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高杆是伪命题,买普洱十大坑、、、一起来看

高杆是伪命题,买普洱十大坑、、、一起来看

2019-07-17 访问量: 13 茶礼仪网

1、你喝不出来的“高杆古树”或许就是一个伪概念、伪命题!

什么是“高杆古树”呢?普洱茶国家标准只对“古树”作了定义,通常指树龄超过100年的古树茶。

从这点来看,“高杆古树”就是一个伪概念、伪命题,这种伪概念、伪命题的出现应当归功于“当下普洱茶常识普遍缺失的市场”。

自“古树单株”概念出现以后,普洱茶不断变更新的名词,以改名换姓、弃旧袍着新衣的方式不断杜撰新概念,就是换换茶记名号、古典诗词或成语名称、包装棉纸,造作一些新的体验与功用,开启新的市场。

“高杆古树”的概念是始于品质划分?树种划分?还是商业运作?如没有记错,这种划分似乎是始于品质划分,随后盛于一些人为商业利益的驱使推动。

普洱茶行业的入门门槛较低,深究门槛高;营销门槛低,研制门槛高;消费者接触概念的门槛低,辨别真伪的门槛高。与其向消费者传达茶品及其口感,倒不如忽悠消费者卖的茶树有多大多高,这至少符合“茶树大所以品质好”等大众认知层面。

高杆是伪命题,买普洱十大坑、、、一起来看

2、云南农大阐明茶多酚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作用及其机制

2018年8月2日,《美国实验生物学联合会会刊》(TheFASEBJournal,IF:5.595)在线发表了云南农业大学盛军教授研发团队研究成果: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通过抑制糖尿病伤口炎症靶点(Notch),能够有效促进糖尿病小鼠皮肤伤口愈合,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的天然单体活性成分。这项科研成果为人们开发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的天然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该研究团队正在加快开发相关的药物。

EGCG促进糖尿病伤口愈合作用及其机理的阐明,是我国在茶叶功效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为糖尿病伤口愈合的治疗以及开发炎症相关的药物提供了新的可能。

该项目得到了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项目、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高杆是伪命题,买普洱十大坑、、、一起来看

3、港币上的茶文化,是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

最近,网上曝出新版港元的背面主题设计,其中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设计的20元新港币背面图案选用了茶文化的主题。在纸币背面,以一片茶叶为中心,搭配着茶壶、茶具以及精美的典型,意在表现香港本地的茶文化。

此次中国银行在新港币背面的茶文化主题设计用意非常明显,藏在香港人日常中好的生活习惯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效仿的。特别是伴随着我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心里平衡”的诉求越来越强。从生活方式的改变,来为健康保驾护航,香港已经为我们做了表率。

高杆是伪命题,买普洱十大坑、、、一起来看

4、普洱茶求购十大陷阱,看你都中了几招?

普洱茶近年来价格水涨船高,于是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幸落入“求购”陷阱。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下,都有哪些普洱茶求购陷阱?

第一坑,漂亮茶小妹,没事加你个微信,聊天谈生活,差不多会直接推销茶叶,茶叶低、中、高都有!心想着反正没几个钱就花钱购买了.......拿回来一看跟图片相差甚远、口感着实普通!

第二坑,自己购买送礼时,需要有面子,又要钱花的有所值,茶店老板立马推荐你名山周边茶,但殊不知“名山不是名山,周边也不一定周边”。

第三坑,网络购茶看刷单,你可是忘记了还有“刷单”这种操作?

第四坑,听信某人言论,盲目跟从,他说什么便是什么,没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

第五坑,想要了解茶叶知识,阅读了某本书,然后第二次在同类刊物中又看到了与之相同的观点,信以为真,坚定不移。你是不忘了“普洱茶圈名人出书也会相互吹捧的可能”?

第六坑,普洱茶保健功效自然不容置疑,但非金融,非药物!切忌盲目投资。

第七坑,一些企业更是把普洱茶引入传销模式,发展人头,大部份生命周期1个月到2年之间迅速跑路?

第八坑,小企业利用行业茶叶展会,包装名山山头,外出忽悠小白。

第九坑,不要以为你去到茶山,找到了茶农,收到的茶就一定是真的。

有用+10
分享

古树普洱要发展,这个坑必须跨过去

古树普洱要发展,这个坑必须跨过去

这两天“32万一公斤老班章”事件在茶圈微信刷屏了。这个事儿怎么看呢?

