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盘点】云南普洱茶界的“茶王树”

【盘点】云南普洱茶界的“茶王树”

2019-03-27 访问量: 31 茶礼仪网

【盘点】云南普洱茶界的“茶王树”

1、镇沅千家寨野生型茶王树

位置:普洱市镇沅县千家寨

树龄:千家寨上坝1号茶王树2700年;千家寨小吊水头2号茶王树2500年

规格:千家寨上坝1号茶王树:树高25.6米,树幅22×20米,基部干径1.12米,胸径0.89米。

千家寨小吊水头2号茶王树:树高19.5米,树幅16.5×18米;基部干径1.02米,最低分枝10米。

1983年春,和平村大黑箐社社员罗忠祥在小吊水头发现了2号古茶王树。1991年春,大黑箐社的村民罗忠甲、罗忠生两兄弟在千家寨上坝发现1号野生古茶树王,媒体再次注焦千家寨,这里发现最大,最老的野生古茶树的消息一时轰动全世界。

2001年初,树龄2700年的千家寨1号古茶王树,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的最大的古茶树"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称号。同年4月,在1号古茶树下,举行了"世界茶王举世无双"纪念碑揭幕仪式。

2、巴达山贺松寨野生型千年茶王树

位置: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巴达山贺松寨大黑山

树龄:1700年

规格:树高32.12米大概相当于10层楼高,主干直径1米,根径圈围2.9米,后来不幸被大风吹断,树高仅剩14.7米,于2012年仙逝。

1961年10月由当地的爱伲族群众最先发现它,后经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张顺高和刘献荣两位专家实地考察,确定它是一株野生型千年茶王树。

3、邦崴过渡型茶王树

【盘点】云南普洱茶界的“茶王树”

位置: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

树龄:1000余年

规格:高11.8米,树幅8.2×9米,最低分枝0.7米,基部干径1.14米。

于1991年3月被发现,为了纪念这一发现,中国国家邮电部于1997年4月8日发行《茶》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茶树》就是澜沧邦崴古茶王树,面值50分,上了“国家名片”。

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闻名于世界,它已成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坐标和活化石,它的存在和发现,解决了一个多世纪以来“茶树原产地在印度?还是在中国?”的争论,印度《阿萨姆评论》的承认和图文刊载就是最好的证明,茶树原产地在中国、云南普洱。

4、南糯山栽培型茶王树

【盘点】云南普洱茶界的“茶王树”

位置: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南糯山乡的半坡寨山谷

树龄:800年

规格:树高5.5米,树幅10米,主杆圆周1.4米

于1953年被发现,南糯山由此被国内外茶叶专家,认为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这棵茶王树由此成为世界各地茶界人士心目中的神树,不远万里,纷纷从世界各地前来朝拜。基部径围达1.38米、树高8.8米的老茶王树于1995年仙逝,之后将另一棵树龄800年的选为新茶王,就是如今的茶王树。

老茶王树死因:当时随着媒体的宣传报道,尤其是80年代中期公路通到山寨后,慕名前往考察探访的人不断增多,为了“保护”茶王树,有人修建了水泥围栏,不久又建成八百级石梯,通达茶王树旁边。1993年更是办了一届较有影响力的国际茶王节。在重重“保护”之下,茶王终于在1995年仙逝。现在,连枯树也不知何时被人挖走,仅存一个泥土坑,警示着后人!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怎么喝?办公室人员怎么喝普洱茶?

普洱茶怎么喝?办公室人员怎么喝普洱茶?

坐在办公室的女生们、先生们,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不妨买个飘逸杯,不仅是普洱茶,什么茶都能泡了。

普洱茶最初流传到广东、香港,一般的泡法都是用大壶沏泡,而用壶沏茶的方法也很适用于时下工作繁忙的办公室人员,所需茶具不过一壶一杯而已。但是要注意,生茶不适合这种泡法,要用熟茶或者有一定陈期的茶,才不会泡得满壶苦涩。但是一般来说得来不易的老茶,还是抽个身心清闲的空档仔细品味才好。最适合大壶冲泡的普洱茶,其实是茶头,有兴趣的茶友不妨一试。

壶沏普洱茶的具体方法我们后文详述,这里推荐一个十分好用的工具——飘逸杯,因为能很方便的将茶叶和茶汤分隔开来,飘逸杯可以用来很方便地冲泡任何一种茶,且滋味也可以保证。

普洱茶中烟味的产生与解决办法

  普洱茶中烟味的产生与解决办法:

  1、产茶季节本身的原因:烟味茶,在雨季茶中可以说普遍存在。这跟云南夏季连日多雨有关。夏季连续几个月的下雨,这在云南很常见,雨水也给茶园带来生机,茶叶长得又肥又快。

  因此。雨季经常是冒雨采茶或是雨水跟本不干就得采茶。可以说,自然的雨水是烟味主要来源。

  各位可以尝试用雨水煮一锅饭,吃着的是不是和茶里的烟味是一样的?

