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正说普洱:坚守自“道”,越陈越香

正说普洱:坚守自“道”,越陈越香

2019-03-27 访问量: 29 茶礼仪网

正说普洱:坚守自“道”,越陈越香

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是越陈越浓、越陈越香。既然是越来越好,那么初期的品质相对放旧之后就有所差距。那么是不是初期品质低下的普洱新茶就是好的呢?那也不是这样说,我们说的是新茶品质相对放旧之后的品质。

新茅台比新的苞谷酒好,旧茅台比旧的苞谷酒更好。(有人说就爱苞谷酒的辛烈、苞谷酒的清甜,那也只能由他去)。苞谷酒易得而旧茅台难寻,奈何,奈何。但有人定要胜天,偏想要让苞谷酒也能够放成旧茅台。

逻辑是这样的——苞谷酒存储成旧苞谷酒,茅台存储成旧茅台。如果把苞谷酒做成茅台,存储之后就变成旧茅台。由此可得,提升了普洱新茶的品质之后,这个茶放旧之后也会更好。

不知道是茅台酒厂傻,还是想把苞谷酒做成茅台的人天真。

提升茶叶品质的工艺比比皆是,即使茶皇龙井也可以借鉴其他茶类的工艺提升自身“品质”。为什么没有人那样做?

每种名优茶都各有所长,各有所长的各种茶却绝大多数不是名优茶。名优茶是在各方面品质都优良的基础上展现优势,低端茶只需要追求特色。

我丝毫没有歧视低端茶的念头,这世上可以没有茅台但绝不能没有苞谷酒。学茶的第一天老师教的第一句话就是“茶是小道”,不要会喝茶了和喝到好茶了就觉得牛逼了。但是同学们,小道也有道啊!做茅台固然不用做苞谷酒的法子,你苞谷酒也不能用做茅台的法子做啊,不是?

茶叶加工工艺不是一种精确的工艺,但也不是一种随意的工艺。茶类的加工工艺不是不可以改良,但都是有底线的。龙井加工工艺的底线是“绿茶”,普洱茶加工工艺的底线就是要确保越陈越香——这就是普洱茶的“道”。

十几年前是“越陈越香”拯救了普洱茶,可是人们真正看到它的“道”了吗?(主讲人:周云川,滇红茶叶科学研究所首席员,国家高级评茶师。图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转发本文仅作交流,此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

有用+10
分享

【制作工艺】普洱茶传统揉捻对茶质有什么影响

  普洱茶的揉茶工艺的意义在于将松散的茶叶卷曲成条索,并破裂细胞壁以利于冲泡中茶汁释出。在手工制茶中,揉捻程度的轻重对成茶品质有重要的影响。

  传统制茶工艺中,青毛茶要经过两次揉捻。初揉在茶叶杀青、摊晾后进行,揉至茶叶基本成条、茶汁渗出后,将茶叶晾至次日清晨,再进行复揉,以确保茶叶中较难揉成型的粗老枝叶也紧结成条索。这样制成的毛茶身骨结实沉重,色泽乌润有光,冲泡时汤色金黄,滋味浓郁饱满。

  今天大树茶的制作,在揉捻工艺上与传统制法有很大差别。由于市场上盲目推崇“大叶”概念,为了凸现原料叶张宽大,不少厂商在定购毛茶时,便要求山民少数民族在揉茶时不要揉得太紧。这样在揉捻环节中,许多茶叶仅轻轻揉过一次,条索粗松,压制成饼外观虽美观,但在冲泡中由于茶汁无法溶出,滋味淡薄,汤色清黄,失去了滇青茶厚重浓郁耐陈化的特点。

  机械制茶中,揉捻程度是视原料嫩度及成茶需要,通过压力与揉茶时间来决定的。对于保证品质而言,也应提倡揉捻到位。特别是制作熟茶的原料,为保证发酵后条形紧结、提高等级,更要适当加重揉捻。

什么才是普洱茶的收敛性?

  有人这样描述“茶汤入口很涩,之后在口里的回味还是很涩,这种茶叶就是涩的。茶汤入口感觉涩,之后在口里有回甘,这种就是收敛性。”

  我们认为,收敛性其实可以这样理解茶汤的「苦、涩」味在进入口腔后,被感知至消退的过程。那么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普洱茶的“收敛性”呢?在若干个说法中,到底那个才是最接近“收敛性”的呢?收敛性到底描述的是茶叶的什么特质呢?

  茶汤入口很苦(涩),之后在口里的还是苦(涩)味,这种茶叶就是苦涩底的茶。茶汤入口感觉苦和涩,而后苦有回甘、有喉韵,这种被感知至消退的过程就是收敛性。在一款普洱茶汤入口的瞬间,苦(涩)味会迅速被口腔的感觉器官感知,这种感觉在口腔中会能持续多久?这就要看此款茶的收敛性了。

  收敛性较强的茶:苦(涩)味迅速被口腔的感觉后,又迅速消退,转成回甘迅速;

  收敛性较弱的茶:苦(涩)味迅速被口腔的感觉后,消退的慢或口腔一直都延续着苦(涩)味;

  收敛性一词,有收缩、内敛、含蓄的解释。同样也有一种药物叫“收敛剂”-主要成分为单宁,收敛性=涩,也许正是来自于此。

  对于茶叶的品质的描述,通常的惯例人们会说好的方面,比如说某款茶,香气特别好。如果收敛性性等于刺激性的话,我们实在是无法理解“收敛性好”这句话是在说这茶好?还是不好?苦涩是刺激性,那么苦涩重的茶是好呢?还是不好?问题恐怕还不是那么简单!

