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泡法>武夷岩茶的好口感离不开正确的冲泡方式

武夷岩茶的好口感离不开正确的冲泡方式

2019-06-07 访问量: 18 茶礼仪网

茶叶的好口感,离不开正确的冲泡方法。茶,谁都会泡;但要把一泡茶的汤色、香气、滋味、韵味发挥得淋漓尽致,却绝非易事。

茶、器、水、人,缺一不可,尤其要懂得根据每泡茶的自身特性冲泡。武夷岩茶,由于韵味独特、滋味醇厚,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茶友的喜爱。而岩茶丰富的品种、复杂的制作工艺,让岩茶的冲泡更有讲究。岩茶的品鉴,更是一门学问。

武夷岩茶的好口感离不开正确的冲泡方式

   茶之器

泡武夷岩茶的茶器,以紫砂壶和白瓷盖碗为佳。而白瓷盖碗由于传热性高,发茶性佳,加上价廉物美,成为很多人泡饮岩茶的首选茶器。

盖杯泡茶最大的好处是不加掩饰,茶好,茶汤和香气就自然流露出来了。反之,茶的质量差,盖杯会让它的丑态尽出。而且买瓷盖杯还可以根据喝茶人数的多少,灵活掌握大小。

  茶之水

陆羽的《茶经》中说,“水为茶之母,名茶还需好水泡”。可见好水对茶的重要性。没有好水,就泡不出好茶。选用不同的水,会使岩茶的香气和味道出现很大的差异,品质差异明显。

在众多泡茶用水中,以山泉水为上,洁净的河水和纯净水为中,硬度大或氯气明显的自来水不可用;水温需现开现泡为宜;水温低于95℃或长时间连续烧开的水都略逊。

茶之冲泡技艺

岩茶的冲泡好坏与否,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人。泡茶的人是否足够了解一泡茶的特性,并选取适合的冲泡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岩茶投茶量。投茶量与个人的口感有关,或浓或淡,并无死板规定。冲泡武夷岩茶的时候,可根据个人饮茶淡浓的习惯决定投茶量的多少,由于岩茶条索较为粗壮,因此投茶量一般不少于盖碗容量的2/3。

茶叶的浸泡时间也有讲究,武夷岩茶头三泡的浸泡时间不要超过1分钟,控制在30秒内为宜。之后每加冲一泡,浸泡时间相应增加10~30秒。而火功重的传统岩茶相对于轻火功的岩茶,浸泡时间还可适量缩短,一切以自身口感为准。

岩茶品鉴泡泡都有讲究

有用+10
分享

红茶极品武夷金骏眉

金骏眉是武夷红茶的顶级产品,也是中国红茶的顶级产品;金骏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红茶重新崛起,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

 金骏眉的首创者,武夷山元正茶业的江元勋先生告诉我:多年来,他的企业主要生产传统型的正山小种红茶。这种红茶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专家们公认的世界红茶之祖。因为正山小种主要销往欧美,近年来随着国际茶叶市场的变化,外销遭遇“瓶颈”,如何走出困境,开辟国内新市场,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天,江元勋的厂里来了几个北京的朋友。跟往常一样,他们在品茶的时候,同时谈起京都的茶业市场和流行趋向,一位朋友不无感慨地说,桐木村的自然条件这么好,生产红茶又有那么多年的历史和经验,为什么不搞一点比外销红茶更高档的产品呢?这一说,触动了江元勋的神经,使他再次思考开发高档新产品的问题。正好当时有一位女工采茶回来,江元勋问起情况,女工说今天的那片山很高,茶叶又刚冒芽,采不到多少。江元勋听了灵机一动,以往采摘都是一芽一叶,何不用单芽试试?于是吩咐女工第二天将那些单芽采来,总共三、四斤。江元勋请制茶师用手工方法制作出一些成品茶,发现香气和茶汤都要比传统产品好。外观条形也细致的多。让那北京朋友品赏一下,大家也都一致称赞。可惜当时已过了茶季。只好等明年再做了。

 第二年茶季时,天气不好,做了几斤,结果不理想。这样又过了一年,这才做成一批百来斤产品。因为有了前两年的经验,江元勋又特别用心去做。质量远远超过外销的特级产品。带到北京去,很快就得到许多茶友的肯定,纷纷高价来要这个产品。江元勋心中有了底,开始考虑取名,又是那几个北京的朋友,根据这种红茶特点,经过一番商议,结果认为就叫“金骏眉”好了。