价格贵不贵这个不好说,就布朗山的古树原料来说,这个当然贵,但是就班章和所谓“茶王”概念来说,也没法硬性衡量。有人说炒作,当然这个是炒作,但炒作也不犯法啊,而且这个炒作也谈不到道德问题,未必就对古树茶有什么不良影响,犯不着批判。

我只是怀疑这个炒作的效果,因为这涉及到古树普洱领域的一个根本概念——“山头茶”。

什么叫“山头茶”,就是古树普洱的产品是按山头划分的,茶以山名,茶以山贵。有的朋友看我们的产品描述得十分细致,就对我们说,别扯那么多,就告诉我是哪个山头的就行了。

这个潜台词是,知道山头我才能衡量价格,我才能知道品质,我才能判断值不值。真的是这样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

山头茶的悖论

第一个,说是哪个山头的,未必就是那个山头的。而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喝不出山头的。这个看看每年市场上的班章冰岛就知道了,从十块钱的到十万块钱的,什么都有。是实际产量的千倍以上。虽然很多人都很自信,认为别人太笨,自己的是真的,但从数据来说,这些名山,你拿到真品的可能性大概千分之一。

当然这个属于市场诚信问题,可以慢慢解决。如果是内在的问题就不那么好解决了。怎么说呢?

第二个,即便是真的,同一个山头的茶,是不同的。树种不同,树龄不同,小环境不同(土壤,海拔,朝向,周边环境),口感是不一样的,而且价格也是不一样的。

当然,一个山头口感还是有一定相似性的,但是树种仍然是第一位的。我们的数据库中有来自普洱和临沧相距几百公里的两座茶山,因为树种相同,具有同样的特征性香气。而同一山场的不同树种,口感则差别很大。这个真正深入班章冰岛的才会知道,同一个茶山根本不是一个树种!

即便是武夷岩茶,也是树种第一,山场第二:先说肉桂,再说是哪里的肉桂。树龄好说,这个现在很多人都会关注。虽然对树龄的估计大多缺乏依据,但大体分个大小总是可以的,这里不详谈。

如果树种相同,树龄也差不多,具体位置不同仍然差异很大,在有的地区(比如高海拔高纬度相对寒冷地区)是日照足的更好,有的地方则是遮阴的更好,这就是陆羽说的“阳崖阴林”道理。

茶山的概念太大了,一个布朗山就和武夷山的面积差不多,无量山纵跨十余县,这种山头信息量太少。即便是范围缩小到寨子,也还是有差异。不同朝向口感不同,山脊和山谷内的口感也不同,而且周边植被也会影响。农田,核桃树,水冬瓜,云南松,红木树,原始森林,这些环境也会对口感造成影响。有的中性,有的减分,有的可以增加独特味道。

这些其实从根本上动摇了以茶山来命名茶品的科学性。换句话说,仅仅告诉你什么茶山,提供的信息不仅是不完备的,可能还是误导的。

再说,你不了解的茶山,或者不知名的茶山,品质真的就差吗?也未必。我说过三句话:“名山一定有好茶,好茶未必在名山,名山茶未必好。”这三句看懂了,对山头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茶山可以作为茶品的重要信息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决定性的信息。

古树普洱要发展,这个坑必须跨过去

为什么用茶山命名

那你一定要问:古树茶为什么一定要用茶山来命名呢?

茶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以品质定价的,但是品质不是很好衡量。我们来看所谓国家的评茶标准,只能大致的对外观和口感画个及格线,而且可能还是错的。对于普洱茶丰富的内涵,看不见,摸不着,不容易说清楚。这个涉及到品鉴体系的建立,需要一定的积累。所以古树茶的好坏,不是完全无法评判,而是不太容易形成大众快速了解并公认的评判。

但名山不同,山头就在哪里,看得见,摸得着,跑不了,这个大家就容易聚焦了,依山头定价逐渐成为了习惯。

这个在古树普洱发展的早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推动了大家对山场的了解,也带动了古树茶市场。但是慢慢的,弊端就出来了,阻碍了大家对古树茶进一步的了解。

不仅如此,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麻烦——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软肋

