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沈培平:普洱茶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四)

沈培平:普洱茶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四)

2019-03-27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沈培平:普洱茶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四)

我们发现,“新生代普洱茶”生产制作工艺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营计划时期的传统经典唛号拼配。多为茶园茶,稳定的配方、口味致的包装,不同批次区分,如7542青饼101、102、103。指2001年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

第二阶段:1996年随着计划经济的深化改革,多种所有制和多元化包装形式出现,其制作为传统经典唛号拼配,但在包装上有不同的形式出现。如g6年勐海紫大益,出现了第一批紫“大益”商标,如橙中绿,在外包装上把传统绿色茶字改为橙红色。

第三阶段:到了1996年,野生茶、野放茶、大树茶概念出现,代表为96年云南省公司9682野生青饼,多为大树野放茶的混拼,只追求概念,不太讲求口味。

第四阶段:到1999年,易昌号出现,代表了野放茶的混拼向地区纯料及山头纯料概念的转变。

第五阶段:到2004年,野放茶又回到不同地区、不同口味的拼配,代表为阳春三月(用云南三十余县五十多座古茶山的茶菁拼配而成)、永年99(用了云南十余县、二十余座山古树茶进行大规模拼配)。

沈培平:普洱茶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四)

从此,普洱茶概念分为两派:一是纯料山头为王概念;一是拼配为王概念。

第六阶段:这一时期的1997年,普洱茶加工制作还出现了新的方法,用放旧的青毛茶来压制,市场称为翻压茶。同时也出现了生熟配,不同程度发配的概念,代表为8972砖、8892饼等。

从仓储来看,“新生代普洱茶”的存放经历了由传统港仓—人为湿仓—绝对干仓—自然天然仓—人为控制、专业陈放仓的转变过程。

新生代普洱茶有如下特点:

第一,该时期生产厂家由中茶公司属下四大国营茶厂(1昆明茶厂、2勐海茶厂、3下关茶厂、4普洱茶厂)统一的中茶商标到国营茶厂改制为集体后出现多种商标。直至1999年,多个私营茶厂出现,多元化包装及商标形式的出现,使普洱茶进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

第二,该时期饼茶包装多为机器薄棉纸,到1996年出现仿手工厚棉纸,2D02年出现高档韩国厚棉纸包装。这区别于80年代的手工厚棉纸包装。有人忽悠我,拿了个薄纸的茶来说这是86年的8582,我笑着说86年还没有用这么薄的纸在包装茶叶呢!要知道这些知识就能够辨别真伪了。

第三,90年代以后野放茶的概念回来了,在89年以前,国营厂是不收野放茶、古树茶的,没有古树茶的概念的,90年代以后,古树茶、纯料茶的概念慢慢出现,易武的、景迈山的、勐库的,一座山的茶叶有,拼配的茶叶也有,这是这个时期的又个特点。从9682到99年的易昌号到2001年的昌泰号,这都是古树茶。

沈培平:普洱茶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四)

2004年我们曾经做过一款茶叶,用云南省30多个县50多座山的茶菁拼配的一款茶叫“阳春三月”。其中有30多座山从解放以后就没有用过那些茶叶了,有人戏称它为“处女茶”,这款茶今天早上我们也喝了,2005年又用10几个县,20几座山的茶叶生产了一款“永年99”,这个时候大规模的拼配茶已经出现了,有了纯料茶、拼配茶之分。这个时期还出现了用放旧的生毛茶来压制茶砖、茶饼,如8972、8892、江城砖等。

所以我们把这个时间段划分为1990年至2006年,为什么到06年呢?06年上半年是理性的,下半年是狼烟四起、硝烟弥漫,普洱茶是一片混乱,那个时期到现在是普洱茶的震荡调整期,这个调整期即将结束。所以我们把新生代说成是90年到06年的上半年,这是新生代的大体概念,是我们征求诸多行内人士,商量后总结出来的,你可以不同意,这是我们的想法,只是抛砖引玉。(本文来源:中国茶产业观察,

