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观茶品茶七步走七个步骤喝懂普洱茶

观茶品茶七步走七个步骤喝懂普洱茶

2019-07-11 访问量: 13 茶礼仪网

说起普洱茶,大多第一印象是一个圆圆的"饼"。茶饼的诞生最早是为了方便运输和存储。现在,从普洱茶本身收藏陈化特性出发,饼茶依然最经典、最具美感的款式。

普洱分为生茶和熟茶两大类。生茶是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如果再经紧压成型(饼或者砖),成为紧压生茶饼,是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的茶。生普洱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苦味,汤色较浅或黄绿,不太适合立刻饮用。

而熟普洱是经过渥堆发酵的茶,也就是在制茶过程中,直接完成发酵的全过程。因此熟茶在制作完成后,后续发生转化的空间比生普洱茶而言小很多。熟茶的长期存放更多的是为了去除渥堆的“火气”和燥热感,去除杂味或者渥堆的味道,茶的味道更加柔和顺滑。更为重要的是,熟普洱的工艺是在80年代才逐步固化下来的,在此之前除了自然转化的生普洱之外,是没有严格意义的熟普洱茶的,如果有人说存有几十年的熟普洱,还是呵呵吧。

喜欢喝茶的茶友对于以上普洱茶常识肯定都不陌生,但是对于怎么喝懂普洱茶,不一定所有茶友都知道。今天就带大家一起谈谈喝普洱茶的七个步骤。

观茶品茶七步走七个步骤喝懂普洱茶

第一步:看茶

成熟的制作应该是工艺稳定,外形上匀整端正,饼形圆润,饼窝自然;边沿整齐,不缺边少角;厚薄一致,松紧适度;模纹明显,油润光洁,条索清晰,饼面清爽;标准普洱茶直径19.5公分,通常情况下重量357克。熟茶茶饼色泽以黑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生茶茶饼根据年份由墨绿色(年份短)→棕褐色(年份长)

第二步:摸茶

摸摸紧实度,茶体疏松,根据同等储藏条件则陈化速度较快,茶体紧实,则陈化速度稍慢。

撬茶看内外,洒面指茶体表面撒上一些等级较高的茶叶,卖相更好,一口料指整个紧压茶都是一种等级的茶叶。

第三步:闻干茶

顾名思义,用鼻子细细闻感觉。普洱茶越陈越香,但如果存储不当,如将普洱茶与其它一些杂物胡乱堆放在一起,就会串味,吸附有其它异杂味,如产生的水闷味、草席味,烟熏味、霉味,调料产生的各种刺激性味道等等。

当然,普洱茶在制作的过程中工艺发生失误也会产生各种异味。总之,有异味的普洱茶绝不是好喝的茶!喝这样有异味的茶会令你产生不愉快的感觉。

有用+10
分享

普洱印级茶23:70年代小字绿印

  普洱印级茶23:70年代小字绿印

  “小字绿印”是与“大字绿印”相对,皆因其内飞字样较小。在普洱茶市面上,小字绿印数量极少。它是以老树茶菁、生茶干仓等传统工艺制成,整体品味上乘。汤色红黄鲜亮,香气纯高,滋味醇厚,具有回甘之特点。小字绿印茶饼,以茶香而论,几乎包纳了所有普洱茶香型,其茶味、茶韵、茶气也上佳,整体品质一流。饼面清新油亮者,味呈兰香,水性极为细柔,传承了早期红印及同庆号茶庄老圆茶的精髓。

        在普洱茶市面上,小字绿印数量极少。它是以老树茶菁、生茶干仓等传统工艺制成,饼面清新油亮者,味呈兰香,水性极为细柔,汤色红黄鲜亮,香气纯高,滋味醇厚,具有回甘的特点。小字绿印茶饼,以茶香而论,几乎包纳了所有普洱茶香型,其茶味、茶韵、茶气上乘,传承了早期红印及同庆号茶庄老圆茶的精髓。

不拿88青饼说事?亲历者讲述80年代普洱茶包装的真相

  视频:亲历者讲述80年代普洱茶包装的真相

 

  《普洱茶档案故事》合集最近已经成为爆款,小伙伴们每天忙打包,感谢读者们长久以来对《普洱》杂志的支持。读者们对这几期杂志普遍反馈良好,当然也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市场的一些争议。有争议是好事,我们非常高兴,因为真理越辩越明。

 

  最近大家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杂志上以及公众平台上刊登的关于“88青”的照片,一些读者指出该图片从包装上看,不是1988年或者1988年以前的7542。

