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行业>茶业动态>胡继承:贵州古茶树保护生逢其时

胡继承:贵州古茶树保护生逢其时

2019-04-04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胡继承:贵州古茶树保护生逢其时

在全世界做绿茶在中国做茶叶是绕不开贵州的。2009年,我们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会议上说,无论中国的茶界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未来中国每年新增茶园面积一半以上一定要在贵州实现。我们有坚定信念要快速推进东茶西移。当时我们还提出了新的目标,王富玉同志说贵州茶做500万亩,后来省政府主要领导提出700万亩,那个时候没人相信,我们是别人眼中的奇葩。但是我们用6年时间,到2013年把贵州茶园面积做到了中国第一,到现在已经连续4年成为中国第一。其实从2007年开始,我们的茶园面积每年都在激增,我们希望中国涉茶的企业家、专家、茶人和我们一起进步。正因为我们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今天我们面对中国茶企茶人才可以进行平等的对话。

我们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的地位,主要是因为贵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老天对这片土地的关爱和厚爱。贵州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不做第一,对不起老天,对不起大自然,对不起老百姓,对不起自己。

我们是原产地,基因一定是最优秀的。如何证明我们是原产地,我们做茶的基因是最优秀的?就一定要寻找到它的根,怎么样找到这个根,要么是沧海桑田,要么是化石见证。在晴隆和普安交界处的云头大山,发现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颗迄今100多万年的茶籽化石,这个除了再次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还证明了贵州茶树是大西南的中心区域,是原产地核心的核心。迄今为止,只有我们有唯一的茶籽化石,可能其他地区还存在茶籽化石,没有被发现,现在我们先发掘了。所以我们说,中国和世界所有茶区都要向原产地中国的西南致敬,向贵州致敬。

贵州有漫山遍野分布的古茶树,数量非常庞大。目前发现古茶树的地方和数量越来越多。仅仅在距离贵阳十多公里的花溪久安就有5万株古茶树,专家鉴定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最大规模的栽培型灌木中小叶古茶树,在临近的贵安和安顺又各有几万株。初步调查,贵州所有的市州都有古茶树的分布,规模在100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古茶树群已发现18处之多,全省各地已经发现的古茶树数量超过百万株。从地理位置上来讲,贵州是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区域,原产地一定是最好的。原产地是非常重要的。大家知道,福鼎大白茶这个品种,在福建通常需要6年7年才能封园,在贵州2年半到3年就可以了。还有安吉白茶,在贵州的氨基酸含量可以比在浙江高出1-3个百分点,所以我们说,这些优秀的茶树品种一旦回家,一旦回到原产地,表现更加优秀。

