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花茶>桂花茶>桂花茶功效>桂花泡茶禁忌以及桂花茶的副作用

桂花泡茶禁忌以及桂花茶的副作用

2019-03-26 访问量: 37 茶礼仪网

桂花泡茶禁忌以及桂花茶的副作用

桂花中含有大量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芳香物质的含量也不少,同时碳氢化合物、各种有机酸的含量也很好,科学的使用身体能够快速恢复健康。不过,桂花虽然有很多好处但一定要遵守科学的使用方法,否则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副作用。下面就来看看桂花泡茶禁忌、桂花茶的副作用有哪些。

一、桂花泡茶禁忌

1、桂花的用量以及用法

大分类上我们将桂花的用法分为内服以及外用,首先我们来说说内服,桂花的内服一般都是煎汤、泡水或者是泡酒服用,不过用量有讲究,除了泡酒之外,桂花的用量不能够太多,控制在0.5钱到1钱左右就可以了;若是将桂花外敷,那么就是清水蒸热外熨,也可以将煎煮来的药液直接用来漱口。

2、桂花的药材搭配

桂花在冲泡的时候最好不要和其他的花茶一起搭配,避免药性发生改变。生活中也有一些花茶和中药材都是适合桂花的,分别是玫瑰花、金盏花、胖大海以及玉蝴蝶等。只要科学的使用这种药材,就能够更好的避免身体出现桂花泡水喝的副作用。

3、桂花服用不能够过量

桂花除了作为一种观赏性植物,也可以作为一种食物来使用。它制作出各种美味的佳肴。另外,桂花也可以用来泡茶或者是制作成其他的药物,效果都非常的不错。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桂花本身的香气是非常浓郁的,所以不能够大量服用,否则身体会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头晕以及想吐等。桂花在生活中一定要适量服用,大量使用会失去这种药材本身的保健功效。

4、不适合服用桂花的人群

生活中如果你的体质是偏热的,特别是火热内盛的患者千万不要使用桂花。这是因为桂花性温,如果体热的患者服用了桂花,那么身体中的内火就会大大增加,不利于身体健康。不过,若你的身体出现了牙痛、胃痛、口臭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就可以将桂花泡水服用。

二、桂花茶的副作用

桂花茶是一种性质温和的花草茶,它没有毒性,也没有什么副作用,平时大家可以放心饮用。(

有用+10
分享

桂花茶的功效的介绍

桂花茶,是很多人都喜爱的一种花茶,但对于桂花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却不是很多人知道,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桂花茶的功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桂花茶的功效的介绍

  1、桂花茶的功效与作用之治口臭、牙痛。

  2、美容功效:可美白肌肤,清除体内毒素及通宿便。

  3、保健功效:散发浓郁迷人花香的桂花,能舒缓紧张情绪,经常饮用,可净化身心、平衡神经系统,达到提神的作用。具有抗癌、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润脾醒胃、增进食欲及减肥之功效。桂花茶有温补阳气的功效,桂花茶主治阳气虚弱型高血压病。

  症见眩晕,头晕, 腰痛,畏寒肢冷,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桂花茶具有美白肌肤、排解体内毒素、止咳化痰、养生润肺的作用;夏天很多人觉得皮肤干燥,或由于上火而导致声音沙哑,在绿茶或乌龙茶中加点桂花,可起到缓解作用;桂花茶对于口臭、视觉不明、荨麻疹、十二指肠溃疡、胃寒胃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桂花茶茶叶用鲜桂花窖制后,即不失茶的真味又带浓郁桂花香气,饮后有通气和胃的作用,很适合胃功能较弱的老年人饮用。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内容,希望通过小编的讲解可以为有需要的茶友们提供好的建议,我相信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很多的茶友们还是对桂花茶的功效也是有一定的了解了吧。

杏仁桂花茶的泡法及功效

杏仁桂花茶的泡法及功效

杏仁桂花茶的泡法

材料:南杏仁6克,干桂花3克。

泡法:

1.将南杏仁拍碎,装入盘子,以备用。

2.用开水温烫茶杯,沥干水分,以提高茶具温度。

3.将南杏仁碎和桂花一起放入杯中,倒入沸水,盖上盖子,闷泡8分钟左右后即可饮用。精彩阅读:菊花人参茶的泡法及功效

杏仁桂花茶的功效

1.杏仁:南杏仁含丰富蛋白质、植物脂肪,具有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滋养肌肤的作用,还可以促进肠蠕动、消食化积、健胃整肠、治疗便秘。

2.桂花:桂花不仅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散寒破结、化痰止咳,还可以暖胃止痛、通宿便。

