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功效>普洱茶保健功效科学读本

普洱茶保健功效科学读本

2019-03-19 访问量: 28 茶礼仪网

  普洱茶,是茶中佳品。

  云南普洱茶的历史悠久,加工工艺独特,品质优异,功效显著,其独特的口感俘获了不少痴迷的茶客。近年来,普洱茶在国内外的市场的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原因之一就在于其独特的保健功效。关于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历史上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阮福《普洱茶记》及张泓《滇南新语》等书籍都有诸多记载。然而,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历史书籍对普洱茶的诸多功效只能是一个表象的记载,不可能从科学的水平揭示原因所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关于普洱茶的保健功效,需要用实证的事例来推动普洱茶大健康时代的到来。为了使更多人能够认知普洱茶的保健功效,云南农业大学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昆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组成研究队,历经数年,围绕着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及消费者所关心的问题,利用普洱茶开展了一系列的动物试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了《普洱茶保健功效科学读本》一书。

  邵宛芳教授从事茶学教学、科研长达30余年,是普洱茶加工工艺、生化成分、品质特性、保健功效及安全性评价研究等领域的资深专家。她们的团队通过多年的实际研究,用科学实验数据来诠释了普洱茶所具有的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减肥、预防脂肪肝,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与合成等十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科学的角度客观、真实的反映普洱茶的独特功效,让爱茶痴茶的我们,能对普洱茶的科学认知有了很好的学习资料。

  亲爱的古茶家人们,古茶趣将开始整理《普洱茶保健功效科学读本》的相关内容,用平实简单的文字整理我们所关注的普洱茶知识,不定期的向您推送「科学普洱」系列内容,以期与古茶家人们共享邵宛芳教授等悉心研究多年的成果,从科学的角度理性认识普洱。

  邵宛芳教授简介:

  硕士生导师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黑茶科学家岗位专家

  云南省茶业协会副会长

  云南省普洱茶业协会副会长

  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中国茶叶学会茶叶感官审评与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奖”。

  2008年获首届国际十大杰出贡献茶人“陆羽奖”

  1982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并留校任教至今。从业至今,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农业部、省政府、省科技厅等科研项目12项,研究领域涉及普洱茶的发展历史、种质资源、加工工艺、生化成分、品质特性、保健功效及安全性评价研究等诸多领域,并获得了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人绕不过去的茶,除了老班章,还有老曼峨

  布朗山中值得一品的茶,不止有老班章,还有普洱茶人绕不过去的老曼峨。

 

  与老班章同出一脉,一线山头高水准代表

  老曼峨地处勐海县布朗山核心地带,与老班章同属布朗山乡管辖,布朗族的先民“濮人”经考证是历史上最早种植茶叶的民族,老曼峨寨子种茶的历史已经超过1000年。村寨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和原始生态的自然环境,茶树不施加农药化肥,全凭自然肥力生长。

 

  苦到淋漓尽致,甜到刻骨铭心

 

  一提起老曼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苦,喜欢甜柔系的茶友一听到喝老曼峨,甚至会情不自禁的头皮发麻。但是老曼峨真的有那么苦吗?并不然,在普洱山头茶里,老曼峨的苦顶多排第三,和排在首位的先锋寨苦茶比起来,老曼峨苦也苦的有生命力,能让人看到回甘回甜的希望。苦可以到喉咙,但化的很快,苦味化开后便是猛烈的回甘。“涩尽七分香,苦退十日甜”是茶友给予老曼峨最形象的评价。

  成就老曼峨的,除了原料,还有什么?

 

  再好的生态、再特色鲜明的口感,没有技术娴熟的炒茶师傅,没有正确的滇青制作工艺,它也只会是大山深处普普通通的树叶子,或者茫茫茶海中资质平庸的一员。

 

  当布朗山高水准的山头原料遇上低温制茶工艺,一款有内质、有深度、可陈化的普洱茶诞生了。

  采茶时,精选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的古树鲜叶,鲜叶采摘后及时摊晾,避免出现红梗红叶,摊晾至手抓鲜叶有淡淡黏感时下锅杀青。下锅时,锅温保持在200~210℃,整个杀青过程中锅温不超过300℃,鲜叶温度不超过65℃,坚持全程低温,不高温提香、不捂黄。按照标准滇青工艺制作的这款老曼峨,苦涩协调、生津润泽、清爽有活性、不上头,经得起岁月的雕琢。

 

  炎炎苦夏,何以消暑?一泡老曼峨古树生普,消除一整天的燥热,刮去身体多余油脂,伴我们轻盈度过一夏。

普洱茶存放用什么容器比较好?

普洱茶存放用什么容器比较好?