  2、加工制程中的原因:在云南的好多产茶区.经济落后,加工条件有限,都用铁锅炒,有的灶不是很严密,或是杜堂烧柴口设在屋内,在炒茶,时候烟气往锅里灌,也会造成有烟味。而茶是比较容易吸收异味。特别是在雨季天,烟气较重.导致炒出来的茶有烟味:

  3.也是农家茶,云南好多地方都流行有个火塘。一旦夏季连续的阴雨天,如果没有专用的晒青大棚,那必然会把茶拿去火塘边烘干(我外公就经常这么整的),火塘边烘干的茶青,有烟味是必然。

  为何在普洱茶中,春茶比较香,杂味少。而雨季茶烟味重。以上两点基本可以说明烟味来源主要原因。

  解决办法:

1、尽量避免茶青沾有雨水。(云南长达5个月的连续雨季。几乎随时在洒着雨点,而这五个月基本占了云南80%茶叶产量)

  2、改进普洱茶杀青制程及设备。

  3、搭建普洱茶专用晒青大棚。

云南茶山茶农状况普洱茶古树与纯料的争议


  人家咸亨伙计童鞋计写“为什么不放过普洱茶古纯”(原名《俺为什么不放过古纯》),本意是用茶引申到阶级,没想到还是引发了一场台地古树的口水大战,大厂派里愤青居多,有些甚至沦为粪青。你们认为大厂的拼配里不可能加入古树,是因为过去古树价格格低廉的时候,茶农不会去采摘古树做茶,这到底是你们的亲眼所见,还是你们自己的思考,亦或是这本来就是一些貌似亲和的大厂茶商给你讲的故事呢?那事情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说道云南的茶叶,不得不先从云南的交通说起,云南地处西南高原,是个几乎全山地的省份,交通极其不便,九十年代昆明商业局往丽江调拨物资,开车要开7天,不像现在随着交通设施的发达,从昆明开车去丽江,最快只要7小时。九十年代,云南还有三条窄轨铁路无法与全国标准铁路并网运行,过去从昆明去上海,坐窄轨铁路去越南,从北部湾取道海上,反倒比从昆明往北直接去上海要节省很多天,直到99年昆明世博会之前,云南大力发展交通,昆明到大理的高速公路通车,但直到现在大理到丽江的大丽高速仍在建设之中,昆明到临沧、昆明到景洪的高速通车都没有几年,临沧到双江直到去年春茶季节还在施工,这就是云南的交通状况,交通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决定了云南茶的命运。

  另外云南茶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什么?如果谁要是以为茶叶那就大错特错,其实云南偏北茶区主要经济作物是甘蔗,近几年随着对种植甘蔗给土壤造成不易恢复的破坏,而改种板栗,在南涧地区的无量山中,政府打出很多标语号召农民种植板栗,思茅周围的山区,农民基本都以种小粒咖啡为生,咖啡豆的收购价远远大于台地茶;而在西双版纳地区,山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橡胶,大型坝子上主要经济作物是香蕉,用泰国香蕉包装的那种香蕉,估计冒充泰国香蕉卖到国内市场(跑题了),这几年,浙江人在西双版纳地区大面积种植麒麟瓜,而茶叶,只是云南经济作物中,比较小的品种。

  再说到云南茶,有几千年种植历史了,但真正台地茶还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以后才出现的,与云南的交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首先一点,交通不便的地方是不可能大面积种植台地茶的,而云南本身也有的是古树。以勐海产区为例,沿着贺开、邦盆、老班章一线上山,还仍然是土路,今年清明之前山上没下雨,但几天的时间路就完蛋了,全是大沟,越野车上去都费劲,年年需要整修,而这一带也是以大树古树为主,鲜有大面积种植的台地,尤以贺开地区古树群数量最为庞大,邦盆的古树数量在勐海也算赫赫有名,这些地区2-3米高超过胳膊粗的树实在不算什么,那些超过千年,挂着"西双版纳保护X号"的古树也不算新鲜。而从布朗山另外一面上山,经过吉良寨、帕亮等地,地势稍缓,柏油公路坡度小交通状况好,台地稍多,基本一路可见。临沧地区的帮东县,两米以上的大树成片,资源众多,反倒是矮化的台地茶成了比较稀罕的东西,说到景迈的千年古茶园,恐怕知道普洱茶的人都听说过,景迈的大树和古树状况众所周知。

  反观云南的台地茶,超过30年的茶园确实不多,大多数是从普洱热以后开始种植的,也就是近十年种植的居多,随着普洱茶升温,也就出现了普洱市的万亩茶园,这些短年头的台地茶占比较大的比例,用当地人的话叫“喝不成”。

