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第三届普洱绿色发展论坛暨第四届茶文化高峰论坛开幕

第三届普洱绿色发展论坛暨第四届茶文化高峰论坛开幕

2019-03-27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第三届普洱绿色发展论坛暨第四届茶文化高峰论坛开幕

第三届普洱绿色发展论坛暨第四届茶文化高峰论坛于本月30日在云南省普洱市开幕。本次论坛以“绿色普洱·生态家园”为主题,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文化院、联合国人居署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将就普洱绿色发展、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不断加快“六个普洱”建设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文化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许嘉璐在致论坛的主旨演讲稿中表示,今天人类所面临的危机多种多样,但“绿色发展”是每个国家都面临的,关系到每个国家的兴衰。从历史的纵向和当今世界格局的横向看,“绿色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交汇点,“绿色发展”将成为所有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

普洱市委书记卫星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当今时代,面对气候变暖、环境危机、贫困威胁等严峻挑战,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应对危机的共同选项。普洱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耕好绿色经济这块“试验田”,把绿色生态这一普洱的最大资源禀赋变成财富、变成“金字招牌”,推动绿色经济从试验上升到示范,为其他地区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方案,是国家赋予普洱的神圣使命。

卫星介绍,普洱是北回归线上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一片绿洲,是“彩云之南”多样性、丰富性的缩影。普洱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8.8%,全市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6个,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0.1%,这在全国非常罕见。绿色是普洱的最大特色、生命底色、发展本色;生态是普洱最宝贵的财富、最独特的资源、最耀眼的品牌。

近年来,普洱市以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总平台,坚持保护是第一政绩不动摇,深入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生计兼顾、增绿与增收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统一的绿色崛起新路子。

统计数字显示,“十二五”期间,普洱市GDP年均增长12.3%,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云南省1.2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实现翻番。2016年,普洱市GDP增长10.2%,位居云南省前列;2017年上半年,普洱市GDP增长11.3%,居云南省第3位,成为云南稳增长的重要力量。(本文来源:新华网)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雅尼雅

  普洱茶—雅尼雅
  很久很久以前,这里还没有茶树。后来,诸葛亮领兵南征到此地,由于气候水土不适,士兵患上严重的眼疾而无法进军了。怎么办?只见诸葛亮察看一番,把手仗插进地里去。不大会儿功夫。那手杖就长出了绿色的枝叶。他摘下一些叶片,放入滚水之中。士兵喝了浸泡过树叶的水,眼病很快痊愈。那手杖就是后来的茶树,那些绿色的叶片后来就叫茶叶……
  这是当地少数民族中曾流传过的故事,无疑属于附会,但这株茶树王,确是西双版纳栽种茶叶历史远久的见证。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出产于六大茶山,则是史有记载、众口皆碑的。《普洱府志》载:"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祭之"。近年,茶叶科技人员又在南糯山新发现一片有几十株的栽培型古茶树林,树龄与茶王树相当。又一次印证了有关学者"从镇玩的千家寨到澜沧的邦岚,从普洱的茶树筹到劲海的贺松和南孺山证明,哪里有哈尼族,叨卜里就有古茶树;哪甲有大茶园,哪里就有哈尼族”的论断
  哈尼族迁入西双版纳后,生产方式渐渐由游耕转入定耕,农业结构也由单纯谷物种植向兼营经济作物等副业转化茶叶种植即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他们把野生大叶茶引种栽培成经济作物,开拓了"普洱茶"的基业。南糯山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栽培型茶王树,授尼语叫"沙归拨妈","沙归"是僾尼人名,"拨妈"意为大树蓬,"沙归拨妈"即是沙归的大茶树至少说明,公元12世纪以前,僾尼先民就在南糯开始了茶树人丁栽培清代《滇海虞衡志》:"普洱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记载了普洱茶产销盛况封建领主统治时期,召片领把南糯山纳入"卡西双炎圈",即直接贡赋单位,规定每年必须用品质优于别处的上等大叶茶进贡召片领,足见南糯山僾尼人在茶叶生产技艺上的领先地位.公元,1939年,南糯山思普茶厂年产茶叶一万担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格郎和哈尼族自治乡成立后,大叶茶生产得以大规模开发,极大地改善了山区面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俊尼茶乡送来了春风雨露。20世纪80年代.翻海县大叶茶年产量达五万担,南糯山成了第一个拥有万亩茶园的村公所茶山更绿了,茶叶更香了,慢尼人的笑声更甜了"茶花朵朵千甲香,僾尼姑娘采茶忙,采得春茶心欢喜,云里雾里歌声扬……"便是真实生动的写照。

  雅尼雅为僾尼人的自称

买普洱春茶最容易陷入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云南普洱茶原料急缺,很多厂家抢不到原料