这么多年来,无数的人告诉我,做茶叶要讲故事要编故事(因为前些年成功的,都是故事都主要靠摆故事)。但从小父母老师和组织就告诉我们,要讲真话讲实话,贵州茶这么大的体量,如果我们靠编故事摆故事进而控制不住来讲假话,这是迟早要穿帮的,一旦穿帮了,这个事情是万劫不复的。上天赋予我们这片土地如此美好的基因,我们生逢其时,不做好这片茶叶,不把贵州茶干成中国第一,对不起上天,对不起自然界,我们要敬畏天、敬畏自然。目前贵州茶叶做到了中国的几个第一,现在要系统研究保护利用古茶树,这很好。要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品牌、贵州创造、贵州冲泡。我们提出贵州冲泡概念才一年多时间,如今在贵州很有影响,在全国动静很大。有人问我,除了“贵州冲泡”,有没有“中国冲泡”,我说“no”,目前没有中国冲泡,贵州冲泡可能就是未来中国冲泡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你们看,今年全国茶艺大赛的比赛中有一条是不洗茶,这是可能源于我们贵州。全国人民都要洗茶,洗茶是必须的。我们说我们茶干净不用洗,茶叶要洗叫什么干净茶?还喝茶干嘛。中茶所周智修老师到贵州我们给她讲这个事,讲贵州冲泡。茶艺大赛前他们研究茶艺大赛的评分标准,定了一条不洗茶,洗茶扣三分。这个简单常识会上开了锅。他们很坚决很坚持,定下来不洗茶。这个压力很大。晚上给我打电话,说提出的“不洗茶”反对的太多了,反复讲,中国洗茶太普遍了。我跟周智修老师说,不洗茶这个事情一定要定下来,这个是常识,这一条都搞不定,中国茶不要做了,没希望。我挺你们,谁反对我可以来站台,和他们论据。将来历史会证明,你们凭着这个不洗茶,就会给中国茶产业做出极为重要的贡献,将会是中国茶叶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觉得古茶树保护生逢其时。因为我们做到全国第一,做到老大了,就一定要讲家谱。我们做到今天,是时候来考虑我们的根了,回过头来看看,总结我们为什么能够做到今天,这是因为老天赐予我们优秀的基因,我们有了很好的基础。我常说“有需要就要创造,有大需要就有大创造”,我们需要做到第一,我们就一定能够做到第一。我们有了第一的面积,就需要有第一流的加工厂、第一流的产品、第一流的人才。我们就一定要有,一定会有。当年做无性系的时候很多人都反对,说无性系的成活率很低,但是咱们就定下目标,要种就种无性系,用了3年多的时间,把无性系的成活率做到90%以上。我们有第一流茶园,就需要有第一流的茶叶专用复合肥、第一流的官员和第一流的专家。宋宝安院士的团队,在中国茶叶绿色防控方面的水平是第一流的,是响当当的。90年代,没有我们贵州茶科所参与的中国茶叶研究的会,都等于白开。90年代已经是这个水平,所以今天我们贵州茶科所更要成为全国第一流的茶科所。我们还需要第一流茶文化。9月份举行的全国茶艺职业技能大赛,3个个人金奖,我们囊括2个,并且2、3、4名都是贵州选手。团体我们凭贵州茶香得了个银奖。这个成绩是很了不起的。为什么?我看主要是因为我们有大的需要,就会有大的创造。

2006年,我们做贵州茶产业调研的时候,去普定找大茶树,史书有记载,但找了当地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棵树具体在哪儿,直到2007年才找到。那个地方我去过三次,很遗憾的是,这棵树虽然保护下来了,但后来有人用水泥在周边砌了一道坎,这是极不科学的。六枝有个煤洞旁边就是古茶树,我们7个人、8个人双手伸开,并排站着,树冠都可以把这七八个人覆盖。还有在水城猕猴桃园区,我也发现了很多田坎上的古茶树。

贵州有太多古茶树,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但正不断地遭受破坏,我到湄潭的一个茶叶加工厂,他们搞了个庄园,挖了古茶树种在庄园门口,我看到之后非常生气,至今耿耿于怀。一颗古茶树,就是一颗风水树,千百年站在那个地方,你小子,你的道行不一定压得过那棵树。我见过移栽3年、4年之后死的树,别想着见到什么都要搬到家里,我相信你们在坐的还有人挖了古茶树种在自家门口,这个破坏是该终止的时候了。

我今天看到会议资料,发现有这么一个团队来做这个事情,我非常尊重你们,包括思州古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他有篇文章中提到黄庭坚的《阮郎归》,咱们都知道黄庭坚的“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其实黄庭坚写过2篇《阮郎归》。这个知道的人很少。但是这个会长他知道。我觉得有一帮人来从历史资料中寻找这个根,把我们的基因、文化和我们当地的人嫁接到一起,这就是真实的故事。茶文化是什么?民俗是文化,诗歌是文化,走过的路是文化,穿的衣服是文化,织的布是文化,包括你们都是贵州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贵州十年来很多人的经历,茶界的精神,这些都是文化。有这个团队,相信各方面都能有很多进步。

