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生茶的苦与涩

普洱茶生茶的苦与涩

2019-03-27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普洱茶生茶的苦与涩

多数人对普洱茶,尤其是年份比较新的生普,品饮感受是不太好的:茶汤浓烈,又苦又涩,对口腔的刺激性极大,令口味清淡、喜爱香甜风格的茶友望而却步。

不苦不涩不是茶?

普洱茶的原料是云南大叶种的晒青毛茶,初制工艺接近绿茶,滋味上难免会有苦涩感。但若是口腔刺激性极强,一入口又苦又涩甚至会巴舌头的茶,却并不能作为大树生普“苦涩”的代表——尽管它们都可能穿着“大树茶”的外包装,并且占据了市场上大多数的展销比例,以致“苦涩”、“刺激”成为普洱茶生茶的标签,或者成为“劲道”的等义词,令许多人敬而远之。事实上,“苦涩、刺激”与“劲道”是两个维度的概念,苦涩、刺激的茶不一定有劲道,香甜风格的茶同样可以兼具厚实的劲道。

面对苦涩感重的茶,常有人会以“不苦不涩不是茶”来解释,这也无可厚非。茶的化学成分决定了它有苦涩的滋味,但红茶乌龙茶等制作过程相对繁复的茶类,其工艺就带有“去苦去涩”的目的。人们想尽办法让茶叶中苦涩的多酚类物质转化成香甜、醇和的口感,冲泡出来的茶汤或是不苦不涩,或是虽有苦涩,但却能快速化掉、接着回甘生津,韵味丰富。“不苦不涩不是茶”这句话没问题,但若是将之理解成“极苦极涩才是茶”,未免有偷换概念之嫌了。

茶叶苦涩,冲泡来调?

冲泡手法对茶汤表现有着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对原料底子或制作工艺有所缺失的茶。水烧开后,把水稍稍晾凉,让它在最合适的温度、以最温柔的“姿势”和茶叶亲密接触,沿着碗壁缓缓绕茶环注,避免水柱高冲直接击打茶叶,注水后盖碗敞口,不要急着盖上碗盖,且出汤要快,不可坐杯等等——用冲泡最娇嫩的绿茶的方式来对付皮糙肉厚的大叶种生普,茶叶必然带来惊喜:苦涩感大大降低!

普洱茶生茶的苦与涩

如果在茶叶市场上碰到类似场景,千万不要着急下单,务请茶艺师用上沸水高冲,盖紧碗盖,闷上个三五分钟看看。如果茶叶闷泡之后带有苦涩,然回甘迅猛,就基本是款过关的茶了。但若是仅仅苦涩而回味单薄,舌面甚至舌尖有明显的咬舌涩感,或是像胶布一样巴住舌头,经久难散,恐怕就要悠着点了,很可能说明原料品质不佳的问题。又或者茶在三五分钟的闷泡之下,虽不苦不涩,但却没有醇厚的滋味和良好的体感相伴,就可以合理判断是大概率内质不足,望请不要对这类茶抱有存成老茶的幻想。

苦涩能否快速转化成甘甜,是评断一泡茶品质的硬指标,这一点在普洱生茶上尤为重要。在我喝过的普洱茶里,要能够做到入口饱满、水路宽且深,汤感醇厚、滑润生津,且茶气下行、体感通透发热的,通常需要有十分优越的生态环境、树种、树龄,及杀青工艺作为依托,十分难得。而中等偏上的普洱茶,至少要做到口感饱满、苦涩轻微能化、有回甘生津且体感通透,这对原料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往往是台地茶或者生态小树茶难以达到的。

苦涩的差异

在普洱茶的世界里,同样的“苦涩”却有完全相悖的成因。茶树如人,千人千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大龄的古茶树尤其如此。生长在同一个寨子、同一片茶园的树,因为共同的生长环境、生态链、茶园管理和采制方式等,会有其共性。但是在同一片茶园中,即使看起来长得差不多,相邻只有几步远,两棵大树的香气滋味也可能截然不同。我曾经做过相关的比对,同一片茶园相邻的几棵茶树,就有一棵香气高扬而茶汤粗糙;另一棵水路细腻,但厚度不佳;再另一棵又香气滋味皆好,然喝了之后发冷等差异。

