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黄茶>黄茶功效>黄茶功效有哪些?闷黄工艺的独特之处

黄茶功效有哪些?闷黄工艺的独特之处

2019-03-26 访问量: 38 茶礼仪网

黄茶功效有哪些?闷黄工艺的独特之处

黄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自湖南省、安徽省、四川省,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是具有代表性的黄茶。黄茶产量较小,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13年全国黄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黄茶总产量约为6080吨。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黄茶特殊的工艺及其功效。

一、黄茶制作过程

黄茶是在绿茶的工艺基础上,增加了闷黄的程序,从而形成黄茶独特的品质特征。黄茶加工的主要工序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名优黄茶是不经过揉捻工序的,比如产自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尽管工艺流程大同小异,但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不同嫩度的黄茶在加工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

二、.黄茶分类标准及品质特征

按照鲜叶采摘标准的不同,黄茶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君山银针、霍山黄芽是黄芽茶的代表,其中君山银针因外形饱满、条索壮实,色泽金黄,冲泡之时根根竖立,美不胜收,故而有“金镶玉”的美誉。北港毛尖、沩山毛尖、平阳黄汤则是黄小芽的代表茶叶,北港毛尖和沩山毛尖产自湖南省,平阳黄汤产于浙江省。黄大茶则以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为代表,产量较大。

黄茶因品种和加工技术不同,形状有明显差别,以君山银针举例说明:条索壮实显毫,色泽金黄透润,香气清鲜,净度佳,匀整度高,汤色浅黄,滋味鲜甜有回甘,叶底肥壮饱满。

黄茶功效有哪些?闷黄工艺的独特之处

三、黄茶功效简介

黄茶在闷黄过程中,茶多酚总量缓慢下降,氨基酸总量增加,酯型儿茶素有所下降,简单儿茶素增多,黄茶醇爽的口感增强不少,刺激性相对减弱。黄茶在闷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可以加强肠道活性,帮助肠胃吸收,提升食欲。此外,黄茶在防癌抗癌、消菌杀毒、消脂去油腻等方面的功效较为显著。

黄茶的闷黄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且成品率难以精准把控。成品后的黄茶因改变较小,消费者容易误认为是绿茶,因而近年来,黄茶呈现出衰弱的趋势。作为我国独有的黄茶,尽管知名度较小,但其独特的闷黄工艺形成的品质特点和功效,依然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 

有用+10
分享

常喝君山银针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君山银针茶有清热降火、明目清心、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工作效率、缓解压力的功效。还有解毒抗菌、利尿、强心解痉、止咳化痰、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的功效。以及杀菌、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的功效。还有醒酒敌烟、防龋齿,美容养颜、塑身健美、消食去腻、除痘祛斑的功效。君山银针保健养生的功效与作用显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常喝君山银针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1、君山银针茶可以减少肠胃对脂肪的吸收帮助肠胃消化,所以常饮君山银针茶能够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起到作用。

 

  2、君山银针茶的消脂作用能够穿透脂肪层,让脂肪细胞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恢复代谢机体功能。

 

  3、常饮君山银针茶可以增强免疫。抗氧化抵抗衰老的作用。

  4、夏天饮君山银针还能清热明目降火、提神醒脑,让人消除疲劳,提高下午工作效率。

 

  经常饮用君山银针茶,具有很好的提神醒脑之功效,办公室白领经常饮用,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还能消除疲劳。

 

  5、助消化君山银针茶能够抑制肠胃对脂肪的吸收,有助消化、消脂去腻的功效,食欲不振的人经常饮用,非常有益处。

  6、抗衰老,君山银针的抗衰老功效是人们广泛认知的,抗氧化作用显著,女性朋友经常饮用,还能美容养颜哦。

 

  适宜喝君山银针的人群

 

  1、君山银针茶适合脾胃不好的人喝:君山银针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消化酶。这些成分对脾胃最有益处,有助于肠胃消化,对于脾胃不好、食欲不振的人来说,最适合喝君山银针茶了。

 

  2、君山银针茶适合疲倦困乏的人喝:君山银针茶中含有咖啡碱成分,能刺激大脑神经中枢系统,振奋精神,起到提神、舒缓疲劳来达到提神解乏的目的。尤为适合上班一族,既能提神,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3、君山银针茶适合肥胖的人喝:君山银针茶含有消化酶、纤维素、维生素等成分,具有助消化、消脂、帮助减肥等功效,非常适合肥胖的人喝。此类人群若能在每天饭后1小时都喝杯君山银针茶,便能起到良好的减肥效果哦。