 与传统正山小种产品相比,金骏眉的最大特点是,外形细长如眉,间杂金色毫尖;香气幽雅多变,既有传统的果香,又有明显的花香;茶汤色泽较淡,金黄透亮;滋味甘清圆润,特别耐泡,用功夫茶泡法,110CC盖杯,只需2克干茶即可,十泡犹有韵味。不过,这种产品无论对原料和制造工艺的要求都非常高。必须选择生长于千米以上高山,竹林边缘处那一圈的老茶树春季单芽。据统计每公斤大约15-18万个芽尖,而且必须是谷雨前后一周内萌发的芽头。采摘时,要等太阳出来后,茶芽上露水全干之后。除此,制作时还必须非常小心,全过程手工操作。即使这样,制优率也只有70%。可谓是一分功夫一分品质,丝毫马虎不得。

 茶文化论坛金骏眉产品一炮打响后,新的麻烦又来了,许多慕名者闻风而来,都想要这个东西,位茶友干脆在茶摘季节跑来,跟着江元勋屁股,一做出来就抢着打包拿走。江元勋说,这样弄的我很被动,都是朋友,不给都不好。而金骏眉的产量非常有限,不过二、三百斤,怎么办呢?于是有朋友给江元勋出了个主意,以生产金骏眉的工艺,生产稍为档次低一些,风格差不多的产品。这样原料来源就丰富的多,产品也可以较大幅度提高,成为真正市场商品化的高档红茶产品。试着生产了一批,定名为“银骏眉”,果然,获得了成功。满足了许多茶友的要求。

 茶文化论坛金骏眉系列产品出现后,很快传到了国外,吸引了不少外国茶客。英国罗禅茶业公司业务代表品赏了金骏眉后,大吃惊奇,立即站起来竖起大拇指,说没想到你这里还有这么好的茶,我绝对的服气了,不愧是我们的老祖宗!(樱子)

武夷岩茶传统炭焙法的继承和演变

乌龙茶哪个好 武夷岩茶传统炭焙法的继承和演变

传统的武夷茶炭焙法,既用于焙揉后的湿茶索,俗叫走水焙,又用于焙干茶,俗叫补火 、吃火、炖火等。

走火焙的火功要高,几乎接近明火,使茶索迅速散去部分水份,然后摊晾,以防湿茶变红发酸。

翌日交女工拣去茶梗再焙干,然后装箱,待春茶下山(结束)后,挑到茶行(庄),进行筛簸、复拣和补火 、吃火、炖火等精制程序。

总之,传统的岩茶炭焙法,在毛茶、精茶制作阶段均要用之。

这种用手工炒揉、炭火焙出的岩茶,呈蜻蜓头、田螺尾,表面油润,宝翠,佳者显红、黄、绿三节色。

其滋味醇和、香气纯正、焦糖味明显,叶底软亮,并有红边或红点。

随着岩茶产量的不断增加,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炭焙法,虽然仍被广泛应用,但是已悄然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其主要表现如下:

1、功用发生变化。

现今的炭焙主要用于干茶的吃火、炖火,极少用于走水焙(即焙湿茶索)。

这主要是茶叶产量增多和木炭日显匮乏、且价日高。

炭价,现今与上世纪70年代比,增长了十多倍。

2、焙窟大小发生变化。

以往的焙窟一般直径为 40cm,深度20cm;现今焙窟直径多为50cm、深度25cm,最大的直径55cm、深度35cm。

现今的焙窟放炭量一般要30来公斤,特大的焙窟放炭量达40来公斤。

有的茶农估计,大焙窟可节约木炭20-30%。

增大焙窟的主要原因:一是现今的炭焙是在用于吃火、炖火;二是为了拉长焙火使用时间。

以往是每天都要起火烧炭打一次焙,就是在茶厂、茶行焙精茶,四五天也得打一次焙。

现今起火烧炭打一次焙,至少用7-8天,有的甚至十来天。

这样不仅大大减少木炭、劳力等开支,而且减少了打焙、做焙堆时面对高温、粉尘的辛苦劳作。

3、焙笼大小发生变化。

焙笼,就是用竹篾做成的束腰圆柱型焙茶工具,腰中隔放焙筛。

以往焙笼一般高为62cm、圆直径38cm;现今的焙笼一般高63cm、圆直径45cm。

高度差不多,圆直径则大了7-8cm,这主要是因为焙窟增大而适应之。

4、焙筛的形状发生变化。

焙筛是搁置于焙笼腰中,盛放茶叶的工具,都是用竹篾为原料。

以往的焙筛都是平面、细孔(一般孔2-3mm见方)、框边高约3cm;现今的大多用中间隆起的焙篦。

仍然采用传统焙筛者说:焙筛平且细,不易碎,但放茶量较少,一般放3公斤。

焙茶时中间要留个凹以防闭火焦茶;用焙篦者云:篦比筛牢固,且中间隆起,不必留凹,放茶量较多,一般可放4公斤。

看来各有千秋。

5、打焙的方法发生变化。

以往打焙、做焙形,是把放入焙窟燃烧后的木炭用焙铲打细粒,堆成圆锥形,然后用炭碎末填满表面空穴,再盖上细灰。

除 走水焙之用者,可略见明火外,焙精茶之用者,则用灰完全盖严,不能见到火星。

这种焙叫暗焙。

现今大多做明焙。

这种焙之做法,是把燃烧后的木炭,用铁铲切或锄头挖,把木炭搞成碎粒,不求细碎,然后用焙刀拔堆成圆锥形,用炭碎末填满空穴,再盖以厚厚的细灰

综合新老焙师说法:暗焙火力均匀,但火力易退,且费工费力;明焙省工省力,焙火较耐久,但火力欠均匀,刮灰时要更加小心。

6、焙茶用时长短发生变化。

以往焙精茶都要先行走水气,此间火力不能高,还要略开门窗,以驱除水气。

这段时间大约要占整个焙时的一半。

现今很多人则是先用烘干机先拉一趟,以驱除水气,然后再用炭焙吃火或炖火。

这种做法,比之全用炭焙,减少近一半时间。

此法既节约木炭,又节省时间和劳力,大大降低了成本。

岩茶一般都要进行二度烘焙。

相隔时间至少10天或半月。

上焙时间6-10小时不等。

有的略短些,有的还更长,这要视茶品、客户需求而定。

总之,低火慢炖、长时吃火旨在让火渗入茶内,这样泡用时,水、色、滋味前后比较一致,且茶叶久存不会返青,不易变质。

7、翻焙方式发生变化。

以往的翻焙方法,一般都是移下焙笼,用双手直接翻动茶叶。

现今因为很多人采用篾条编成的螺旋式焙篦,这种焙篦较之焙筛更粗硬,所以翻焙时大多把茶倒入竹篾编成的软篓,然后先后提抖四角,翻抖茶叶,再倒入焙笼铺摊后继续上焙,此法不用手直接拨弄,较不易弄碎茶叶。

有的人是多备有一套焙笼,翻焙时直接把所焙之茶翻倒入另一笼,稍用手摊平,再上焙窟。

这种方法要有较娴熟的技艺,否则不但翻倒不平,而且还会把茶出笼外。

至于翻焙所相隔时间,一是要看茶品;二是前后阶段不同。

第一次翻焙,时间要相隔短些,以观察火温,决定添加、还是刮薄盖灰;三是看所用焙火温度。

高火温的,相隔时间要短些;低火温的,则可拉长时间。

8、测温的方法发生变化。

以往都是用手背贴住焙笼下端,靠感觉测温。

一般是手背能贴住的为低温,贴一会即感烫手的为中温,难以贴住手背的为高温。

也会因人而产生差异。

现今已有人用温度计和红外线测光仪,但温度计放置点和红外线测光仪照射点要选对,比较难掌握,所以大多数人还是是用手背来测温。

最终还是要以泡品来决定是否合乎标准。

9、干茶色泽发生变化。

以往采用手工揉的茶,状为蜻蜓头、田螺尾。

经全用炭焙后,色显油润褐翠,佳者还显红黄绿三节色。

现今茶多为机揉,显眉毛状,加之经烘干机烘茶索、吃火时火功较高,故色多为油褐,不少显乌黑。

综合上述所云,笔者认为:

1、武夷岩茶炭焙法是传统制作工艺的关键之一,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法焙出之茶,不但味醇气正,独具风韵,更为耐泡,便于久存,而且具有暖胃功能。

因此这种独到工艺应当继承。

2、随着生产的发展、岩茶产量的增加、木炭资源紧张,这种工艺也应进行变革。

因此改进、变革炭焙法是时代的需要,以节约珍贵的林木资源和劳力。

据粗略测算,现今采用大焙窟、烘干机先走水等方法,比以前的使用小焙窟、全炭焙方法,至少可节省热源成本约20%;节约劳力成本约10%。

3、应当对岩茶炭焙法进行科学研究。

自古以来,只知炭焙法对于提高茶品质的表面原因,即:入焙时间长、木炭系天然原料、焙笼系竹子(非金属)做成等优点。

至于是木炭中什么气味、元素作用于茶叶,使茶味发生这等变化?还不知其所以然。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曾请教福建农林大学茶叶专家郭雅玲。

她说:这个问题,目前国内还没有结论,这是要进行反复实验,才能得出结果的。

希望有志并有条件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武夷岩茶奇兰特征

绿茶是哪些 武夷岩茶奇兰特征



武普洱茶博客夷岩茶奇兰的特征,条索细瘦、香气清高!白芽奇兰属于乌龙茶类。产于福建省平和县。在清乾隆年间(公元1735~1795年),在平和县崎岭乡彭溪"水井"边长出一株奇特的茶树,新萌发出的芽叶呈白绿色。于是采摘其鲜叶制成乌龙茶,结果发现该茶具有奇特的兰花香味,色泽翠绿油润,汤色杏黄清澈明亮。因此将这株茶树取名为"白芽奇兰"。那白芽奇兰有哪猴王牌茉莉花茶些特征呢?



白芽奇兰的品质特征外形:条索细瘦,稍沉重,叶蒂小,叶肩窄,枝身较细,少量枝头皮不整齐,色泽黄绿、乌绿,尚乌润,砂绿细沉不明显。

内质:香气清高,似兰花香、线麦香,有的仿似杏仁茶、桃仁味,滋味清醇,稍甘鲜,水色清黄、橙黄,叶底叶脉浮白,稍带白龙骨,叶身头尾尖如梭,叶面清秀。白芽奇兰的品鉴一、香气白芽奇兰根据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香味,清香型的奇兰,在茶叶的制作工艺上和铁观音的做法差不多,香气比观音高飘、持久,有浓郁的兰花香。乌龙茶中有花果香的被视为高香,而奇兰的香是其它茶叶没有的。黄金桂的典型桂花香,本山的米兰香,水仙的水仙花清香,单枞的白玉兰香,梅占的水蜜桃香,八仙乌龙的杨桃香,等等。唯独奇兰茶的兰香是混合型的,而且混合得很好,有素心兰的神秘香,也有墨兰的幽香,说它是奇特的兰花香最为贴切,清香型奇兰对茶叶制作要求比较高,所以一般清香型奇兰茶价位相对都比较贵。我们常见的奇兰茶大都是经过烘焙的浓香型白芽奇兰,浓香型奇兰又分轻火焙、中火焙、传统碳焙几种,轻火焙、中火焙现在一般是采用电焙,只有传统碳焙还保存了最原始的奇兰制作工艺,碳焙奇兰的香恩施玉露气里已经闻不到兰花香,而是一种类似炒米香的火香味。二、口感白芽奇兰的口感属于滑顺型的,对于喝乌龙茶的人来说,奇兰茶比较浑厚和醇爽。很接近单枞、武夷岩茶的感觉,口味较重。对于怕涩的茶友,建议泡淡点,茶叶置水比例1:60。爱喝浓茶的朋友喝这个就很对胃口了。三、回甘白芽奇兰的特点就湖南黑茶产地哪里是回甘很好,不信,喝完六泡后,休息五分钟,再喝白开水。白芽奇兰是主产于福建漳州平和县的乌龙茶,白芽奇兰品质优越,口感好,价格适中,受到很多乌龙茶爱好者的喜爱。但一定要学会选购方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