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细说普洱之——评茶(五)

细说普洱之——评茶(五)

2019-03-27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细说普洱之——评茶(五)

虽然不健康占据了我们的大多数,或说是一种常态,但我们还是由健康说起吧!人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应该是精神饱满,心情愉悦;血气畅顺,呼吸匀称而自然;静心感应全身各处都无不适与痛感;或说都是舒服的。如果,专门去单独感应口腔的感觉,应该是口水清甜;津液淅出恰到好处,润泽口腔各部位;舌面,上腭、两颊润滑;咽喉畅通,无啖,无任何粘连物;口气清新,无异味。更佳状态,还可达到舌底鸣泉,口水甘甜。

但这大概也是理想状态,普通人不易达到。修道之人也许会达到,或偶尔会达到。如果,达到这样的状态,试什么茶都不难了,入口就可以评判一个茶的好坏了,它优点和缺点都会明于心中。如果,用这理想状态去评茶,大概也免去了许多复杂与争呦。茶常常会有个体主观的争呦,你说不好,他偏要说好,如果再加一句,“我喜欢!”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其实茶是客观的,平摆着在那里,好是好,不好是不好。但因为有了个体千差万别的口感,才会有,有人喝出好,有人喝出不好。但如果,用这一理想状态去评茶,就会,好是好,不好是不好。

噎,既然这是理想状态,普通人无法达到,这与我们何关,说了岂不是白说。我们说人知道与不知道是两回事。不知道是在“梦”中,知道是在“觉”中。用社会作个譬如,理想的社会应该是社会的最高标准,人人都向往的。因为这样人才会去努力,去奋斗,去实现它。如果,我们不知有一“理想社会”,那么社会,人生就没了方向,迷糊了,像在梦中一样。

对于茶来说,我们知道有理想的身体状态,理想的口感,还不仅“梦”中与“觉”中的问题,起码让我们清楚知道”茶“的主观与客观之别,主观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状态,相应的口感是千差万别的,这可以说是变的,是主观的;茶是客观的,它平摆放着,好是好,不好是不好,是不变的,是客观的。免去了主观与客观相混淆的不必要争呦,让许多人越弄越糊涂。明白这些,我们可以诚意,正心去学茶,评茶了。

文/无非妙道,原题:2013年细说普洱——评茶(5)(一百五十五)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冲泡,如何注水?

  普洱茶冲泡,除了上期与茶友们分享的三个基本要素:投茶量、水温、时间之外,注水方式也很值得关注,以下列举几种供茶友们取舍:

 

  1、螺旋形注水

 

  这种注水方法,水线可让盖碗的边缘部分以及上面的茶叶都能直接接触到热水,令茶与水在注入的第一时间溶合,二者融合度增加。

 

  2、环圈注水

 

  环圈注水的水线可让茶的边缘部分,在第一时间接触到热水,上面和中间部分的茶则主要靠水位上涨后才能接触到水,茶水在注水的第一时间内溶合度稍欠。

  3、单边定点注水

 

  这样的注水方式,第一时间内茶仅有一边能够接触到水,茶与水刚开始的时候溶合度较差,单边定点注水的点若在盖碗壁上则相对于在盖碗和茶底之间的点要融合得稍好一些。

 

  4、正中定点注水

 

  正中定点的注水方式是一种较为极端的方式,通常和较细的水线和长时间的缓慢注水搭配使用,让茶叶只有中间的一小部分能够和水线直接接触,其它则全在一种极其缓慢的节奏下溶出,让茶在注水的第一时间的溶合度达到最差,茶汤的层次感也最明显。但很多有发酵现象的茶会因此出现滋味过于凝聚,和茶汤分离的情况。

  普洱茶冲泡,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冲泡出来的茶汤滋味和香气、口感更好,在保证茶叶品质的前提下,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心所欲冲泡出想要的茶汤口感。

怎样客观地评价普洱茶?

怎样客观地评价普洱茶?

