品质有什么影响

“陈化”是普洱茶发展香气、巩固和完善品质的重要工序,普洱茶特有的品质和陈香是在陈化过程中变化形成的。

揭密陈化过程对普洱茶品质有什么影响

普洱茶“陈化”的原理,是茶叶内的茶多酚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非酶促自动氧化,进而与其它物质聚合,形成黄褐色聚合物,使普洱生茶汤色逐渐加深,直至变为黄褐色的过程。

茶叶的鲜爽物质氨基酸遇到空气里的氧化后,逐渐氧化、降解和转化,或与茶多酚的氧化产物结合形成暗色聚合物,搞坏血酸氧化色泽和茶汤褐变:芳香化合物含量显着下降,同时产生丙醛、2,4一庚二烯醛、辛二烯醛、戌烯醇等,使茶叶鲜味消失,陈香显露,叶底转暗,汤色红褐;多酚类的氧化,苦涩物质减少,滋味逐渐趋于醇和;茶黄素,茶红素在储藏中发生氧化后,使非透析性的高聚合物(茶褐素)积累,茶汤红褐。叶绿素发生光敏氧化降解,使茶叶色泽显着褐变,逐渐形成普洱茶“越陈越香,红褐明亮“的品质特点。

普洱茶的品质与陈化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影响最大的环境条件是温度、湿度、氧气、光线和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