普洱茶生茶的苦与涩

普洱大树难免苦、涩,只是这种苦、涩所带来的感受与小树的背道而驰。我曾选制过几棵苦得非常有个性的大树,那是一个与缅甸接壤的深山,交通不便,皮卡换成摩托,摩托换成11路才能到达。其树形高大,做出来的茶花香浓郁,但又奇苦无比。那种苦守而不走,顺着茶汤一路苦下胸口,几乎可以感受到一条苦味的线,有人直接称之为苦茶。我喜欢以“苦底”来称呼这种滋味,苦得很有个性、很有劲道,做拼配的时候加上一点,会让一泡茶汤的滋味显得更有底气。但如果是小树茶的苦,往往只在口腔,容易令人发冷作呕,甚至腹泻,这是做茶选用原料的大忌。

当然,普洱大树中也有不苦不涩的。普洱茶以西双版纳的古树资源最为丰富,茶叶品质也最高。西双版纳境内,勐海县的茶多霸气带劲,带苦涩感;而勐腊县大易武片区的茶,通常香甜水柔,苦涩感低,为大多数人所喜。然这都是概论性质的,具体还得就茶论茶。

有人以“小树喝口感,大树喝体感”来总结普洱茶大、小树的差别,如果仅停留在辨别叶底形态判断大小树的层次,或者品味仅止于口腔感受,而不能调动整个身体去参与、感受茶叶的气息与韵味,不管茶龄长短,也不算入了普洱茶的门。如果不能从既有的苦涩中区分大、小树,一喝到苦涩就鄙为小树,甚至误以为普洱茶的口感都是苦涩刺激,并且嗤之以鼻,就未免有些不识泰山了。(

有用+10
分享

冲泡普洱茶,你至少需要准备六样器具

  经常碰到初次品饮普洱茶的朋友提问:“我购买了一些普洱茶饼,想自己尝试冲泡,不知道如何着手?”我回答:“你至少要准备一些茶具。”

 

  一般茶叶的冲泡,如果不追求仪式感,只需要一茶杯加一个烧水壶足矣。普洱茶有些不一样,如果不了解茶性或者茶具不称手,要泡出其真味来是很难的,茶性可以慢慢地学习和总结,茶具却很容易得到。

  俗语说:“器为茶之父”说明了茶器之于泡茶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如何配置一套简单、适用、称手的茶器呢?

 

  现在流行干泡法,与传统的湿泡法相比,省去了一些拖泥带水的流程和注重表演性质的“茶道六君子”和茶盘、茶宠等器具,更显得简洁、灵活、方便。既能保持桌面干净且易收拾,还可以随心更换竹席和茶巾的款式,增添了布置茶席的乐趣。

 

  顺应潮流,我们就以干泡法为例,看看冲泡普洱茶,至少要准备哪些器具:

 

  01

  烧水器

 

  泡茶至少要把水烧开,饮水机和保温瓶温度不够,而且使用不方便也不雅观。一般使用内置加热体(即在不锈钢、陶瓷、玻璃等材质壶体内部,放置一个加热体,在内部对水进行加热)的随手泡,或者附带外置的电磁炉、电陶炉的金属材质壶,也可以用生铁壶。再讲究些的就用烧炭,烧气,酒精等明火加热的炉具。

 

  当然刚开始学习冲泡的茶友没必要搞那么复杂,一把不锈钢材质的电热随手泡就OK了。

  不锈钢内置电热烧水器(图片来源于网络)

  生铁壶(图片来源于网络)

  电陶炉(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盖碗或紫砂(紫陶)壶

 

