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茶叶资讯>茶文化>茶道文化>罗源七境贡茶的前世今生

罗源七境贡茶的前世今生

2019-05-15 访问量: 16 茶礼仪网

据《罗源县志》记载,唐建宗三年(公元782年)已有榷茶,以西兰乡高山出产的“七境茶”质量最佳,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其“香高、口爽、色翠、耐泡”四绝有过详细记载。明崇祯时期,“七境茶”被列为贡茶。尔后,七境茶还被列入《中国名茶录》。这些记载和阐述无不彰显着罗源七境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罗源县西兰乡农业效劳中心负责人林国富介绍说,在以“境”划分自然村的过去,西兰乡内的程洋、长湾、施灞等7个村合称“七境”。当地群众曾在旁边茶山建有一座泰山庙“七境堂”,这里终年雨量充沛、雾气旋绕,产出的茶叶质量优。之后,当地以七境堂生产的茶叶为主,参加白塔、飞竹、霍口等旁边乡镇产出的茶叶,统称为“七境茶”。

七境茶采摘期长,每年清明后开采,白露时封园,一年可采春、夏、秋三季,以清明至谷雨间采制的七境茶质量最好。林国富说,七境茶采摘以一芽一叶为标准,与杭州龙井的“一枪一旗”如出一辙。其制造工序讲究,需经过摊放、杀青、揉捻、烚干四道工序。因其耐泡,且汤色嫩绿光亮、香味持久,而深受市民喜欢。

上世纪40年代末,因战事,七境茶濒临绝境,仅在天津老茶庄尚存“七境绿”品名。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这一陈旧名茶才得到重新发掘和开发。

笔者从罗源县农业局了解到,日前,罗源县种茶面积为4.01万亩,涉及茶农约2万人,拥有茶叶初制加工厂57家,年产茶叶5800吨,产值1.32亿元。但由于品牌、技术、大型公司介入等条件制约,七境茶在产能较大的状况下,茶农的经济效益却并不明显。

罗源县梧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忠咪说:“过往,外地茶商来到罗源以每公斤30元价格收购茶青,再贴上自己的知名商标,价格可提升到几百元乃至上千元。”

“我们不能再走靠‘量’挣钱的老路了。走品牌兴茶之路是发展罗源茶业的燃眉之急,也是关乎群众‘钱袋子’的民生问题。”罗源县农业局局长雷霹说,要经过引进大型茶企业“抱团”闯市场,以发掘七境茶的历史文化为契机,让罗源茶业走向复兴之路。

一场贡茶的复兴之战正在拉开帷幕。据了解,从2011年以来,罗源县专门出台了扶持政策,初次把茶叶纳入六大农业产业之一,从政策上、资金上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扶持。县里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补助茶农加快茶园改造建设力度,增添加工器材,提升茶叶产量。日前,罗源县拥有无公害茶园3万多亩,已不断两年经过了现代生态茶叶县验收。县里已有4家茶叶生产企业取得QS认证,另有4家正在申报。2012年,罗源县还以“七境茶”为主打品牌,上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取得经过。

为确切处理茶农的后顾之忧,罗源县以“四个万家”活动为新起点,连日来,县次要领导深入中房、飞竹、鉴江等各传统茶区,把脉现代茶叶发展大计。

罗源县委书记吴兰铮说:“政府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做好企业与茶农之间的牵线搭桥工作,并在产能与价格的双赢效劳中,让七境茶这一陈旧贡茶再显当年的辉煌,创始罗源茶业的新局面。”

日前,来自省内的一家规模制茶企业正紧锣密鼓地在中房镇建设生态茶园基地,总投资5000万元,将于这年年底前投入运用,年产120万公斤茶叶,产值达1.2亿元。届时,将构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化一条龙的布局,为罗源茶叶再次“走出大山”博得先机。

下阶段,罗源县将重点做好茶产业发展规划,将中房、西兰、鉴江等乡镇列为茶叶重点发展乡镇;进一步提升补助标准,完善茶山道路、灌溉系统等基础设备建设;加大技术指点力度,邀请省市专家到村里举行技术讲座;创建品牌,充分发扬“河洋功夫”、“七境茶”、“罗湖云雾”等品牌优势。在多元化发展的前沿方向,将罐装的茶饮料,如柠檬茶、冰茶、茶啤酒等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茶产业效益。

有用+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