  如果只是简单的描述一些感官,直接用苦、涩、甜、等各种指标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破费周折的用“收敛性”呢?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某位朋友转的关于收敛性的一些‘类官方’的说法:

  中国国家(GB)茶叶标准:

  《GB10221.2-88感官分析术语与感官有关的术语》中对收敛的说法如下:收敛效应convergenceeffect降低了对两个同时的或连续的刺激的差别的反应。与对比效应相反。

  《GB10221.3-88感官分析术语与感官特性有关的术语》中对苦,涩的定义如下:苦味的bitter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涩味的astringent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看到这里,似乎明白,“收敛性”并不是简单的对苦涩的描述,而是说明一种复合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在品饮茶叶的过程中,带来给人除了身体以外的心的愉悦!

  能否可以这样说:收敛性表面上是一种对感官的描述或评价,却意在道出茶品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的某些因素的指标。

  又能否可以这样说:虽然这些因素能够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却有着某些‘有目共睹’的共性。(好茶的共性,不得不让我又想到某人说的“好茶是给有思想的人喝的”)

  再能否可以这样说:收敛性正是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而这些“因素”已经不是简单的苦涩概念。如果能对这些因素有个明确的认识,认识“收敛性”,认识“好茶”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这就又说到‘喝茶’上来了。喝茶理应追求好的感觉,首先是感官的方面,然后是心灵的方面,这符合东方人喝茶的追求。好的口感、香气、回甘、生津、滋味,能够给人喝着爽,但却不一定能够让人有心的愉悦,也就是说,饮者感觉不到这茶的灵性,或者说这茶"不活"!~没有茶韵!好的感觉来得太直接了,却让人觉得索然无味,经不住把玩!

  也许在很多人的心里面,都有一种以含蓄、内敛为美的倾向。这如果体现在茶给人的复合感觉上,应该就能够给人带来韵味,让人觉得这茶有灵气-“活”。这就是茶的收敛性强的定义吧!(个人观点)

  举几个指标来试验证一下什么是收敛的感觉:香气--香气不张扬,内敛;苦--无论轻重否,恰到好处,苦得爽朗,轻得柔美,不要苦得要死甜香得要命的那种感觉;涩--适当即可,能悠然而化;生津--姗姗而来,而不是一口下肚,马上就来,太直接了,如同吃药,何韵之有?等等,总之是一种含蓄,内敛的感觉。这些感觉对于普洱茶,尤为重要。

  这些感觉复合而出的“复合感觉”,饮者喝茶在口,感觉在心,评判以‘收敛’为上,自然会对一款茶的收敛性如何,做出客观的评价。

云南普洱茶的分级知识

  在云南境内六大古茶山上,拥有“顶级山头”、“顶级茶园”,并取得“茶园登记证”的茶庄,因有高品质稳定的茶源,才能成为高茶价的“顶级茶庄”。而“生态茶园”也将凌驾“有机茶园”,成为一级茶园,因“空气品质”、“环境污染”以及“生态保护”,都将纳入茶园认证指标。

  云南仿效法国红酒,将於明年落实云南普洱茶的“原产地证明”等认证制度,希望进一步提升云南普洱茶的收藏与投资价值。

  2011年1月1日起,云南省政府将落实云南普洱茶的“茶园履历证明”、“原产地证明”以及“生产履历证明”制度,这将让云南普洱茶的品饮与收藏价值将重新被定义。

  为明确定义云南普洱茶价,不再随市场炒作而暴涨或崩盘,2000年起,即由云南省农业厅茶业办公室主任杨善禧领军,开始研究法国红酒的认证制度,并仿效法国红酒全球公认的“产区”与“分级制度”,建立云南普洱茶专属的国际认证制度。

  该制同时融入当地云南普洱茶相关的现行法令,今年10月底,云南省农业厅即将举办最后一场“茶园证明书”公听会,届时将完成所有的法令程序,并由云南省法规处对外公告相关制度。如同1855年法国制定红酒分级制度一样,云南也将订定云南普洱茶分级制度,2011年可被称做“云南普洱茶元年”。

  云南普洱茶趋势的爱好者与观察家许先生说:“该制能让代表中国文化的云南普洱茶,像法国红酒一样的跃上世界的舞台”。经过50年或100年后,陈年云南普洱茶的价值将藉该制,重新被市场定义。

  包括“中茶”、“大益”、“黎明”等都是云南普洱茶的知名品牌,隐藏在品牌后的真实价值不易被明确定义。制度落实后,“品牌价值”将退居第二位,取而代之的是能够区分茶庄等级的“生产履历证明”。

  新制无益於老云南普洱茶价的认定,但有助於新云南普洱茶的客观评价。

  此后,云南普洱茶的五大趋势将逐渐浮现,与云南普洱茶相关的“历史”、“科学”、“金融”、“文化”、“品牌”都将彻底洗牌与重新定义。

  许先生还说,“云南普洱茶投资非短线进出,久藏后的‘时间价值’远大於‘商品价值’。但‘老东西’未必是‘好东西’,真正上等名贵的云南普洱茶,久藏后就像古董珍宝,能呈现出‘时间价值’,但不好的云南普洱茶,久藏仅代表‘时间经过’”。

  建立认证制度后,将有助於避开许多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