  茶具的透气性强弱、散热性好坏对普洱茶味的影响大。一般情况下,透气性好、散热快的(如盖碗、紫砂薄胎壶、玻璃茶具等),适宜冲泡嫩度高的茶。质地厚实、壁厚、密度大、散热慢、容水多的茶具(如紫砂厚壁壶、瓷器、石器、容量大的壶等),适宜冲泡原料较粗老的普洱。

  简单说盖碗和壶相比更客观更容易掌握,是新手的不二选择!不过使用盖碗也是需要经常练习的,基本上“烫手、摔杯、出汤不尽”等是每个新手的必然经历了。

  03

  茶针

 

  普洱茶有紧压茶和散茶之分,如果是紧压茶,不管是砖、饼还是沱,都需要用茶针把它们解散,再进行冲泡。不建议使用那些精美考究的茶刀,相比起来,普通茶针最适用。

  至于解茶技巧,同样需要操练,原则是尽量撬散不撬断,还有每撬一次尽量保持剩余部分的形状完整。

 

  这个技术还是其次,更需要的是耐心!

 

  04

  公道杯

 

  公道杯,又叫茶海,原是盛酒分酒器,公道杯为古代汉族饮酒用瓷制品。杯中央立一老头或龙头,体内有一空心瓷管,管下通杯底的小孔;管的上口相当于老人胸前的黑痣高度(或龙颔)。

  历史上古人分酒用的公道杯(图片来源于网络)

 

  头体下与杯底连接处留有一孔,向杯内注水时,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会漏出;当水位超过瓷管上口,水即通过杯底的漏水孔漏光。这种漏水杯,汉族民间称“公道杯”,系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制成。公道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现在所言的公道杯,实际是一个分茶器,除了把盖碗或壶中浸泡出的茶汤及时腾出,控制冲泡时间,并把冲泡好的茶汤平均分配给客人,取其公平公道之意,公道杯还有两个重要功能——观汤色和品杯香!公道杯的选择不必太注重外形,实际上市面上的公道杯外形也是丑得可以,只要选择玻璃透明度高的和杯口稍窄些的就够了。

 

  05

  品杯

 

  这个相对随意些,不必在意高档与否,只看自己的喜好选择就好。新手不建议选玻璃杯和盏类,前者光线折射,后者颜色背景较深均影响汤色,一般选白瓷材质的客观些。

  06

  茶洗

 

  茶洗是用来洗茶的工具。茶洗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工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冲泡普洱茶,只用其一个功能,实际上就是一个倒洗茶水、剩茶水的水盂。

  茶洗(图片来源于网络)

 

  茶洗,常被人误称为"茶船",这是一种必须纠正的称谓,茶船是盖瓯底托的专称。

 

  ▼

 

  最后再说一下茶船、茶夹和茶巾和茶漏,这几样茶具其实可有可无:

 

  茶船,相当于传统茶道的茶盘,只是干泡的茶船与传统茶道相比,更小巧,大小符合茶壶的底座大小或略大就行,茶船主要是为了茶席的美观而设。

  茶夹,又称「茶铲」茶夹功用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茶巾,对干泡法来说,茶巾其实很有用:一是擦拭桌上的水滴;二是洗好的茶杯端送客人之前将杯底的水迹擦干;三是分茶时先将公道杯底的水迹擦干;四是布置茶席时的精美配饰。茶巾的风格因个人喜好,可以是符合茶人气质的颜色和风格。

你绝对不知道的稀有普洱茶品种

其实小编之前从未听说过勐海曼糯普洱茶这种茶,也是偶然一个机会从朋友那里喝过一次,如何那种味道就久久不能忘怀,所以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下勐海曼糯普洱茶的特点,仅供参考哦!

