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业动态>80后学茶札记|我是如何评价一款中老期茶的

80后学茶札记|我是如何评价一款中老期茶的

2019-04-04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80后学茶札记|我是如何评价一款中老期茶的

中老期茶(今天所谈论的主要指生茶)才是普洱生茶的成熟“产品”,无奈市场上多的是新茶,靠谱的中期茶已经算是少数派,老茶那就更不用说了。

面对一款中期茶,我是如何通过缓慢的品饮经历对其品质进行认知的今天我打算做一次基于个人经验的汇报,希望品茶高手给予纠正,如果给茶油们带来些启发那最好不过。

看一些高手的茶评,大都面面俱到,看后自愧不如,我想我的天资目前是达不到这种境界了。

个人感觉一款茶突出和不足的方面都是很有限的,至少在我目前水平上,对于一款茶能抓住的感受细节是相当有限的,

所以我今天只会说到我个人在意的一些品饮感受。茶龄稍大的中期茶以及老茶,对于原料,我是不太在意是否秋茶还是春茶,这个阶段讲究的是滋味的融合和均衡,见过一些秋料的老茶。

80后学茶札记|我是如何评价一款中老期茶的

(也许因为春茶大都被过早的消耗,所以市面上的中老期茶,秋茶占大多数)

但其表现的并不亚于某些春料老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转化趋同”这个概念。

随着氧化、弱发酵的进行,我发现很多在新茶阶段春、秋料之间的巨大差异,会随着存放变的模糊,当然了我没法从理化角度去分析,这一点总结完全来自于品饮上的感受,这是个人对于底料的看法。

关于如何判断一款中老期茶的品质高低,我以通俗易懂的评分体系来描述我是如何给一款中老期茶定性的。

60分:没有异味,没有杂味。是的,及格线就是这么简单,但对于一款中老期茶能在5年这个存期之上,还能做到茶品没有异杂味的,就已经能在市场上淘汰掉至少百分之60的茶品了。

70分:在60分的基础上茶汤要有甜度、滑度,茶与汤要充分融合,不能有分离感。其实甜度对一款中老期茶来说不能算太高的要求,多糖随时间降解为低聚糖,只要茶和仓储这两点没有问题,甜度增加应该是必然结果。滑度与融合度这两方面的要求就稍高一些了,尤其是融合度,对于一款茶喝着是属于“适口”还是“不适口”,融合度在其中的作用非常明显。

80后学茶札记|我是如何评价一款中老期茶的

80分:在70分的基础上还要有生津、生津持续力、喉韵、喉韵持续力。在70分的茶汤基础上,还能具备明显生津和喉韵的,这种茶已经能给人带来极大的“舒适感”了。有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描述一款茶的指标,但是老茶客遇到一款对味的茶,都会发出一个极高赞誉的形容词——舒服。其实这是很多感受累加的结果,其中一些属于必选的项目,而有些属于锦上添花的项目,像生津和喉韵,这两点就是必选项目。

90分:在80分的基础上,90分的茶要具备的是那些新手不太容易把握,但老茶客又玩味的“欲罢不能”的指标——水路+润度。90分的中老期茶,水路的要求一是要细,二是要要顺,三是要通。水路的粗细,给大家推荐两个样本感受——蛮砖与易武,一粗一细,对比鲜明。水路顺畅,下咽基本不用费力,茶汤顺食道自然流淌。水路不顺畅就像喝中药,因为喉咙对感觉不适的液体本能排斥,所以需要费力的下咽。茶汤有润度,口腔以及喉咙才能感受到湿润,很多老茶会有品后喉咙微微发干的感觉,注意,是很多,微微发干是常见的,只要不是明显的干涩都是正常的,也正因为如此,有润度的老茶才显难得。

90分以上,应该具备什么特点?这一点,我并没有答案。

我想,更高级别的老茶,其实大家获得的渠道都很窄,讨论的共性基础也非常弱,

所以90分以上的老茶除了需要达到90分以外,更多的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品饮偏好来决定的。

本文来自微信/捌零后学茶人,经作者授权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