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黄茶>黄茶是什么茶黄茶难道就是是黄色的么

黄茶是什么茶黄茶难道就是是黄色的么

2019-07-23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黄茶是什么茶?黄茶是黄色的么?其实黄茶自古至今就有的,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观察方法,赋予了黄茶不同的含义。历史上最早记载的黄茶概念,不同现今所指的黄茶,是依茶树品种原有特征,茶树生长的芽叶自然显露黄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都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

黄茶是什么茶黄茶难道就是是黄色的么

有人也真的以所看到的颜色去判断黄茶,比如采制粗老的绿茶,晒青绿茶和陈绿茶,青茶的连心、包种等都是黄色黄汤,很易误认为是黄茶。若是发现自己错了,就会对黄茶是什么茶有疑问了。

那黄茶是什么茶呢?黄茶是我国特产,其按鲜叶老嫩又分为黄小茶和黄大茶。如蒙顶黄芽、君山银针、沩山毛尖、平阳黄汤等均属黄小茶;而安徽霍山、湖北英山所产的一些黄茶则为黄大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

黄茶是什么茶?黄茶的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其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有芽茶与叶茶之分,对新梢芽叶有不同要求:除黄大茶要求有1芽4、5叶新梢外,其余的黄茶都有对芽叶要求“细嫩、新鲜、匀齐、纯净”的共同点。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

黄茶是什么茶呢?它其实不冷门,黄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哦。

有用+10
分享

喝鹿苑毛尖的好处及禁忌

  鹿苑毛尖是黄茶,具有黄茶特殊的保健功能,饮用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但是,鹿苑毛尖虽好,饮用也有禁忌,不是每个人都适宜饮用鹿苑毛尖茶。如果饮用不当,反而会影响到身体健康。那么,喝鹿苑毛尖的好处及禁忌是什么?下面一起来了解看看。

  喝鹿苑毛尖的好处

 

  1、保护脾胃,提高食欲,帮助消化。由于鹿苑毛尖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

 

  2、能穿入脂肪细胞,使脂肪细胞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恢复代谢功能,将脂肪化除。

 

  3、鹿苑毛尖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能够补充人体营养需求。此外,鹿苑毛尖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有85%以上,而这些物质对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叶所不及。

  喝鹿苑毛尖的禁忌

 

  (1)鹿苑毛尖茶归于轻发酵茶,制造工艺近似绿茶,富含很多的茶碱、茶多酚等成分,能影响胃部的活动,因而胃部不适者不适宜饮用。

 

  (2)鹿苑毛尖茶中富含鞣酸成分,会影响身体对铁的吸收,因而孕妈妈不适宜饮用黄茶,不然可能形成胎儿缺铁。

 

  此外,缺铁性贫血者、神经衰弱者、泌尿系结石者、肝功能不良者、便秘者、心脏病者、醉酒者、哺乳期妇女等人群都是不可饮用鹿苑毛尖茶的。

  鹿苑毛尖的泡法

 

  鹿苑毛尖最简单的冲泡方法就是用玻璃杯冲泡,用1g茶100ml水,水温85℃左右,浸泡5分钟后即饮用,或者说水温适合饮用时开始饮用。饮至杯中茶汤剩余1/3时再加水,一般可加水2次。如果第一泡的茶汤就觉得不够浓,那就要加大投茶量,用1.5g甚至2g茶加100ml水。一切都以你的口感为标准。

 

  如果用公道杯或者玻璃杯冲泡后分给几个人喝,按每100ml水投入1-2g茶,第一泡大概为1分钟,此时已有60%的可溶性物质已经浸泡出来,而咖啡因80%已经浸泡出来。

 

  当然,鹿苑毛尖还是要用盖碗才能泡出高品质的茶汤。一般的盖碗用3-4g茶,冲泡时间第一泡大概为30秒,第二泡大概为1分钟,第三泡大概为2分钟。三泡过后一般就没有多少茶味了。

  对于普通台地茶而言,这样泡茶,第一泡茶汤一般可以泡出50%的可溶性物质,第二泡茶汤可以泡出30%,第三泡茶汤能泡出10%多。

 

  一般而言,鹿苑毛尖水温超过90℃,香气滋味下降。冲泡过长香气也降低。因此对于鹿苑毛尖而言,越是细嫩,越是要控制水温。特别冲泡嫩芽,可以在玻璃杯中先倒开水再放茶叶,泡两三分钟即可。

 

  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喝茶保健养生,要养生良好的饮茶习惯。因而喝鹿苑毛尖不仅要正确合理的饮用,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

