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普洱与大红袍

普洱与大红袍

2018-03-12 访问量: 308 茶礼仪网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普洱茶作为中国人饮食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常被誉为“国饮”。 普洱茶是中国老百姓最常和的饮料之一,更是许多人养生的一大“法宝”,茶道养生一直都深受大家的喜爱。现在茶的种类越来越多,那么普洱茶与大红袍都为茶,可它们制作工艺上都有区别啊!还会有相同之处。

普洱茶

  大红袍和云南普洱茶的相同点:一、陈年得味。普洱茶须待自然干仓慢慢陈化经年,饮用乃佳,武夷岩茶亦须陈藏数年方得醇和之口感、食疗之功效;二者均有酵化、酶化、脂化之特点。二、老树盛名。武夷岩茶极品尊仰大红袍母株,极品岩茶均采自数十年至数百年以上老树。普洱茶极品自百年老树。两者均推崇老树产茶。三、历史悠久。普洱茶和武夷岩茶均是历史名茶,历代贡茶。

  大红袍和云南普洱茶的不同点:

  一、陈龄差异。武夷岩茶陈年期适中,一般为一到五年,讲求口感和保健功能实用性,不盲目鼓吹和夸大陈化之年龄,务实客观、物性昭昭;而普洱茶商业化操作严重,拼包装、比年代、视陈旧、造名气、寻来源等玄学体系严重偏离茶叶本身之食品属性,越陈越好之误区有悖天然食品自然规律。

  二、工艺差异。而武夷岩茶不仅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传承,流程精工细作,不省工力,且对原产地武夷岩茶范围划分明显,质量保证可以正本溯源;普洱茶的定名之初,显现普洱茶产区“商文化”泛滥,而“产文化”薄弱,现代则过于依赖港台市场推手神秘化炒作,普洱茶叶本身质量之分野标准模糊,工艺体系失之于粗线条,而且其黑茶属性或者绿茶属性也因此一直处于混淆状态。

  三、品类差异。武夷岩茶产品类别丰富,且具有明显的口感差别,各品类又自成体系,体现出庞大之市场底蕴;普洱茶产品细化不足,仅有生饼、熟饼之外观年份类别,标准各自占山为王,极易产生普洱茶品类混乱和造假现象。

  四、品赏差异。武夷岩茶系乌龙茶之祖,工夫茶之宗,重品轻藏,甘、醇、爽、活、香等特色明显,“岩骨花香”特点尤显,适合以精致工夫茶具品味、赏玩,形成了一系列茶道文化。普洱茶重藏轻品,品赏实际是借用工夫茶文化,普洱茶性立体典型性不足,饮用文化特性模糊。

有用+10
分享

关于大红袍母树的传说

关于大红袍母树的传说!大红袍母树生长在武夷山天心九龙窠的悬崖峭壁上,两旁岩壁矗立,日照不长,温度适宜,终年有涓涓细泉滋润茶树,由枯叶、苔藓等植物腐烂形成的有机物,肥沃土地,为茶树补充养分,使得大红袍天赋不凡,得天独厚,品质超群。古时采摘大红袍,需焚香礼拜,设坛诵经,使用特制器具,由名茶师制作。解放初期,大红袍在采制期间有驻军看守,制作过程中的每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并称重后签字,最后加封后由专人送呈当地市人民政府。现在,大红袍母树的管理、采制已由市政府指定交市岩茶总公司茶叶研究所管理、制作。

大红袍母树于明末清初发现并采制距今已有350年的历史。数百年来盛名不衰,其传说颇多,一是相传古时候一个读书士子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了,下山化缘的永乐禅寺的老方丈发现后,叫来两个小和尚把他抬到庙里。方丈见他面色苍白,体瘦腹胀,便泡上一壶好茶,扶持他饮下。士人见茶叶绿地红边,泡出的茶水黄中带红,如琥珀一样光亮,遂呷了几口,顿觉口角生津,芳香四溢,肚中咕咕作响。连续喝了几次,鼓胀全部消退,身体康壮如常。谢过老方丈,他便赴京投考,竟得状元及第。不忘救命之恩,状元郎重返武夷山,在老方丈导引下,寻访了这半山腰的神奇茶树。这天,他正跪在山下虔诚地焚香祷拜,忽然一阵风来,把猩红状元袍卷上了半空,不偏不倚,恰巧罩在"茶王"的枝头,宛如红云一片。"大红袍"遂由此得名。

大红袍母树又有一说是一皇帝得消化不良得饮此茶水而愈,为谢此树而将红袍披在树上,从此此茶树取名"大红袍".

