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红茶>红茶中茶黄素通过线粒体途径可抑制脂肪积累

红茶中茶黄素通过线粒体途径可抑制脂肪积累

2019-05-29 访问量: 17 茶礼仪网

红茶中茶黄素通过线粒体途径可抑制脂肪积累

红茶中茶黄素通过线粒体途径可抑制脂肪积累


目前临床上改善糖脂代谢、治疗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大多有副作用,来源于中草药和食源性材料的天然活性成分往往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研究相关活性成分对改善胰岛素抗性和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浙江大学茶学系屠幼英教授课题组的金兑妍、徐懿等(Jin D, Xu Y, Mei X, et al.2013)研究发现,红茶中的茶黄素能显著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的血清胰岛素水平,使其胰岛素敏感性提高,抑制其脂肪积累,且无明显毒性。

胰岛素抵抗是指正常生理剂量的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的生物学效应低于正常水平。胰岛素抵抗不仅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也是机体发生代谢综合症的核心机制,而肥胖是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基于已有结果,本文研究发现了高纯度的茶黄素对棕榈酸诱导形成胰岛素抵抗的HepG2 细胞模型的改善作用及其深入的机制,为开发利用茶黄素缓解代谢疾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这些发现加深了对茶黄素在改善肥胖、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中的生理功能的认识。

该研究的相关成果已在SCI期刊《Molecules》上在线发表,该论文以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硕士生仝团团和博士生任苧为共同第一作者,屠幼英教授和李博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有用+10
分享

玫瑰红茶

大家了解玫瑰红茶的功效吗?还不了解的朋友让小编来给您介绍一下吧。

玫瑰红茶

玫瑰红茶是玫瑰茶的一种,玫瑰红茶是一种大叶红茶,玫瑰红茶除了具有一般红茶的甜香味,更散发着浓郁的玫瑰花香。下面就详细介绍玫瑰红茶及玫瑰红茶的功效。

红茶是发酵茶,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工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而玫瑰花是花草茶,花草茶它并不是茶,它是植物的树皮、根部、花、叶用开水冲泡以后来喝的一种饮品,玫瑰红茶就是用上等的红茶混合玫瑰花窨制加工而成的花茶。因为各种花草茶有它独特的功效所以长期饮用会对人体的一些疼痛,胃部疼痛,睡眠不好还有女性脸上长包包有很大的好处,那有人会问玫瑰红茶的功效有哪些?

玫瑰红茶的功效

玫瑰花茶的功效:养颜美容、调经活血、强肝养胃、促进血液循环,活血美肌,降火气,收敛,适合爱美的JMS们,加冰糖或者蜂蜜美容效果更佳。可治慢性胃炎及肝炎。其用法:每次使用七八朵玫瑰花泡入约85度的水为最佳效果。三分钟后即可饮用。愿你越来越漂亮。

玫瑰花5朵、乌梅3个、红茶包1包。

玫瑰红茶的制法

1、先将玫瑰花洗净。

2、锅中倒入250毫升水,放入乌梅煮3分钟至沸,再将乌梅汁冲入红茶包,最后撒上玫瑰花稍浸泡即可。

功效:

对腹部的强效减脂功效,成为苗条美人的最爱。

以上就是对玫瑰红茶的功效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花茶的泡法绿茶和红茶那个好-佛教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

花茶的泡法 绿茶和红茶那个好-佛教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
一、茶叶与佛教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由于教义和僧徒生活的需要,茶叶与佛教之间很快就产生了密切的联系。根据佛教的规制,在饮食上,僧人要遵守不饮酒、非时食(过午不食)和戒荤食素等戒律。佛教重视坐禅修行。坐禅讲究专注一境,静坐思维,而且必须跏跌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更不能卧床睡眠,通常坐禅达九十天之久。长时间的坐禅会使人产生疲倦和睡眠的欲望,为此,需要一种既符合佛教戒律,又可以消除坐禅产生的疲劳和作为午后不食之补充的饮料。这样,具有提神益思、驱除睡魔、生津止渴、消除疲劳等功效的茶叶便成为僧徒们最理想的饮料。



佛教徒饮茶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晋时代。《晋书艺术传》记载,僧徒单道开在后赵的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昭德寺内坐禅修行,他不畏寒暑,昼夜不卧,“日服镇守药数丸,大如梧子,药有松蜜姜桂伏苓之气,时复饮茶苏一、二升而已”。中国古代有将茶叶掺和果料香料一同饮用的习惯。“茶苏”是一种将茶和姜、桂、桔、枣等香料一同煮成的饮料。虽然,这时茶叶尚未单独饮用,但它表明佛教徒饮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坐禅修行。