有用+10
分享

2012普洱茶市场的症结

  喝茶的茶客,不跟做茶的人买茶,直接跑到茶山买,觉得既可以旅游,又可以买到真实的。整个市场畸形的,那么它的症结在哪里呢?如果不解开症结,必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现今普洱市场,旧茶有大量的库存,有的有价无市,有的无价无市;原料高,新茶走不动;大家不是想买茶,而是想卖茶;做茶的人,因为原料高市场不动,大多不敢做茶,在等待,在观望,等待市场好,等待把仓库的茶卖掉,观望市场新的风向,找投机的机会;喝茶的茶客,不跟做茶的人买茶,直接跑到茶山买,觉得既可以旅游,又可以买到真实的。整个市场畸形的,那么它的症结在哪里呢?如果不解开症结,必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尺之冰,非一日之寒。这样的症结,其实是十年来普洱市场非正常运作形成的。我们不防从开始到现在来回顾一下市场的变化,发展,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2000年左右,港台人开始将普洱茶回流到大陆市场,他们推出越陈越香的概念,来推销手头上的湿仓旧茶。逐步形成了购买普洱茶投资升值的理念及市场。03年左右市场开始形成纯干仓的概念。有茶老板开始推波助澜,推出类似茶叶银行的概念,买茶可以不提走,放在我仓库。按每年递增20%回收。这时新茶产量和销量开始大增,茶客由件购步入到吨购。到05年已发展到,新茶一到市场即时起价。到06、07年更发展到,新茶到市场价格就可以翻倍,一日一个价。搬运工,搬运一小件42片的纸箱装茶5元/件,最高10元/件。巅峰时发展到买期货,买白头单。这时的普洱茶完全是没有质量可言的。听当时茶厂的工人说,那时只要找到茶叶,压成饼,就能卖钱了。

  07年上半年,普洱茶开始暴跌,市场一下静下来,一片狼藉。一方面的人,开始反思质量问题;一方面的人,开始想办法,继续延续市场,销量。想办法延续市场的人,也分两方面:一方面的人,利用一些新兴起的市场概念,继续忽悠顾客,例如,古树、生态、绿色、名山名寨之类的,还有就是用以前畅销茶的版本,包装上印上该茶的名称及编号,里面只是乱七八糟的茶叶。另一方面,建立所谓的终端渠道,例如,专卖店、专柜是也。前者包装上印得天花龙凤,茶叶劣质,开头骗一、二次是可以的,之后肯定就停下来不动了。后者,开专卖店,走终端渠道路线,设想是好的。因为,赚钱效应,发展也快。出厂价1千多给经销,经销再以2千多给专卖店,专卖店再以3、4千放出市场。也吸引了不少人前赴后继地开专卖店、专柜。厂家只是供货给专卖店,专柜,也可以走几年。因为,上百上千的专卖店,专柜,只是铺货,压货也不是小数目。终端渠道是建立了,茶叶最终消化没有完成,茶还是放着,没有人喝,也不好喝。买茶还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喝。最终买了茶的人,一心只想着赚钱,几年下来茶卖不出去,钱赚不到。当然不会再买,市场也自然停下来。明白这些,你就会知道十几、二十元/kg的原料,卖到几千多上万15kg/件的茶叶,不是全部厂家赚的,它还要养活很多人,它必须卖到那么贵。再说回来,十几、二十元/kg的茶,又有什么理由会好喝呢?又有谁去喝呢?那些买茶的人还不是为了赚钱?

  还有一个怪现象,因为利之所至,谁也不会说真话,也不敢说真话。譬如,有买了某厂的茶,其目的是为了赚钱,有什么理由说该茶不好呢?不但不会说,而且看见有谁说该茶不好,还要狠狠的整他,可以说是群起而攻之,所以,谁敢说真话呢?简直可以说,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鬼话连篇,令茶友人鬼难辨。不好的茶没有人敢说,又不好喝,没有消耗,市场自然停下来。市场自然继续畸形,而不能纠正过来。

