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熟茶>普洱熟茶是纯料好还是拼配好?

普洱熟茶是纯料好还是拼配好?

2019-05-27 访问量: 21 茶礼仪网

普洱熟茶是纯料好还是拼配好?


普洱熟茶是纯料好还是拼配好?


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是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在普洱茶市场中,同样是新一轮的消费升级驱动着产业结构调整。茶饮从基本解渴需求向品茶需求转变,应该是普洱茶从消费时代转向品饮;从品饮需求向健康需求转变,最后从健康需求向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转变以及晋升。


如今,中国有超过2亿的新中产阶层,他们对生活品质有追求,也有态度,有购买能力也更愿意去选择高品质的商品,包括更佳的口感、更有品质的茶饮产品。熟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总是不温不火,一方面是市场引导方向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熟茶的原料或者工艺的问题,品质总体水平不高,市场价格偏低,企业也没有动力去投入资金和技术提升熟茶制作工艺,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熟茶市场的长期低迷。


普洱熟茶是纯料好还是拼配好?


当不断升级的普洱茶消费者开始对熟茶提出了更高的品质需求,而少数有先见之明的茶企也从熟茶的原料和工艺上做了提升,生产出优质的熟茶时,很快就能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而且大家也突然发现,曾经印象不那么好的熟茶,原来也可以那么好喝,有那么好的口感。过去的时光里茶芯莲也不惜成本制作了几批好质量熟茶,如今守得云开见月明,甚至还出现了专做熟茶的企业,比如五正熟茶、厨心熟茶等。这一波“熟茶热”正是在需求侧与供给侧双方的引导与推动之下引发的。


普洱熟茶是纯料好还是拼配好?


与其强调原料和工艺,不如用产品告诉消费者什么是好熟茶

伴随着这一波“熟茶热”而出现的,还有“高端熟茶”“古树熟茶”“春茶发酵茶”“小堆发酵茶”“离地发酵”等等新技术、新概念频出,其出发点都在于提升熟茶品质,或许还有提高售价的由头。我们鼓励创新,但是普洱茶上的创新首先不能悖离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核心价值,如果一些创新工艺能够让普洱茶在新茶阶段好喝、适口、有愉悦感,但是并不适合后期陈化。比如,在熟茶的干燥环节,如果使用了高温干燥,甚至灭菌处理,这种方式可以快速除去熟茶的异杂味,还能使汤色红浓透亮,甚至出现所谓的“焦糖香”,但是这样处理过的熟茶就没有了后期转化的空间。这些茶也可以被允许存在于市场上,但是必须要在包装上注明提醒消费者尽快喝完,或者标注最佳品饮期,建议不要存储之类的文字。


普洱熟茶是纯料好还是拼配好?


至于“古树熟茶”“小堆发酵”,这两个概念是相伴而生的。因为是古树就意味着量不大,无法做数吨茶叶的传统大堆,只能以木箱、竹筐、不锈钢金属箱等为容器做小堆发酵。暂不评价这种工艺的优劣,而事实上,作为消费者,能够真实触摸和品饮的只有最后的产品,什么原料什么工艺对于熟茶的消费者来说,意义并不大,好喝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还有安全和卫生。


当然了,企业强调和宣传熟茶的原料和工艺,是为了让产品价值被认可,但是,熟茶发酵是一个七分靠人,三分靠天的技术活,不是有好的原料和好的工艺就一定能够生产出好的熟茶,当然,反之,原料和工艺都不好,肯定不会生产出好茶。在熟茶的宣传推广上,与其强调原料和工艺,不如用产品告诉消费者什么是好熟茶,消费者喝懂熟茶了,认可该产品的品质了,自然会愿意为高品质熟茶的高价格买单。


普洱熟茶是纯料好还是拼配好?


这里来给大家分享一些熟茶常见问题:


普洱熟茶是纯料好还是拼配好?

