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关于普洱茶按照其制作工艺的分类介绍

关于普洱茶按照其制作工艺的分类介绍

2019-07-09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晒青、烘青、炒青在传统茶叶分类中,同属绿茶类,它们的初制工艺组合相同,都是鲜叶、杀青、揉捻、干燥。但是,晒青、烘青、炒青加工的技术要求是不一样的,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品质风格。

关于普洱茶按照其制作工艺的分类介绍

1.杀青:晒青毛茶常使用锅炒杀青,杀青温度较低,叶温多在80℃以下,多酚氧化酶钝化较少,低沸点香气物质未完全消失,杀青叶透青草气,杀青程度较嫩。烘青、炒青毛茶:锅炒、滚筒、蒸汽、热风杀青均可用,杀青温度高,叶温多在90℃以上,多酚氧化酶破坏彻底,低沸点香气物质消失,杀青叶透清香,无青草气,杀青程度较老。晒青毛茶杀青温度低,酶活性被保留,带青草气。有利于普洱茶后期“发酵”。烘青、炒青杀青温度高,酶活性破坏彻底,不利于普洱茶后期“发酵”。

2.揉捻:传统晒青采用手工揉捻,细胞破碎率较低,常在40%以下。茶汁外溢少,茶条粗壮完整,色墨绿少油润,芽叶断碎少,毛茶特别耐浸泡。烘青、炒青毛茶:除高档细嫩名优茶外,常采用机械分两段揉捻,细胞破碎率高,在45-60%以上。茶汁多外溢,叶条紧实粗壮,芽叶断碎多,色墨绿油润,毛茶耐泡性不如晒青。晒青毛茶采用手揉,细胞破碎率低,茶条粗松多孔,有利于普洱茶储藏、“发酵”中气体交换而加速陈化。烘青、炒青常采用机械揉捻,条心紧实,陈化慢。

3.干燥:晒青毛茶揉捻后直接晒干,毛茶含水量一般在8%左右。干茶色墨绿少油润稍显枯。烘青毛茶:忌日晒。用烘笼、烘干机等分毛火、足火两次烘干,中间经摊凉走水。也可用滚筒、钢炒机先炒而后烘。毛茶含水量4-6%,色泽墨绿油润。炒青毛茶:忌日晒。用滚筒、钢炒机等分毛火、足火两次炒干,中间经摊凉走水。也可用烘笼、烘干机先烘而后炒。毛茶含水量4-6%。色泽灰绿披霜。晒青毛茶日光干燥,干燥速度慢,生茶透“日光味”,茶汤杏黄透亮,叶底具荷香,带青气。烘青、炒青经高温干燥,毛茶汤绿、具花果香。

有用+10
分享

揭秘普洱茶为什么是紧压模式?

 

 

揭秘普洱茶为什么是紧压模式?

    文/陈杰(普洱杂志)通过转载。

    中国大陆制定的普洱茶国家标准将普洱茶外观形态确定为两种:一种是散形茶;另一种是紧压茶。

    散形茶虽然与绿茶、乌龙茶、红茶外观形态相同,也可以直接冲饮,但与真正意义的普洱茶尚有一段距离。它只是完成了普洱茶加工过程的初级阶段,还缺两 个过程:一个是紧压,一个是后期陈化(也称后发酵)。虽然散形茶在贮藏过程中也存在持续发酵的动能,但推动这种动能的是有氧菌(也称有氧发酵)。但普洱茶 最有价值的衍生物(大量对人体含有保健功能的化合物)却是在厌氧状态下出现的,也是厌氧发酵的结果。普洱茶是有氧发酵与厌氧发酵连续转换的发酵模式,离开 厌氧发酵,普洱茶的功能性将大打折扣。而普洱茶的厌氧发酵必须依赖一种特殊的物理形态作为发酵载体。这个载体就是“紧压模式”,即我们经常看到普洱团茶、 普洱饼茶、普洱砖茶四种形态。

    为什么是“紧压模式”?

