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储藏>武夷岩茶放越久品质越好吗、如何贮存?为什么隔年更好喝

武夷岩茶放越久品质越好吗、如何贮存?为什么隔年更好喝

2019-06-08 访问量: 17 茶礼仪网

 中国人喝茶的习惯历史悠久,不管老少,都会小酌一杯,对于茶叶的讲究更是博大精深,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武夷岩茶放越久品质越好吗、如何贮存?为什么隔年更好喝?

武夷岩茶放越久品质越好吗、如何贮存?为什么隔年更好喝

 武夷岩茶放得越久品质越好

 武夷岩茶把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甘醇完美地结合起来,是我国的乌龙茶的极品,但是武夷岩茶并不是越放越好。不是所有的武夷岩茶都适宜存放:

 一、对于清香型的武夷岩茶是不适宜存放的,因为它在制作工序上采用的是轻发酵轻焙火,所以保存的香水很好,但是放的时间久了就会有“返青”的情况,原来的香味也变成了青涩的陈味,所以最好在当年之内喝完为好。

 二、品质不好的武夷岩茶也是不适宜存放的,因为本来品质不好的武夷岩茶香味就较淡,时间越久,香气就越淡,而且就算放得久也没有办法改变其品质特征。

 三、对口感好的武夷岩茶也要懂得正确的保存方法,刚开始存放的时候最好是年年用来焙火再存放,后可以隔五年再放,一般选择的地方是阴凉通风、干燥无味。如果在北方干燥的地方也可以不用焙火,只要密封得当即可。

 武夷岩茶因其独特的焙火工艺实甲天下,新茶有火味,马上喝的话根本无法品尝到岩茶的真正本质,而且由于火香味导致许多新手难以接受。经过隔年存放,此时茶叶的内质转化,岩茶的各种茶多酚充分显现出来,喝起来就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一款茶。

 陈年岩茶上品者,条索乌褐紧结,饮之香气四溢,有木香及陈香。汤色红艳透亮犹如陈年红酒一般。茶汤入口顺滑绵柔,醇厚甘甜,饮后润滑生津,喉韵明显,舌如泉涌。叶底厚实乌亮,青涩味全无。老茶耐泡度极高,泡至十多泡仍有余味,且越泡越甘甜。

 陈年岩茶除了口感极好外,其药理作用是非常明显。武夷山当地农家多将陈茶存在家中作为药用,以备不时之需。陈茶功效有:暖胃祛寒,消食减肥,明目安神,降虚火,祛邪气。饮后会出现打嗝通气,全身发热出微汗等生理反应。

 优质陈茶,品饮起来感觉就像在与一位长者智者会话,波澜不惊却让人心灵通透。无论是从品饮还是养生来讲,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让人“流连忘返”!

 武夷岩茶“陈饮”的民俗自古有之,明崇祯进士周亮工《闽茶曲》云:“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

 虽然如此,并非是陈茶就好,更不是越陈越好。我喝过一些有相当年限的岩茶陈茶,也喝过存了50年的名茶大红袍,有的相当不错,入口即化,余韵无穷;但是有的也很难找出上述陈茶的那种美妙感觉。这样看来,好的陈茶,必须要有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原来的茶要好,如是劣茶,再陈也不好。

 二是收藏要得法,才能藏的久。如果藏不好,茶叶发霉变质,就不能喝了。

 至于轻发酵低火功的新工艺乌龙茶,以及不发酵的绿茶黄茶白茶类的陈茶,因我未喝过,无从感受其韵。

 曾看到一篇茶文,说绿茶陈茶的滋味,“涩涩的,又不全是涩涩的;苦苦的,又不全是苦苦的;略带一丝薄薄的绵甜;”这样看来,不管哪类陈茶,只要是好茶,又陈的恰好,用心去品,就一定能品味出凝聚于其中的沧桑变幻,悟出一些人生真谛来。

武夷岩茶放越久品质越好吗、如何贮存?为什么隔年更好喝

 武夷岩茶如何贮存

 武夷岩茶比较耐储藏,岩茶对储藏温度要求一般在20℃以下。保管得当,密封,干燥,避光,正常可以储藏24个月以上,香味的损失不大,而且储藏后泡出的茶反而会更加醇厚。

 武夷岩茶条索壮,容易碎,不宜抽真空。一般外面的包装采用硬质包装,内袋用铝泊袋或者塑料袋包装。只要做到不让茶叶跑气,每次喝完袋口扎紧,或者买些密封性能好的不锈钢的茶叶罐存放都可以。一般不提倡在冰箱低温保存,如果要放在冰箱保存也是可以的,最好要用锡泊密封袋,密封性能一定要好。

 此外还有一个小窍门:茶叶包装开封后,倒进专门的不锈钢茶桶,封好盖子即可,简单易行。刚买来的不锈钢茶桶处理方式是用开水烫一下,干了之后用些低档的岩茶放进去,一两天后就可以拿来使用了。

武夷岩茶放越久品质越好吗、如何贮存?为什么隔年更好喝

武夷岩茶为什么隔年更好喝?