  从历史的角度去看,云南确实有树龄3、40年的台地茶,也都是当时农场编制种植的,在举国学大寨,以粮食为冈的年代,有条件的地区还要砍掉茶树而改种粮食,那个年代谁又敢去自己种植茶树呢,除了兵团和农场编制的可以种植少量一些,可这些茶树的数量能有多少?除了当时交通便利地区,像现在这样大面积种植台地茶无异于自杀,而且也只有兵团、农场之类的团体,有人力物力和技术种植台地茶。

  跟深山里的茶农聊过,例如大户赛、帕亮老寨这些在山顶的寨子,当年他们为了生存,为了换回一些必要的生活产品,他们要做茶买到集市或者镇上,老班章村民要把每年做的茶走几十公里山路卖到勐海镇,直到路修通了,古树出名了,有人来树下找茶了,他们才改变了生活在家里卖茶。这样的寨子在云南恐怕无法数清楚,而他们现在也只有大树茶、古树茶而没有种植台地,因为他们没有必要去种,大树很多,古树不少,足以使他们衣食无忧。

  老勐海茶厂收茶只分级别不分树种没错,但老勐海茶厂从来没规定过只收台地不收大树、古树,否则众多靠茶树维持生活的寨子靠什么为生?大益下关的茶商给大家讲了个收茶的故事,讲得也没有错,但他们没讲云南茶的生长状况,没讲很多山民是靠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大树、古树茶为生,他们到现在都没有大面积的台地,而大面积的台地,30年前云南真的不多,否则,这些台地现在恐怕也是小树甚至是大树了吧?老勐海茶厂也不可能穿越到现在来收满足市场需求量的台地吧?大树、古树茶逐渐被人们认知了,价格上去了,大厂的资金抵抗不过船小好调头的小厂和私人玩家,大厂的商品茶里再不会有大树、古树茶。

  假设古树和台地是凤凰和鸡,那么鸡还有鸡头凤也有凤尾,各有各的活法,也没必要冲突,但如果打算鸡屁股变凤头,我只知道物质不灭,但我不知道物质是怎么增加的。88青是传奇没错,7542是标杆也没错,但那是老勐海时代,是不管大树古树台地混收的年代,是没人注意大树古树的年代,但现在这种收茶状况,还等着大益出88青,出标杆,您慢慢等吧,我等不起,因为我只能再喝几十年茶。其实茶商的故事本身就剥夺了贺开、邦盆、老班章、帮东、景迈等等数不清山头寨子那些山民生存的权力,我不知道为什么,您自己慢慢琢磨吧。

  另外说些与这题目无关的题外话,论坛的普遍论调是大树茶古树茶是炒作的产物,是人傻钱多的结果,我想那些开着路虎陆巡之类百万豪车到树底下等茶的人,肯定是口眼歪斜流着哈喇子擦着鼻涕,大风就把钱挂他们兜里了,如果是这样,我也想傻!

  以上为本人几次去产区耳闻目睹的结果,可能偏颇,但毕竟亲眼所见,如果没有确凿证据,请恕本人概不争论。我想,以事实为依据,以思考为方法,应该是我们学茶的正路。

  何以清心?各喝各的茶,都没有必要争。

  本来只想简单说点云南的情况,抛砖引玉让大家自由讨论,不想各位坛友那么热情,一直在回复,不跟一下也很不好意思。

  俺发这贴的目的只在于阐述一点事实,没有做任何台地大树对比的意思,台地茶真正做的好的质量也可以非常棒,而并不是所有的大树茶质量都是非常高的,即便好的茶树上下来的茶,后期制作不好,那也是很大的浪费。

  关于大厂茶,俺真心认为过去的大厂和现在的大厂不是一回事了,不能用衡量早年大厂的眼光去幻想现在的大厂。

  班章村的农民是富了,但对云南比较熟悉的都应该知道,思茅临沧一带的山里农民生活水平是个什么样子,思茅周边山里农民基本都是种小粒咖啡豆,收购价比台地茶高一些,但即便那样,很多农民买一张6000多的摩托车都要写欠款合同欠上1年的钱,至于临沧地区,俺不敢说冰岛大寨的村民有钱没,去过双江县的应该都知道,县城没出租车,很多宾馆晚上居然会没有热水,晚上9点以后基本就找不到吃饭的餐馆了。

  那些开悍马路虎的不用管他们,要是真碰上雨季说不定也陷死在大泥坑里。不过市面上的生产日期在2010年之后的老班长冰岛,还能有百分之几的可能性是真的呢。。。。

  大家还是各喝各的吧,想找点真正的大树小树茶还真得静下心来研究点东西;那句话叫啥来着:娃是个好娃,都是社会给害滴。。。。。。
文/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