 

  君山银针茶适合常对电脑的人喝:经常使用电脑的人,容易受到电脑辐射的伤害。实验证明,君山银针茶中含有的茶多酚类化合物,能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有助于抵抗辐射。因此,常对电脑的人,喝些君山银针茶也是大有裨益的。

 

  5、君山银针茶适合牙齿敏感的人喝:君山银针茶含有大量的氟,氟离子能和牙齿的钙质发生反应,在牙齿表层形成一层保护粘膜,有利于增强牙齿的耐酸耐磨程度。所以,牙齿敏感的人常喝些君山银针茶,能起到良好的护齿作用。

带你了解黄茶名品海马宫茶

说到黄茶,不得不提的是海马宫茶。海马宫茶产于贵州省大方县老鹰岩脚下的海马宫乡,故得此名。海马宫茶采于当地中,小群体品种,其外形条索紧结卷曲,茸毛显露,香气清高、滋味醇厚醇,回味甘甜,并且还具有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黄匀整明亮的特点。

秒杀价格最低的品牌茶,关注柒拾贰匠微信

说到此茶,还有一段故事呢。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贵州大定府有一位姓简名贵朝的人,他在山东文登县任知县时候,对于茶叶颇感兴趣,感到饮茶能够提神、解疲劳。于是当他回乡葬父时,带了茶籽回大定(也就是今天的大方县)海马宫定 居种植,然后加工成茶。而送大定府鉴尝时候,深得官府好评,尔后逐一上送,直至朝廷,岁岁作为贡品。可见海马宫茶早就在清朝乾隆年间就被列为贡品,誉满全国。

海马宫茶是黄茶,其做法与绿茶还是有些相似的。加工工艺分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再复炒、再复揉、烘干、拣剔等等工序。

杀 青,就是在锅径35—50厘米的平底新锅离进行,等到锅温140℃左右,投叶量到700克左右。这就要求杀透杀匀,等叶面光泽消失了,茶香透露,起锅趁热就开始进行初揉。当芽叶成条后就进行渥堆,渥堆就是将茶叶捏成小团,然后用干净的白布包裹好,放在盆内,压紧渥堆24小时,这样揉捻叶在渥堆的湿热条件作用下,也就形成了海马官茶别具一格的品质风格。

而渥堆好的茶叶,还需要再经过反复二次的揉捻和炒干,要达到揉紧条索、蒸发水分、增进香气的目的。而最后的烘干工序则是在灶上进行,需采用文火慢炕,时间要求长达10多个小时,这样做是为了达到香高味醇和足干目的。足干叶在经过拣剔过筛、剔除组叶杂物、筛去碎末后,就分级包装贮藏。这样子一个加工海马宫茶全过程需得历时30多小时。

不过这番辛苦下,海马宫茶的风格真没叫人失望,没试过的朋友可以试试哦。

黄茶的历史,黄茶的历史发展情况!

蒙顶黄芽被誉为“仙茶”,在唐代、明、清均为贡茶,君山银针到清代也进入贡茶之列,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还进入了中国名茶行列。为什么如此优异品质的黄茶在全国都在恢复传统名优茶的背景下却日落西山呢?一起来看看黄茶的历史吧!

黄茶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萌芽期:西汉至隋朝

这一时期,黄芽之名已出现,主要是出现了蒙顶黄芽、霍山黄芽这两种。蒙顶甘露早在唐贡茶之前就已名动天下,但蒙顶甘露和蒙顶黄芽具体的产生时间均不明确。霍山黄芽纯粹因芽头发黄而被称为“黄芽”,工艺上基本上仍是晒青。它的“黄”,指芽头天然发黄,仅为色素缺乏的表现,是一种低色素茶种。

发展期:唐宋时期

《唐国史补》记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项、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湖州有顾渚之紫笋;东川有神泉、小团、昌明、兽目。峡州有碧涧、明月、芳蕊茱萸;福州有方山之露芽;夔州有香山;江陵有楠木;湖南有衡山;岳州有湖之含膏;常州有义兴之紫笋;婺州有东白;睦州有鸠坑;洪州有西山之白露;寿州有霍山之黄芽;靳州有靳门团黄,而浮梁之商货不在焉。”书中所记“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牙”,可能是早期蒙顶黄芽的肇始。岳州“邑湖含膏”就是清朝记载的“岳州黄翎毛,含膏冷”,也就是今天的黄小茶——北港毛尖。“寿州黄牙”就是沿用唐之前的“寿州黄芽”,不过已由晒青团茶演化为蒸青团茶。“蕲门团黄”与“寿州黄芽”属于同一产地。