    普洱茶是我们迄今为止看到过“原始发酵最科学的方法”。它最大的优点是将普洱茶的发酵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揭秘普洱茶为什么是紧压模式?

 

    第一个阶段为有氧发酵。主要体现在普洱茶初制阶段,包括鲜叶采摘、杀青、揉捻、晒青、分拣等。在这个阶段,茶叶中原有的叶绿素酶(chloro- phyllase)将茶叶绿素水解生成植醇和脱脂基叶绿素,并在多酚氧化酶(polyhenoloxidase)催化作用下,氧化形成不稳定的邻-苯醌类 化合物,然后再进一步通过酶催化的氧化反应,出现难得的褐变现象。

    在这一阶段,普洱茶的“揉捻”显得尤为重要,基本采用“重力揉搓”的方式,其目的是通过“重力揉搓”将茶叶表面的“保护膜”搓碎,再以自然晒干的方 式,使空气中“悬浮”的多种微生物菌群“浸入”,完成茶叶在自然状态下的第一次“自然接种”。同时,多酚氧化酶在接触茶叶的酚基底物而产生酶促反应,其涉 及到的主要底物是黄铜类物质,如根皮苷、儿茶素、表儿茶素和基于表儿茶素骨架结构的一系列花青素配基低聚物(二聚体至七聚体)。完成普洱茶初级氧化反应。 即有氧发酵。

    第二阶段为厌氧发酵阶段。普洱茶在初制加工之后(晒青毛茶),必须将其紧压成形,即团、饼、沱、砖。最初,我们始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是团、饼、 沱、砖呢?而不是其它模式?很多资料解释是因为运输方便考虑。如果仅仅是为了运输的方便,除了“砖”符合这个因素外,其它的团、饼、沱都不具备运输方便的 特点。这是因为:一是它们都有圆形弧度,而有圆形弧度的物品很难叠加,因为它们的受力面积比“砖”小,受力均匀度也比“砖”差了一大截。这就自然带来了运 输上的难题。云南自古对普洱茶的包装就存在“多层包装”的问题,以“饼”茶为例,古代一直沿袭两层包装的模式,即笋壳包饼,外用竹编笼大包装,清朝遗留的 “老茶”可以作为代表,但在1943年之后,又在饼茶外加棉纸包装,外用的笋壳及竹编笼仍然沿用,形成三层包装。在其他茶类很少见到。至于团茶的运输,直 到今天仍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如果不采取“过度包装”与精心呵护,其运输过程极易出现破损。

 

 

揭秘普洱茶为什么是紧压模式?

 

    二是在同等计量下。团、饼、沱要比砖这种形态占用能更多的空间,带来运输成本的提高。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团、饼、沱的制作工艺本身要比砖来得复杂,尤其是“团”,因为纯手工的原因,要想制作一款精美的产品,其工艺的复杂性更是常人难以想象。因此,普洱茶制作者不可能因为所谓的“运输方便”的原因、加大自身的制作成本。

    因此,只有一条死路可寻,是为普洱茶持续的发酵搭建一个载体。

    1、普洱茶紧压成形标志着生产过程的完结,而非发酵过程的结束。晒青毛茶如果不经过紧压过程,即使存放时间再长,也是普洱茶的原料,不可能成为普洱茶。

    普洱茶原料在紧压成团、饼、沱、砖这些固态形状之后,也就完成了普洱茶的全部生产过程(含产品包装)。但相对发酵而言,其固态发酵的过程远没结束。 换而言之,普洱茶原料在紧压成形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酵“载体”,开始了后续发酵的过程,或许,正因为这个发酵过程,普洱茶才能结出真正的“硕果”。

    2、紧压固形促成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有氧菌与厌氧菌的转换,这是普洱茶发酵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晒青毛茶虽然有微生物菌种群的“干预”,但基 本上是以有氧菌群为主,而普洱茶更重要的发酵是以厌氧菌群为主。这是因为自然界中有氧菌与厌氧菌分工不同的。有氧发酵更多的是完成一组物质的生物氧化,而 厌氧发酵师将有氧发酵不能完成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的过程。