溪黄茶的副作用与食用禁忌溪黄茶的功效与作用

溪黄茶是市场上热销的保健茶,他是一个传统的中药方剂,是以中药溪黄草为主要原料,加入灵芝和人参皂苷,以及鸡骨草和田鸡黄等多种中药材以后,制成的保健养生茶,它能保护肝脏,也能增强身体素质,但是人们在饮用溪黄茶时,也担心它有副作用,今天小编就专门带大家了解这个问题,告诉大家它的副作用与食用禁忌有哪些。

溪黄茶的副作用与食用禁忌溪黄茶的功效与作用

副作用与食用禁忌

1、副作用

溪黄茶是一种性质比较温和的保健养生茶,他虽然加入了多种中药材,但并无毒性,而且药用成分含量不高,平时人们冲泡饮用以后,副作用并不明显,只是那些脾胃虚寒的人群在冲泡饮用溪黄茶以后,容易出现腹泻或者腹痛等不良症状。

2、食用禁忌

平时在冲泡饮用溪黄茶时,也要注意它的使用简介,虽然它没有毒副作用,但平时也不能过量饮用,不然会加重肠胃负担,另外人们在出现肝脏类疾病时,也不能只冲泡饮用溪黄茶,而不服用药物,这样会大大加重肝脏负担,延误病情治疗严重时会造成肝损伤。

溪黄茶的副作用与食用禁忌溪黄茶的功效与作用

溪黄茶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利湿

清热利湿是溪黄茶的重要功效之一,平时人们冲泡饮用溪黄茶以后,能清除人体内的湿热毒气,也能凉血散瘀,他对人类高发的急性肝炎以及胆囊炎,还有痢疾,肠炎等多种高发疾病,都有明显预防和治疗作用。

2、防癌抗癌

平时多喝一些溪黄茶,还能起到防癌抗癌的重要功效,因为溪黄茶中不单含有灵芝和人参皂苷成分,它还有一些溪黄草素a,这些物质都是天然的抗癌成分,能抑制的人体细胞基因突变也能降低癌症病毒的活性,能减少它们对人体组织细胞的伤害,平时经常冲泡饮用溪黄茶,能让癌症发病率明显下降。

黄茶的发展阶段

黄茶的发展应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萌芽期:西汉朝至唐之前,黄芽之名已出现,主要是出现在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这两种,蒙顶作为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人工种植茶树和制作茶叶的产地,是众所周知的,关于蒙顶黄芽也是历史悠久,其人工种植的茶树历史悠久最早的蒙顶甘露是我国最早的贡茶。其茶早在唐贡茶之前已经名动天下。但蒙顶甘露和蒙顶黄芽具体的产生时间都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蒙顶茶的统称已经出现,而且至唐初时已经名动天下。因为蒙顶茶芽头树梢时有微黄现象,有可能蒙顶黄芽出现时间不排除在汉已经出现。而霍山黄芽纯粹是因为芽头发黄而被称为“黄芽”,其地方志里也是如此记载,此地产茶的历史也是汉朝就有记载,而最早的茶品名称就是“寿州黄芽”。汉朝的茶品基本可以肯定都是紧压的团茶。工艺上基本上应该是晒青。这个时间段谈不上黄茶的出现,只是“黄芽”这一词的出现最早明确的记载应该是霍山黄芽。它的“黄”是指芽头天然发黄,就如今天的安吉白茶芽头发白一样。都是色素缺乏的表现,是一种低色素茶种。

发展期:唐宋时期,黄芽的发展期应该是在这个时间段,著名的《唐国史补》里是如此记载:“叙诸茶品目: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牙,号为第一。湖州有顾渚之紫笋,东川有神泉、小团,昌明、兽目,峡州有碧涧、明月、芳涩、茱萸簝,福州有方山之露牙,夔州有香山,江陵有南木,湖南有衡山,岳州有浥湖之含膏,常州有义兴之紫笋,婺州有东白,睦州有鸠沉,洪州有西山之白露。寿州有霍山之黄牙,蕲州有蕲门团黄,而浮梁之商货不在焉。”书中所记载的“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牙”都有可能是早期蒙顶黄芽的肇始。而岳州“浥湖含膏”就是清朝记载的“岳州黄翎毛,含膏冷”,也就是今天的北港毛尖。今天的北港毛尖属于黄小茶。“寿州黄牙”就是沿用唐之前的“寿州黄芽”。不过已经由晒青团茶演化为蒸青团茶。“蕲门团黄”也是与“寿州黄芽”属于同一产地,古代同是大别山区的六安州之“蕲州”,现属湖北英山。

“唐国史补”记录唐朝最为著名的十四目极品名茶,也记录了唐最著名的酒类,可见唐朝最著名的十四款茶里有三种是“黄茶始祖”,另有一种“蕲门团黄”也存在是黄茶始祖的可能。此外,另有湖南岳阳君山岛,宁乡大沩山,湖北的远安鹿苑等地也从唐朝也开始产茶并扬名。