上述的蒙顶茶、霍山黄芽和邑湖含膏三种黄茶始祖,都是有文字记载的唐朝贡茶。而“霍山黄芽”至宋时,开始出现向散茶的演变。

北宋赵汝砺《北苑别录》记载了一段饼茶加工中的“过黄”:“茶之过黄,初人……焙之,次过沸汤烤之。凡如是者三。……八火之余六火,火数既足。”这里的“过黄”,指的是一种特俗的干燥方式,干燥中以沸水“烤”之,类似现代工艺中蒸汽,制成后的饼茶表面略微发黄。

高峰期:明朝

黄茶的闷黄技术正式出现。明代,霍山黄芽炒青口感虽好,但韵味保存不够长久。采用闷黄技术后,茶叶韵味更厚更易保存,品质更为突出,能将霍山黄芽香高味甜的特色充分挖掘出来。同时,也解决了炒青茶香味易散、陈化较快、口感较苦涩等缺点。后来,蒙顶茶也发现了黄变后口味更甘和,韵味依然出色,慢慢摸索出一种炒黄与闷黄相结合的易保存的甘和的茶品,这就是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和蒙顶黄芽沿着两条不同的演化路径,发展出不同的闷黄技术。霍山黄芽为突出低色素、氨基酸含量高的特色,朝高甜度高茶香方向演变,采用了三锅或者两锅杀青,高火烘、湿闷,延长摊放时间,缓慢氧化发酵的技术,口感接近绿茶,但内含物充分转化,茶质保存了绿茶的营养物质,提高了甜度,却无重火重发酵之弊。蒙顶黄芽则充分发挥了蒙顶茶芽紧致的芽头优势,采用了三炒三闷的技术,因而极易保存,韵味独特,甘甜平和。

此时,霍山地区出现了新的黄茶品种——霍山黄大茶。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因制作程序繁复、成本高昂,不适合平民饮用,而黄大茶采用较为简便的制作方式,可大批量生产,满足平民的需求。霍山黄大茶采用粗老原料、重发酵、高火烘、大批量制作等降低成本的方法,形成了粗枝大叶高火香的特色,是一款真正平民可饮用的黄茶。这就形成了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作为贡茶高端茶,霍山黄大茶作为平民茶的黄茶格局。

明许次纾《茶蔬》记载:“江南地暖,故独宜茶。……顾此山中不善制造,就于食……炒,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笱,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黄萎,仅供下食,奚堪品斗。”由此可见,黄茶是由于“不善制造”而产生的。这段记述与现时黄大茶大致相似。焦味和闷黄,正是黄大茶的品质特征和制法特点。可见黄大茶至少有400多年历史了。

颠峰期:清朝

清朝是我国黄茶的颠峰时期,各地独自发展的黄茶技术开始成熟,很多黄茶纷纷出现,如平阳黄汤、贵州海马宫茶、广东大叶青、莫干黄芽。

清赵懿《蒙顶茶说》(此文约作于1892年)记:“名山之茶美于蒙。……岁以四月之言采,僧十二人入园,官亲督而摘之,尽摘其嫩芽。……每芽只拣取一叶。先火而焙之,焙用新釜……火。以纸裹叶釜中,侯半焉。出而揉之。诸僧围坐一案,复一一开所揉。匀摊纸上。于釜底口,烘令干。……焙稍瓮,则叶背焦黄。稍嫩则暗黑。此皆剔为余茶。”文中描述的就是蒙顶黄芽的加工工艺,其闷黄阶段是分两步。一是用纸包好后,用竹叶包好放到釜中,然后揉捻;二是闷烘,放到釜中,绷紧釜口后,再烘干。

衰落期:民国以后

民国战乱频繁,加上为了用红茶绿茶出口挣外汇,很多黄茶竟然失传了。

解放后,很多茶区绿改红。计划经济时代,又有很多黄茶因为产量减少,技术也开始遗失。至上个世纪70年代后,传统黄茶除君山银针和沩山白毛尖还有霍山黄大茶,别的黄茶基本停产或遗失。到现在,能炉火纯青地掌握黄茶制作技术的师傅已屈指可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