我们从头来看,当初推动名山古树的是茶商,这些茶商当然不是活雷锋,他们原来的打算是,先布局茶山,建立初制所,和茶农签订协议,把握原料来源。然后进行宣传,打造名山概念,茶品价格上涨,从中获得大量利润。

问题在于,这些古树大部分分散在茶农手里,不说你很难穷尽整个茶山的茶农,即便签了协议,这些茶农不认账你一点办法没有。

所谓买树,就跟买地一样,在我国是不合法的。这地上的东西说白了是国家的,但是国家可以给你们村集体来用,但是买卖并不受保护。租呢?除非你把茶农请走,自己统一管理,否则还是一样。长租的情况在少数集中连片的古茶园中有,但是在整个古茶山中占的比例很少。绝大多数的茶山还是东边几棵,西边几棵,没法控制。

茶农是签了协议,但是你如果不能统一管理,他还是谁价高卖给谁。你跟他说,他不理你,逼急了,他拿小树交差,你要是不能全程管理,只能认怂。

建了初制所也没用,普洱茶毛茶加工,手艺有高低,但是没有什么准入门槛,支口锅就能炒,太阳地下就能晒,茶农不会大不了学呗,做不好大不了练呗。

搞了半天,茶商还真成了活雷锋。眼见着老班章村民一个个红光满面,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那些布局的茶商苦苦支撑,却挡不住品质的下滑。

这件事儿有点意思,通常在资源方面,老百姓都是弱势,资本是强势,基本上都是老百姓被赶走,然后资本和权力赚得盆满钵满。在古树茶领域居然逆转,或者说算打个平手吧,这个说实话,不容易。

我虽然算半个茶商,但是在这件事儿上,我持中立态度。茶农虽然欠点契约精神,不过资源信息根本就不对等啊。换个角度,人家发财那也是祖上给留的福荫,没有啥不平衡的。要是抢过去,发个500元红包加个锦旗才叫不合理呢。

这是商业模式的内在矛盾,简单的总结一下:茶农掌握资源但缺少能力宣传推广。茶商具备一定推广能力,但是并不掌握资源。所以在茶商和茶农的博弈当中,茶农站了上风,茶商是把茶山推广出去了,但是同时也抬高了原料价格,对于自己来说,说不上是好处大还是麻烦大。

古树普洱要发展,这个坑必须跨过去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掌握资源者胜。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京城某地本来是人流不多,房租便宜的地块,因为一伙人开店也好,搞什么也好,经营宣传有方,把这个地方搞红火了,这伙人是不是赢家呢?对不起,房东可以提高房租,你只是给房东打工的,不乐意的话,可以走人,还有别人来租。

这个场景在大都市不断上演,你身边就有很多例子。里面的竞争很激烈,只有经营能力超群的商家才能存活下来,而房东则无需费力就坐享其成。茶商的尴尬位置与此是一样的。

那茶商为啥还要搞这个高价买茶的炒作呢?抬高成本,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当然,这也有其他考虑。是为了提升品牌形象,带动其他产品?还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班章是真班章?不好猜测,不过这种手法前些年还说得过去,现在看有点不合时宜了,所以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出来,尤其是那些真想收名山原料的人,你抬高价格当然反对。

我们不局限于这个事件,我们要更深入的探讨整个商业模式。我们必须要问:不用山头用什么?

实际上,需要细致品饮的东西,大多和产地密不可分。叫风土也好,什么也好,代表了土壤,气候,环境的综合作用。比如葡萄酒,比如咖啡,这个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产地不应该成为唯一的,决定性的信息。

在这些市场上,如果我们要理解一款产品,需要更加全面的信息,主要来说三大块:品种、产地、工艺,而把这些整合起来的是品牌。

一个成熟的市场上,大家对产品形成认知的对象应该是品牌,或者品牌下的具体产品,而不可能仅仅是产地。

产地帮我们理解这款茶的某些背景与特质,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哪个产地也有好的,也有泛泛的。同样的,品种也不绝对,各种葡萄品种都有不同品质的葡萄酒产品。工艺也如此,在一定标准之上,并没有单纯的好坏,关键是要适合这款产品。