任何用于使用或是食用的东西,都存在品质高低的问题。用于日常品饮的普洱茶,同样也不例外。那么如何对普洱茶的品质进行评价,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怎样判定普洱茶品质是好是坏?一百个人可能会有一百种说法。

除了比较基础的香气、滋味、口感等,名气、口碑、价格等外在因素,甚至是“适口为珍”“喜欢就好”等一些极为主观的描述,均有可能影响到对普洱茶品质的评价。

在最初开始接触普洱茶的时候,茶友们可能还听到过许多看似毫无破绽,实则并无依据的描述,比如霸气、茶气、山野之味、体感等。

所以,除了各说各话,在评价普洱茶的品质时,是否还有更为客观、科学的切入点?

感官审评,是对各类茶品进行评价时比较常见的方式。引申到普洱茶,我们也可以充分调动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对茶品的品质作出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

从拆开茶饼(砖或沱)开始,对普洱茶的打分也就随之开始了。在撬茶之前,在视觉的范畴,可以先观察茶饼的外观,是否干净匀整,紧压是否适度,饼面油润度等;正式开始冲泡后,前三泡就是对普洱茶综合品质进行评价的关键。以熟茶为例,味觉项包括观察汤色(红浓明亮为优)、叶底含芽率(确定活性高低);嗅觉项包括陈香气息是否显著、渥堆味轻重、是否有异杂气息等;味觉项包括是否有异杂味、回甘、茶汤浓强度等;触觉项包括茶汤黏稠度、顺滑度、融合度,生津、涩感、锁喉感、刺舌感等。

怎样客观地评价普洱茶?

所以,品饮普洱茶的过程即是评价的过程,外观、香气、滋味、口感,每一项都是可以对应到具体的标准之上的。

正说普洱:只有3%的普洱茶能够越陈越香,为什么?

正说普洱:只有3%的普洱茶能够越陈越香,为什么?

虽然没有准确的数据统计,但全国普洱茶的存储量的确非常惊人。我们都知道,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是越陈越香,但是否所有的普洱茶都能越陈越香则有待商榷。

原料、工艺、仓储,是成就普洱茶越陈越香的三大主要因素。优质原料是基础,良好的仓储环境是必须,而工艺是三者中对技术要求最高、也是最重要的核心因素。纵观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数不胜数的各式普洱茶,号称采用“古树茶”“大树茶”原料的不在少数,可是说到工艺,一笑而过或者换个话题,总之就是不愿细聊。

为什么明明是成就越陈越香最重要环节的工艺,却是文章做得最少的板块呢?为了“提升品质”,从而借鉴其他茶类的工艺,对普洱茶来说,到底是福是祸?

萎凋是简单的鲜叶失水到产生酶促氧化反应的一个过程,对于白茶、红茶和青茶来说是必要工艺,但将其引入普洱茶的制茶过程,则会造成酶促氧化反应,即前发酵。前发酵会急剧降低茶多酚含量,普洱茶后期陈化所需的内含物质基础已经提前耗尽或者被破坏,这就会导致后劲不足,造成最终呈现的茶汤滋味淡薄、茶水融合度差、陈香较弱等等。

低温长炒对某些茶类来说不可或缺,将其用于普洱茶制作,茶品短期内的“优秀”表现显而易见。但与萎凋类似,低温长炒同样也会促成普洱茶前发酵,或因叶温过低导致锅内发酵,或因叶片失水过多导致揉捻不充分,或因茶汁溶出过多导致成品茶溶出不够,等等。

普洱茶白茶化、普洱茶红茶化、普洱茶乌龙化、普洱茶绿茶化……以牺牲长远价值为代价,短时间内呈现出“老茶的口感和香气”,如此还期望普洱茶越陈越香,未免要求太高?

当大家纷纷将目光聚焦于眼前利益,只有3%的普洱茶具备收藏价值,你还觉得是危言耸听?(主讲人:周云川,滇红茶叶科学研究所首席员,国家高级评茶师。图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转发本文仅作交流,此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