据导游介绍,如今大红袍母树仅存三棵,年产量极低,最多一年有过8两二钱,最少有一年连二两不到。可为稀世珍品。母树大红袍茶叶,在一九九八年九月十八日第五届武夷岩茶节的拍卖会上,拍出天价,净含量20克的母树大红袍茶叶拍卖价15.68万元,创下了茶叶拍卖史上的奇迹。

大红袍过去为皇室贡品,如今也是要悉数进贡中南海。不要说阿TEA,就是福建省省长,估计也难喝到。值得庆幸的是,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茶叶研究所在1986年无性繁殖成功了大红袍的第二代:小红袍,在1989年又成功无性繁殖了大红袍的第三代:大红袍,因为与母树大红袍在茶叶的形状色渍上都十分相似,所以还以"大红袍"命其名,但香味却远不如母树了。

吕洞宾与大红袍

原创者茶叶 吕洞宾与大红袍

茶与菩萨挂上了钩,也免不了与道教攀个交情,释道两家,互不相亏,否则,龙虎山的徒众未免气馁。

武夷山盘桓于福建、江西接壤的崇安县境内,相传昔有神人武夷君居此,故名。

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奇岩,峰峦叠翠、怪石嶙峋。

九曲溪蜿蜒十五里,萦绕山间,形成三弯九曲的胜景。

五曲之中,有座道院名天游观,观前有棵老茶,盘根错结,旋绕于水石之间。

每年,老茶树发十数枝芽,叶片肥厚稀疏,采制成茶,仅得二三两。

天游观中,供着吕洞滨,因此将此茶称作洞宾茶。

每年春天,茶树即将发芽之际,天游观道士向崇安县令禀报,县令便派家人在采茶的前一天晚上赶云,宿于观中。

第二天,家人与道士踏着晨雾前云采茶,当即烘制。

茶成之后,先以一杯供纯阳道吕洞宾,观中自留少许,其余的,封在一小瓶中,贴上封条由家人带给县令。

据说洞宾茶香而冽,粗叶盘曲如干蚕状,色青翠似松萝。

新者但郑其清芬,稍为咀味,多则不宜。

过一年后,于醉饱中烹尝之,则清凉剂也。

记载此事的刘靖,当过五年崇安县令,年年将洞宾茶占为己有,想必不假。

只是这位附庸风雅的七品芝麻官不懂茶道,将任内所搜括的半斤珍品,居然藏了十几年,结果色香俱变矣。

洞宾茶的故事并不离奇,崇安县星村的吕仙茶就有点神了。

星村盛产茶叶,有五株茶树,却与从不同,叶都是成对而生的,五株茶树从上到下,大小一模一样,茶质远胜其它茶树。

村人都说是吕洞宾大仙人所栽,十分珍视。

每当春茶抽芽时,全村人集合起来抓阄,抓中的那位,就是交了鸿运,采茶的事独任其劳。

采制成茶,先送交官府,然后分给各家各户。

由于产量很少,总茶不过数斤,每户仅得数两而已。

因此,家家珍藏,遇到贵客才拿出去招待。

这种茶,被称为吕仙茶,也叫吕岩茶。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无论是洞宾茶,还是吕仙茶,名气都不能叫响,茶种也未能繁衍,与铁观音简直别如天壤。

细究起来,很可能与吕大仙人的名声有干系,八仙之中,吕洞宾的风流韵事最多,民间盛传他三戏白牡丹之类的韵事,尽管是度人成仙,但专找漂亮女人超度,难免落人话柄。

而观音娘娘,自宋代以来,信奉者日多。

一个是美丽端庄的少妇,一个是色色迷迷的风流道人,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呢?可见茶的名确实至关重大。

洞宾茶、吕仙茶的名声逐渐湮没。

武夷茶区里,又冒出一种大红袍,终于一炮打响。

关于大红袍,有种种奇妙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崇安县令,生了重病,求医吃药终不见效。