唐宋以后,佛教中的禅宗得到迅速发绿茶和红茶那个好展。禅宗强调以坐禅的方式,彻悟自己的心性,所以,禅宗寺院十分讲究饮茶。《封氏闻见记》记载,“(唐)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由于禅宗的大力提倡,不仅寺院僧人饮茶成风,而且促进了北方民间饮茶习惯的进一步普及。一些僧人嗜好饮茶,竟至“唯茶是求”的地步。唐大中三年(849年)“东都进一僧,年一百二十岁。宣皇问服何药而至此。僧对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本好茶,至处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遇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宋钱易《南部新书》)。宋代禅僧饮茶已经十分普遍。道原《景德传灯录》中说及吃茶的地方就有六七十次之多。其中有:“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的记载。温州瑞鹿寺的本先禅师,“晨起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佛前礼拜,归下去打睡了,起来洗手面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上堂吃饭了盥漱,盥漱了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此时,饮茶成为禅僧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寺院饮茶及对社会风俗的影响

佛教对饮茶的重视,使得饮茶逐渐成为寺院制度的一部分。寺院中设有“茶堂”,是禅僧辩论佛理,招待施主,品尝香茶的地方。寺院内演说佛法的戒集会之处称“法堂”,法堂设有二鼓,居东北角的称“法鼓”,居西北角的称“茶鼓”。茶鼓是召集众僧饮茶所击的鼓。宋林逋诗曰:“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寺院专设“茶头”掌握烧水煮茶,献茶待客;并在寺门前派“施茶僧”数名,施惠茶水。佛教寺院中的茶叶,称作“寺院茶”,一般有三种用途:供佛、待客、自奉。《蛮瓯志》记载,觉林院的僧人“待客以惊雷筴(中等茶),自奉以萱带草(下等茶),供佛以紫茸香(上等茶)。盖最上以供佛,而最下以自奉也。”“寺院茶”按照佛教规制具有不少名目。每日在佛前、祖前、灵前供奉茶汤,称作“奠茶”;按照受戒年限的先后饮茶,称作“戒腊茶”;请所有众僧饮茶,称作“普茶”;化缘乞食得来的茶称作“化每天喝铁观音好吗茶”等等。平时坐禅分六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焚香一枝,每焚西湖龙井明前茶价格完一枝香,寺院监值都要“打茶”,“行茶四、五匝”,借以清心提神,消除长时间坐禅产生的疲劳。

历史上许多僧人以煮茶、品茶而闻名于世。唐代著名诗僧释皎然,善烹茶,能诗文,留下许多有名的茶诗。他的《饮茶歌消崔石使君》诗,赞誉了剡溪茶的清郁隽永的香气、甘露琼浆般的滋味。诗云:“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五代十国时,吴僧文了善烹茶,游历荆南,被称之为“汤神”,授予华定水大师上人的称号。宋代南屏谦师妙于茶事,自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宋代有一种倾注茶汤于碗中使汤纹形成各种物象的游戏,称作“茶百戏”。僧徒福全擅长茶百戏,能使汤纹组成一句诗,并列四碗可组合成一首绝句。由此可见佛教徒对于茶事的鉴赏研讨可谓精妙非凡。

后世尊为“茶圣”的陆羽,虽然不是僧人,但却出身于寺院,他一生的行迹也几乎没有脱离过寺院。三岁时,被竟陵西垱寺智积禅师收养。智积禅师嗜好饮茶,陆羽专为他煮茶,久之练成一手高超的采制、煮饮茶叶的手艺。他遍游各地名山古刹,采茶、制茶、品茶,结识善烹煮茶叶的高僧,并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吸收前人的成就,著成《茶经》一书。书中论述了茶的形状、品种、产地、栽培、采制、煮饮和茶具等问题,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

佛教寺院的饮茶习惯,对整个社会饮茶风俗的许多方面都有影响。宋代浙江余杭径山寺经常举行由僧徒、施主、香客参加的茶宴,进行鉴评各种茶叶质量的“斗茶”活动,并发明了把幼嫩的优质芽茶碾成粉末,用沸水冲泡调制的“点茶法”,即现在我们常用的冲泡茶叶的方法。名冠中外的宜兴紫砂陶壶,是茶具中的珍品。相传,紫砂陶壶是明代宜兴金沙寺中一位不知名的老僧创制的。他选用精细的紫砂细泥,捏成树瘿形坯胎,采用特殊的烧制方法制成。烧出的紫砂壶不仅信阳毛尖哪里产的最好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而且有很好的保味功能,泡出的茶汤醇郁芳馨红茶与绿茶区别,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寺院与茶叶的生产

