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泡法>武夷岩茶最准确的喝法,你知道吗

武夷岩茶最准确的喝法,你知道吗

2019-05-18 访问量: 19 茶礼仪网

武夷岩茶最准确的喝法,你知道吗


在武夷山每个茶桌上,我们经常会听到“咻咻咻”的喝茶声音。


有人说,喝茶干嘛要发出那么大的声音呀?有点不雅。


但事实上,这样的喝茶方式,恰恰就是喝岩茶最准确的审评方式。


这样的喝法,我们也叫它“啜茶法”

武夷岩茶最准确的喝法,你知道吗


  啜茶的具体做法:



武夷岩茶最准确的喝法,你知道吗


茶汤边沿接触到嘴唇时,将茶汤自然地吸入口中。


吸的方式,有点像是在喝热汤,既不是大口大口地喝,也不是小口抿茶。


太大口,啜茶的时候容易呛到;太小口,可能又会不够啜茶。


所以,要根据个人的口腔大小,吸一口茶汤。


多练习几次就知道自己一口应该喝多少了。


吸的作用,是可以让你一下子就捕捉到整杯茶汤的香气。


武夷岩茶最准确的喝法,你知道吗


茶汤吸入嘴后,翘起舌尖,将舌头包含在茶汤中间。


岩茶进入嘴里之后,不要着急着把它喝下肚里去。


这样可能会让你无法感受到岩茶的茶汤质感。


所以,茶汤入口之后,翘起舌头,让舌头包裹在茶汤中。


好茶的茶汤,舌头在茶汤当中,可以感受到汤水的稠柔程度。


我们通常所形容的 “茶汤醇厚”,主要就是在这个环节里进行感受。


甚至可以让舌头上下搅动几圈,更直观地感受到茶汤稠厚、细腻的感觉。



武夷岩茶最准确的喝法,你知道吗


嘴唇微张,吸入空气,让茶汤在口腔中翻滚起来。


啜,是嘴巴连续、快速地吸气,让茶汤随着吸进来的这股气流开始翻滚起来。


啜是比较有难度的一个动作,吸气太猛也会容易呛到。


所以可以试着先轻啜,只要能让茶汤滚动就可以了。


啜茶时,茶汤激荡翻滚,各个层次的香气和滋味都得以发挥,与口腔中的味蕾充分的接触,如此才能全面地感受到岩茶的滋味。



武夷岩茶最准确的喝法,你知道吗


可以说,啜茶法是武夷岩茶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在啜茶的过程中,岩茶茶汤中的花香、果香、青苔味、木质味、岩石味、山场的气息等特点才会在嘴里一一浮现。


越好的岩茶,它的香气种类和滋味层次越是丰富,越啜也越有回味。


武夷岩茶最准确的喝法,你知道吗


正如袁枚在《随园食单.茶酒单》一文中所写到的:


“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


武夷岩茶最准确的喝法,你知道吗


岩茶好茶,确实值得我们徐徐咀嚼,细细品味。

有用+10
分享

武夷岩茶冲泡法--从入门到精通

武夷岩茶冲泡法--从入门到精通

正确的冲泡和品饮才能充分发挥出岩茶风韵和每泡茶的特征,领略茶中真谛,体会茶的无穷乐趣。

武夷岩茶的冲泡,别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掾,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遂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

开汤第二泡香才显露。茶汤的香气自口吸入,从咽喉经鼻孔呼出,连续三次,所谓“三口气”,即可鉴别岩茶上品的 气。更有上者“七泡有余 ”。

武夷岩茶冲泡法--从入门到精通

武夷岩茶的香气馥郁,胜似兰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浓醇清活,生津回甘,虽浓饮而不见苦涩。茶条壮结、匀整,色泽青褐润亮呈“宝光”。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俗称“蛤蟆背”。泡汤后叶底“绿叶镶红边”,呈三分红七分绿。

武夷岩茶冲泡法--从入门到精通

1、 冲泡的流程与要求

1.1 冲泡流程

准备冲泡器具—烧水—温杯—投茶—冲水—刮沫(或淋壶)—出汤—分茶—奉茶—品茶— 重复多次(冲水—出汤—分茶—品茶);中间鉴赏干茶外形色泽、干茶香、杯盖香、水中香、杯底香、叶底香、茶汤色泽、茶汤滋味等。

1.2 冲泡要求

1.2.1 冲泡要点:

掌握“高冲低斟”、茶水分离、茶汤热饮等。

1.2.2 冲泡环境:

应满足清静,无异味,光线柔和、明亮,温湿度适宜的要求。

2、 冲泡的方法

2.1 器具准备主要器具:

烧水壶,茶盘,陶瓷盖碗或紫砂壶、茶海、品茗杯等。

辅助器具:茶荷、茶拨、茶漏、茶巾、茶托、茶镊等。

泡茶容器(盖杯或紫砂壶)的大小以100ml~150ml为佳。

2.2 冲泡用水

冲泡用水需符合GB 5749 和GB 19298的要求。

2.3 冲泡水温

水温以现开现泡为佳。

武夷岩茶冲泡法--从入门到精通

2.4 投茶量

投茶量一般为1:7~1:22的茶水比,即投茶量5g~15g/110ml。喜淡者以5g~8g/110ml为宜;喜浓者以10g~15g/110ml为宜。

2.5 浸泡时间

冲泡武夷岩茶时每泡应控制一定的时间后出汤,浸泡时间不含冲水和出汤的时间,浸泡时间应逐次延长。

2.6 浓淡调整

品鉴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茶汤的浓淡,方法是调整茶水比或浸泡时间。

2.7 冲水、刮沫和出汤

冲水是指用开水冲茶,冲水宜高冲;

第一泡冲水后需刮沫,第二泡以后无需刮沫;

出汤是指茶水分离,每泡冲水后需控制好浸泡时间,及时出汤,出汤宜低斟。

2.8 分茶

茶汤可直接旋回出汤到若干个品茗杯中,也可出汤到茶海,再分斟到各个品茗杯中。要求每杯茶汤的浓度均匀一致,宜斟至7分满。

2.9 品茶

每杯茶在品饮时可分三口,茶汤每次入口,需和口腔充分接触,体会茶汤滋味后,再品下一口。

武夷岩茶冲泡法--从入门到精通

、品鉴

3.1 品鉴程序

赏茶、闻香、观汤色、品味、看叶底。

3.2 品鉴方法

3.2.1 赏茶

冲泡前鉴赏武夷岩茶的外形。武夷岩茶的外形条索紧结,稍扭曲,色泽青褐油润或灰褐,匀整洁净。

3.2.2 闻香

每泡武夷岩茶都可通过闻干香、盖香、水香和底香来综合品鉴武夷岩茶的香气。闻香时宜深吸气,每闻一次后都要离开茶叶(或杯盖)呼气。

武夷岩茶的香气似天然的花果香,锐则浓长,清则幽远;似兰花香、蜜桃香、桂花香、栀子花香;或带乳香、蜜香、火功香等。香型丰富幽雅,富于变化。

武夷岩茶冲泡法--从入门到精通

3.2.2.1 干香

指茶叶的干茶香。将茶叶倒入温杯后的盖杯或壶内,盖上后摇动几下,再细闻干茶的香气。

3.2.2.2 盖香

指茶叶冲泡时杯盖上的香气。细闻盖香是鉴赏武夷岩茶香气的纯正、特征、香型、高低、持久等的重要方式。

3.2.2.3 水香

指茶汤中的香气,也称水中香。茶汤入口充分接触后,口腔中的气息从鼻孔呼出,细细感觉和体会武夷岩茶的香气。

3.2.2.4 底香

底香包括杯底香和叶底香。杯底香指品茗杯或茶海饮尽或倒出后余留的香气,也称挂杯香。叶底香指茶叶冲泡多次后底叶的香气。

3.2.3 观汤色

茶汤出水后,鉴赏汤色,汤色以金黄、橙黄至深橙黄、或带琥珀色,清澈明亮为佳。

3.2.4 品味

品茶时,宜用啜茶法,让茶汤充分与口腔接触,细细感受茶汤的纯正度、醇厚度、回甘度和持久性,区分武夷岩茶的品种特征、地域特征和工艺特征,领略岩茶特有的“岩韵”。3

3.2.4.1 纯正度

武夷岩茶的茶汤滋味应表现出其自有的品质特征,以无异味、杂味为上品。纯正度以第一泡表现最为明显。3

3.2.4.2 醇厚度

武夷岩茶的茶汤滋味在口腔中表现出的厚重感、润滑性和饱满度。以浓而不涩,回甘持久,内质丰富为佳,宜综合多次冲泡的滋味来判断。

3.2.4.3 持久性

武夷岩茶的持久性表现为香气、回甘的持久程度和茶叶的耐泡程度。

3.2.4.4 风格特征

鉴赏武夷岩茶的品种特征、地域特征和工艺特征以及不同的品质风格,风格特征以第2~4泡表现最为明显。

3.2.5 看叶底

冲泡后观看叶底。轻、中火的武夷岩茶叶底肥厚、软亮、红边显或带朱砂红;足火的武夷岩茶叶底较舒展、“蛤蟆背”明显。

武夷岩茶冲泡法--从入门到精通

以上纯属理论,要结合实践,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冲泡方式,每个人的冲泡手法都不一样,所以不同的人冲泡的茶喝出的味道不一样。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冲泡方法才是最正确的。

图文来于源网络

武夷岩茶的回甘你真的懂吗?

