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知识>制茶的沿革先容

制茶的沿革先容

2020-08-04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制茶的沿革

从生煮羹饮到晒干珍藏

茶之为用,最早从品味茶树的鲜叶最先,生长到生煮羹饮。生煮者,类似现代的煮菜汤。

如云南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茶”习俗,鲜叶揉碎放碗中,加入少许黄果叶、大蒜、辣椒和盐等作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匀;茶作羹饮,有《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日茗粥”,甚至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习惯。

三国时,魏朝已泛起了茶叶的简朴加工,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蒸青制茶

所谓蒸青,即鲜叶采摘后以蒸法杀青。《茶经·三之造》:“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其所述的制作方法简朴分为三步:蒸,制饼穿孔,贯串烘焙。

唐时碎茶主要用杵臼手工捣舂,制茶时有一定的规承,规为铁制,其形或圆或方,制作出来的茶称团茶或饼茶,用时敲碎煮饮。

到了宋朝,杵臼改为用碾,茶规也更为精巧。又在杀青后增加了一道压榨的工序,先除去茶汁,然后制饼,解决了唐时蒸青茶茶汁苦涩的问题。

由蒸青到炒青

据刘禹锡《试茶歌》中“山僧后檐荼数丛,……斯须炒成满室香”的记述,则炒青制茶在唐时就己泛起,虽然只是个体区域的有时之作,并不普遍。

炒青的普及是在明朝。明朝是我国锅炒茶的全盛时代,其时炒青制法已相当完整。如屠隆《茶说》中说,炒茶时不能鼎力捏转或摩擦,否则,则生碎片细末;炒好后要冷却珍藏,否则色香味俱减。

又如《闻龙茶笺》所述:“炒荼时需一人从旁扇之,以怯热气,以保茶质”。这一方另《茶录》、《茶疏》、《茶解》等书,也都对炒青有详细论述。归纳他们的看法,就是锅要先热、高温炒制、现采现炒、炒量要少、炒不宜久、翻抄要快、去热要速,等等。

炒青制茶的利益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的原香。蒸青或茶汁苦涩,或榨汁后夺茶真味,质量口感均不及炒青,自炒青普及后就少为人们所用。

从团、饼茶到散茶

散茶在唐时就有了,唐时制茶是蒸后捣碎,再拍制成饼,但也有蒸而不捣,捣而不拍的情形。捣碎后不拍制,直接烘干的称末茶;蒸而不捣,全叶烘焙的即是散茶。这样制作的散茶称蒸青散茶。

散茶的制作至宋朝后期前一直不多。宋朝后期,作为贡茶的团饼茶在外形制作上一味追精求细,销路也随之日窄一日,适用于民间用茶的散茶就应运而生,替换团饼茶取得了生产的主导地位。

元代时蒸青散茶的制作又有生长。如《王祯农书》所载,鲜叶微蒸,置筐箔上摊凉,再趁湿用手揉捻,最后入焙烘干。这一制作方法类似于近代绿茶的生产流程。所制茶叶可称为蒸青绿茶。

泉源:茶道知识全知道(图解应用版)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