收藏普洱茶的容器,首先强调的是无异味、无污染。

就质地而言,收藏普洱茶的容器类型很多:土器、瓦器、木器、竹器、石器、陶器、瓷器、紫砂、玻璃、纸质等,都可以选择使用,金属、搪瓷容器密度高、透气性差,如不解决透气性问题,不利于普洱茶的陈化;塑料容器容易散发“塑料味”而污染茶叶,不宜作为储藏普洱茶的容器使用。

选择普洱茶储藏容器时,应尽量注意容器的透气性,透气性好的容器较为理想,藏品陈化速度快;反之,密度大、质地坚硬的容器,透气性差,不利于普洱茶的陈化。 

喝普洱茶如何一眼就看出普洱茶的优劣?

认真地说,识茶需要长期的经验,大量的样本,无法速成。但是总有一些一般规律,可以让你用排除法过滤掉太多干扰,在更规范的样本里学习和比较。
  
下面把按开泡一道茶的顺序罗列如下,记住,你可以结合几个阶段一起看,也可以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只凭某一阶段的要素来迅速判断,目的是在一道茶的任何阶段都能说上两句并且不至于太离谱。

当然,还要特别提醒一点,这些表面的技巧不能替代真功夫,真想喝懂茶还是要老老实实地积累经验;也不要到处炫耀,高手很容易看穿你的小伎俩,最好的方法是适可而止说上两句,然后虚心向在坐的茶友请教,兼收并蓄,稳步成长。

开汤前

1、看干茶:整体--条索整齐,色泽匀整,无过多碎末杂质的为上;粗细不一,色差明显的为下,并且有拼配之嫌。

2、看干茶:个体--条索紧结,油润光泽,色泽自然的为上;条索粗散,暗哑无光,色泽过于鲜艳,或者特别干枯没有活力的为下。色泽是个难点,很多以次充好的茶看上去比真正的好茶要光鲜,以西湖龙井为例,冒牌茶都是碧绿生青,弹眼落睛的,倒是正品黄绿相间,不甚起眼。不过仔细分辨,正品的色泽自然悦目,冒牌茶过于鲜艳,感觉不自然。
  
3、闻干茶:香气纯正,穿透力强的为上;有异杂味儿,香气飘忽的为下。但是,并不是好茶都会很香,尤其是陈年老茶,干茶也许闻不到香气。这里就要区分香气淡和香气飘忽否定的区别了。简单说,它可以不香,但不可以香得乱。

开汤了

1.看杯盖:如果是用盖碗泡,洗茶的时候注意看浮沫,浮沫少,很快散去,杯盖上基本没有杂质的为上;浮沫多而不散,杯盖上残留较多杂质的为下。好茶在整个制作和仓储过程中都被认真对待,这个道理很通吧。

2.闻杯盖:首先要热嗅时没有令人不悦的气味,外加香气浓郁纯正,冷却后挂壁持久为上;热嗅有酸、涩、焦等异味,香气芜杂,不持久者为下。

品饮中

1.嘬茶入口:茶汤的滋味丰富多彩,难以一一描述清楚,但有一点共通的是:茶与水的融合度越高越好。借用茶友的口头禅“这茶让水变得好喝了”,这是最简单却也是最难达到的要求。这口茶汤如果真正愉悦了你,它必然不差!
  
2.回味:茶汤下喉,对茶的真正考验才开始。入喉顺畅,香韵在口腔与鼻腔中停留时间长,舌面或口腔生津回甘强烈的为上;入喉有毛刺感,香气不如茶汤在口中时强烈,舌面发涩,嘴里好像有一层塑料薄膜的粘腻感,这种茶汤必然有诸多问题,比如原料等级粗老,或者制作工艺不到位,或者仓储湿热等等。

3.看汤色:澄净透明的为上;混浊不清的为下。
  
4.看汤色变化:如果冲泡手法正常,那么整个品饮过程中汤色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茶叶的品级了。全程汤色稳定,渐渐变淡的为上;几道之后滑坡厉害,非常不耐泡的为下。对于茶汤品质有急速改变的,要小心“靠工艺拉升原料品级”的可能性。

拼音后

看叶底:叶底如女人的皮肤,藏不住秘密。这是一门非常深的学问,今天只讲几点最简单的。

1.柔韧性:好的叶底要舒张自然,柔软而有弹性(是不是和皮肤很像呢?)过于僵硬或者过于娇嫩都不算上品。用手轻轻揉捻,不容易揉烂的比一捏就碎的好。

2.颜色均匀:一眼望去叶底呈统一的颜色,没有明显的深浅的为上;斑驳相间,或深或浅,就要小心了。叶张中如果有灼伤红斑的,制作工艺不够好。乌龙茶的“绿叶红镶边”也必须是匀整自然的,叶张之间不会有太大差异。

3.有光泽:将叶底控去水分后自然晾放几分钟,迅速失水表面干燥的一定不如始终保持油润的叶底。这和皮肤的锁水能力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