“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诗中所赞美者,乃普洱之幽香。清香、毫香、蜜香、水果香等皆是普洱茶的香气。然而若论到古树茶之香韵,曼糯寨所产古茶的纯正与浓郁却是不能一带而过。

曼糯寨位于勐海县最北端,乃从前澜沧江出普洱市、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站。或许对于不少人而言,“曼糯”的名字颇为陌生,然而这里却曾是古树普洱茶的重要产地。尽管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自然灾害、人为损毁,目前的曼糯却依然保留有2000余亩古树茶园。虽然就采摘面积及产量而言,其比不上布朗山上的其他茶区,然而如此一来却更显得曼糯古树茶的珍贵。

曼糯古树茶香气浓郁,且带有清晰山野气韵,这一独特之处为许多见识过曼糯古树茶“真容”的茶人所称道。其茶汤有明显苦涩之味,然而缓缓回甘之后,浓郁的香气却在口腔中充盈,留香突出的杯底令人回味悠长。

曼糯的茶一直有所耳闻,但是并没有亲身感受过它的滋味,前两天方得一尝佳茗。抿一口茶,一股清扬香气自上颚而入鼻腔,在嗅觉感应下,浓郁的气息在口鼻中充盈,仿佛千年时光慢慢沉淀,令我心腹熨帖。

我是真正体验过这种茶的味道,很是喜爱,如有朋友们也喜欢的可以试试喝哦。

十一个步骤!教你冲泡出一壶好的普洱茶

第一,注意桌面高度,与椅子高度的相对应,保持身体与手臂、手肘、手腕的协调及平衡。

第二,为保持水的活性与注水时的稳定,不宜长时间煮水,加水保持水壶三分以上、七分以下满。保持以温水、高温水补充水壶缺水量,避免以冷水补充。

第三,公道杯(茶海)置于身体中线,盖碗(茶壶)置于胸线处。

第四,注水口距盖碗口(壶口)2公分以内,距离茶菁6公分以内。

第五,注水时,水柱均匀、缓而稳,不停、不顿,尽量要求达到水面无波无漪。

第六,注水方向为顺时针绕圈,由外而内,持壶高度平稳,注水至九分满后,将壶持平,稳定收水。

第七,眼观水柱,心静无暇,呼吸深缓而匀顺,达到呼吸间完成注水,是为上乘。

第八,平常时,每次冲泡完,将碗盖(壶盖)掀起,碗(壶)底不留汤;遇天冷干燥,可调整醒茶泡法。

第九,每次冲泡完,注意茶叶是否平衡均匀于茶具内。

第十,每冲泡二至三次后,需间隔90 -120秒,使茶叶落温;天冷干燥时,则注意降温速度,以调整间隔时间。六道之后,让茶品休息,5分钟左右,以回缓茶质。

第十一,新制生茶,四至六泡后再进行加溢;熟茶与老生茶三至四泡后,可进行加温。天冷干燥时,则需注意随时调高温度。

相关附属条件

第一,适用茶类:不拘

第二,适用泡茶茶具:紫砂、盖碗不拘

第三,适用水质:

熟茶:PH值7.0-7。3,矿物质含量40 -100ppm以下,以纯净水或优质山泉水为佳。

生茶:PH值7.2-7.3,矿物质含量80 -120ppm,以优质山泉水为佳。

第四,加热炉具:首选木炭,红外线炉次之,酒精灯炉、电炉与瓦斯炉再次,避免使用电磁炉。

第五,适用煮水壶:高温烧制陶壶、银壶、老生铁壶为首选,一般陶壶、紫砂水壶次之,不锈钢壶与玻璃壶再次之。避免使用电镀水壶。

下一篇:古树普洱茶为什么会越泡越甘甜?上一篇:体悟树之生命木之心

同类学院频道

• 四种常见的冲茶手法,你知道几个?• 茯茶冲泡的三个误区,你知道吗?
• 普洱知识:饼茶没有散茶香?• 茶的第1/16种冲泡方法——公道杯泡法
• 黄山毛峰的冲泡方法?• 碧螺春的功效与作用,碧螺春茶怎么泡
• 绿茶的“留根泡”,你知道应该怎么泡吗?• 茶叶冲泡的基本技能是什么?
• 茶汤上面的“雾”,是怎么回事?• 香靠冲,汤靠吊!泡好茶这条线不能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