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湿仓”与干仓普洱茶有什么区别?

“湿仓”与干仓普洱茶有什么区别?

提问者:Grim提问时间:2019-08-26
已采纳

“关于干仓、湿仓的定义是:湿度大于80%的就是湿仓,反之,就是干仓。”

其实所谓的干湿仓,它指的是熟化仓和陈化仓的概念,而不是把它做为一个用数字去衡量的仓储概念。

因为,普洱茶的特殊性以及存放地的不同,就很难用一个标准的数据去衡量。那么,用直观感受去判断却来得较为简单和真实,比如存放地、外形、口感等。

事实上,什么东西都是有两面性的,湿仓对普洱茶的影响也是一样的,有利自然也会有弊。而对于它的利,此前已有很多内容解说过,那么下面就针对湿仓茶的弊来说说吧!

影响外形:

“湿仓”的普洱茶很容易发霉,会长白色或绿色的毛,会破坏普洱茶外形的美观。

影响茶饼香味:

存放得好的普洱茶饼面会有一股淡淡的陈香味道,但是过度“湿仓”的普洱茶具有浓烈的刺鼻性“霉味”。

影响茶汤香气:

茶体会因存放时间、空间发热的影响无法透过空气对流,进而产生恶性循环,茶自身发热,又被环境二次影响,导致茶味带有仓味和霉味,自然就被茶给吸收了,此时茶品越陈就不等于越香了。

因此,不管怎么冲泡,它的香气与同款同一时期,在好的仓储环境下的普洱茶已经大相径庭了。

影响口感滋味:

“湿仓”普洱茶,若发霉严重的,会有“挂喉”、“叮舌头”或“锁喉”感,不仅破坏了茶品的滋味,也丧失了饮用价值。

那么对比以上“湿仓”对普洱茶造成的影响,我们又将如何辨别“湿仓”茶呢?

首先,长期受潮的湿仓茶,在外包装和内飞往往有很多,多得不太正常的茶渍;在饼面上会有所谓的白霜,严重的会出现黄点、绿霉、黑毛等。

其次,湿仓茶冲泡以后汤色较暗而深,不清亮,没有光泽。除非湿仓程度非常轻、老茶或退仓多年的茶品,才有可能清亮而油光。

此外,湿仓茶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杂味、仓味重。湿仓不是很重的茶,其实在一开始往往会有比较惊艳的表现,比如汤甜水滑,喝的时候润而且甜度高。

但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不管怎么存放、怎么泡,始终会有仓味,并且在品饮“湿仓”普洱茶的时候,口中多半五味杂陈异常难受,且下咽不顺畅、刮喉。

回答者:学茶艺回答时间:2019-08-26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砖打开后如何保存,这3点你做到了吗?

普洱茶之所以会被压制成茶砖,主要是为了茶叶运输方便。茶砖厚重平实,深受很多茶友喜爱。

对于打开后的茶砖来说,保存是一个难题。那么茶砖打开后如何保存呢?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细节?

国家高级评茶师、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淘宝店“普洱藏家”掌柜鲁文锋先生,为我们讲解了保存普洱茶的细节。

鲁文锋先生专注普洱茶20年,并在公号“普洱藏家”开辟有《普洱老茶讲堂》专栏。鲁文锋先生研究普洱茶的事迹,被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台湾五行图书《茶艺》杂志社还对鲁文锋及普洱藏家作了专题报道。

一块普洱茶砖的分量往往在半斤或者一斤左右,如果一次全部撬开的话肯定是喝不完的。那该如何保存呢?

鲁文锋先生说道,如果将茶砖都拆开了的话,可以找一个干净的茶叶罐进行密封保存,以免茶叶受潮。

如果不喜欢一次性撬开太多茶叶,那么在喝茶砖的时候,一次只撬下一泡茶的分量,剩下的茶砖可以用包装纸原样包好,只要注意防潮、防异味即可。

如果觉得不太保险的话,还可以在茶砖外面用牛皮纸封严实,切忌使用塑料袋密封,然后将茶叶放置在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的柜子里。

鲁文锋老师强调,存放普洱茶,尤其要注意以下3点:

1.任何茶叶保存均应遮光,因为光线对茶叶的品质有不利影响。日晒会使茶叶急速氧化,产生一些不愉快的化学成分。

2.茶叶极易吸味。茶叶不能与异味的物质混放在一起,宜放在开阔而通风的环境中。因此,不应将茶叶放置在厨房,通风良好的环境有利于茶叶保存。

3.茶叶放置在高处,是为了避免下沉湿气侵袭到茶叶。而且放在高处较易通风,通风有助于茶品的自然氧化,同时可适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加速茶体的湿热氧化过程,也为微生物代谢提供水分和氧气。

普洱茶砖应该如何存放呢?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

精品普洱茶为何存在?