纯料好还是拼配的好?就好比左手和右手,哪一只手好?有的人追求纯料,喜欢单一,不做他选,有自己爱好的山寨纯料。

普洱熟茶无论是纯料茶还是拼配茶,质量都有优劣,拼配茶的水平也有等级上下之分,拼配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茶叶的特性,层次明显,汤感滋味较为丰富,在存放过程中会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口感上的变化;如果你需要品饮时的滋味、层次感或者后期存储的话,那你可以选择拼配,不过拼配相对来说,对技艺的要求较高,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掌握;从以上概念区分,你就能根据自己的口感选出自己适合的是拼配茶还是纯料茶。


熟茶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储存几年可以达到最佳?

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如果我们把熟茶的后期存储想象成一个简单的缓慢的化学反应,那么它的实质就是一部分物质在减少,一部分物质在增加。

而茶叶在某种物质的绝对数量或者是比例达到某个数值为最佳的研究还没有最终结果,所以所有关于这类问题的答案只代表个人的片面理解。

有用+10
分享

普洱熟茶汤色

普洱熟茶常见汤色有:

红艳:汤红艳、欠亮。是熟茶发酵程度较轻的表现。观察叶底,多呈暗红透青绿,滋味往往较苦涩。

红亮:茶叶汤色不甚浓,红而透明有光泽。称“红亮”,光泽微弱的,称红明。观察叶底,多呈暗红微黄 ,滋味较“酽”。

红浓:汤色红而暗,略呈黑色,欠亮。观察叶底,多呈红褐柔软,滋味较醇和。

红褐:汤色红浓,红中透紫黑,匀而亮,有鲜活感。观察叶底,多呈褐色欠柔软,滋味较醇和。

褐色:茶汤黑中秀紫,红而亮,有鲜活感。观察叶底,色多呈暗褐而硬,滋味较醇和。

黑褐:茶汤呈暗黑色,有鲜活感。观察叶底,色多呈黑褐质硬,滋味较醇和。

黄白:茶汤微黄,几乎接近无色。观察叶底,色黑而硬脆似“碳条”,滋味平淡,是发酵过度,已经“烧心”的普洱茶。

品2018大益甜橙普洱熟茶报告

大益产品线已涵盖普洱茶、红茶、绿茶、保健系列茶等众多品类。集团出品的传统紧压茶、包装散茶、新型袋泡茶等众多形态的茶产品均获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有机”(天然)食品证书,多次荣获国际、国家、部省级金银奖,并通过欧盟国际有机认证,远销港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至今,“大益”茶已成为经典茶品与健康品质生活方式的代表。

产品介绍

名称:大益甜橙普洱熟茶(袋泡茶)

配料:云南普洱茶、甜橙干、罗汉果、甘草、菊花

制造商:东莞市大益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产地:广东省东莞市

生产时间:2018-12-21

保质期:24个月

东莞市大益茶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牛山东莞大益茶业公司社区伟祥路5号,于2010年11月11日正式投入运营。是大益集团旗下以科技引领发展、以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品饮需求的新型茶业科技公司。

公司拥有先进的袋装茶生产设备,全机械化的标准生产线,以及符合国际环保要求的无菌生产车间。公司立足于包括袋泡茶在内的便捷性茶叶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并致力于不断革新生产设备及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

公司的成立,是在大益集团战略发展规划以及未来十年全球消费者服务目标的背景之下应势而生,也是大益集团基于自身品牌与技术的延伸而迈出的关键性一步。公司在秉承大益“一心只为做好茶”的企业理念与进取精神的基础上,把科技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作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动力,其生产的袋泡茶产品不仅延续了大益茶的一贯品质,更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健康、时尚、快捷的生活需求。

