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黑茶>第九届东莞秋季茶博会明日开幕白沙溪钧泽源项目隆重推介

第九届东莞秋季茶博会明日开幕白沙溪钧泽源项目隆重推介

2019-04-05 访问量: 25 茶礼仪网

第九届东莞秋季茶博会今日开幕 白沙溪•钧泽源项目现场隆重推介

第九届东莞茶博会将于8月29日-9月1日在东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广东最大茶展之一,东莞茶博会今年无论规模、展位面积和参展商数量,都刷新了以往记录。

  本次茶业博览会由东莞市茶业行业协会主办,总体展示面积约28000平方米,设有1000个国际标准展位、特装8000平方米,参展数量达800多家,预计参会人数13-15万人次。

随着近年展馆面积增大,众多茶类品牌云集茶博会。云南普洱、湖南黑茶成为本届大会的主力军,比例达6成以上。除了各地名茶云集,东莞茶博会还汇聚了各具特色的茶具,以及琳琅满目的工艺品。 

钧泽源作为湖南省白沙溪2014年推出着力打造的高端子品牌,将于今天下午四点开始,在会场活动区将专门举办项目推介会,欢迎茶界朋友莅临,共同见证白沙溪•钧泽源的独特魅力!

有用+10
分享

安化云台山黑茶基地遭重旱政企合力保茶成绩显著

安化云台山黑茶基地遭重旱政企合力保茶成绩显著

 

  (云上茶叶总经理刘波(左一)指挥抗旱。)

安化云台山黑茶基地遭重旱政企合力保茶成绩显著

 

  (抽水浇灌。)

安化云台山黑茶基地遭重旱政企合力保茶成绩显著

 

  (工作人员正在给茶园浇灌。)

安化云台山黑茶基地遭重旱政企合力保茶成绩显著

 

  (政府调用消防车帮助企业抗旱保茶。)

  安化8月16日讯(通讯员 龚东华 李灿)“阵雨又一次与我们插肩而过,不能靠天了,有决心,必胜天!”湖南安化网友“笃人”的一条图文微信,赢得朋友圈好友的一片盛“赞”,大家祈祷老天快些降雨。“笃人”叫刘波,是湖南省云上茶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公司茶叶主基地所在的安化马路镇云台山已连续50天不下雨。刘波介绍,1972年云台山曾43天连续不下雨,现在已经刷新云台山干旱的历史记录了。这些天来,刘波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坚守在抗旱的第一线。

  湖南省云上茶业有限公司是云台山茶业龙头企业,拥有茶园基地1100亩。自6月下旬以来,一直持续高温干旱天气,茶园不同程度受灾。其中该公司桑树坪380亩有机茶园基地从2008年开始创建,历经5年时间的精心培育,今年初始成园,却遭遇这百年难遇的干旱天气,受损减产已成定局。去年新建的赵家坪200来亩新茶园幼苗遭受干旱,茶园出现局部整块干枯旱死的现象。

  面对严峻的旱情,云上茶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积极组织抗旱自救,从7月初就组织员工开始抗旱保茶。得知云台山茶园的旱情后,当地干部高度重视,主动调来洒水车给予支持。公司先后用运水车从附近的王家坪、倒洞坪、赵家坪等水源地取水。因旱情不断加重,为保障云台山村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公司又租用鱼罐车组织人员到山下15公里外的潺溪坪水坝运水上山。分两个组共三个班每天运水120余吨浇灌茶园,每班配备10人,负责2辆洒水车和1辆运水车。白天运输组负责到各取水点运水,分别抽排到茶园基地的蓄水池;晚班浇灌组分成两个班(一班工作时间为16点至24点、二班0点至8点),负责用潜水泵从蓄水池抽水浇灌和洒水车运水浇灌。