 事实上,早在清代中叶,文人周亮工就在《闽茶曲十首》中的一首里,回答了这个问题。周亮工写到:“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难除莫近唇。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指出谷雨前后采摘的茶叶(指新茶)虽好,但火气难除,不宜马上就喝。

 岩茶经过贮存,去了火气,滋味更醇、价格倍增,因此家家户户都以储存陈茶为荣。这段描述不仅点出了新茶火气难除、需要陈化的现象,而且也反映出早在清代中叶,武夷山茶人就有了储藏陈茶的习惯。

 明末清初,武夷山开始出现乌龙茶制作岩茶的工艺。这种工艺既晾又摇,既烘又焙,十分繁复,是所有茶类中最高超的制作方式。其中,杀青需要240°以上的高温,烘干需要120°以上的高温,后期的炭焙一次火,就要7到10个小时,新茶火气大也就在所难免了。

 新茶为什么不宜马上喝?

 除却火气大以外,还有口感因素。新茶火烟味大,偏碱性,植物酸含量高,有一定的刺激性,喝多了胃就受不了,口感比之陈茶也稍逊色。经过一段时间存放后,火烟味退除,茶性转温和,茶香更显、茶味更足,口感也更好了。一般说,新人喝新茶,老人喝老茶;新人喝茶火功轻,老人喝茶火功高;新人喜香气,老人重味道。这里新人指的是接触岩茶不久的人,老人指的是常年喝岩茶的人。

 那么,岩茶是否越陈越好?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肯定的是,并非所有岩茶都适合长时间存放。一般来说,武夷山新茶上市在中秋之前。从春茶制作到上市,这期间茶叶焙火次数越少,茶叶含水量就越高;焙火次数越多,茶叶含水量就越低(当然还有用火高低关系)。含水量高,意味着茶叶容易返青,这样的茶就不适合长期存放了。

 中轻火的茶存放一到两年就要喝了,再放下去,茶叶可能返青,滋味不仅不如从前,还会有一定的杂味。而中足火功的茶则适合长期存放,但也要注意防止茶叶与空气接触后形成返青。新茶焙一次往往达不到标准含水量,三五个月后会进行一次复焙。如果要长期存放,则视情况再次复焙。茶叶耐存放还要看山场,好的山场产的茶叶就耐焙耐放,反之山场越差,茶叶也就越不耐焙、不耐放。

 事实上,炭焙确实给岩茶带来了神奇的变化,不仅对消除茶汤里水分杂味有作用,而且可以让茶保持香气,使之岩韵更加明显。100公斤的岩茶,经过一次焙火,重量因水分挥发和碎末会下降5到7公斤。随着焙火的次数越多,茶叶的重量都有一定的损耗,火功也就更高。因为炭焙耗费较大,茶人们对好的茶叶才舍得多次焙火,但也不是说火功越高,茶就越好。

 现在,国标制定的武夷岩茶含水量是3%以下。这个标准的制定,某种意义上说,对延长岩茶的保质期是有积极意义的。达到国标含水量的岩茶,用内膜复合袋密封保存,可以放置五年以上,但要注意避光、防潮,不能放在温度过高的地方,比如汽车的后备箱等。

 岩茶耐泡耐储存的特点,与烘焙技艺有直接的关系。现在,喜欢陈茶除了“老茶鬼”之外,越来越多的喝茶人喜爱“隔年陈”,盖因岩茶久存后茶味凸显、滋味厚重,并且没有新茶的刺激性,对人体有益,适合一日多次品饮。

有用+10
分享

武夷岩茶之吴山地老枞(吴山地老枞之中英文简介)

吴山地是百年老枞水仙茶叶的种植基地,以盛产优质老枞而得名。大多数老枞从茶干到茶茎都布满绿色的青苔,历经沧桑,饱含岩韵枞味。因产量稀少,百年老枞显得极为珍贵。吴山地老枞叶片大而肥厚,叶面油亮青绿;由于其特有的棕香味和青苔味,很受武夷岩茶爱好者的青睐。

As a plantation base, Wushandi is well-known for its produces of over 100 years fir narcissus tea with excellent quality. Most old fir narcissus trees are covered with green moss from trunk to branches and experienced a long history, and they are full of rock-essence and old fir flavor. Being so scarce and low production, fir narcissus over 100 years old is extremely valuable. The leaves of Wushandi old fir narcissus are large, thick, and fat, with brilliant green color. Thanks to its unique brown and green moss flavor, Wushandi old fir narcissus tea is very popular among lovers of Wuyi Mountain rock tea.