最后我谈谈古茶树的保护。去年以来省财政出了不少钱,一个县就是几百万,将来还会有很多个几百万,这个力度是很大的,基础是很好的,我想最重要就是保护和利用。

第一要保护好,首先就是要搞一个古茶树普查。普查技术要先进,一定要用GPS定位,记录这棵树所在的经度、纬度、海拔等信息,这个现在手机上就可以实现了,我们在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时候就用到这个技术了。每一棵树都要定位精准,并且在地图上标注出古茶树的准确位置,在地图上可以随时查阅查找。当然这个有些要保密。

第二是普查之后要登记造册,要建立电子信息系统。发现的一定要保护住,要围泥、覆土,绝对不容许乱砍乱挖,不要去修个水泥的堡垒,路一定要远离古茶树。我们有的领导主张把山上的古茶树挖到山下来搞个什么旅游茶博园,不出几年可能就会死掉,咱们不能做这样的傻事。这种傻事绝对不能再做了。这个是积大德。

第三要维护好古茶树的生物多样性。茶树生于斯长于斯,几百上千年自然形成,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生物多样性的相生相克才孕育了他们。所有的古茶树,都是在一个生物多样性的群落中,我们不可想象,孤零零的一棵古茶树会很好更久远地存活。没有不朽的古茶树,但要让他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代代传承。那些在深山里边的古茶树,我们就不要过多地打扰它们。我们认知本领是有限的,更应该给后代留下一些好的基因,相信他们比我们有本事保护利用的。

再讲到古茶树的利用。如何挂牌、如何与林业部门联动,如何通过与专家们的合作把优秀的种质基因留下来。陈正武老师十多年的努力培育了“黔茶8号”,这是贵州少有的通过全国审评的优质茶树品种。只要我们努力,20、30年后,肯定还会有更多。

但是我们一定不要刻意去炒古茶树,去讲哪一个山头、哪一个沟,这是不行的,这个教训是很深刻的。我们700万亩茶园,一定要先让茶回归百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文人的开门七件事(琴棋书画诗酒茶),让大众都能放心喝上一杯干净、安全的茶,让茶文化不再是忽悠玄乎走向健康。古茶树的保护利用可能会使产业发生重大变革,我们在开发利用上要非常小心,要慎重地做干净的、老百姓喜欢的古茶树产品。别人说贵州茶叶步伐很快,我现在是怕走得太快,失去了干净、安全这些最有竞争力的品质。

我们可以对古茶树和古茶树产品开展公益或商业推介,告诉大家原产地是最好的,基因是最好的,这就足够了。也可以围绕古茶树做旅游,但是要慎重,因为修那么多水泥路、来那么多车子,会对古茶树有伤害。我们很多人都到过武夷山,看到那么多人围观那棵大红袍,还有杭州西湖龙井的18棵树,其实随便山上找一棵都比他们大,但是你要承认,人家那个地方确实做出了文化,一草一木都是诗,都是由文人兴起的,咱们要搞自己的强项。

我读了云南古茶树的小册子,写得很好,我觉得是有良知有情怀的科学家编写的。我们保护古茶树一定要有个团队,依靠贵州大学、农科院还有在坐的各位,组建一个跨界的联合团队,是非常重要的。省政协谢晓尧副主席有一个贵州茶云,我们各方面是要找到一条合作的路径,咱们千万不能关起门做事,不能就为了写篇论文个别人的成名升值利益做这事,咱们要做好基础研究。我们一定要建立基因库,现在中国在浙江、云南、福建有三个茶叶种质资源圃。贵州是茶树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一定要有一个基因库,不然我们对不起这些古茶树,我们一定要发动各方的力量,一起来做这个事情。你们这次要为古茶树拍一个片子,我想要拍得像我们看BBC(英国广播电台)、Discovery(探索·发现)频道看到的那种记录片一样,拍得如诗如画,为古茶树做好公益宣传广而告之。让我们看过的人都深为感动,都珍爱古茶,尊重古茶,尊重自然,保护好每一棵古茶树。

原注:本文为贵州省农委、省茶办常务副主任胡继承在古茶树保护与利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