  还有就是市场极度不诚信,包装纸印的、说的非常好,里面的茶却非常差,就是茶饼底、面、中间的茶叶也不一致。令顾客信心尽失,只有自己跑到茶山去买了。

  总结这十多年的普洱市场,一直被投资升值、陈放、赚钱这些概念误导着、主宰着,而惘故、疏忽了质量,茶叶最终是用来喝的这个主题。以03年茶老板的增值回收诱惑,人们买茶,是放着,是为了赚钱;到06、07年的新茶炒作,人们买茶,是放着,是为了赚钱;到了现在厂家发展专卖店,给予厂价与市场价大差价的诱惑,人们买茶回来,也是放着,也是为了赚钱。(注:专卖店的销售,有点像传销的手法,上线给予大额差价下线作诱惑,吸引下线的购货,压货。还限制下线不能低价抛货。形成货都是下线之间相互放着、压着,而不是消耗掉。)反正都是放着、压着。不会注重茶质量,不会拿出来喝消耗掉。推动市场的动力只是“赚钱”这个诱饵。一旦买茶回来再也赚不到钱,这个诱饵,自然失效,市场也自然停下来。

  因为,赚钱效应,普洱茶的产量、销量曾经一下子增长了成千上百倍。但完全是在没有质量、没有消耗的基本上完成的。这就像人走路,走了相反方向,越是走得快,越是错得很一样。如果要走向正确方向,还要多走之前走错的一大段冤枉路。普洱茶也一样,还需要很长的一大段时间,把之前炒作所带来的祸害消化掉,才能走上正确之路,这是必须的。

  现今市场的症结,主要是由于大多数人买普洱茶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而不是用来喝,所造成市场种种奇怪现象,畸形发展,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茶买来喝,喝过好再买,能喝多少,就买多少。买茶千万不要误入投资升值、赚钱的误区。以解救现今市场的症结。

  文/无非妙道

 

各山头普洱茶的口感特性

  普洱茶山头,每个山头的普洱茶都不错哦!那它们有啥区别吗?今天说说每个山头普洱茶的一些特征吧!

 

  【冰岛特征】

 

  入口苦涩度极低,几乎没有感觉,喉咙部位渐渐有股凉气出来,慢慢的转化为舌头中后部双呷生津,入口的时候几乎没有觉察出有茶味,茶味是渐渐的从喉部延伸到整个口腔。生津效果明显持久,主要集中在双呷部位,茶汤糖香,浓度(饱满度)非常高!!杯盖杯底高香,冷杯后闻出点冰糖香。

 

  【易武特征】

 

  其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汤色淡黄明亮、口感厚重香甜苦涩味低、回甘生津持久、叶底鲜活、均匀整齐,

 

  茶质优良极耐冲泡。

 

  【南糯特征】

 

  条索较长较紧结;一年的茶汤色金黄,明亮;汤质较饱满;苦弱回甘较快,涩味持续时间比苦长,有生津;香气不显;山野气韵较好。

 

  【老曼娥特征】

 

  条索黑亮稍粗长,芽头肥大,茶味重,苦涩强,茶质好,汤质饱满,山野气韵强,饮后口中滑润感好、回甘强且久。

 

  【布朗特征】

 

  香气比较充实,茶汁滑度高,汤色明亮,缺点是苦底重,有的化的较慢,有涩味留存,但这些可以通过泡茶手法,如投茶量,泡茶器皿选择,出汤时间等来控制。

 

  【倚邦特征】

 

  芽头较小,条索黑亮较短细,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淡,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香气显,由于长于山野,环境好,山野气韵好,杯底留香。

 

  【勐库特征】

 

  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劲扬,不若六大茶区汤质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江城特征】

 

  条索黑亮较粗长、泡条,苦涩弱,汤中带甜,回甘较好,汤尚饱满。若与易武茶比,条索颜色比易武茶略深,芽头稍多,汤质没易武醇厚。

 

  【勐宋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较好,苦涩较显,苦又更突出,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茶香纯正。

 

  【无量山特征】

 

  条索稍长,汤色黄绿尚亮,苦显涩弱,但涩较长,回甘较好亦生津,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有山野气韵。

 

  【老曼娥特征】

 

  条索黑亮稍粗长,芽头肥大,茶味重,苦涩强,茶质好,汤质饱满,山野气韵强,饮后口中滑润感好、回甘强且久。

 

  【景迈山特征】

 