  刘波说,截至8月14日,公司共投入抗旱资金20多万元,购潜水泵15台,水带水管800多米,电线3000多米,车辆所耗柴油达3吨,每天抗旱成本约7000多元。由于公司积极主动地采取了抗旱措施,旱情得到了较好的缓解和控制,茶园受灾面积减少了60%。

   相关链接:

 

  

 

  安化县马路镇云台山村座落于千米高的云台山上,全村面积12.18平方千米,村民1058人。这里是国家21个优良品种—云台山大叶茶的发源地,云台山大叶茶具有“叶肉肥厚而叶形宽大,叶色深绿而叶质柔软,旁枝发达而健壮挺直,枝叶数多而叶序紧凑”等特点。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是目前茶树品系中极为罕见的原始优良品系,是茶树育种的宝贵遗传资源。

  云台山林木茂盛、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日照充足,具有生物多样性特征;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PH值4.5-5.5;常年云雾缭绕,自然生态环境极好,是培育有机生态茶叶的理想地域。为确保茶叶品质,云台山坚决不使用农药化肥,坚持施加农家有机肥和推广生物防控病虫害技术。并严格执行安化黑茶14个标准生产体系,致力打造云台山品牌。茶园综合计算成本造价达1万多元/亩,比低山茶园与普通茶园均高出3-4千元。

梧州六堡茶:一片树叶蜚声海外

梧州六堡茶:一片树叶蜚声海外

 

原标题:梧州六堡茶:一片树叶 蜚声海外


    梧州,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330多万人口的城市,地处广西东部,一条西江贯境而过,分隔两广,承东启西,珠江—西江经济带与北部湾经济圈在此交汇,珠三角经济圈与大西南经济圈相接于此。四方相合,风云际会,区位优越令梧州成了西江经济带上游龙头。

 

  古郡苍梧,千年沧桑。梧州自古以来就是“三江总汇”和“两广咽喉”,为岭南文化之源,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富饶的自然物产资源,通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为梧州孕育了一种饮誉海外的历史名茶—六堡茶。

 

  这种神奇的黑茶沿着一条传奇的“茶船古道”走出深山,通江达海,并凭借“海上丝绸之路”直达东南亚,远抵日本及北美地区。数百年间,六堡茶推动着西江流域的民生进程和文化发展,影响着南洋地区的社会民俗。

 

  潮落潮起,风浪正劲。近年来,随着的国家和广西一系列发展战略的实施,六堡茶迎来了做大做强的新契机。在历史和未来之间,梧州六堡茶抢抓机遇,适时发力,乘借“一带一路”的东风再次扬帆起航。

 

  历史名茶,传承中夯实基础

 

  梧州地处桂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横贯市区中部。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优美的生态环境使得梧州百物滋生,物产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75.5%,主要树木种类就有580多种,茶树资源更是其中一大类。

 

  在梧州,辖区内各地都有茶叶出产,而苍梧东北部六堡山区所产六堡茶更是名声显赫,当地很多野生古茶树的树龄都超过了500年,清朝同治年间修编的《苍梧县志》记载:“茶多产贤乡六堡,味厚,隔宿而不变”。

 

  每年春茶始发,六堡山区里的茶农就打着火把上山,采下茶树枝头上的第一缕新芽。然后,或用家中的铁锅炒青,或将茶叶入木甑以蒸气杀青,再把杀青后的茶叶装入大箥箕,搓揉捻,揉好后堆积晾晒成茶,浓浓的乡情凝聚在这一片片茶叶上。

 

  经历过杀青、初揉、渥堆发酵、蒸压、陈化等工序,方成品质优良、独具特色的上等六堡好茶。这样的六堡茶,外形条索粗壮,色泽黑褐油润,具有独特槟榔香味,口味醇厚滑口,耐于久藏,越陈越好。越陈越好的这个特性,使得六堡茶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早年,港澳地区的茶商进口六堡茶后,常以“陈六堡”、“不计年”作商标来进行销售。到了后来,采用“冷水发酵、双蒸双压、干仓陈化”的现代工艺生产制作的精制六堡茶,更利于促进茶叶的发酵与陈化。六堡茶的古韵和醇香,穿越时空,散发出更为迷人的魅力。如今在北京、上海、重庆、港澳台地区,以及南洋各地的茶叶藏家手中,还收藏着少量年份在数十年以上的六堡茶,品质甚佳而且身价不菲,早已成为茶中珍品。