3.杏仁桂花茶:这款茶饮可缓解秋燥引起的咳喘、声音沙哑,缓解便秘,同时还可以滋润肌肤。天气转凉后,冷风一吹,很多人常常会感到胃部不适,这时喝上一杯桂花茶,能够很好地缓解症状。

琉璃茶具金桂花茶的功效与作用-茶道的概念:饮茶之道和修茶之道

琉璃茶具 金桂花茶的功效与作用-茶道的概念:饮茶之道和修茶之道



茶道的概念:饮茶之道和修茶之道茶道是以养生修心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涵蕴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三义。在中国茶道中,饮茶之道是基础,饮茶修道是过程,饮茶即道是终极。饮茶之道,重在审美艺术性;饮茶修道,重在道德实践性;饮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

中国茶道集宗教、哲学、美学、道德、艺术于一体,是艺术、修行、达道的结合。饮茶艺术与修道合二而一,不知艺之为道,道之为艺。



中国茶道既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饮茶之道和修茶之道

茶道,无非就是藉饮茶而修道。当然,茶道中的饮茶与日常生活中的大众化饮茶有所不同,它包含备器、择水、取火、侯汤、习茶的一系列程序和技艺。茶道中的饮茶本质上是艺术性的饮茶,是一种饮茶艺术,这种饮茶艺术用中国传统的说法就是“饮茶之道”。修习茶道的目的在于养生修心,以提高道德素养、审美素养和人生境界,求善、求美、求真,用中国传统的说法就是“饮茶修道”。因此,可以为茶道下个定义:茶道是以养生修心为宗旨的饮茶艺术,简言之,茶道即饮茶修道。

中华茶道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饮茶之道金桂花茶的功效与作用和饮茶修道,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饮茶修道,其结果在于悟道、证道、得道。悟道、证道、得道后的境界,表现为一切现成,饮茶即道。饮茶即道是茶道的最高境界,茶人的终极追求。因此,中华茶道涵蕴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三义。

(一)饮茶之道

饮茶之道即饮茶的艺术,也就是今天我们通常所说的茶艺,道在此作方式、方法、技艺。

中国历史上先后形成四类饮茶之道——茶艺,即煮茶茶艺,以陆羽《茶经》为代表的煎茶茶艺,以蔡襄《茶录》和赵佶《大观茶论》为代表的点茶茶艺,以张源《茶录》和许次纾《茶疏》为代表的泡茶茶艺。煮茶茶艺可谓源远流长,自汉至今,绵延不绝;煎茶茶艺萌芽于西晋,形成于盛唐,流行于中晚唐,衰于五代,至南宋而亡;点茶茶艺萌芽于晚唐,形成于五代,流行于两宋,衰于元,至明朝后期而亡;泡茶茶艺萌芽于南宋,形成于明朝中期,流行于明朝后期至清朝中期,近现代一度衰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复兴。

(二)饮茶修道

饮茶修道是借助饮茶活动以修行证道、体道悟道,此道指道德、规律、真理、本源、生命本体、终极实在等。

壶居士《食忌》:“苦荼久食,羽化。”壶居士又称壶公,传说是道教的真人之一,认为人长久饮茶可以得道而羽化飞升。

陶弘景《杂录》:“苦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陶弘景(456—536),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道教著名的理论家、医药家,齐梁时隐居句容茅山修道,号华阳真逸,曾撰《真诰》、《神农本草经集注》等道书、药书数十种。他从道教修炼的理论角度,提出饮茶能使人轻身换骨、羽化成仙。

唐释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云:“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古树红茶多少钱一盒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道家的“真”是指不事雕琢、质直平淡的自然状态,又与性、德义近。“真者,即人人具足之真性命也”(张伯端《悟真篇》朱云阳注),“全真”,就是保全“真性”。真者受于天、秉于道,所以“全真”就是全我之真,以应天地之真,也唯有得道才能全真、全德、全性。皎然作为中华茶道的倡导者、开拓者之一,认为通过饮茶可以涤昏寐、清心神、得道、全真,揭示了茶道的修行宗旨。他在另一首诗《饮茶歌·送郑容》中表达了同样的观念,即丹丘子就是饮茶而羽化成仙的:“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名藏仙府世空知,骨化云宫人不识。”

中唐裴汶《茶述》指出:“茶,起于东晋,盛于国朝。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烹之鼎水,和以虎形。人人服之,永永不厌。得之则安,不得则病。”茶叶性清、味淡,其功用涤烦、致和,茶超越所有的饮品而独高,人得茶则身心俱安,否则则疲病。

中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脍炙人口,“七碗茶”流传千古,“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细致地描写了饮茶的身心感受和心灵境界,特别是五碗茶肌骨俱清,六碗茶通仙灵,七碗茶得道成仙、羽化飞升。