  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由于与森林混生,具有强烈的山野气韵,是乔木古树茶中山野气韵最明显的古茶之一,而且还具有特别的、浓郁的、持久的花香。兰花香是景迈独有的香。甜味明显而持久。景迈的的甜是直接的快速来,同时又是持久的。苦弱涩显,景迈茶属涩底茶,苦味有但不强,是涩味较为明显。条索紧结,较细且黑亮。

 

  【攸乐山特征】

 

  条索黑亮,比易武要紧结,苦涩比易武要重,回甘较好,汤质较滑厚,有山野气韵。

 

  【邦崴特征】

 

  条索较粗长,色较黑亮,汤色金黄叶底黄绿,苦涩较显,苦能化甘,回甘较久,涩退稍慢,汤质饱满,生津,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

 

  【巴达章朗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强,干茶与杯底香强烈且持久,苦涩较显,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滑顺,茶香纯正明显,茶气强烈。茶气茶香回甘已接近老班章。

 

  【关双特征】

 

  条索稍粗长,色黑亮,汤色金黄明亮,苦能化甘,回甘较久,涩稍久,汤质饱满,醇厚,叶底黄绿,山野气韵较好,杯底香较持久。

 

  【那卡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较好,苦涩较显,苦又更突出,汤中带甜,回甘较快较好,汤较饱满,茶香纯正。

 

  【曼糯特征】

 

  条索紧结较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较强,杯底留香,茶香纯正,苦显涩长,汤中有甜,回甘稍慢但较好,汤尚饱满。

 

  【贺开特征】

 

  条索黑亮紧结、稍长汤色金黄明亮,稍苦涩,涩显于苦,苦化甘较快,涩稍长,汤质饱满,山野气韵较强,杯底香明显,且较持久

 

  【保塘特征】

 

  条索紧结、较黑亮,汤色金黄明亮,山野气强,干茶、杯底香强且持久,苦较突显,涩较长久,回甘稍慢,回甘一般。

 

  【哀牢山特征】

 

  条索黑亮较细,汤色金黄,尚亮,苦显于涩,苦能化甘,稍长,汤质尚饱满,叶底黄绿,匀齐。

 

  【勐库大雪山特征】

 

  头春新芽,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而优雅,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此茶采摘极难,纯正的千年野生型古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产量极低,弥足珍贵,是为普洱之无上珍品

 

  【昔归忙麓山特征】

 

  条索紧结黑亮。汤色黄绿明亮,苦较突显,且苦显于涩。苦在舌两侧及舌根,苦退得比涩快,苦退后回甘较好,茶汤苦中带甜。杯底有古树茶特有之杯底香。但强烈程度一般,汤质滑润感和茶气较好。

 

  【忙麓山忙麓团茶特征】

 

  忙麓茶主要区别在于入口淳和滋润、回甘持久,杯底留香持久,三四泡后更觉爽口,其香不减,其甘不减,苦涩皆无,特别适宜不会喝高浓度生茶者品赏。就算是只喝茶,不品茶,忙麓茶喝到一定时候,其“霸强”性逐渐显露,去喝其他茶便觉“不堪入口”,总有

 

  “黄山归来不看山”之感。

 

  【帕沙特征】

 

  第一泡至三泡汤色为青绿色,香气高扬,水路比较细,喉咙没有干燥感,反而很清爽,舌面回甘

 

  生津很好,能感觉到一点苦味,涩味也很轻,化得比较快。第四至八泡汤色还是青绿色,香气高扬,汤水柔软,舌面回甘

 

  生津持续,层次变化明显,有苦味,基本感觉不到涩味。至十五泡汤色青绿,香气还是很好,汤柔水甜、生津不减,有层次变化,略苦无涩。十五至二十泡色较淡,香气减弱,汤柔水甜,舌尖还有生津,略苦无涩。

 

  【老班章特征】

 

  老班章生态好、树龄长,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散茶和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老班章的香气很强,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树茶更强更长久。老班章的苦涩退化很快,一分钟左右就转而回甘,饮过老班章之后整个口腔和咽喉会感到甜而滑润,而且时间会很长,如果没有吃什么刺激性食物,这种甘润感会持续几个小时。老班章长于山野,树龄久远,故而老班章的茶气强,在饮时可以感觉到,而且饮后手、脚、头、背等会发热微汗,当然这种发热感因各人的身体感悟不同会有差别。在正常投茶量的情况下可以冲泡十多道仍有香甜和回甘,且叶底也有老树茶特有香气,不会出树叶味。老班章叶底应该比较整齐,若非解饼时撬碎则应该叶、芽完整,而且叶、芽粗壮,三五年内的叶底黄绿色。