而上述的蒙顶茶,霍山黄芽和浥湖含膏三种黄茶始祖都是有文字记载的唐朝贡茶。而“霍山黄芽”至宋时,开始出现了向散茶的演变。因为宋朝贡茶地点在顾诸,其他地方的贡茶数量减少,出于降低成本,开拓市场的需要,两淮开始出现散茶。霍山黄芽开始向散茶演变。

高峰期:明朝,黄茶的闷黄技术正式出现。因为明朝的炒青技术出现,安徽休宁的松萝茶制法作为炒青的源头,首先就影响到了霍山地区的霍山黄芽,但霍山黄芽炒青法下香虽高,口感也好,但韵味保存不够长久,但采用了闷黄技术后,该茶的韵味更厚更易保存。品质更为突出,将霍山黄芽香高味甜的特色充分的挖掘出来,同时也解决炒青茶香味易失散,陈化较快口感较苦涩的缺点。此时蒙顶茶也遭受运输上贡茶变质之苦,后来发现黄变的蒙顶茶也可以优秀,口味变的更甘和,韵味依然出色。慢慢摸索发展出了一种炒黄与闷黄互相结合的易保存的甘和的茶品,这就是蒙顶黄芽。可以说霍山黄芽和蒙顶黄芽沿着两条不同的演化路径发展出了不同的闷黄技术,霍山黄芽为了突出自己低色素氨基酸含量高的特色,朝高甜度高茶香的方向演变,采用了三锅或者两锅杀青,高火烘,湿闷,延长摊放时间,缓慢氧化发酵的技术,使霍山黄芽,口感接近绿茶,但内含物充分转化。使得茶质保存了绿茶的营养物质,提高了甜度,但却没有重火重发酵之弊。而蒙顶黄芽充分发挥了蒙顶茶芽紧致的芽头优势,也为了保持远途运输的优势,将蒙顶茶采用了三炒三闷的技术,使得蒙顶黄芽极易保存,韵味独特,甘甜平和。明朝也是黄茶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霍山地区也出现了新的黄茶品种---霍山黄大茶,黄大茶的出现是黄茶从贵族茶向平民茶演变的有力证据,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因为制作程序极度繁复成本高昂,不适合平民饮用,而黄大茶采用较为简便的制作方式,可以大批量生产,满足平民的需求。霍山黄大茶采用粗老原料重发酵高火烘大批量制作降低成本的方法,形成了粗枝大叶高火香的特色,是一款真正平民可以饮用的黄茶。这就形成了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作为贡茶高端茶,霍山黄大茶作为平民茶的黄茶格局。蒙顶黄茶主要从西川向中原进贡,主要供应皇室,霍山黄芽不光供应皇室,同时也经山陕商人传播,经销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霍山黄大茶,具有解腻助消化的功效,古代广为散布我国北方地区,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等地。是我国古代岩茶等重口味高火茶风行前的为数不多的高火茶。明代许次纾《茶疏》记载:"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亦振,河南山陕人皆用之。南方谓其能消垢腻、去积滞,亦共宝爱。顾彼山中不善制法,就于食铛火薪焙炒,未及出釜,业已焦枯,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笱,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黄萎,仅供下食,奚堪品斗。"这段记述与现时黄大茶大致相似。焦味和闷黄,正是黄大茶的品质特征和制法特点。可见黄大茶至少有四百多年历史了。据《霍山县志》载:霍山"茶叶远销苏州、京都、山西、山东、张家口和东北一带。"这与现今黄大茶销区亦差不多。许次纾《茶疏》里记载的黄大茶片段成为现代茶友评价黄茶的主要依据,很多茶友认识黄茶都是从这个片段里来了解黄茶,因为黄茶的资料和典籍极少记录,现代资料也极少公开,所以绝大部分茶友都认为所有的黄茶都是辄就黄萎,仅供下食,奚堪品斗。觉得黄茶就是萎黄,不上档次。这就是典型的以偏概全的读书法造成的误解。

颠峰期:清朝是我国黄茶的颠峰时期,原来的黄茶制作技术得以广为传播,很多地方的独自发展的黄茶技术也开始成熟,也有很多地方自己独创了黄茶,风格独特,韵味不同与绿茶,但外形色泽上茶农和老百姓并不把它们和绿茶明确区分,只有霍山黄芽,蒙顶黄芽和霍山黄大茶三种带有“黄”字,多少有人知道一点,其他黄茶其实很多都当绿茶饮用,并不与绿茶明确区分。清朝,很多黄茶纷纷出现,如:温州黄汤,贵州海马宫茶,广东大叶青,莫干黄芽。另外有成名较早的黄茶开始入贡,如:君山银针,远安鹿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