 

  个别厂家拿不到一定级别的特优原料实属正常,名山头的茶叶因数量稀少,价格奇高也很正常。但还不至于紧张到买不到原料。

 

  在经济富裕的时代,云南普洱茶不是一种无可替代的茶叶,因此也就不存在无货可用的情况。况且,还有很多还未开发的茶山。

  误区二、春茶越早采摘越好

 

  大家对春茶认识最严重的误区就是,认为越早采摘的春茶品质越好,这并不准确。

 

  茶树经过了冬季3—4月的休养,深埋土里的根系吸收到的矿物质养分十分饱满,使得春季萌发的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香气强烈,滋味鲜爽,变化丰富。且早春气温相对较低,茶树一般无病虫危害,则农药残留微少,因此在头春采摘的茶叶品质,往往是一年中最佳的。

 

  而“头春”,并非“早春”。只要是在春天第一波长出,第一次采摘的,都算是头春茶,并不是说越早采摘的越好。

 

  万物生长自有它的定律,只有到了一定的时候才是最佳,如果过早地采摘,茶叶的新芽都还没完全展开,有效营养成分累积的不够,做出的茶不但香气偏轻,茶味涩、淡,并且不耐泡。

 

  现在大多数人一味求“早”,拔苗助长,使得春茶市场混乱,让我们离好茶越来越远。

  误区三、头春茶早喝早享受

 

  是否有人新茶才买回来,就迫不及待的喝,结果喝坏肚子的事情呢?

 

  新茶刚采摘归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轻易诱发胃病。

  因此新茶将其存放半个月以后再喝,不仅口感更和谐,且更有益于身体。

 

  很快,新鲜的春茶就要上市了,大家都想赶紧品尝。但作为消费者,应该认准的还是茶叶的品质,是否是真正的春茶、新茶。单凭上市时间这一个区分标准来判定茶叶品质并不科学,因此,对于春茶“求新”不如“求好”。

正所谓是普洱茶是具有性情的之滑与涩

当我们在品饮普洱茶老茶和普洱茶熟茶时,常常会有“滑”的感受,而在品饮普洱茶生茶时,常常会有“涩”的感觉,尤其是生长期短的台地茶,常常涩度不化。

正所谓是普洱茶是具有性情的之滑与涩

普洱茶之滑,常常用来形容一款好茶,是普洱茶的茶汤带给我们身体和精神的一种愉悦感受。滑的意思,在这种语境下,大致可以理解为光,不粗涩。光,多是一种平面感受,不粗涩多是身体感受。光感受或许来自于视觉,直观的观察茶汤,在茶汤的表面以及茶汤与茶具接触处就会有光的感受,这种光的观感带来滑的感受,当然,这中感受也是经验和观感的结合。随之,茶汤进入口腔,舌头、上颚、齿间的自然会有“滑”的感觉,这种感觉多来自于“不粗涩”,茶进入口腔,像油膜一样自然覆盖于口腔的各个角落,不感觉有阻涩感,自然而然的流动,不费任何力气,不需要身体的任何辅助。然后,茶汤自然流向喉咙、食道,到达胃部,仍然不会觉得有阻涩感,像一泓清泉自然的淌下去,自然均匀地铺开,给你的感觉不是地心引力,就是“滑”。

滑的对立面,应该是涩,即不光滑,不流畅。普洱茶新茶,往往有这样的感觉。茶汤入口后,总感觉需要舌头、肌肉的蠕动,才能带动茶汤的运动,舌面,上颚,会有阻感,进入喉咙食道、到达胃部这段路程,也不会感觉那么流畅、自然。而仅仅用阻感也不能概括涩,这种阻感或许多来自于感受。而不是事实。

滑带给人的感受会如母亲的手轻轻拂过,内心的躁动、不安都会归于平静、安适。但滑感也不是毫无破绽,总让人感觉太过流畅自然而不好把握和控制。

而涩感,往往让我们感到阻力的存在,没有那么流畅和自然,会引起身体的不爽和不畅,但是涩留给我们把握的时间和可能,不会像“滑”那样难以捉摸。

单纯的来讲滑和涩,不能说谁好谁坏,但是滑会连接润、活、化等其他美好的感受,自然会被归为普洱茶的优点;而涩常常伴随着燥、麻、叮等不好的感受,自然归位于不好的品饮感受。

但是,“涩”在陈化的过程中,会向“滑”的方向转化,从这一角度来讲,它又是普洱茶陈化不可缺少的因素。

而且,很多的新的品质好的普洱茶,涩度不需要时间的陈化,自然会在口腔内转化成滑度,即涩能旋即化开,这就是另一种感受,自然也是不错的品饮体验,或者说是一种更为曲折、丰富的品饮体验,自然也是美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