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未来普洱茶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如何演绎?(二)

未来普洱茶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如何演绎?(二)

2019-03-27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未来普洱茶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如何演绎?(二)

问题补充:大益,下关等传统大厂与一众小众高端品牌及网络品牌之间的长期竞争格局会如何发展?小众高端:今大福,润元昌,雨林,陈升之类,网络品牌:彩程,茶马世家,褔记梅村,新大益等等。

1、大厂,特别是大益,其它小品牌不是同一个竞争序列,两者的购买群体有重合,但购买目的有所区隔。

2、只要还有游资在普洱茶期货市场上游走,那么大厂茶就一定有其存在空间。

资本需要的是期货符号,至于茶品品质,根本就不是期货炒作需要考量的。因此,与艺术品/古董洗钱类似,此类茶品成品越低廉越符合其存在意义。

未来假设大益突然消亡,那么市场必然会拱出一个或数个品牌代替,实际上目前一些品牌已然就是类似的角色。一些资本在围盘,同时也是大期货品牌的市场备胎o。

3、这些所谓的“小众高端”,实际并不小众,其真实品饮人群或许与大益差不多——有多少炒大益的敢开件?但“高端”就见仁见智了。许多人对于这些品牌的了解仅仅来自于其营销宣传,真正了解到其制茶与原料收购就知道这些到底是什么货色了。

知道CS在南糯与老班章收购的是什么等级的原料么?

知道YL在收购原料时是大小树一个价,只看原料品相不看品质的么?

知道不少品牌的原料来源已经扩展到缅甸、泰国甚至印度么?

有赤佬说,我是大厂黑。若是以上言行侵犯到无良炒家的利益,说是“黑”也无不可,不过能不能拿出实例把我黑的一条条反驳回去呢?

3、因为茶业市场整体上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呈现信息高度不对称性,因此消费者的无知与愚昧仍将对整个市场的风气纠正毫无帮助——可悲的是,真正能够倒逼生产的,仍然是期货市场而非消费市场。

4、这些所谓网络品牌,是普洱茶品牌中下作的极致,在《如何评价才者这家茶商及其茶品?重点讲讲老班章?-真的是单大宝的回答》中已经瓦卒过,懒得再提。

未来普洱茶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如何演绎?(二)

5、或许未来具体到某个品牌或厂家,会上演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闹剧,但行业整体仍将与现在一样糜烂。

茶业是个小行业,它的许多表相无非是大环境在行业中的投影而已。比如去年开始的倒店潮,起码在北京,就以与三公消费苟合最为紧密的铁观音茶商为最盛。

6、熟茶会是普洱茶在未来开拓新市场的主力军,但并非如许多仅仅会背诵大厂宣传文案的人认为的那样,大厂独霸熟茶市场。大厂控们知道所谓的“黑马”技术在其实际生产中到底有多高的使用比例么?

作为仿制老生茶而创制的熟茶工艺,其工艺发展一方面仍将是稳定、高产、廉价的满足入门者与底层消费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熟茶本身的直接品饮价值将不断提升(熟茶黑与湿仓黑们,不知道有几个能够描述一下1900~1970年间的普洱茶历史与实际消费状况?)因此在未来,熟茶大堆渥堆与小堆渥堆将是两条互不干扰的发展路线。一个对应大众消费,一个对应小众品饮。

普洱茶市场在大陆真正兴起不过是本世纪这十来年间的事情,这个市场初级到还没有完成一个基本的动作——细分。

古树茶也将越来越多的作为熟茶渥堆的原料——与许多铁口直断古树茶不可能用来渥堆的棒槌的认知不同。或许能够造成此种错误认知的,是许多人将老班章古树春茶的价格当成了云南所有茶区古树茶的均价,因此能有此类外行呓语也就不奇怪了。现在的普洱茶消费市场,已经有足够的购买能力来消化真正的古树熟茶,真正的难点,是如何变革渥堆工艺,使得古树熟茶的渥堆成品能够确确实实的在品质上超越以小树茶、台地茶为主要原料的熟茶。这种需求,也不过是近几年来市场提出的新需求,普洱茶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对此可部分参考《普洱由原来不上台面的边销茶到如今受到广大茶友喜爱的茶类,除了炒作外,普洱的工艺或者质量有了很大进步吗?