 

  为了让这个历史名茶在传承中实现快速发展,梧州市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引导全市六堡茶原料基地建设,每年标准化茶园面积增幅都超过3000亩,为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夯实了基础。

 

  与此同时,梧州通过多方努力,前后历时8年,成功申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使六堡茶原产地标准得到国家层面的确认。梧州还不断鼓励六堡茶加工企业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行产品QS/SC认证,实现六堡茶整体的生产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到2016年初,全市的六堡茶年产量已经达到1.12万吨,形成了45家六堡茶生产企业,200多家销售企业,六堡茶总产值达到11亿元以上。

 

  茶船古道,进入发展新阶段

 

  梧州作为海陆丝绸之路交汇的商埠重镇,历来都是“两广商埠”和“水上门户”,交通网络发达。自1897年开埠以后,商贾云集,百物兴茂,一条西江水道更让梧州成为了连接西部地区与粤港澳的主要通道城市,造就了梧州这座“百年商埠”。

 

  若要诉说六堡茶的传奇,一条在中国茶叶运销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茶船古道”总是绕不开的话题,这条古道见证了六堡茶的百年侨销历程,也沉淀了六堡茶槟榔香的沧桑古韵。

 

  一百多年前,每当六堡茶制成之时,即在六堡镇的合口码头被装上“尖头船”,然后沿六堡河而下。据《中国茶讯》记载:“由合口街用小船装运至梨埠,在春夏水大时每船装运四十担。秋冬水小时每船装运二十担。由梨埠换木船运至封开,再用电船装运广州,再出口港、澳。六堡茶除在穗港销售部分外,其余大部分销南洋怡保及吉隆坡一带……”

 

  一百多年间,无数茶船在六堡河、东安江、贺江、桂江、西江上驶过,无数六堡茶沿着这条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茶船古道”运销粤港澳和南洋。及至1935年,广西出口六堡茶类茶叶就达1128.95吨,六堡茶成为当时苍梧县最大宗的出口土特产。这些远赴南洋的六堡茶,一直以来都是矿工、劳工、矿主和种植园主祛暑保健、清热解毒、恢复体力的必备饮料,它已经融入了当地华人华侨的生活当中,成为了海外华人化解乡愁的信物。

 

  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前,六堡茶在马来西亚的怡保、槟城、吉隆坡等地,仍是与柴米油盐并列的家常物品,除了茶行里专卖,在香火店、海味店、杂货店里都有出售。而优质的六堡茶在出厂上市前,还要在合适的存放环境中陈化数年。在这过程里,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得到升华转化,甚至间生“金花”。陈年六堡茶口感醇和厚重、汤色红浓透亮、回甘层次丰富,其独特的“槟榔香”极其符合当地华人的品饮口味,令到茶客们趋之若鹜。

 

  除却南洋,六堡茶还曾远销日本。日本茶商进口六堡茶后,在当地作为一种保健品出售,因此六堡茶在日本又被称为“六保茶”。

 

  时空交替,岁月运转。六堡河水早已变得澄清透彻,“尖头船”的踪影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大交通网络的发展却一日千里。随着梧州定位为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已初步形成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10多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1条西江黄金水道、1个航空港在境内交汇,为六堡茶的流通提供了无限动力。

 

  六堡茶在国内销售从2003年以前的几近空白,到目前已经遍布全国各地。2014年以后,除了港澳地区、东南亚等六堡茶的传统销售区保持稳定增长外,北京、上海及东北、西北等新兴市场也迅速扩张,六堡茶产业开始进入了发展新阶段。

 