撕开产品的外包装的塑料,一缕淡淡的橙香味立即飘出,打开内包装,橙香味更浓。废话不说,开泡……

第一泡:10秒出汤,空气中也飘着淡淡的橙子味,汤色褐亮,汤入口腔,有丝丝的酸味夹杂着醇香的茶味,几秒后酸味转化为淡淡的甜味,稍感润滑,整个口腔有股淡淡的橙子味。

第二泡:10秒后出汤,汤色褐亮透明,入口酸味稍淡,茶的醇香味更显,润滑感更明显,整个口腔充满橙香味,细品还能感到罗汉果与菊花的味道,生津、回甘明显。

第三泡:加盖闷泡20秒后出汤,汤色变浅,花果味更盛,还有丝丝甘草的甜味,橙味、茶味变淡,润滑感下降,舌面微微生津。

第四泡:反复几次提包、入水(约10秒),再加盖闷泡(10秒),汤色明显变淡,茶味基本不显,而橙味、花果味、甘草味还若隐若现,水味已明显。

揭开茶包,能明显看到其中的橙子及其它的添加物,茶叶细碎(袋泡茶的特点)。

总评:作为袋泡茶,方便、省事、省时,在整个品茶的过程中,没有袋中的物体渗出,口感舒适,生津、回甘还可以,喉部有清凉感,可能更适合有咽炎的茶友喜爱,这款茶可能更深受女性、老年人的青睐。

(作者/独孤剑;来源/新茶网)