本文由(www.ishuocha.com)整理发布,作者|真的是单大宝 图|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有用+10
分享

全面分析影响普洱茶茶质的多种因素

  茶的质量包括其先天所含的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及化学变化类型等。影响茶质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17个方面:

 

  一是茶种。

 

  茶叶种类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形状、色泽都会有别。如大叶茶和小叶茶有别,龙井茶与乌龙茶有别等。六大茶山茶种除了大叶茶、中叶茶、柳叶茶、小叶茶、红茶、紫茶外,还有椭叶茶和嫩红茶等。

 

  二是土壤。

 

  唐代陆羽的《茶经》载:“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其余小山甚多而以蛮松产者为上。大约茶性所宜,总以产红土带沙石之阪者多清芬耳”。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也载:“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即使是同种类的茶,其所生长的土壤不同,其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会有别。

  三是气候。

 

  生长在同类土壤的同种茶,所处的气候不同,其茶质也不同。而气候又受所处的纬度与海拔的影响,相同的土壤与纬度下,生长在海拔较高地带茶的质量,优于生长在海拔较低地带的同种茶的质量。

 

  “古六大茶山”所处经纬度范围内的茶,其苦涩味普遍平衡而适中,而且耐泡。

 

  四是其树型与生长的自然度。

 

  同山坡、同树龄的同种茶,受修剪成灌木者和散放而自由生长的乔木者,其茶所含的成份及其比例、气味、滋味、色泽也有别。有性繁殖的茶苗,本性是乔木;无性繁殖的茶苗,本性是灌木。

 

  五是生长地之背阴与当阳程度。

 

  其它因素相同,则当阳者的比背阴者优良。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性凝滞,结瘕疾。”

  六是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种类。

 

  密度稀、与其它多种树木自然和谐地杂生者,自然养分充足,其生长与抽芽健壮;密度大又不与其它多种树木杂生,确与草莽杂生者,往往营养不足而引起所抽之芽的病态,甚至多虫。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野者上,园者次。”

 

  七是树龄。

 

  清代《普洱府志》“物产”部分载:“茶之嫩老又则别之”。同山坡、同树种和树型、栽培管理方式及养分都相同的高龄老树茶之味,比低龄嫩树茶纯厚又甘甜,也更耐泡;而低龄嫩树茶味,比高龄老树茶苦涩。

 

  八是采摘时节。

 

  晴天采者比阴天采者优良;阴天采者比雨天采者优良。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春茶的色泽、茶味都比谷花茶(即秋茶)优良,谷花茶又比小满茶(即夏茶)优良。

 

  九是生态性。

 

  包括茶树所吸收的养分的生态性及茶树保健的生态性。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自然地与其它杂木混居,完全以多种腐殖质组成的有机肥为养分,或人工施放畜肥或绿肥者的先天茶质,远比施放化肥者优良。全靠鸟类、寄生蜂蝶等虫敌除虫,加上边采边修叶,不喷洒点滴农药也能够健壮生长抽芽者的茶质,远比因生态失衡而多虫,不得不喷洒农药者优良。

  十是采摘的老嫩长短与健康程度。

 

  其它因素相同的茶,采得越嫩而短,其形状、色泽等越理想,但其涩味越重而且更不耐泡;采得越老而长,其形状、色泽等越差,但其味越纯厚,尤其是其甘甜味和香气越浓而且更耐泡。因而茶尖采摘的老嫩长短要适当,一般以一芽二叶为宜,能兼顾滋味与外观。

 

  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就载:“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者次。”

 

  十一是茶林及其周围的气味。

 

  茶林及其周围有芳香者,其茶叶气味尤佳;茶林及其周围有异味者,其气味劣。故茶林周围不宜种橡胶。

 

  十二是杀青与揉作技术。

 

  杀青方式分为农家的手工炒青、毛茶厂的蒸青、烘青和晒青4种。其中以炒青最佳。六大茶山自古至今采用的杀青方式是传统的手工锅炒萎凋方式。

 

  杀青剧烈度是指鲜茶一开始受杀青时的温度是低于温准、高于温准、还是恰到温准。始温偏低则受闷;始温偏高则易糊,而且往往杀青不均匀。杀青的及时度是指鲜茶采下时起,至杀青时,所间隔的时间是否过长。隔夜以后才杀青者色黑;夏茶表面水未凉干就杀青者色泽也黑。当日杀青后就晒干者色黄。

 

  对此,陆羽的《茶经》卷上所谓:“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

 

  杀青程度与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的长短有关。杀青不熟,不仅所加工成的干毛茶形状、色泽差,茶汤带绿色,其味还会带有生气味。杀青过甚,色黑且不易抖散,甚至炒焦而带糊味,故宜在适温下延长炒青时间。

 

  十三是干燥的方式、及时程度及其场所的卫生状况。

 

  茶的干燥方式主要有晒干、烘干和烤干3种。晒干者远比烘干者理想;烘干又比烤干者理想;及时干燥者比延时干燥者理想,但隔日干燥者比当日及次日干燥者陈化快。有烟的火烤干者会使茶带上烟臭味;3日后的延时烤干者会带上馊味或酸味。烘干室温不宜偏高,约32℃至36℃左右为宜。