  这是云南省茶叶公司50周年庆时的纪念品之一,这是一片1987年的7542,是毫无疑问的。它只是一片纪念品(非卖),不是商品。

 

  88青”的名字是香港茶人命名的,狭义上是特指出口香港的某些批次的7542。所以,我们不再拿88青说事,因为我们展示的茶品大部分从来没有离开过云南,几十年来都静静地躺在云南省茶叶公司的仓库里(除了从美国回收的几片8582)。杂志展示的所有80年代的7542,也并不属于88青的阵营。现在我们只把话题聚焦在杂志上刊登的几张图片上。

 

  1988年,云南省茶叶公司50周年庆的时候,发给职工和嘉宾的礼品套装之一,是一片1987年生产的7542,用吉幸商标的精装纸盒包装。但是它不断被读者质疑其年份、包装和唛号,也许只是因为这片茶和他们手中的88青不一样而已。

  杂志上刊登过的几片7542也是80年代后期的。如果与市场上同时期的老茶在包装上有所差异,是三家印刷厂提供包纸导致的印刷差异。

 

  为了应广大读者的要求,要看内飞。今天小编特意找到茶品的提供者:原云南省茶叶公司特种茶部经理昌金强先生,破坏了这唯一一片纪念茶的外包装,扒开了压在内飞上的茶叶,看到了内飞的真面目。并且全程录制了视频。这片茶的年份绝对无可置疑,而且能找到的也仅此一片,它是纪念品,不是商品。

  这是1988年省茶司50周年庆纪念茶的内飞。(详情见视频)

 

  视频中的亲历者明确地说明了:

 

  第一,吉幸商标当年是属于云南省茶叶公司的,和茶厂无关。当初这个精装的吉幸商标盒子,是做来装一些特殊产品的,比如公司50周年庆的纪念茶饼,比如唯一出口美国的一批3吨的8582……这种包装盒当时在市场上很少流通。

 

  第二,普洱茶包装纸和印刷字体、版型、内飞会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因为80年代普洱茶的包装是由三个印刷厂提供(昆明华山印刷厂、思茅地区印刷厂、勐海县印刷厂),人工制版、铅活字印刷时代,版型、字体难以统一,所以一批茶的包装也会很多细微差别。

 

  第三,包装上的差异,从来不是他们当年会关注的重点,也没有人去统计哪一年那批茶的包装有什么不一样,更没有人去发现其中所谓的“规律”,通常认为包装差异带有更多的随意性,并不能完全作为年份的判断依据。

 

  港台茶商早期在资讯不发达、信息不对等的时代,通过研究包装来摸索普洱茶年份的一些规律,逐渐演变成为市场公认的一套系统,甚至成为“普洱江湖”中的“剑谱”,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并且因为他们的努力,而大大推动了普洱茶市场的发展。可以说,没有当年老茶市场的兴起,就没有今天普洱茶市场的蓬勃发展,品牌价值跃居全国茶类之首。

 

  关于老茶的辨识系统,港台茶商已经自成一套体系,被认可的老茶自然才能有成交,市场自有一双无形的手。作为普洱茶的专业媒体,我们并无意去撼动什么,也绝无扰乱市场之意,尤其绝不可能去帮人卖茶。

  1988年省茶叶公司的年度计划。其中青饼和熟饼加起来是14000担(50公斤一担),即700吨。换算下来是近200万片饼茶,也就是需要200万张包装纸,让每张包纸都一样,真是很困难啊!另外,计划中,18000担的“普洱茶”,实际上都是熟散茶,这也是当年出口香港的最大宗商品。“普洱茶”名称内涵的嬗变,可见一斑。

 

  因为历史原因,普洱茶留给世人太多的疑团,我们只能以能力之所及,像盲人摸象一样,去触摸普洱茶历史的某些区域。三期的《普洱茶档案故事》,是通过采访普洱茶在20世纪70、80、90年代的亲历者们,以他们的记忆、他们的留存下来的实物、文书档案为基础,将普洱茶在那段历史中的一些断章进行重新梳理,挑出茶友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和故事进行叙述。这其中绝对没有掺杂任何的商业目的,杂志中展示的茶品,也多为样品、纪念品、非卖品,没有“夹带私货”之说。

 

  但是,普洱茶的历史是多元的,是有很多面的,每一个人所知的,所能够触摸到的都是有限的。作为媒体,我们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展示出普洱茶历史的另一面,或许是大众未曾了解过的那一面而已,丰富普洱茶文化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开启更多读者的理性思考、理性判断。