原文链接:https://www.xincha.com/paicha/reports/2031/

中国民众消费升级,国内市场将迎来高端普洱熟茶的春天

01PART洞察熟茶趋势把握未来先机
普洱熟茶作为普洱茶的一个分类从诞生到现在时间并不长,据考证,云南普洱熟茶工艺正式确定并开始规模化生产是在1975年前后,距今也就是四十多年。而这四十多年正是我国茶产业蓬勃发展的四十年。普洱茶在这个茶业复兴、高速发展的浪潮中,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销茶一跃成为现在风靡全国的茶叶新贵,而普洱熟茶也从一个新品发展成为现在家喻户晓的一个茶叶品类。
近些年来,随着大众的生活水平提升,消费逐步升级,大健康时代的翩翩而至,为我国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机遇,普洱熟茶产品也从原始的粗放状态开始向精细化生产发展,更为卫生、安全、标准化的熟茶产品带来了更多的放心消费者,使得熟茶成为大健康时代的主流饮品之一,“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概念深入人心,尤其“喝熟茶”首当其冲。
国内熟茶生产商在这种市场趋势下,以决心做好茶的思想为指导,对整个市场的产品、产区、技术、营销渠道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当下熟茶领域的各种薄弱环节,为未来的熟茶发展理清思路、洞悉趋势,将优势发挥成大势,把握未来先机。可以预见,随着中国民众消费升级,国内市场将迎来高端普洱熟茶的春天。
02PART普洱熟茶市场状况和分析
出口国外市场增长缓慢 内销市场依旧强劲
国人对普洱茶的认知与消费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国外市场份额近年增长缓慢,国内市场还有巨大潜力尚未开发。在2016年,出口海外的茶产业数据中,普洱茶出口份额已经同比下降了许多,而国内普洱茶占比份额正在逐步上升。
据海关统计,2018年1-12月,我国茶叶出口36.5万吨,金额约1780百万美元,平均单价4870美元/吨,同比分别上升2.66%、10.1%和7.27%。
其中,普洱茶出口3000吨,金额28百万美元,均价9440美元/吨,同比分别增长9.10%、下降5.03%和12.95%。
而2019年1-9月的出口数据中,普洱茶的数量与价格再度大幅下滑,可见国外市场已逐渐趋于低迷。
据海关统计,2019年1-9月,我国茶叶出口27.41万吨,金额约14.9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13%和16.36%,平均单价5440美元/吨,同比增长11.75%。
其中,普洱茶出口140吨,占总出口量比重为0.75%,下降6.4%。
从数据中了解到,海外市场对于普洱茶的的消费能力相比国内并不高,对于普洱茶年总产量38万吨来说,出口量只有140吨,仅仅占据1%不到的份额。不难看出,普洱茶的重点市场依旧在国内,所以建议厂商要把重点放在国内市场,进行深耕细作。盛易祥。
另据2018年“天猫双11”茶行业数据统计,在所有茶类单品热销排行榜中,普洱熟茶异军突起,已超越所有其他茶类单品销量,牢牢占据该榜排名第一的位置。而行业龙头大益品牌的线上店,所有单品销量前五名中,五款都是熟茶。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了普洱熟茶的内销市场强劲无比!
普洱熟茶分销渠道分析
2.1传统分销渠道
茶农自己加工生产或者茶厂代为加工(其中茶厂不一定属于茶企),熟茶茶企在收到成品后加以包装或其他工序,成为可销售的产品。之后产品流向市场,前往茶企直属门店或者经销商,其中经销商可能有多层,经销商再发往下级门店,这是大部分传统熟茶茶企的分销流程,其中各种加盟店等也属于一层经销商。不难看出,这样的渠道分级繁多,出现的问题自然也多!
2.1.1、成本增加
产品成本随着层级递进而增加。这些增加的成本中包含了利润、物流、宣传、门店地租、工资支出等各方面,这些成本最后落到了消费者的头上。随着近几年茶行业行情的低落,价格的低落导致必须在成本上进行节制,导致的后果就是出现了一堆质量低下,原料工艺都较为低劣的产品。
2.1.2渠道积压
所有的门店在无人问津的时候将积压大量货物,转化成沉没成本,也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上升。对于门店来说,处理这种情况只有两种选择,低价出手或静观其变。无论哪种,损失都将由渠道商独自承担。
2.1.3渠道脆弱
一旦出现危机,渠道某一部分断裂,就将面临大幅度亏本以及开拓新渠道的巨额成本,这是传统渠道不可避免的劣势。而最脆弱的一般是经销商,当经销链断裂,货物的积压都是小事,而是失去经销商所属的一部分市场,短时间难以找到一家可以信任的经销商,当这段时间过去,市场也许早被其他茶企占领。
2.1.4市场反应慢
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市场反响的缓慢,一款产品入市,之后收到的评价如何?这些关键的数据难以收集,茶企做的产品就会只是茶企的产品,而不是满足消费者的产品。层级太多导致消息传递太慢,无法对市场变动做出及时应对,在信息时代,这无疑是一种非常落后的环节。
2.2电商渠道
电商相对于传统渠道,在层级上面进行了大幅度的减少,原先的多层级结构变成茶企直接面对线上消费者。这种方式具备了许多优势,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优势一:成本降低
多级分销的劣势在上文已经分析过,当经销商不存在,相应的成本也就降低。店面的租金相对应的费用都可以降低,而经销商的利润分成也变为电销经费,消费者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产品。
优势二:货物不积压
线下铺货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难以灵活控制货物量,导致货物积压。而电商则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快速反应,灵活备货。
优势三:市场反应快
电销在产品发布前期、中期、后期可以轻松收集数据,了解市场动向。同时能根据消费者反应,快速改变战略。在线上的促销等手段,操作较便利,快速的反应能迅速满足消费者。
说完了优势,自然要谈缺点,电商虽好,缺点也同样明显。
缺点一:转型困难
传统渠道转型成电商并不是说变就变,传统渠道的积累难以抛弃,全面转型带来的阵痛不可避免。电商承担了相当程度的风险,抛弃原有渠道并不能一步到位,这一段转型的起步困难时期,拦住了许多想要转型的企业。
缺点二:数据缺失
关于数据的缺失,这是茶行业最大的问题。目前消费者对于普洱熟茶的鉴定,普遍采用的是茶样试喝、现场判断等方式,缺少一个确切的标准。当渠道转变为线上,消费者很难确定产品的真伪。
以淘宝为例,搜索“班章”,出现的结果中数十倍的价差,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疑问。原因在背后的这些数据缺乏,从茶农手中茶叶的多少?茶叶流向到产品生产中的损耗,以及成品的分销路线等数据,在这样的一条生产链中一无所知。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真伪无从判断。即不了解班章的产量几何?也不明白茶厂有多少真正的班章?除了大品牌利用本身现有的客户优势、品牌信誉建立起电商渠道,其他茶企在这种数据的缺失下,难以确定目标市场来建立渠道,消费者也很难相信茶企的电商渠道。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