  各方合力,打造亮丽新名片

 

  千古风流浪淘尽。曾经的“茶船古道”渐渐隐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但隔着时空能够清晰闻到过往百年的六堡茶香。

 

  如今的六堡茶,在几经兴衰并一度沉寂之后,已经出现复兴之势。据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网联合组建课题组2016年对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作价值专项评估,六堡茶品牌价值已经达到15.79亿元,在全国黑茶类中排第3位。

 

  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近年来,广西着力打造千亿元茶产业,六堡茶被定位为全区茶产业发展的领军产品和核心品牌。梧州市迅速启动振兴六堡茶计划,建立专项资金扶持壮大六堡茶产业,并有针对性地从挖掘六堡茶的历史底蕴入手,大力发挥六堡茶的文化优势,拓宽六堡茶的对外推广渠道,不断提升六堡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创造有利条件。六堡茶,开始迎来新一轮的繁荣契机。

 

  面对机遇,梧州市适时发力,先后两次组织力量发起冲击,使六堡茶制作技艺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同时,梧州市还通过组织举办广西(梧州)春茶节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中国茶叶学会年会、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一系列活动,来提升六堡茶的公共品牌影响力。而梧州茶厂、梧州中茶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也不断在各地的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摘金夺银,屡创佳绩。

 

  未来,梧州将汇集各方力量,加快推进六堡茶产业的“基地规模化、加工园区化、产品标准化、品牌国际化、文化普及化”建设,为六堡茶搭建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努力将六堡茶打造成梧州乃至广西的亮丽名片。

 

  (杨 麦)

 

尝“鲜”安化黑茶时尚经典:便捷养生的直泡天尖

尝“鲜”安化黑茶时尚经典:便捷养生的直泡天尖

乾隆退位时,有位大臣劝其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举起手中的茶壶对大臣说:“君不可一日无茶”。古往今来君王好茶,喜爱钦点的茶都被列为贡品茶,笔者一直好奇贡品茶究竟有何独特神奇之处,近日朋友送了笔者一盒安化黑茶直泡天尖,据悉曾是清道光年间皇室贡品茶,笔者有幸得以尝“鲜”。

安化黑茶时尚经典:方便创新高档养生饮品怡清源直泡天尖

“天尖茶是湖南安化黑茶传统产品“三尖”(天尖、贡尖、生尖)之一,是湖南安化黑茶的上品。选料高档,因其外形色泽乌润亮洁,内质香气清高鲜活,口感浓厚鲜甜,汤色橙红通透,而且极具保健养生价值,因此作为贡品茶专供皇室饮用,并成为达官贵人间相互赠送的上品。”朋友是安化天尖茶的老茶友了,据他介绍,“这款直泡天尖同样精选安化谷雨时鲜叶,而且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工艺上采用了安化黑茶传统的天尖加工方法和怡清源独有的醇化工艺结合精制,口感更好,火焙芳香而非传统松烟香。”笔者泡上一杯细品,口感尤其醇和甘甜,细腻丰富,而且还有淡淡果香,入喉通体泰然,神清气爽。

朋友对怡清源直泡天尖喜爱有加,认为它让曾经的皇室贡品茶真正注入到寻常老百姓的杯中,让更多人能便捷地享受到一杯好茶。据悉传统天尖采用雪峰山脉高山竹篾篓为包装,是现存的最古老的茶叶的包装方式,踩制成大包一者方便当时长途运输进贡进京,二者便于常年存放,对于好茶之人而言,收藏在家慢慢品饮未尝不是乐事;但是像朋友和笔者这样需要经常出差,或者追求时尚便捷的年轻人而言,就存在一定的不便性,怡清源直泡天尖正好为我们解决了这一尴尬,独立轻便小盒的散茶形式,方便冲饮之时,更便于随身携带,而且皇家色大气包装的怡清源直泡天尖也适合赠送好友、分享养生心得,“时尚经典”确实如朋友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