晚唐薛能《蜀州郑史君寄鸟觜茶,因以赠答八韵》诗有“……得来抛道药,携去就僧家。旋觉前瓯浅,还愁后信赊。千惭故人意,此惠敌丹砂。”薛能认为得茶就可以抛却一切道药,饮茶的功效可敌服食金丹大药。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序记:“至若茶之为物,……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之。”“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徽宗笃信道教,自号“教主道君皇帝”。他认为茶禀清、和、淡、洁、韵、静茉莉花茶的功效与作用之性,饮茶能致清导和、熏陶德化,籍茶可修道立德。

明代朱权《茶谱》序曰:“予故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乃与客清谈欸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卢仝吃七碗,老苏不禁三碗,予以一瓯,足可通仙灵矣”。朱权晚而学净明道,自号臞仙,成祖封其为“涵虚真人”。他认为籍饮茶可以探虚玄大道,参天地造化,清心出尘,一瓯通仙,终而得道。

明代罗廪《茶解》:“茶通仙灵,久服能令升举。”长久饮茶可以羽化飞升。

清初杜濬在其《茶喜》诗的序言里阐明茶具有湛、幽、灵、远四妙,与澡、美、改、导四用,藉茶可以提升心灵境界。“夫予论茶四妙:曰湛,曰幽,曰灵,曰远。用以澡吾根器,美吾智意,改吾闻见,导吾杳冥。”所谓茶之四妙,是说茶艺具有四个美妙的特性。“湛”者精湛、深湛,“幽”者幽静、幽深,“灵”者灵妙、灵性,“远”者高远、玄远、旷远。这四者都与饮茶时物质的需求无关,属于审美意境,是对茶道美学和精神的一种概括。“根器”指人的心脑,澡吾根器乃指清心、爽神、涤虑。“美吾智意”是说可以使自己的智识、意志更完美。“改吾闻见”是说可以开阔视野,改善气质。“杳冥”原指深暗幽静之境,这里是指不可思议的神奇境界。“导吾杳冥”则是说可以使人彻悟人生真谛而进入一个空灵的境界,进入淡泊宁静、闲雅率远、超凡入圣的人生境界。

由上述可知,饮茶是养生、修心的津梁,是求道、证道的门径。一言以蔽之,饮茶可资修道。茶道所修之道为何道可为儒家之道,可为道家、道教之道,也可为禅宗及佛教之道,因修行者的追求不同而异。一般说来,茶道中所修之道为综合之道,不拘泥于某一家。

(三)饮茶即道

饮茶即道意乃饮茶即修道,即茶即道,此道指本源、生命本体、宇宙根本、终极实在等。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二十七章)。庄子认为:“道”普遍地内在于万事万物,“在蝼蚁绿茶粉的功效与作用”、“在稊稗”、“在屎溺”、“在瓦甓”,“无所不在”,“无逃乎物”,“周、遍、咸”(《庄子·知北游》)。禅宗有“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之说,一切现成、触目菩提。马祖道一禅师主张“即心即佛”、“平常心是道”(《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道一》),其弟子庞蕴居士则说:“神通并妙用,运水与搬柴”(《五灯会元》庞居士),其另一弟子大珠慧海禅师则认为修道在于“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五灯会元》大珠慧海禅师)。道一的三传弟子、临济宗开山义玄禅师又说:“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眠”(《古尊宿语录》卷四《临济义玄》)。道不用修,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道不离于日常生活,修道不必于日用平常之事外用功夫,只须于日常生活中无心而为,顺任自然。自然地生活,自然地作事,不修而修。运水搬柴,著衣吃饭,涤器煮水,煎茶饮茶,道在其中。饮茶即修道,即茶即道。道就寓于饮茶的日常生活之中,吃茶即参禅,吃茶即修道,即境求悟。仰山慧寂禅师有一偈:“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钁头边”(《五灯会元》仰山慧寂禅师)。不须持戒,亦无须坐禅,饮茶、劳作便是修道。赵州从谂禅师有“吃茶去”法语,开“茶禅一味”的先河。赵朴初诗曰:“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随缘任运,日用是道,道就体现在担水、砍柴、饮茶的平常生活之中。

道法自然,平常心是道。大道至简,不修乃修。取火侯汤,烧水煎茶,无非是道。顺乎自然,无心而为,于自然的饮茶活动中默契天真、冥合大道。法无定法,不要拘泥于饮茶的程序、礼法、规则,贵在朴素、简单,要饮则饮,从心所欲,自然无为。

饮茶即道,是修道的结果,是悟道后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