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如何泡好“手撕”普洱茶?

如何泡好“手撕”普洱茶?

2019-03-27 访问量: 27 茶礼仪网

如何泡好“手撕”普洱茶?

都说,泡茶是一种技艺,喝茶是一种习惯,藏茶是一种追求,而选茶是一种智慧。喝一泡普洱茶,撬茶是一件磨练心性的事情,整个过程不仅只从茶本身出发,更多的是考验撬茶人的耐心。许多喝茶朋友,遇到砖茶或者饼茶等紧压茶的时候,应该会比较头疼。特别是有些砖茶严压的非常紧实,想要弄开一点都不容易。这个时候如果不小心的话,可能会伤到撬茶人还会波及身边的茶友。

撬茶也是门技术活,①你可能用手掰不开哟!或许,有些茶压制得不是很紧,徒手掰开不难,但是,如果遇到压制紧实的砖茶……只能说:祝您劈砖成功!②会破坏茶叶完整性。紧压茶在压制的时候,是一层一层压的,使用茶刀及茶锥撬茶,撬不好容易碎。

如何泡好“手撕”普洱茶?

假如,你选择了“雪山知春”以上烦恼统统没有了。100克/饼薄饼,饼厚不超过3毫米,无隙而透光,薄如蝉翼。

取茶:手撕5-6克,120毫升盖碗建议不超过6克;无须用茶针翘取。

备水:选用矿泉水,切忌纯净水。

润茶:90℃水温快速润茶,润茶揭盖后,花香浓郁高扬。

如何泡好“手撕”普洱茶?

1-2泡为90℃水温冲泡,稍缓出汤,花香浓郁,兰花香味明显高扬,滋味香甜;

3泡之后90—95℃水温冲泡,快速出汤,汤色绿黄透亮,滋味厚重饱满,但香甜度依然存留于口中,香气浓郁;

7泡之后,沸水冲泡,快速出汤,汤色黄透亮,依然留有花香,但多了一股幽幽蜜香,滋味厚重顺滑;

10泡之后,沸水依次延长闷泡时间,揭盖时蜜香凸显,出汤后叶底香散发,时而高扬时而内敛,汤色黄透亮,滋味甜润绵滑。

如何泡好“手撕”普洱茶?

一般可泡至17泡左右,此时观叶底,茶叶舒展,肥硕油润,富弹性,油润有光泽,见之而颜开,品之而舒心。

有用+10
分享

普洱古树与小树的内含物比较

  

  光照、温度、水、肥、土壤、维度、海拔等因素都是造成茶叶内含物质有区别的原因,抛开这些,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茶树的新陈代谢不同。茶树处于不同的树龄,吸收和代谢是不一样的。

  0-30年的茶树,氮的代谢比较旺盛,生成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质、茶多酚等与氮元素相关的产物,所以树龄小的茶树比较鲜爽但甘甜度稍差。30年树龄以上的树,碳的代谢明显,生产大量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寡糖(如麦芽糖、蔗糖、棉子糖等)、多糖(糖原、淀粉、壳多糖、透明质酸、半纤维素等)、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糖脂等。所以苦涩度低,甘甜度好,醇厚度好。

 

  一般而言,树龄越大,碳的代谢越明显,甜醇度就越好。由于普洱生茶的后发酵与茶叶含糖量密切相关,所以,成熟一些的芽叶和树龄大一些的茶树芽叶陈化更好,因此有人较喜欢古树茶、大树茶。

 

  台地、小树、老树、古树、大树、千年野生大茶树的生化区别在于新陈代谢不同,小的时候氮代谢明显,老了的时候碳代谢明显。

  大多数人都喜欢有岁月甘醇之感的生茶,首先是树龄带来的甘醇,其次是岁月陈化的甘醇。一般来说,三十年的生态茶树口感已经很不错了。

普洱茶保健功效科学读本

  普洱茶,是茶中佳品。

  云南普洱茶的历史悠久,加工工艺独特,品质优异,功效显著,其独特的口感俘获了不少痴迷的茶客。近年来,普洱茶在国内外的市场的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原因之一就在于其独特的保健功效。关于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历史上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阮福《普洱茶记》及张泓《滇南新语》等书籍都有诸多记载。然而,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历史书籍对普洱茶的诸多功效只能是一个表象的记载,不可能从科学的水平揭示原因所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关于普洱茶的保健功效,需要用实证的事例来推动普洱茶大健康时代的到来。为了使更多人能够认知普洱茶的保健功效,云南农业大学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昆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组成研究队,历经数年,围绕着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及消费者所关心的问题,利用普洱茶开展了一系列的动物试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了《普洱茶保健功效科学读本》一书。

  邵宛芳教授从事茶学教学、科研长达30余年,是普洱茶加工工艺、生化成分、品质特性、保健功效及安全性评价研究等领域的资深专家。她们的团队通过多年的实际研究,用科学实验数据来诠释了普洱茶所具有的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减肥、预防脂肪肝,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与合成等十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科学的角度客观、真实的反映普洱茶的独特功效,让爱茶痴茶的我们,能对普洱茶的科学认知有了很好的学习资料。