武夷岩茶的回甘你真的懂吗?

 

武夷岩茶的回甘你真的懂吗?

茶友们在喝茶时,是否会有这样的体会:

茶刚入口的时候,感觉很苦,过了一会儿,嘴巴里就会有丝丝的甜味不断冒出。

且这种甜味的产生,还很有规律。

首先,有的茶苦味越明显,嘴巴里能感受到的甜味越强烈。

其次,这种甜味最终会盖过茶汤微微的苦味。

其三,并不是所有的茶喝完后,都会有这种甜味产生。

最后,每个人对甜味的感受,都不太一样。张三觉得这茶喝完后有甜味,李四却不赞同。

这种入口时清甜微苦,随着时间推移,甜味反客为主的过程,被茶友们称为“回甘”。

回甘,是我们在饮茶时常有的自然感觉体会,同时也是对一款岩茶品质好坏判断的指标之一。

茶友们难免好奇:回甘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有的茶有回甘,而有的茶却不具备?

武夷岩茶的回甘你真的懂吗?

回甘,是怎么产生的?

回甘的产生,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

浙大的王岳飞教授说:“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它可以跟蛋白质结合,在口腔内质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膜,口腔局部肌肉收缩引起口腔的涩感,从而使我们觉得刚喝下去的茶会有苦涩感。

如果茶多酚含量比较合适,形成只有一两层单分子层或者双分子层的膜,这种膜厚薄适中,刚开始口腔里有涩味,稍后膜破裂后口腔局部肌肉开始恢复,收敛性转化,就呈现回甘生津的感觉”。(详见《《茶文化与茶健康》》)

从教授的观点中,我们可以获取到以下信息。

1、回甘是茶多酚和蛋白质结合后的产物

2、要形成回甘,茶多酚的含量要适中

3、回甘的形成,需要时间过渡,先要在口腔内形成一层厚度适中的分子膜,当这层膜破裂后才会有甜味的产生。

换言之,回甘的产生,和茶多酚的含量多少,密切关联。

武夷岩茶的回甘你真的懂吗?

另一种观点,则是从“先苦后甜”中得出的经验总结。

“甜味和苦味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当品尝蔗糖等甜味剂后你会发现水是有些苦的,而当你品尝了咖啡因和奎宁等苦味物质后你会觉得水是甜的”。

而这种现象就是一种对比效应,所以不少人也认为这种错觉也可能是造成回甘的因素之一。(详见《《不同口感品质与刺激物相互关系》》)

这个说法,不尽然全对,从我们日常喝茶的经历中可发现:并不是所有茶汤苦味强度越大,回甘滋味强度就越高。

有的岩茶,入口后苦味浓重,且一直化不开,从到到位,将“苦”字贯彻到底。

曾在某个茶博会上喝过一泡大红袍,那真是印象深刻。

入口,直击灵魂深处的苦涩味汹涌而来,那一刻,苦味喷薄而出,比黑咖啡还要苦上十分。

一直到半小时后,苦味留存感依旧强烈。此时,就像小时候吃的黄连,唯有蜜饯才能缓解这种苦意。

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发现:有的岩茶,喝完是甜的。而有的岩茶,喝完之后,还是苦味浓重。

武夷岩茶的回甘你真的懂吗?

什么样的茶,会有回甘?

回甘,是一系列奇妙的感官体验,它是由茶叶内在物质所诱发的反应。

通常,内质丰富且比例恰当的岩茶,容易产生回甘。

在茶叶中,有三种生化成分又诱发回甘。

1.茶多酚

王岳飞教授说过,茶叶中适量的茶多酚,会与口腔中的蛋白质形成薄膜,当这层膜破裂后,能让味蕾重新感受到甜意。

过犹不及,茶多酚的含量不能过高。

若是茶多酚太多,形成的膜过厚,不容易破裂,自然不容易产生回甘。

茶多酚含量的含量高低,与山场环境、做青情况密切关联。

简而言之一句话:好山场、好工艺,能让茶多酚处于一个黄金比例,做出来的岩茶口感甘甜,回甘快。

武夷岩茶的回甘你真的懂吗?