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品牌,只要这个品牌的产品有品质的连贯性。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不需要特别专业,他只需要信任品牌,在这个基础上再慢慢深入了解。记住这句话:品牌大于产地,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古树普洱是不是特殊呢?前面也讲了,由于古树树种的丰富性远远大于咖啡和葡萄酒,对环境的敏感性也更强,应该说更加适用于这个规律。之所以现在还没有完全体现,那只是市场发展初级阶段的原因。

古树普洱要发展,这个坑必须跨过去

已经在改变

这个发展方向,但凡脑子清楚的茶商茶企,已经明白过来。我和一些做古树的茶企朋友交流,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大多经历过这个坑,现在都开始跨过去,开始用自己的品牌,产品用自己起的名字。不管这名字是高雅也好,粗俗也罢,各有各的市场,反正这一步,必须要走。

这样不仅对茶商来说,打破了发展的瓶颈,对原材料市场的稳定,整个行业的均衡发展,茶山的长期保护都有很大的好处。说实话,一公斤几十万,那树不累吗?就算多采一斤鲜叶多一万,要不打催芽素、叶面肥,不需要定力吗?利益太集中,人心就复杂,市场就会变形。

所谓山头茶,大众能记得住的茶山就那么几个,在我们的数据库里,叫得上名字的古树村寨何啻上千!那么多同样品质优异的茶山,因为没有炒作,一直被冷落,管理跟不上,制约了发展。如果大家关注的是品牌,品牌关注的是品质,这就好办了,这些品牌就会自己筛选原料来源,只要好就行了,何必老是在古六大、新八大、勐库东西半山里面转。以质说话,那整个行业的发展就有了更好的基础。

对茶商来说,不再受产地制约,能够更加专注于品质;对原料市场来说,促进了各地区均衡发展,避免名山资源过度集中的种种问题;对消费者来说,也能买到性价比更高的茶品,何乐而不为!

有人说,小茶商怎么办,品牌没有影响力啊。其实这和品牌的影响力没关系,关键是你对茶的品质有没有信心,如果有,把它的特点总结出来,传神的表达出来,一定比单纯的用茶山的名字效果更好,也更长久。

我们开始阶段无论品种还是数量都不大,但是坚持这条路,认可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茶友都对品种耳熟能详,每个品种都有一定的粉丝,也在印证着品质优先的理念。

只谈山头的时代就要过去了,如果卖茶的除了山头,啥也没得说,那要么是不太清晰,对古树理解有限;要么是别有用心,只想借名牟利。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很难长久了。

普洱茶要怎么放呢?能放冰箱吗?

普洱茶要怎么放呢?能放冰箱吗?

普洱茶要怎么放呢?能放冰箱吗?

 普洱茶对存放的环境要求较高。存放环境不能太热(高于32℃),也不能太湿(湿度超过75%),放茶的地方还不能有异味,千万不能跟别的东西混藏;同时,还要避光保存,尽量不要放在有光照的地方。

 所以,普洱茶最好不要放冰箱。冰箱内湿度大,温度低,而且很容易跟别的食品串味。家里可以用陶瓷罐、食品专用袋、专用纸箱等保存。总之,防潮、防异味是重点。

便捷、简约:2018年大益茉莉花普洱茶试用报告

经朋友介绍进入新茶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进来后发现里面非常多的茶友在交流,而且茶的品种信息非常多,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东莞本地人,喝普洱茶是每天必须的经历,但申请试茶还是第一次,非常幸运第一次就抽到我。作为试用者我不敢说评价,最多只能将个人品饮后的口感同茶友们交流一下,望大家见谅!

一、包装介绍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清新的蓝色为主,包装精致简约,让人有一种小清新的感觉。“益”字品牌更特出企业文化特色和标杆。打开包装后就闻到淡淡的茉莉花香。

二、泡茶

第1泡:

图片描述

2分钟出汤,淡淡的茉莉花香扑鼻而来,汤色微黄明亮,饮后满嘴清香。

第二泡:

图片描述

1分钟出汤,汤色淡黄透亮,口感醇香,有回甘。

第三泡:

图片描述

3分钟出汤,色淡黄透亮,无苦感,茉莉花香味饱满,喉咙回甘甜。

图片描述

茶底颗粒精美、均匀。非常适合旅游外出、办公室、女士更适合饮用。泡茶时间根据个人口感确定。

(作者/u706638;来源/新茶网)

原文链接:https://www.xincha.com/paicha/reports/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