 

  当然,人的记忆都是有限的,甚至也有可能带上一些主观色彩,出现一定的偏差。作为媒体,我们所做的是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欢迎大家多多参与讨论与交流,即使是不同的声音,只要持之有据、言之成理,我们都会乐于刊载。希望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不断丰富普洱茶的历史文化,不断组合出普洱茶历史真相的全貌,而不是以狰狞的面目恣意谩骂。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品质提升,是建立在优质的原料、正确的工艺、良好的仓储之上的,三者缺一不可。一款有价值的老茶,同样是建立在这三者之上。一味纠结包装问题,我们认为完全没有意义,甚至是本末倒置的。

 

  我们不否认,这三期《普洱茶档案故事》中的内容也难免存在一些疏漏之处,我们也会不断修正,读者们提出的一些确实是谬误的地方,我们在此做出解释和更正,对此,我们也向读者郑重道歉。

  2018年11期,《“绿大树”前传》一文插图的图说有误(P52)。这片茶是1998年的7532,被台湾茶商命名“雪印”的是7532,但绝不是这批茶。

  2018年10期,《88青,不走寻常路的7542》一文插图的图说有误(P56)。省茶司50周年庆的礼品茶,是1987年的7542。它不属于香港茶商命名的那批88青,严格意义上不属于88青阵营,所以当时是打了引号的。

  2018年10期,《8582的天字号传奇》(P60)。这张插图上盒子里装的是省茶司50周年庆的纪念茶7542,不是8582。因为当初出口美国的那批3吨8582确实是用同款盒子装的,只是无法找到原包盒子了。所以拿了这张图片替代做说明。

双江勐库茶,勐库普洱茶!

双江勐库茶,勐库普洱茶!临沧地区是云南省主要茶区之一,云南省的三大国家级群体良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就有两个源自于临沧。

临沧地区是云南省主要茶区之一,云南省的三大国家级群体良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就有两个源自于临沧。

临沧地区北部是凤庆大叶种分布的、早已鼎鼎大名的“滇红”红茶之乡。南部就是目前主产普洱茶、名声鹊起的勐库大叶种主要分布地。

在临沧市和双江县西部与耿马县交界处,有一座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支脉—邦马山。主峰叫勐库大雪山(临沧地区还有永德大雪山、邦东大雪山),海拔3200多米,位于双江县勐库镇镜内。著名的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就位于此山海拔高度2200~2750米的地方。

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约12,000多亩。在分类上属于山茶科、山茶属,大理茶种。在进化上比境内若干栽培品种原始,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份(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可以制茶饮用。由于所处海拔高,抗寒性强,是抗性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

源于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的,经过先民人工驯化而演变进化了若干野生栽培性品种,分布在临沧境内广大地区,尤以邦马山脉一线为多。如章驮、南美、坡脚、冰岛、勐库等地。

在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的后辈家族中,因栽培环境的不同,进化孕育了三个杰出的栽培性、群体种后代:

1.勐库大叶茶(国家级良种,源于双江县中北部的勐库镇一带)。

2.冰岛大叶茶(省级良种,源于双江县北端的冰岛乡一带)。

3.邦东大叶茶(省级良种,源于临沧市东端的邦东乡一带)。

其中,尤以勐库大叶茶最为有名。

“勐库大叶茶叶片特大,长椭圆或椭圆型,叶色深绿,叶质厚软。芽叶肥壮,黄绿色,绒毛特多。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1。7%,茶多酚33。8%,儿茶素总量18。2%,咖啡碱4。1%。适制红茶、云南绿茶和普洱茶。”。

勐库大叶毛茶口感厚重,汤质稠厚,香气深沉,内质丰富,是制作普洱茶的上好毛料,在上世纪初即已出尽风头。

天下好普洱茶,云南临沧双江勐库普洱茶(作者:李少白)

我一直以来以为云南自己已跑得差不多了,可自从做普洱茶以来感觉要重新走一次云南才行。云南的地理知识才过复杂,山那边还是山,而且每一个山里总会有些什么东西是你我不知道的。有机会一定要再次上路,最好的方式是放弃高速公路,直接在山里行走。有意向的朋友可以联系,时间也许是多年之后。心愿吧!我的QQ542866607