2.有机酸

有机酸,也是让口腔产生回甘的一大重要元素。

茶叶中有机酸种类较多,含量为干物质总量的3%左右。茶叶中的有机酸多为游离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草酸等,在制茶过程中还会形成其它有机酸。

在茶叶的萎凋及做青过程中,有机酸的含量会增加,通常喝乌龙茶更容易感受到持久的回甘。

酸,会刺激唾液腺进行分泌,以产生“生津回甘”的感觉。所谓的望梅止渴,就是利用条件反射,令人回想起吃到酸梅的感受,从而就有了生津的感觉。

武夷岩茶的回甘你真的懂吗?

3.糖类

茶叶中的糖类物质,与我们平时吃到的蜂蜜、蔗糖不同,它本身并没有甜味,这些糖类物质甜味的产生,要依靠唾液淀粉酶。

当这些糖类物质被水解成麦芽糖后,我们的口腔就能感受到它的甜味。

糖类水解的过程,会依据每个人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而改变,故而有的人能快速感受到回甘,而有的人则需要更长时间。

武夷岩茶的回甘你真的懂吗?

后记

都说茶如人生,“苦尽甘来”。

苦尽甘来,不仅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禅意的喝茶体会。

岩茶要能实现苦尽甘来,也有门槛要求。而内质丰富,就是一块重要的敲门砖,唯有物质丰富、比例恰当的岩茶,“甘”的存在感,才明显。

好茶,有点甜!

学者梁章矩曾说过,“……再等而上之,则曰甘,清而不甘,则苦茗也……”。甘甜、回甘,是岩茶的第三层境界。

茶香充足、茶汤清澈、茶汤甘甜,茶叶鲜活,才是一款好岩茶。

香、清、甘、活,一个也不能少。

武夷岩茶名枞之白鸡冠的介绍

武夷岩茶名枞之白鸡冠的介绍

武夷岩茶名枞之白鸡冠的介绍,白鸡冠,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中医指出,它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饮用白鸡冠,通常会出现周身煦暖、手心出汗、排尿量大、身心通泰情况,有以茶调气、行气通脉的特殊功效。如此好茶,茶友们有兴趣也来品饮一番吧。

白鸡冠是武夷山四大名丛之一。因产量稀少,一直被蒙上一层“犹在深闺人未识”的神秘面纱。产地一说在慧苑岩火焰峰下外鬼洞,一说在武夷山大王峰下止止庵白蛇洞,相传是宋代著名道教大师武夷山止止庵道观主持白玉蟾发现并培育的茶种。其树势不大,枝干坚实,分枝颇多,生长旺盛。叶色淡绿,幼叶薄绵如绸,树梢顶芽微黄且弯垂,茸毫显露似鸡冠,故得雅名。其干茶有淡淡的玉米清甜味,条索较紧结,一部分是黄绿色,一部分嫩得呈砂绿,可以见到红点。香高,回味极长。

品过白鸡冠的茶友,常常会因白鸡冠的色、香、味、形没有通常意义上武夷茶的香韵而困惑。其实了解白鸡冠要先了解其“道茶”渊源,才能掌握品饮白鸡冠的切入点。不同的茶在色、香、味上所呈现的参数是完全不一样的。茶汤的浓淡,带有品茗者的主观色彩,品茗者的品茶经验和味蕾敏感不同,茶汤的浓淡感受也不同,品茗之真味,在于为茶叶配以相应的茶器和泡法,让茶叶的色香味得以尽情的发挥。白鸡冠作为“道茶”,真味得经由沸腾来启动,用文火煮才是启动的原点。它必须遵从道家“红泥小火炉”的煮茶方式,方能激发白鸡冠的行气解表功效、启动其真韵。静下心来,从道家的“气感”及“无为”中去品茶,方能体会到白鸡冠为“道茶”的无味之味,亦是极致之大味。

白鸡冠主要作为该庵道士静坐修道的辅助调气养生茶饮,相对于武夷山天心寺发源的“佛茶”——大红袍,白鸡冠是武夷山唯一的“道茶”。武夷山在道家眼里是三十六洞天的第十六洞天,白鸡冠正是以其独特的调气养生功效成就了第十六洞天“道茶”之尊的地位,从而登上四大名丛的金榜。因为它的叶齿形似鸡冠,又为白玉蟾所创,故名“白鸡冠”。

品鉴白鸡冠时,一泡香气菲微,鼻端习习,微有淡淡烟草味,入口甘淡、滑软,余后气,稍有津、韵味佳;二泡香蕴藉,口吻喉间气味丰润,胸腹间有一股平和之气,行遍周天,令人全身温暖起来;三泡香味竟不减,汤色淡黄清亮,水中仍有余香,引人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