普洱古树茶品鉴,你需要知道的

  随着人们对普洱茶品鉴水平和认识的提高,乔木老树茶的品质和收藏价值高于台地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藏茶要藏乔木茶”成为很多收藏者的追求目标,但在怎样鉴别乔木茶,尤其是怎样鉴别不同茶山的乔木茶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究。现根据收藏和品饮乔木茶的经验和对乔木茶收藏的思考写成此文,对乔木茶鉴别收藏问题作一点探讨。(字字干货,希望你们认真学习后,不被坏人骗)

 

  一、几个重要概念(我知道你们没耐心,沉不下心好好看。但没办法,还是要看看概念界定清楚才有办法讨论哈)

 

  在乔木茶收藏问题上,首先要搞清楚相关的几个概念:乔木茶、乔木古茶、乔木青(生)茶、乔木熟茶、茶园茶、台地茶、灌木茶、拼配茶、单一茶菁茶。

  图为:困鹿山乔木古茶树

 

  乔木茶与乔木古茶:就植物学分类而言,不论是乔木茶还是台地茶都属于乔木,由于收藏时乔木茶与台地茶的茶质存在区别,为了收藏区别的方便,人们习惯上把茶树高度超过1米且树龄较长的乔木型的称为乔木茶,乔木茶不采用现代茶园管理方式,在多年生长中,基本是自然生长,基本不施农药、化肥,因而所产的茶叶品质好,属于不存在或者基本不存在农残问题的生态茶。在乔木茶中人们习惯将栽培时间较长的又称为乔木古茶或乔木古树茶,至于要多少年可以称古树茶则暂时没有公认的说法,有人主张要树龄上百年。

 

  乔木生(青)茶与乔木熟茶:用乔木型茶树的茶叶加工成的晒青就是乔木生(青)茶,可以是散茶,也可以是紧压茶(砖、沱、饼等)。用乔木型茶树的茶叶经人工发酵制成的熟茶就是乔木熟茶。初学喝茶、藏茶的人喜欢问:是不是乔木茶做的熟茶?而茶商们对这个问题一般乐意说“是”。究其原因是因为生茶经人工发酵后,茶的质与形变化极大,品茶及藏茶高手也难于分辨熟茶是否是乔木茶。就现在的茶叶市场而言,由于乔木茶原料价高,一般做熟茶绝大多数都是用台地茶,只有极少数厂家的极少数产品用乔木茶或用乔木与台地茶混合发酵制成。虽然普洱茶收藏界公认乔木茶做的熟茶品质更好,但发酵时是否全用乔木茶,用了多少比例的乔木茶只有做茶的人心里明白。因此,对于收藏者而言除非你自己监制,除非你亲自看着,否则追究熟茶是否是乔木的是没有意义的。

  图为:台地茶

 

  茶园茶、台地茶、灌木茶:人们习惯上将台阶型种植并修剪平整的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的称为茶园茶、台地茶或灌木茶。台地茶最大量是做成绿茶、乌龙茶,也做普洱生茶和熟茶。台地茶中又可分三类:第一种原来是乔木型的,甚至是几百年的古树茶,后来在茶园改造时被矮化。第二种是20世纪50~70年代用茶籽繁殖的。第三种是近年用扦插技术繁殖的。台地茶由于追求高产高效,农药化肥使用很多,尤其是过去的六六六、DD涕等会长期保留在土壤和植株中,加之农药化肥造成的速生效果,使茶质不佳。虽然近年人们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出现了不施少施农药化肥的生态茶园,但台地茶与乔木茶在品质上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如耐泡度、香气、质感差距很明显。

 