双江勐库普洱茶是我找了很久的一个茶类,双江勐库的大叶种茶已让世人感叹,这样的地方怎么会有这样的好茶。

在广州普洱茶市场,云南的三个地方的茶在很有名气,一是勐海的普洱茶,二是下关茶厂生产的砣茶,再就是勐库的云南大叶种制作的普洱茶。这几年来,临沧一直在打造天下普洱第一仓,如果说临沧是天下普洱第一仓,那么勐库则是第一仓的心脏。

勐库,一个与茶有关的名字,得益于大叶种茶的恩泽,这个优美的地名连同普洱茶一同起程之后,便被品饮者泊进心爱的杯盏。应该说这是一次幸运的结果,不是么,当第四纪冰川的劫难来临的时候,勐库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劫,成了很多裸子、被子植物的避难所,不过,这不是上帝在大难之前做了手脚,而是澜沧江流域横断山,阻截了面目狰狞的死神,让多样的生物千百年来就在这大山里这绿色的帏帐里悄悄地繁衍着。云南大叶种也不例外,当地球经过亿万年的浑沌尘埃,阳光再一次睁大眼睛,一滴雨露仍然在一片茶叶上闪烁。

茶香在史书中泛起,茶事在民间平常地进行着。勐库的当地居民很早就开始驯化,种植大叶茶,这些茶在明初勐勐土司时期开始广泛种植,在勐库平均开拔1300米的独特生态环境作用下,这些茶演变成了国家级茶叶名种,蜚声海内外的勐库大叶茶。当我进入勐库溪流纵横、环境优美中,寻找到土生土长勐库茶群落,对照书上的记载,再一次惊叹于一棵茶的崇高与伟大。此刻,我的眼前浮现着1984年一个经典的画面,远景: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权威专家一脸严肃,面对全国茶区申报的近千个茶品种按既定程序填表、录数据、查看资料。近景:来自云南省双江县勐库的云南大叶种茶,站在媒体闪光不止的镜头前,像一位淡定从容的美女。尾声也是高潮,当第一批全国30个茶树良种之一的决定通过表决,勐库的云南大叶种茶胜券在握。人们把目光投向默默无闻的滇西双江县的小镇勐库的时候,似乎才发现,就是这普通极了的乔木型植株身上,随手摘一片叶,长都在13.8-21.9厘米,宽5.8-9.0厘米之间。顺着叶面强隆起的脉线,可以寻找到叶齿疏浅钝的姿容。每一位勐库的茶农闭上眼睛也都能说出勐库大叶种茶育芽力强、芽叶肥壮、持嫩性强的品质。而茶叶科学工作者精密度很高的数据显示,春茶一芽二叶含咖啡碱4.04%,氨基酸1.66%,茶多酚33.7%;每克茶叶含儿茶素182.16毫克,勐库大叶种茶既适制红茶、普洱茶及绿茶,也是制工夫红茶的上等原料。

说实在的,很多时候,勐库的大叶种茶并不出名,像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乡村少女,略施粉黛便可成为西施,可是乡村少女直到成为母亲,也不会让工业的香粉在自己不用修饰的笑容上改变自己,勐库大叶种茶也不例外,犹如埋没于芬芳泥底未经雕凿的璞石,隆起的叶脉仿佛记忆的线索,书写着千年的故事,错落有致的野生古茶种,则证明一道普洱茶起源的课题。顺着马班头的歌声,我进入古茶树群落的腹心地带,用手抚摸古茶树上柔软苔藓,用心感受古茶树风中的窃窃私语,我似乎听到了一个茶人在叹息,是陆羽先生,他静坐在天堂的茶室,为他不能到过勐库而自责着呢。此刻,苍郁的山莽有茶歌唱起,那是途经此地的赶马阿哥,摇身一变就成了农用车驾驶员,正把源源不断的勐库大叶种茶运到外面的世界。仔细阅读一片茶,让它沾上人间的体温,便会闻到一味清香,竟也是我所热爱的生活中那一缕平常的茶味,把它含在口些,轻轻一爵,天哪,苦涩的味道刹那间回光返照一般,幻觉一样的甜在我的味蕾里泛起。初品,是淡淡的清香,源自泥土的那种味道,携带着春天青草般的感觉,再品,是甜甜的回味,一缕缕从舌头上游弋,这甜是让人微醉的滋味,感觉就像山间流动着的溪水,有股清新的气息。这是大自然无私的馈赠。当朋友把经过制作的勐库茶盛在我随身携带的杯子,啜一口淡黄色的茶水,感恩便在我心里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