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叶技术>茶叶加工>信阳毛尖纯手工炒茶全过程传承发扬传统茶文化

信阳毛尖纯手工炒茶全过程传承发扬传统茶文化

2019-04-03 访问量: 33 茶礼仪网

  河南信阳有着中国茶都的美誉,不仅茶叶驰名,而且其茶叶的炒制技艺也作为茶文化的一部分被传承至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制茶已经逐渐的替代了手工炒茶了。由于机器炒制茶型不是很好,并且因为不能控制轻重度会产生断裂或过火。与机械制茶相比,人工炒制的茶叶一般都较完整、鲜亮,口感比较清纯,更加天然、更加原生态。”

信阳毛尖纯手工炒茶全过程传承发扬传统茶文化

  信阳毛尖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炒制的工艺也十分讲究,要经过鲜叶摊放、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拣剔等多道工艺流程,整个过程对火候和技艺要求非常高。信阳的手工炒茶技术流传千年至今,已成为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脉支流,成为一种民俗,一种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传统手工炒制法在一些集体及个体茶场仍广泛沿用。其特点是可出信阳毛尖精品,保持信阳毛尖茶正宗传统的色、香、味、形。弊端是对炒制者技艺要求高,劳动强度太大。

  一,生锅

  生、熟两锅均用直径82.5厘米的“牛四锅”,呈30-35度斜度安放在33厘米多高的锅台上,两锅相连砌置。生锅即杀青和初揉,炒制前要把锅面磨光擦净,保持锅面清洁光滑。锅温较高,名级鲜叶要求不同,高档鲜叶160-180度,中低档鲜叶180-200度。每锅投叶量0.5-0.75公斤。生锅炒制时间,根据鲜叶老嫩、芽叶肥瘦、水分多少灵活掌握,一般翻炒加揉捻需7-10分钟。锅温升到要求时,开始投叶,用特制的茶把子(一种竹茅编扎成的圆帚)有节奏地挑翻,将叶子在锅里不断翻炒,发出轻微的啪啪声,水分迅速散发,约3-5分钟后,叶质变软,叶片蜷缩,手握成团,改用揉捻的“裹条”炒法,用茶把子前端竹梢将叶子收拢,在锅内呈弧形团团滚动,用力先轻后重,转幅先大后小,动作先慢后快,并不时用茶把子抖散茶叶,以散发水分。如此交替进行,约经7分钟,炒至四五成干(含水量为55%),条索明显,少量茶汁挤出有黏手感时,扫进熟锅整形。

信阳毛尖纯手工炒茶全过程传承发扬传统茶文化

  温度与力道的砺炼

  二,熟锅

  熟锅是形成毛尖细、圆、紧、直的关键环节,通过整形使水分蒸发,香气发挥,外形达到细、圆、紧、直。锅温80-90度,锅面要求清洁光滑。

  生锅扫进熟锅后,开始仍进行“裹条”和“扇条”。“裹条”用力大,转圈小,主要是进一步把条揉紧;“扇条”用力小,转圈大,具有揉条和散发水分的作用。当茶条紧细时,进行“赶条”。“赶条”要求紧握茶把,稍碰茶条,上下转动,赶直茶条,抖散茶条,抖散团块,炒至六七成干,叶面茶汁不再相互黏着,就用右手(以习惯为好)进行“理条”。

  “理条”包括抓条和甩条两种手法。抓条时,掌心向下,拇指捏起,离锅心12-15厘米高处用腕力将叶条由“虎口”处迅速敏捷地摇动甩出,使茶叶条从锅内心按顺序落入锅心,手中的茶叶不要一次甩完,宜保留2/5。循序进行,到茶条形成,达七八成干(含水量33%-35%)时即可出锅。

  “理条”要抓的匀,摆得直而不乱,所以手势开始应松、高、轻、慢、随水分散失,逐步紧、低、重、快。

信阳毛尖纯手工炒茶全过程传承发扬传统茶文化

  手掌与心灵的感知

  三,烘焙

  烘焙主要作用是固定外形,继续蒸发水分,达到干燥的目的,防止品质劣变,进一步发挥色、香、味。烘焙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中间适当摊放。

  (1)初烘(毛火)。熟锅出来的叶子摊放在烘笼上,约半小时,每烘笼摊放4-5锅时量,即可上炕灶进行初烘,初烘温度(烘头中心处)70-90度,时间20-25分钟,每隔5-8分钟翻动一次,烘至含水量15%左右,即下烘摊放。摊放时间不少于40分钟,以使叶内水含量重新分布,利于足干。

  (2)复烘(足火)。采用文火慢烘,火温60度左右,每烘笼叶量2.5公斤左右,时间30分钟,每10分钟翻动一次,使其含量达6%,手捏茶叶成粉末,色翠香高,和形美观,白毫显露时立即下烘。

  四,拣剔

  信阳毛尖初制后,经人工拣剔,拣去粗老叶和黄片、茶梗及碎片,拣出来的青绿色成条不紧的片状茶,叫“茴青”,拣出来的大黄片和碎片末列为级外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