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紫砂壶中什么的文革壶应该如何理解?

紫砂壶中什么的文革壶应该如何理解?

提问者:Skull提问时间:2019-11-14
已采纳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紫砂收藏市场上有不少人开始以名为“文革壶”的紫砂壶来炒作,一是没有烧到温度的普通紫泥;二是做工极其粗糙,甚至口颈处还有用刀痕迹;三是用正楷木章盖上名字印记;四是装饰领袖头像或陶刻革命诗词等。就以上几点开展带您真正的认识“文革壶”究竟是什么?

第一,“文革壶”的时间概念不清。作为一场政治运动,“文革”有十年之长,从1966年到1976年,这十年间生产的紫砂壶,是否都算“文革壶”?再说,从没有停工停产的宜兴紫砂工艺厂,每年生产数十万件至上百万件的产品,据蒋赞初等人的《宜兴紫砂的历史及现状》一书记载,仅1975年一年内就出口了55万件,再据《丁蜀镇志》记载,1976年出口62.8万件、1977年出口60万件,因此“文革”十年的产量就大大超过千万,它们是否都具备超过本身价值的特殊的价值?紫砂壶的生产没有年限的印记,不像书画作品有时间款识,又何以具体认定年限?有人还煞有介事地把“文革壶”分为前期“文革壶”和中后期“文革壶”,时间延长到上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初生产的产品也叫“文革壶”,让人匪夷所思!

第二,就质量而言,作为当时宜兴唯一的紫砂生产企业,“文革”开始后,紫砂工艺厂的整体生产并未受到影响,半成品质量检验制度没有被冲掉,成型工人制作的所有半成品坯件,仍要送到半成品库一件一件验收,茶壶成型的质量基本没有下降,何来粗制滥造之作?倒是“文革”开始后,强调为工农兵服务,除设计制作参展作品外,全厂上下不管手艺高低,无一例外地都投入到面向大众的产品生产中去,其产品中有些出自现今高级工:艺师甚至是工艺美术大师之手,如已故大师朱可心,就曾在那段时间里做过近百把“矮竹鼓”商品壶。顾景舟、高海庚、徐汉棠等名艺人还经常为产品打样,提供制作模型的母模,以及审定生产造型的母模。应该说,“文革”期间,紫砂工艺厂倒是出现了特别的产品现象,即生产产品的品种档次低、价格便宜,但造型特别,生产总体水平没有下降。一些普通的商品壶还为名艺人所作,如周桂珍、张红华生产过集玉壶、扁竹提梁壶,顾绍培、潘持平、周尊严、施小马生产过出口日本的花盆。

第三,“文革”初期紫砂茶壶和盖杯的陶刻装饰有所变化,所用铭文,改变过去常用的唐诗宋词等古典名句,一度袭用毛主席诗词、语录或歌曲中的句子,如“大海航行靠舵手”之类,因为涉及政治口号,茶壶和盖杯上的陶刻都刻得不马虎。前些年,有些中间商人为地炒作“文革壶”,据说其泥色特点是没有烧到温度的普通紫泥(这一时期使用的泥确是几年中较差的),做工极其粗糙。我们就曾见到这种被称作“文革壶”的茶壶,其口颈处还存的1966年下半年到1972年,工厂生产的茶壶有用刀疤迹,盖内钤“道洪”木质楷书印章。这明显是后人的作伪。据我们所知,何道洪从学徒开始,就未出过粗制滥造的茶壶。

第四,就紫砂壶的品种而言,“文革”期间的1966年下半年到1972年,工厂生产的茶壶品种大体有竹段、竹鼓、竹鼎、高梅花、矮梅花、上合梅、莲子、菊珠、鱼化龙、寿星、洋桶、龙旦、盘底等。茶壶底印则统一为“中国宜兴”四字,茶壶盖内多有木质楷书印章,有名而无姓,如“金风”、“赛华”、“顺英”、“玉芳”等。

第五、上世纪60年代,宜兴紫砂工艺厂开拓海外业务,生产的特种工艺壶,底部均有“中国宜兴”四字方印,而无作者名款。这是出口茶壶的标识。出口茶壶中有少量名艺人或日后评有职称的艺人的大作,这些产品除底部钤有“中国宜兴”印外,在壶底内或

回答者:学茶艺回答时间:2019-11-14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