  亲爱的古茶家人们,古茶趣将开始整理《普洱茶保健功效科学读本》的相关内容,用平实简单的文字整理我们所关注的普洱茶知识,不定期的向您推送「科学普洱」系列内容,以期与古茶家人们共享邵宛芳教授等悉心研究多年的成果,从科学的角度理性认识普洱。

  邵宛芳教授简介:

  硕士生导师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黑茶科学家岗位专家

  云南省茶业协会副会长

  云南省普洱茶业协会副会长

  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中国茶叶学会茶叶感官审评与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奖”。

  2008年获首届国际十大杰出贡献茶人“陆羽奖”

  1982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并留校任教至今。从业至今,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农业部、省政府、省科技厅等科研项目12项,研究领域涉及普洱茶的发展历史、种质资源、加工工艺、生化成分、品质特性、保健功效及安全性评价研究等诸多领域,并获得了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80后学茶札记(二十一)复兴路上的普洱茶Ⅱ

80后学茶札记(二十一)复兴路上的普洱茶Ⅱ

普洱毛茶的加工工艺其实是十分原始且用料也必须芽叶梗通吃的,再加上云南大叶种茶超高的茶多酚含量,所以新茶阶段是不可能有多好喝的,本期继续上期话题从绿茶、红茶与普洱茶不同的品饮侧重点以及普洱茶从叶底判断是否工艺过关的一点小知识。

绿茶一般以较为细嫩的鲜叶加工,在制程中绿茶与普洱毛茶的制作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相似但又完全不同,绿茶全程需要高温尤其干燥环节,而普洱茶又要避免过高的温度,所以绿茶是一个锁定住的瞬间,那么品饮的侧重点自然是高扬的香气和锁定住的清香鲜爽口感。红茶与普洱茶都是发酵茶,但不同的是红茶属前发酵茶而普洱茶属后发酵茶,红茶在鲜叶阶段便发酵且发酵方式是以酶促氧化为主,而普洱茶是制成毛茶之后以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来发酵,所以红茶以甜香味醇著称,而普洱茶的发酵是以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配合下实现的,茶汤的醇厚甘醇度会更好。最近两期关于红、绿茶说那么多纯属无奈,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小伙伴把自然发酵的普洱茶称为“绿茶”、并把人工发酵的普洱茶称为“红茶”,希望看完这两期后还在这么认为的小伙伴能改改称呼。

前面的问题说清楚之后,那么开始讨论普洱茶范畴之内的问题,普洱茶虽有光辉的历史,但由于有过断代且复兴时间较短,各种短视行为充斥期间,市场上有很多违背普洱茶工艺的茶存在,最能反映出工艺的便是叶底,首先小伙伴们一定要明确一点,普洱茶的加工工艺十分原始且是后发酵茶,所以新茶阶段一旦喝到十分好喝的茶就要提高警惕了,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做法有“类红茶轻度前发酵”、“烘青”、“渥黄”等等方式,而这些短视工艺在叶底上都能完全反应出来。

“类红茶轻度前发酵”这种工艺一般在萎凋时故意增加鲜叶堆积厚度或者降低杀青时的锅温,使鲜叶发生轻微的酶促氧化,新茶阶段甜香度增加会非常明显且带有淡淡的典型红茶香,因为有酶促氧化的发生叶梗有发红现象,所以从叶底上判断十分容易,当然有部分路途遥远且交通不便的茶区也会有这种现象,但从叶底上可以明显看出只是少部分有红叶红梗现象,与故意这么做的叶底普遍红叶红梗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烘青”是一种绿茶的典型干燥方式,前面说过后果是什么,烘青的新茶香气特别高扬,茶汤苦涩度会降低,叶底颜色明显比墨绿色浅很多,还有“烘青”的新茶干茶颜色发白发灰,与晒青毛茶发黑的区别十分大,当然还要与下雨天阴干的毛茶也会发白发灰区别开来。

80后学茶札记(二十一)复兴路上的普洱茶Ⅱ

“渥黄”一种来源于黄茶的闷黄工艺,鲜叶在杀青、揉捻后本应摊薄晒干,采用这一工艺的茶在揉捻后便堆积在一起“渥黄”,使茶叶轻微发酵,茶汤柔滑、味道香甜,许多小树茶使用这一工艺后摇身一变成了“古树茶”,但从叶底上可以明显看出无论嫩叶还是老叶全部发黄,相对于前面两种“渥黄”工艺更具有隐蔽性故而是目前普遍存在的。

今天所说的三种叶底只是能从叶底读出所有信息的冰山一角,而这些短视行为恰恰证明了普洱茶现阶段的稚嫩,事物发展的规律都是从稚嫩走向成熟,这种走向成熟的趋势是不可逆的,只有尊重商业信誉才能在大浪淘沙的市场中存活下来。

简单喝茶,真诚对话!—— 捌零后学茶人

本文转载自微信/捌零后学茶人 作者授权(www.ishuocha.com)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