几千年来,茶叶的继承和发展,是以手工作坊的方式延续下来的。

在茶叶领域,手工作坊不会消失,因为茶叶除了作为饮品存在之外,它还是传承文化的最好载体之一。

甚至可以说,中国茶叶的精神,存在于手工作坊。

放在现代社会来看,尽管工业化生产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手工作坊似的产业结构已经不适应发展需求,但人们对于精品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而手工作坊,便是产生茶叶精品的地方。

工业化生产不能满足人们对个性的追求,手工作坊可以。

在普洱茶领域,手工作坊做出来的优质产品,从来就不缺乏消费者(小众消费者,如发烧友。)的追捧。

我曾经的一位同事,邱明忠先生,现在经营着一家叫“臻味号”的茶庄,在第四届普洱茶博览会上,他的展位总是人满为患,这便是手工茶对发烧友的吸引力所在。

鉴于手工作坊有可能造出普洱茶界的“劳斯莱斯”,我们还是来分析一下手工作坊存在的条件和发展方向——

一、发烧友是手工作坊存在的重要因素

毫无疑问,发烧友是手工作坊存在的基础。他们是一群有着独特见解和看法的消费者,对于茶叶产品的要求多种多样,甚至细化到山头、拼配比例、发酵程度、口感滋味等等。

但是,正是这一群人的执着追求,使得传统普洱茶越来越精,越来越好。

发烧友群体的特点大概有以下这些——

1、口碑传播

一个茶坊、一个产品,好与不好,全凭发烧友说了算。他们一旦认为某个产品很好,便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其特性传播开来,当然,限于在发烧友群体中进行传播,但这种口碑传播的力量,是媒体上的广告宣传所难以达到的,因为口碑的方式更加真实。

2、同类相聚

只要是发烧友就会有同类相聚的特点。普洱茶因为有太多的可能性,包括产地、师傅、口感等等,所以普洱茶的发烧友更容易形成一个一个的类别。比方说,有一群人喜欢冰岛的茶,有一群又喜欢易武的茶,还有一些群体喜欢勐库的,不一而足。

3、有消费能力

这群人有最起码的消费能力,这个是不用担心的,只要产品做到他们满意就好。

4、意见领袖

发烧友是意见领袖,他们的知识不仅会向圈内传播,还会向圈子外传播。他们就是一个活广告。

对于普洱茶的手工作坊来说,满足了发烧友的愿望,就会获得不错的效益。

二、高端消费群体对手工作坊的意义

手工作坊的方向是向精品化发展,制高点是做奢侈品市场。这就要求手工作坊的产品能进入高端消费领域,比如富人圈子。高端消费群体对普洱茶的重视,是普洱茶手工作坊塑造精品品牌的途径之一。

三、独特的产品特点和稀缺的资源

这是对手工作坊的要求,不是每一个手工作坊都能成为品牌,或者拥有足够多的消费者。要成为品牌是有最起码的条件的。

1、原料是否稀缺,是否被控制。

一个原料人人可得的手工作坊,基本上是不会有自己的特点的。我知道凤庆有一家做红茶的手工作坊,其原料是自己种植的,总共只有两百亩左右,每年他的产品还没出来,就会有消费者提前预订。

2、工艺是否独到

包括拼配、发酵等技术,是否有独到之处。如果没有,那这样的手工作坊也只能是平庸的。

3、是否有文化

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这个茶坊是否有一些历史渊源,如果有,那是一种加分的因素。

事实上,手工作坊存在了几千年的时间,它们的存在就是最大的科学,这一点是改变不了的。但现代社会的发展实在太快,需要有适合现代生活方式的茶叶产品出现,如果没有合适的产品,那么相似功能的产品比如说咖啡就会占领这个市场,而这个市场的体量,是手工作坊的做法所难以满足的。

手工作坊由于生产量相对较小,很难生产出适应大众消费的产品,因此发展的方向是精品化。

当然,极大多数的手工作坊,仅仅是初级原料供应商。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

为什么普洱茶饼撬开有很多碎沫和梗

这是正常的,尤其是陈年的普洱茶茶饼,茶渣会很多。有可能你的茶芽多,加上开茶的功夫也有关系。不一定碎就是差。像下关沱,有谁敢保证开着不碎呢,再者就是你在撬开的时候用针的技术还没到位,把茶也弄碎了。

为什么普洱茶看外形并没有茶梗一样的东西,泡过几次之后的普洱茶中有很多梗杆呢?那么这个问题是不对很多喝普洱茶的朋友是一个一直困扰的问题。

普洱茶依外型来看就有分好多种,有紧茶、散茶、沱茶等,而这些茶一眼看上去都像没有茶梗一样。由于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于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茶梗的优点,却不知道普洱茶茶梗的功效有多少,对茶叶的品质有多重要,总是对茶梗总是不屑一顾。都说普洱茶而泡,泡了七泡之后汤色还是浓厚,殊不知普洱耐泡的原因都是因为茶梗的关系。

普洱茶新茶常见泡过一两泡之后会看见一些梗杆,很多人会吹毛求疵说制程不好,有前发酵,其实不然。

多年与会茶人,尤其是许多老茶人说:过去的普洱茶新茶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的普遍,也成就了普洱茶黄红透亮的特点和独特的风味。现代人过度最求普洱茶的完美,形成了现在的毛茶出水后,普洱茶梗杆现象越来越少,却失去了过去的那种自然之韵味。茶汤也显单薄,新茶也没有了黄亮的特点。

其实有点普洱茶中的梗杆不可怕,只要茶的品质好,来路正,茶汤透亮不浑浊,还是好茶的,并不会影响后期的存放。现在遗存的那些动辄几万几十万一片的“号级茶”都是这样做的。

以上了解了为什么泡过的普洱茶中会有很多碎沫和梗问题后。再是一个初来咋到的茶友也不会评判说普洱茶中有梗是好是坏了。普洱茶中的梗杆不但不说明普洱茶不好。而且普洱茶中的很多梗杆还可以有更好的功效。普洱茶耐泡,味道浓厚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