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文化>茶道文化>中国茶在质量上输给对手

中国茶在质量上输给对手

2019-05-15 访问量: 17 茶礼仪网


五口通商以来,各地衙门和茶农纷纷把茶叶作为挖掘利润的主打产品来做,在福建一些地方,有人用良田来种植茶叶,在中国茶一家独大甚至垄断的状况下,这无可厚非,但随着大量资本进入到茶行业,突然杀出日本、印度这样来势汹汹的对手,全球茶叶供求忽然过剩,形成了市场恐慌。

赫德以为,中茶与印茶相比,失去竞争力的缘由有三个:一、英国人擅长将各处之茶合归公司统领。二、用机器配置,这可以提升效率。三、讲求经历良法,装焙茶叶,以期省费价廉。印度公司茶园产量很高,每亩33斤至87斤不等。

中国后来也学了,结果呢?大量运用化肥后,带来农残超标,而中国又没印度那么多廉价劳工,杨克成在回想“永昌祥”做茶的时候说,他们进口了三台机器,三年都没有组装,由于完全没有必要,茶忙的时候有上千妇女在帮助,那些机器用不上。

还有一个问题,中国多产绿茶,而英国人喜欢红茶

绿茶容易变质、发霉,明代、清代差不多每隔几年都在西北的茶马司(或其他茶叶机构)大甩卖清仓,许多老百姓多年下来,喝陈茶早就习惯了。你给他喝新茶,他还说你蒙他。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前,英国到中国最快也要半年,整天在大海上,会加速绿茶的变化,而全发酵的红茶遭到的影响就小多了。恰恰白糖在英国同时崛起,要是离开了白糖,不会那么快构成全民饮茶的风气。

1898年,中国近代农学的创始人、古文字专家罗振玉言及中国茶、丝,显得忧心忡忡,“顾最近几年以来,印锡产茶日旺,中茶滞销;日本蚕丝又骎骎驾中国而上,利源日涸,忧世者慨焉。”明以来,茶、丝是中国向世界输出的最大宗物品,但到晚清,中国的老大地位遭到严重挑战。

言语学家马建忠以为关税过多会影响生意,土特产出口本不该收税,但茶叶例外,他用了西方某位精于理财的人所说的话:“意大利之硫磺,中国之茶叶,皆为独有之货,自然之利,无妨多征者也。”他为丝、茶两项定了值百抽五的税,马建忠也留意到印度阿萨姆产美茶,岁出数万箱,他很感慨“中国茶叶虽佳,奸商类掺他物,是当整理茶务,不可令我专有之利授之于人”。马建忠还是第一位提出要重征洋酒、洋烟和鸦片的税收的人。马建忠的意见遭到了许多人的反驳,《农学报》刊文说这完全是书生误导市场论,中国茶已经逐年减少了,如今应该减免税收,不然“茶农茶工因之辍业,饥寒逼切,转为盗贼,伏戎于茶,亦不之悟”。

程雨亭在《整饬皖茶文牍》的系列文告中,直言中国茶叶的地位岌岌可危。一方面,分散的小农经济受不了茶叶市场供需关系的屡变;另一方面,为了追逐短期利益,中国茶商造假之风盛烈,茶商们为赶时间,竟然用柴炭熏焙,而不用锅焙炒。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