佛教寺院提倡饮茶,同时有主张亲自从事耕作的农禅思想,因而许多名山大川中的寺院都种植茶树,采制茶叶。如唐代湖州(今浙江吴兴县)的山桑、佛师二寺,凤亭山的飞云、曲水两寺;常州(今江苏常州市)圈岭善权寺;钱塘(今杭州市)天竺、灵隐两寺都出产茶叶。五代十国时,扬州禅智寺,寺枕山岗,建有茶园。宋代以后,南方凡是有条件种植茶树的地方,寺院僧人都开辟为茶园。由于佛教寺院大都建在群山环抱的山腰峡谷之中,自然条件宜于茶树生长。所以,现今我国众多的名茶中,有相当一部分名茶最初是由寺院种植的。如四川蒙山出产的蒙山茶,相传是汉代甘露普慧禅师亲手所植,称作“仙茶”。福建武夷山出产的“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宋元以后“武夷寺僧多晋江人,以茶坪为生,每寺订泉州人为茶师,清明之后谷雨前,江右采茶者万余人。”武夷岩茶以寺院所制最为得法,僧徒们按照不同时节采回的茶叶,分别制成“寿星眉”、“莲子心”和“凤尾龙须”三种名茶。北宋时,江苏洞庭山水月院的山僧尤善制茶,出产以寺院命名的“水月茶”,即有名的碧螺春茶。明隆庆年间,僧徒大方制茶精妙,其茶名扬海内,人称“大方茶”,是现在皖南茶区所产“屯绿茶”的前身。浙江云和县惠明寺的“惠明茶”具有色泽绿润,久饮香气不绝的特点,它曾以特优的质量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金质奖章和奖状。此外,产于普陀山的“佛茶”、黄山的“云雾茶”、云南大理感通寺的“感通茶”、浙江天台山万年寺的“罗汉供茶”、杭州法镜寺的“香林茶”等都是最初产于寺院中的名茶。

佛教寺院在长期的种植和饮用茶叶的过程中,对栽培、焙制茶叶的技术均有所创新。茶树有喜爱温湿和耐阴的特性,为了创造茶树生长的良好环境,唐代湖南佛寺中创造了竹间种茶的方法。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被贬谪到湖南,在永州龙兴寺品尝到新采的“竹间茶”,作《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同年,刘禹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马,作《西山兰若试茶歌》曰:“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诗中提到在竹间种茶的方法,可使茶树有适度的庇荫环境,并且“竹露所滴其茗,倍有清气”。佛教徒们创造的“竹间茶”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茶园庇荫栽培方法。从刘禹锡的诗中,可以看到僧徒们将新采的竹间茶,经过炒焙的工艺处理,使满室生香。这种炒青工艺方法,以往认为始于明代,其实,在唐代湖南的佛寺中就已经产生了。

四、佛教与茶叶的传播

公元四世纪末,佛教由中国传入朝鲜。随着中朝两国华严宗、天台宗禅师的往来,茶叶被带到朝鲜半岛。公元十二世纪时,朝鲜松应寺、宝林寺和宝庆伽寺等著名寺院都提倡饮用茶叶。不久,饮茶的风俗也在民间广泛流行起来。中国茶叶虽早在汉代就已传入日本,但到唐宋时期,由于佛教僧人的传播提倡,饮茶才成为日本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习俗。唐代时,日本最澄禅师和空海禅师到中国留学,回国时将茶种和制茶工具带回日本,在寺院附近栽种,得到嵯峨天皇的称赞。在宋代日本荣西禅师从中国引进了寺院的饮茶方法,制定了饮茶仪式,著《吃茶养生记》一书,被誉为日本第一部茶书,对推动日本社会饮茶风俗有重大作用。元代,日本圣一禅师将中国的“点茶法”和“斗茶”的习俗传入日本。

总之,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佛教不仅在茶叶的种植、饮用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是茶叶向海外传播的一座桥梁。



昌宁县被评为“中国优质红茶示范县”

中国普洱茶网讯:近日,昌宁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优质红茶示范县”,这将对全面推介昌宁茶产业,巩固提升“千年茶乡”品牌产生积极作用,是继昌宁为全国首批四大优质茶叶基地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茶叶科技示范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云南省茶文化创作基地县,云南优质红茶主产区称号之后的又一殊荣。

据悉,昌宁县茶业发展历史悠久,是西南茶马古道支线的必经之地,是生产优质茶叶、弘扬茶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名副其实的“千年茶乡”。截止2012年,全县茶叶面积已达25.01万亩,茶叶产量1.54万吨,实现综合产值7. 52亿元,涉茶人数20.01万人。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前期,昌宁红茶因其品质的优异,生产和出口都达到了高峰,创造了红茶发展史上的奇迹,也因其品质的完美,昌宁红茶在国内外的茶叶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口碑。该荣誉的命名,必将进一步推动昌宁红茶产业发展。昌宁县人民政府将继续重视和支持红茶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昌宁红茶产业的独特优势,为昌宁茶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地贡献。来源:云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