武夷山天心寺的和尚知道了,便献上山寺所产的茶叶,没想到吃了几次,大病居然痊愈。

这位到太爷感动至极,不过使他感动的对象不是献茶的和尚,而是那棵茶树。

一天,县太爷屈驾亲临茶崖,对着那棵茶树三跑九叩,焚香礼拜。

然后,他脱下红色官服,战战兢兢地爬上茶崖,将自己的朝服披在茶树上,以表感恩戴德的拳拳之心。

大红袍的茶名便由此而来。

另有人说,大红袍生于悬崖峭壁之上,人莫能攀,风吹叶附,捡回来制茶能治百病。

此说远不如上述说法动听玄乎,所以流传不广。

不过,认真追究起来,前一个传说也颇有破绽。

县令服色,历代虽有变化,但从不服红袍。

这倒反映出中国民间传闻的文化特点,口耳相传,难免以讹传讹。

结果是越传越神,越神越传,所谓真实,反倒被人忽视了。

这果神奇的茶树,至今犹存。

如果你来到武夷山天心岩附近的九龙窠,不畏艰险,攀登崎岖小道,便可到过它的生长处。

一片岩壁上镌有大红袍三个大字,石罅间生长着几丛一米高的灌木茶丛,模样并不奇特,只是叶质稍厚,芽叶微微泛红,也许质厚色红便是大名鼎鼎的大红袍茶树命名的真正来源吧。

洞宾茶、吕仙茶、大红袍,都生长在武夷山区,同属武夷岩茶。

武夷茶的名气非同小可,为历代所重视。

唐代徐夤赞之曰: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

《岳阳楼记》的作者,大文学家范仲淹诗云: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

都是极为推崇的。

综观茶史,武夷茶的发展大致是始于唐,盛于宋、元, 衰于明,而复兴于清。

(1924年修《崇安县志》)宋元时期,这里的茶称建州贡茶、北苑龙团,是宋皇室贡茶主要产地。

每年惊蛰开始采茶,当地官员亲上祭台,隆重礼祭一番,便令差役鸣金击鼓,满山茶农齐声高喊茶发芽,喊声回荡在峡谷间,声如震雷,场面十分壮观。

据说,这时山泉井水纷纷上涨,甘甜清冽。

用这种水制茶,茶质异于常品。

茶制完,水又退下,恢复原状。

因此人们称之为道仙井、呼来泉,种种迹象都反映出武夷茶与仙道是渊源已久。

洞宾茶、吕仙茶、大红袍,就是在这种氛围下产生的。

武夷茶可分岩茶、洲茶二种。

在山者为岩,上品;在麓者为洲,次之。

品名多达数百种,正如《崇安县新志》说的:不外时、地、形、色、气、味六种。

如先春、雨前,乃以时名;半天夭、不见天、乃以地名;粟粒、柳条,乃以形名;白鸡冠、大红袍,乃以色名;白瑞香、素心兰,乃以气名;肉桂、木瓜,乃以味名。

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茶种,如今叫得响的,也只剩大红袍、水仙、肉桂、桃仁、奇兰等少数几种。

典籍中有所记载,能为我们略知一二的,也只有洞宾茶、吕仙茶等凤毛麟角了。

这便给我们一个启示,茶的出名与否,除质地优良之外,很重要的是有没有相应的茶事,以及茶事的精彩、感人程度。

大红袍的传说,显然远胜于洞宾茶和吕仙茶。

武夷岩茶属绿叶红镶边的半发酵茶,它的特点以清人梁章钜概括的最为简练,即活、甘、清、香四字。

(见《归田琐记》)这种茶最适宜泡工夫茶,也适合外销,因而近年业十分走俏。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最出名的一种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最出名的一种,而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历经五次评选,五次都是中国十大名茶。我们来大概的了解一下武夷岩茶和大红袍吧!

一、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美景甲东南”名山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的制作可追溯到汉代。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其创制年代,据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清上明制茶法》载: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已栽制茶叶,民间就已将。

在山者为岩茶,是上品;在麓者为洲茶,从品种上分,它包括吕仙茶、洞宾茶、水仙、大红袍、武夷奇种、肉桂、白鸡冠、乌龙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

二、大红袍

大红袍茶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大红袍茶”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大红袍已能批量生产。“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

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

大红袍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三种有益成分高,具有抗癌、降血脂、增强记忆力,降血压等良好的作用。

一是茶多酚特别多,其中最重要的EGCG具有抗癌功能;茶多糖含量是红茶的3.1倍,绿茶的1.7倍,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血脂;作为茶叶特有的氨基酸——茶氨酸的含量达1.1%,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具有增强记忆力、降低血压的作用。

此外还具有明目益思,轻身(减肥)耐老(延缓衰老),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胆固醇等等。

综上,武夷岩茶和大红袍关系是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一种,而且是最出名的一种。但武夷岩茶是乌龙茶中的一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