    茶叶在紧压成形后,除了表面与空气接触外,其内部则是缺氧状态,这恰恰有利于厌氧发酵的发生,因为只有厌氧菌群的“参与”下,普洱茶才能出现其独特 的衍生物质,而这些衍生物质是对人体产生保健功能的“因子”。而厌氧菌群存活与“工作”的前提,是厌氧条件。因此,普洱茶的“后发酵”基本借助的都是挤压 成形的方式。如果说普洱茶在紧压固形之前,其发酵的“主力”是微生物有氧菌群,但在紧压固形之后成团、饼、沱、砖,其发酵的“接力棒”则交给了微生物厌氧 菌群。

 

 

揭秘普洱茶为什么是紧压模式?

 

    3、紧压固形以圆形为特征,使发酵产生最佳的“工作效能”。普洱茶紧压固形有多种形态,除砖茶以外,都带有明显圆形特征。如团茶外形似满月状,饼茶 近似半月形、沱茶则接近碗形(半圆状)。这种圆形为主的特征,不仅是为了外观的美感,更多的是符合发酵的要求。因为微生物的发酵忌平面和直角,最合适的 “工作空间”是以圆形为主。

    普洱茶的有氧发酵与厌氧发酵这两个阶段的轮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发酵链条。

    因此,历史上留传下来的陈年普洱茶,基本上是以团、饼、沱等紧压成形模式出现,极少见到散形茶。因为散形茶只存在有氧发酵的过程,缺少厌氧发酵的程序,必然造成散形茶后续的演变呈炭化的趋势。

存储普洱茶的时间越长越好吗

  在普洱茶的存放过程中应视情况而定,一般新的生茶可以存放10年左右,便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品质。而对于发酵过的“熟茶”不需要几十年,一般2~3年的存放就能升到较好的品质风味了。

 

  一、普洱茶为什么越陈越香

  普洱茶需要存放几年才会达到更佳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陈化。陈化后生茶的涩味会减少,口感会丰厚,香气则由原来的鲜香转成陈香,熟茶的转变比较小,熟茶没有涩味减退的情况,但是,熟茶在前几年可能会有闷堆味,需要时间慢慢散去,存放达到足够条件的熟茶,有可能出现可喜的药香,而成为难得的佳品。

 

  从某个定义来说,普洱茶是“活的有机体”,其主要特点在于茶体完成后,所持续进行的“后发酵作用”(或称后熟作用、陈化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它的风味转换越趋稳定内敛,不同陈期的茶体所拥有的风味皆不尽相同,这也是品茶茗,藏茶者某种程度地参与了“茶叶的制作与完成”,其实,一饼普洱茶的最终完成可能长达数十、近百年之久,因为打从茶叶离树起,直到热水冲入壶中,它都在处于“现代进行式”,无时无刻不在转化进程中。

  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很少有饮料或食品具备普洱茶这种“可饮、可藏”的双重特性,“人人皆可饮,越旧价越高”,新普洱茶是人人可得的日常饮料,老普洱茶却又“价等兼金”,可望不可及,如果在“普洱天平”的左端是“典藏价值”,是只涨不跌的“耐久财”;而右端则是“饮用价值”,是喝一片少一片的“消费财”,那“时间”就是游走在两者之间的“砝码”,随着时间砝码往左推移,这饼茶的典藏价值就越高,反之亦然,远年普洱茶所具备的典藏性类似红酒,两者一样讲究年份、出身(酒庄、茶庄),注重稀有性与保存状况。

 

  二、长期存储,熟茶最佳滋味品质会下降

  熟茶在渥堆发酵过程中,茶多酚转化为刺激性更小的茶多酚的二次代谢物,以及具有强抗氧化作用的二甲氧基和三甲氧基衍生物,能够增加茶汤色泽和滋味的茶红素、茶褐色、茶氨酸等,这些物质对我们身体都是极为有益的,也是熟茶的主要滋味和功能性物质。

 

