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业动态>对话茶人陈文品:市场需求是传承和创新平衡的试金石

对话茶人陈文品:市场需求是传承和创新平衡的试金石

2019-04-04 访问量: 24 茶礼仪网

对话茶人陈文品:市场需求是传承和创新平衡的试金石

上期在《对话茶人陈文品:一泡好普洱是如何炼成的》一中,陈文品博士分享了一杯好茶的来之不易,原料、加工、收藏都非常重要。本期他将与各位聊聊茶叶传统工艺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冲突和交融。

问:陈教授,您怎么看待茶叶加工的传统工艺和技术创新的关系?

陈文品:在茶叶的加工技术方面,应该说继承优秀传统是重要的,但创新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

最早的茶是没有什么加工方法的,茶叶就是茶树的叶子,与人结缘后,人们不断地去发展丰富它,技术不断改进创新,才可能有现代如此丰富的茶类品类。从唐宋时代的饼茶发展出当今六大茶类,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

近的来说,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国内经济不发达,人们生活不宽裕,茶作为国家一类创汇物质,以出口红茶为主。红茶生产以符合欧美口味,用于加糖加奶,滋味追求浓、强、鲜、爽,要求又苦又涩才是好茶,这是曾经的传统。

近二十年来,国内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内销红茶需求增长很快,而国内消费以清饮工夫红茶为主,因此品质追求香、醇、甜、润,围绕这一需求变化,近年来红茶的加工技术发生了诸多创新,如清饮工夫红茶加工艺术和产品,无疑属创新成就。

清饮茶叶,强调品味茶之真香、真味,这是唐代陆羽《茶经》倡导的审美需求,这无疑是传承我国饮茶审美的优秀传统。

而近年来,茶叶在国内的市场需求发展得很快,对茶叶品质的消费需求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向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转变。人们对茶叶品味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大量的新品种、新设备和新工艺技术创生,名优茶的比例大大增加。近二十多年来,我国茶叶加工技术进步很大,品质也有非常显著的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这是继承创新的成果。

当然创新技术必需经历时间考验,茶叶新产品创新能否经得住时间考验和市场验证,最终由消费者说了算。有些创新可能暂时受欢迎,得到消费者认可,但接下来可能会因发现不能解决的缺陷而被淘汰,而另一些创新可能确实推动了技术进步,经受得住历史考验。

因此,我们对传统制茶法,既要传承,也要扬弃,而市场需求是继承优秀传统和创新发展平衡的试金石。

问:陈教授,你对铁观音加工要回归传统这一呼声怎么看?

陈文品:对于这种不带条件的说法,我持保留意见。

其一,我认为“回归”传统有点全盘否定现在而要完全回到过去的意味。

假设拿三十年前的铁观音加工技术跟现在的加工技术来对比,现在的铁观音加工技术无疑在摊青设备,杀青设备,包揉技术,烘焙稳定性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同时铁观音的加工也在传统有所保留的基础上实现了多样化发展,全盘否定这些进步无疑是不明智的。

第二、所谓的传统是指什么传统?何时的传统?如果没有明确界定,那“回归”传统的说法至少是不严谨的。

当然近些年来,一些铁观音产品为过分追求飘香香韵,做青偏轻,汤色显青绿,叶底基本没有红边了,导致滋味偏青涩,不懂喝茶之人容易被迷人香气所吸引,但喝多了会发现其滋味不够醇甜,对胃刺激性较强。

针对这个具体问题,根据市场需求,在做青环节,适当提高发酵程度,求得产品香气和滋味品质的和谐发展,这无疑是明智之举。但这不是简单的回到过去,而是继承扬弃,以更好满足消费市场需求。

另外,少数企业完全采用30年前铁观音的加工工艺技术设备,生产过去手工包揉、木炭烘焙,蜻蜓头外形、橙红汤色,“三红七绿”、或“二红八绿”叶底发酵度的铁观音产品,未尝不可。还是那句话,市场需求是试金石。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