  拼配茶与单一茶菁茶:拼配茶指厂家根据需要把不同产地的茶菁按一定比例拼配在一起,以求得特殊的口感。历史上的紧压茶,尤其是过去国营大厂的茶一般都是拼配茶。从90年代后期人们为追求乔木古茶的纯正韵味,开始制作单一茶菁的茶品,开始在包装上标注茶菁来源。对这两种茶应该说各有优缺点。拼配茶拼得好可以把各地茶的优点发挥出来,达到最佳效果。但由于是拼配,消费者就无法去鉴别茶原料好坏了,比如用台地茶拼乔木茶当乔木卖;用10%景迈茶拼90%景谷茶,但在包装说明上说是各占50%等,消费者是无法鉴别的。所以如果买茶时不追求纯乔木可以卖拼配茶,如果要纯乔木就最好买单一茶菁茶。

 

  二、乔木茶市场现状

 

  由于乔木茶与台地茶在品质上存在的差异,“要收藏乔木茶”成为收藏者的追求目标,加之乔木茶与台地茶鉴别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市场上就出现了这样现象:打着乔木茶招牌茶品的数量加起来,一定是乔木茶实际产量的若干倍。

 

  就目前市场而言,打着乔木茶、乔木古茶招牌的茶品中大约分五种情况:

 

  第一种完全用台地茶制作充乔木茶;

 

  第二种用乔木茶与台地茶混合充乔木茶;

 

  第三种单一茶菁纯乔木茶;

 

  第四种是拼配乔木茶;

 

  第五种用甲山乔木茶充乙山乔木茶。

 

  三、乔木茶鉴别

 

  对一般的收藏者而言要鉴别台地茶与乔木茶具有一定难度,尤其是鉴别哪座山产的乔木茶就更难。这里提供一些鉴别方法供大家参考。

 

  1.要了解乔木茶的分布与产量情况

 

  市场上乔木茶产品一般都标明产自何山,如果没有产地而只是抽象地称为乔木茶的茶品,其真伪度和纯净度就值得质疑,而且收藏乔木茶也还要选茶质,因此不标明产地的茶品,就算真是乔木茶也不容易鉴别。茶品标明了产地,收藏者就可以通过对各产地乔木茶的情况的了解来判断其真伪。

 

  1958年毛泽东视察安徽舒城县舒城人民公社时说:“以后山坡上要多开辟茶园”。开始了第一轮种茶热。1974年召开全国茶叶工作会,开茶园再掀热潮。1979年云南省在元阳召开密植速成高产学术研讨会,1980年又在昌宁召开全省低产茶园改造会,此后全省开始大规模的“改土、改树、改园”的茶园改造。在老茶园改造中,有的采取挖老树种新树,有的采取把老树砍矮成台地茶的方式进行改造,其结果造成老茶树、老茶园的大量消失,例如勐海的巴达山、南糯山,勐腊易武、象明的几大茶山,景洪的攸乐山,普洱的板山等等,改造的结果是有的古茶山只在田边地角和村寨中保留了部分老茶树。这些茶山的乔木茶产品与市场需求量必然产生严重脱节现象,出现市场销量多出实际产量很多倍的情况。有的茶山名气太大,如:易武、景迈、班章等,求者多而供不应求,有的古茶山改造后台地茶的产量已经是乔木茶的很多倍。因而对名气大的茶山的茶品是否是真乔木,是否纯净不掺台地茶就要认真鉴别了。由于乔木茶收藏热的出现,茶农在制茶时掺台地茶,茶厂茶商掺台地茶做乔木茶已经屡见不鲜。以老班章为例,老班章古树茶每年春茶产量并不多,但进茶市一看,几乎家家有老班章卖。

 

  2.关于山野气韵

 

  人们追求乔木老树茶,一是因为它生态,没有或少有农残问题,二是因为乔木老树茶的茶质、茶气和韵味好。乔木老树茶的茶气、韵味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是比较抽象和难于用语言表达的。凡是品茶稍有基础和层次的人,都可以明显分辨出台地茶与乔木茶在茶气、韵味上的差距。乔木茶的茶气、韵味正是鉴别乔木茶的最重要的一个依据。乔木茶的茶气、韵味目前尚无专有的名称和详细的论述,根据它的特征就称它为“山野气韵”吧。

 