  熟茶经过渥堆发酵之后,相比于生茶其滋味能够在更短的时间之内提升到一个最佳的赏味期。而过了这个期限,如上所述的熟茶中主要滋味和功能性物质,就会在存储中逐渐分解、氧化而发生改变,从而使得熟茶的功效性和滋味都随之降低。

  所以如果是存储熟茶,不应盲目的追求越陈越好,而是要视熟茶的发酵程度和品质而定,在合理的存储期内熟茶才具有更高的功效性,更好的品饮滋味。

 

  三、长期存储,生茶转化滋味变化更丰富

  而生茶的后期存储转化,是更为丰富的茶叶内氧化酶为主导的,加之微生物、自然缓慢氧化为辅助,是更为多样性和变化性的生物和化学领域的转化。因为没有经过如熟茶一般短期剧烈的发酵,所以生茶中内含物质留存量更为丰富,这也就使得生茶在后期存储中,能够拥有更多的物质参与转化,从而使得生茶在后期存储中转化表现出更为丰富多变的滋味。

  在存放环境上也要特别注意,普洱茶的存放并不困难,只要不受阳光直射或雨淋,环境清洁卫生,通风无其它杂味异味就行。不过,如果是存放上上品的陈年普洱茶,要求就会稍高些,需要恒温、恒湿、不见光、无杂味。上上品之陈年普洱茶,除茶材与制作讲究外,更要有和缓的后发酵存藏。故前三要皆为此。存茶者皆知,适当的温度与湿度对茶的重要性,但却常忽略了稳定的温度与湿度更有助于和缓的后发酵,光线当然也不能被轻忽,与前二要理同。

  如果储藏条件不当或不讲科学的无限期存放,这也必然降低其品质。品质达到至优的普洱茶,仍一味的无限期地存放,必然使其茶叶中的有益陈分逐渐分解、氧化,进而失去普洱茶应有的特殊风味。

普洱茶制作中的揉捻的技术以及注意事项

  普洱茶制作中的揉捻的技术以及注意事项
  普洱茶制作中揉捻技术的压力掌握:揉捻压力应掌握“轻、重、轻”,以重压为主,转速要控制“慢、快、慢”,两者要相应地配合,即揉捻开始时叶团需要一定压力,但压力不宜太大,否则,叶子受单方面力的作用而重叠起来。韧性较差的叶子容易在叠褶处断裂成碎片,已重叠的叶片,要使之卷曲成条就十分困难,所以揉捻的开始阶段必须用轻揉来增进叶子的韧性和细胞膜的渗透压,使其变为柔软,流出叶质,以便逐渐卷紧成条。
  随着揉捻叶皱褶纹路增大,体积缩小再逐渐增大揉捻压力,相应加快速度,一方面使叶子加速皱褶,纹路更多,形成粗条形,另一方面,叶与叶之间的摩擦增大,叶子不同部位所受到摩擦力不同,运动的速度也不一样的产生扭力,粗条经扭力作用扭曲成条,因此中间这段时间应该重压、快速,历时要长,一般要2-3分钟,过长时间的重压、快速,揉捻条形又往往被压扁,为了使条索紧结美观,最后阶段宜用轻压,慢速揉捻,以整理条形和揉捻叶吸收茶汁。
        

  普洱茶制作中揉捻的注意事项

  1.装叶量要适宜,装叶量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揉捻效果。装叶量过多,揉捻机旋转慢,叶团翻转不灵活,容易出现揉捻不均匀和茶条索松弛现象,装叶量多,揉捻时间长,揉捻叶闷黄,影响品质,装叶量过少,揉捻叶停滞于揉盘中,旋转不灵,起不到揉捻作用。
  2.揉捻结束后,应速解块,及时上烘,烘焙不及时,应薄摊散热,不得堆积,尤其夏暑茶更不得堆放过久。
  3.揉捻程度揉捻程度要做到卷曲成条,均匀一致,尽量少带扁条断碎条和片朴,揉捻后茶汁粘附叶面,手摸有滑润粘手感,叶色泽乌绿色,红点明显,嗅有青香稍带青味,没有闷黄味,揉捻叶失水率为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