 

  通常所说的“烘青”、“晒青”,并非杀青方式,而是指炒青以后的干燥方式。

  十四是选料与制作标准。

 

  选料与制作要求越高,成品质量越优。选料包括收购何种毛料和筛选时选取何料。制作要求包括筛选、配料、蒸压、干燥、包装等工序。筛选是关键而又艰苦的工序,低要求者只须基本拣尽黄片与渣滓,筛尽碎沫;高要求者除此以外,还须拣尽因受闷或杀青不匀等造成的色黑而无光泽者、色杂者、色褐者、色黄者、色红者、色绿者以及发霉者、疙瘩茶、碎片、老梗等。茶饼的薄厚应基本匀称,松紧适度,窝深,周边光滑。中心部厚度宜23-24毫米,周边厚度宜12-13毫米。松紧度宜稳固而不易脱落,但表面条索仍清晰可辨。

 

  十五是加工与再干燥环境。

 

  若其它因素相同,厂房内外无污染者的质量较优。

 

  十六是储存环境。

 

  其它因素相同的茶,保存在透气而避风、透光而避晒、温热避烤、干湿适度又无任何污染的场地而无霉烂者的质量,比保存在闷气或吹风、暴晒或阴暗、寒冷潮湿又有污染的场地而有霉烂者优良。气温和湿度分别宜为约24℃至36℃之间和50%至65%之间。

  十七是发酵的种类与单纯度。

 

  目前为止,发酵总的分为人工发酵和自然发酵两类。其中人工发酵分为毛茶前发酵和成品后发酵,自然发酵除了成品后发酵,还有成品前发酵,即妥善保存毛茶以使之自然适度发酵。相同条件下,前者的速度比后者快。其中自然发酵者往往比传统人工发酵者的质量优良,饮用也更安全;而两者中纯发酵而不发霉者的质量,又远比有霉烂者优良。

什么是普洱茶膏

  什么是普洱茶膏?普洱茶膏做为云南普洱茶五大系列品种(即普洱团茶、普洱饼茶、普洱沱茶、普洱砖茶、普洱茶膏)之一,有着上千年的生产历史。

  其实,只要注意中国茶叶发展历史,尤其是制茶工艺演化历史,就可以看出,普洱茶膏是在借鉴唐朝与宋朝制作茶膏的工艺的基础上演化而来,也是唐宋茶膏的延续。

  什么是普洱茶膏呢?普洱茶膏有其独特的陈化周期。从理论上推算,其时间大约为60年。超过陈化期的茶膏,在其内在物质转化完毕后,伴随所含结晶水的变质,茶膏的品质呈下降的趋势。膏体也产生风化戓霉变。因此,对市场上出现所谓高年份的“老茶膏”,一方面不要轻信;另一方面,即使有,内含的营养物质也丧失殆尽,没有品饮价值。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近几年,民间也间断出现过一些普洱茶膏制品,甚至也冒出过一些所谓老茶膏,基本上也都是沿用大锅熬制方法制成的现代“仿品”,与清宫御茶房的制作工艺有非常大的区别。笔者曾对近几年市面上流传的几款所谓的老茶膏进行了化验,几乎全被检测出现代农药的残留物,证明这些茶膏均采用现在的茶菁制作,而且制作工艺也与清宫御茶房制作的普洱茶膏相去甚远。 

普洱茶沱茶历史与简介

普洱茶沱茶历史与简介

普洱沱茶是一种制成圆锥窝头状的紧压茶,主要产地是云南,一般用黑茶制造,为便于马帮运输,一般将几个用油纸包好的茶坨连起,外包稻草做成长条的草把。因为一个茶坨的分量比一块茶砖要小得多,更容易购买和零售。沱茶从面上看似圆面包,从底下看似厚壁碗,中间下凹,颇具特色。

沱茶原状产于云南省景谷县,又称“谷茶”。云南省下关(今大理市)茂恒,永昌祥等号相继生产后,又有谷庄与关庄之分。近40年来,云南沱茶集中于“下关集团”制造。其他厂商如:大益、中茶、老同志、土林凤凰等云南厂商也有少量生产。

云南沱茶,以一、二级滇青原料,蒸压成碗形外径8厘米,高4.5厘米,外观显毫,品质最好的是“特级沱茶”。其工艺是将普洱散茶蒸压而成,在云南说起沱茶大家都是指普洱沱茶,以及下关茶厂生产的沱茶。

其中下关集团生产的沱茶“销法沱”远销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