  乔木茶的独特韵味是与它的树龄和生长环境密切相关的。很多乔木老树茶生长于山野之中,在上百年的生长过程中,吸山野高旷之灵气,受古木野花之熏陶,吸收山中枯枝落叶的肥力,其深植的根系吸收更多的微量元素,形成了乔木茶独特的茶气和韵味。而乔木茶的“山野气韵”的强弱直接受茶树树龄与生长环境的影响。有些上百年树龄的古茶树,生长于村边地角,缺乏野生环境,这些茶的“山野气韵”就弱。“山野气韵”在品饮时表现为醇和、滑顺、香显而久、心旷神怡,在吞咽茶汤时在喉部和鼻腔中会有特殊香气和多层次的醇和气韵。

 

  最容易直观感受到“山野气韵”是乔木茶的茶香。凡纯正的乔木茶一定可以在干茶、茶汤、杯底嗅到一种特殊茶香。这种香是台地茶所没有的。这种香的强度与持久度与茶树生长的野生环境成正比。这种特殊香味表现最突出的是野生茶。现在人们开始制作野生茶品,这里我们不讨论野生茶是否适于品饮的问题,只是谈野生茶的“香”。野生茶由于未经过人工栽培和驯化,世代生长于山野,它的“山野气韵”和特殊香气是最强烈的。也正是由于野生茶的制作,才使我们有机会用野生茶去对比乔木茶,去发现乔木茶“山野气韵”的来源。在乔木茶中,野生环境好的景迈茶的“山野气韵”和香气也是好的,纯正的景迈茶,其干茶、茶汤、杯底都有与野茶非常相似的香味。易武茶虽经过矮化,但仍生于山野,由于野生环境尚好“山野气韵”也明显。

 

  “山野气韵”是鉴别乔木茶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因为长在村边地角的古茶树“山野气韵”弱,特殊香味弱,但它们的确是乔木老树茶。

 

  3.要了解各地乔木茶的特征

 

  由于受气候、水土和生长环境的影响,各地乔木茶的品质和色香味有一定差异,掌握这些特征是鉴别的一个重要依据。

 

  例如:易武老树茶苦涩味不重,甜味较显而且醇厚度较好,与易武处于同河谷、气流走向的江城茶也具有与易武茶相似的特征,苦涩不重,甜味较显,但在茶的醇厚度方面则有差距,不如易武茶。

 

  墨江、镇沅、景谷、景东乔木茶的基本特征是苦底,多数苦味显而涩味不显,其中墨江、景东有些茶山由于纬度、海拔的原因茶质显薄。景谷茶由于海拔较合适而茶质较佳。由于受纬度、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影响,茶气茶味最足的茶几乎都在澜沧江以西的勐海、澜沧,例如老班章、贺开、巴达、景迈、邦崴等,这些茶山的茶气茶味都很重,而且茶的醇厚度也很好,耐冲泡,香气好,回甘好。

 

  从干茶条索看,小景谷、易武、蛮专、江城等地有做泡条传统,条索较粗长,景迈、倚邦因有不少中小叶种而显短细。从转化速度看,老树茶比台地茶快。老树茶中易武、班章转化又比景迈、景谷要快。

 

  在总特征之下,相近的山的茶,甚至同一茶山的茶,因地理环境的影响也会有差异,如景迈与邦崴同在澜沧,景迈茶在苦涩方面涩显于苦,而邦崴茶则苦显于涩。了解这些基本特征后,若有人用景东、景谷乔木茶充易武茶、班章茶、景迈茶就容易鉴别。而茶界的一些高人则对各山茶的特征有更好的把握,能具体鉴别出是何山的茶。

 

  要学会鉴别各茶山的茶品,除注意各茶山茶的特征外,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收集各茶山的标准茶样,有标准样后一冲泡,假的、不纯的就立马现形。还要强调一点的是任何茶山的茶,不同季节采制会有差别,以景迈茶为例,景迈茶以其特有的香味为广大藏家追崇,但景迈雨水茶、谷花茶香气就不如景迈春茶。因此,收集标准样时最好是春茶、雨水茶、秋茶都收集一点。

 

  4.看厂家、看价位

 

  在选购乔木茶时,可以看生产厂家。有的厂家以专门生产特定茶山的纯正乔木茶为经营方向,不求产量只求纯正,这种厂家的产品虽然价位会高一些,但质量可以得到保证。

 

  再就是看价位。购乔木老树茶不可图便宜,要先了解不同茶山原料价,再加上加工费和利润价就可以算出真实的茶价。如果卖价低于计算出的价格那就可能是假的或者是拼配的。

  图为:景迈台地茶与古树茶的干茶对比

 

  5.结合特征看干茶

 

  在鉴别乔木茶时第一步要看干茶,要在了解各茶区老树茶特征的前提下来看,包括看条索粗细、色泽,看芽头,嗅香型和香气强弱等。如果条索、芽头、香型与所标茶区茶的特征不吻合则开汤都不必要。例如景迈老树茶的干茶特征是条索黑亮紧结、芽头较细、茶香突显。老班章老树茶的特征是条索黑亮较紧结、芽头肥大多绒毛、茶香突显而深沉。易武老树茶的特征是条索黑亮较粗泡、芽头较壮、香气显且有甜腻感。要注意的是自然存放的茶一年后茶香退化得会很厉害,鉴别时要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6、开汤鉴别

 

  第一看耐泡度。取同样比例的茶量冲泡,台地茶由于树龄和速生的原因耐泡度明显较差,一般四至五泡就淡了,而且会出现一种我们称为树叶味的味道,而乔木茶由于树龄和生态关系,一般都可冲泡10多泡,有的可冲泡20多泡,而且汤色、味道还正常,不会有树叶味出现。

 

  第二品茶汤。台地茶一般苦涩很明显而直接,回甘短,缺醇厚和层次感,4~5泡后有树叶味。乔木茶有特殊香气,口感醇厚,层次感强,多数老树茶苦涩不显,汤中带甜,回甘较持久,10多泡后也不会有树叶味。品茶汤时还要注意是否符合各茶山特征。如景迈老树茶涩显苦弱,汤中带甜,有兰香,汤质醇厚。用景迈台地茶充老树茶,无兰香,苦显,汤薄。

  图为:景迈台地茶与古树茶的叶底对比

 

  第三看叶底。

 

  (1)看叶底颜色。乔木茶和台地茶由于生态、树龄、是否用农药化肥等方面的差异,叶底颜色有明显差别:乔木茶叶底颜色偏深,台地茶偏浅。如果叶底中深、浅两色相混就有可能是乔木茶中掺了台地茶。

 

  (2)试手感。乔木茶由于是老树而且生长慢,叶底的柔韧性好而且更厚,用手摸和揉有点像绒布,用手搓它很难搓烂。台地茶由于树龄短加之化肥的速生作用,手感较光滑,无绒布感,用手搓容易搓烂。

 

  (3)看芽头。台地茶由于每年要多次修剪,新芽多,芽头也多。乔木茶一般芽头少,粗老叶及茶梗较多,只有极少数乔木茶精品会挑出芽头来制作。有的厂家还会把台地茶中的雨水茶故意采得很长,留几个较大的叶片来充乔木茶,但从色泽和柔韧度上可鉴别。

 

  (4)嗅叶底香气。乔木茶与台地茶在香气上的差异是明显的,台地茶无乔木茶的特有香气,而且在四五泡后就会出现树叶味。

 

  第四嗅杯底香。喝完茶后嗅杯底香是鉴别乔木茶的一个重要方法,尤其是泡头几道的杯底,乔木茶有一种特殊的杯底香,对这种香的气味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感觉,但一定有。这种香味是乔木茶在山野环境中产生的,生长于田边地角和村寨之中的乔木茶则这种杯底香会比较弱。杯底香的持久度和强度与茶树的生长环境成正比,也与茶品中乔木茶的纯净度成正比。例如景迈乔木茶与千年古树混生,如果是纯净的景迈春茶,杯底香可持续几小时到十几小时。

 

  有不少茶山的老树茶主要生长于村边地角,这种老树的茶可以从其他方面鉴别,不看杯底香,比如从茶汤的醇厚度和层次感来鉴别。如果所标茶品不是长于村边地角而是生于山野,但又没有杯底香则可能是台地茶或是掺了过多台地茶。

 

  最后强调的是,对以上鉴别方法要综合起来看,不要只看一点,有标准样进行对比和多喝多比较是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