绿茶为何在存放中会变质而武夷岩茶不会?

茶叶具有“后熟”的特点,即贮藏过程中茶叶的许多化学成分发生氧化作用,导致茶叶陈化和劣变,绿茶主要保存鲜爽度,而武夷岩茶越陈越香,只要含水量在6%以下就不会变质。影响品质的化学成分主要如下:

1.叶绿素的变化。叶绿素是形成绿茶色泽的重要成分。叶绿色在嫩芽叶中含量较高。然而它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物质,在光和热的条件下易分解,失绿而变褐,形成脱镁叶绿素。一般情况下,脱镁叶绿素含量占70%时,茶叶色泽出现显著褐变。

2.茶多酚的氧化和聚变。茶多酚与茶叶滋味、汤色的关系最为亲切,它的含量多少决定着茶汤的滋味浓度。茶多酚本身无色,但在红茶加工过程中被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与茶红素,进而成为褐色素(高聚合物),使红茶汤色加深变暗。在绿茶中,茶多酚的保留量较多,同样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氧化,生成醌类化合物,导致色泽变褐。同时这些物质还能与氨基酸物质进行一步反应,促使滋味劣变。

3.维生素C减少。维生素C是茶叶具有营养价值的重要成分,其含量多少与茶叶品质关系密切。维生素C也是一种易被氧化的物质,越是高级的绿茶,含量越高,也越难以保存。维生素C被氧化后生成脱氧维生素C,它与氨基酸相互作用,生成氨基羰,既降低了茶叶营养价值,又使颜色变褐,同时滋味也失去了鲜爽味。

4.类脂物质的水解与胡萝卜素的氧化。茶叶中约含有8%的脂肪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同样会被氧化、水解而成游离脂肪酸、醛类或酮类,进而出现酸臭味。茶叶中还有一定含量的类胡萝卜素,这是一类黄色素,成分复杂,是光合作用的辅助成分,具有吸收光能的性质,所以易被氧化。氧化后,的产物,成类似胡萝卜贮藏后产生的气味,使茶汤变质。

5.氨基酸的变化。茶树中氨基酸多集中于嫩梢中。茶叶在存放期间,氨基酸会与茶多酚类自动氧化的产物结合生成暗色的聚合物,致使茶叶既失去收敛性,也丧失新茶特有的鲜爽度,变得淡而无回味。

6.香气成分的变化。茶叶中的芬香物质是指挥发性的香气成分。茶叶存放时间长,茶叶香气会日渐减低,陈味日渐突出,尤其是新茶特有的清香会荡然无存。与此同时,在贮存期间也产生一些新的化合物,经感官审评有明显陈味成分。除此之外,胡萝卜素转化衍生而成的成分,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岩韵武夷山,武夷岩茶

身为北方客,武夷来品茶。饮惯了信阳毛尖的我,对于闻名遐迩的武夷岩茶,久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此次武夷之行,除了“三三九曲水,六六溪环峰”的牵挂,唯一不能释怀的,就是那岩茶的浓香和神秘的“大红袍”传说了。

在信步天游、俯瞰九曲、下榻山庄的第一个夜晚,经受不住“大红袍”的诱惑,结伴来到天游峰下度假村的街头。灯火阑珊的山庄里,间或飘来淡淡的桂花香,那是诱人的茶香。循着香气,我们来到了一间名曰“惠兰岩茶”的小店。店面不大、但很整洁。高高的货柜上各种武夷名茶: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晚甘喉、肉桂、雪芽、大红袍……透过玻璃器皿向客人展示着各自的风姿。同众多的茶店一样,店里摆放着一张用树根雕琢而成的大茶桌——硕大的树根被雕得山峦起伏、虎啸龙吟,稍凹下去的“龙潭”里是考究的紫砂茶具。店主人——20多岁的林姑娘热情地招呼我们围桌而坐:“来到武夷山要品正岩茶,自家种的茶能让客人品出滋味,买不买都是可以的……”
岩韵武夷山,武夷岩茶

顷刻间,紫砂壶、小茶盅已经被台子上电茶壶中的开水烫了一遍。小林一边用竹夹将小茶盅一一摆上,一边用闽北普通话介绍说:“武夷山的茶是半发酵茶,不比你们北方的绿茶,要把茶壶烫一下、再用90度以上的开水冲泡,茶味才能出得足。”冲泡的第一种茶是武夷山人普遍喜欢的白鸡冠。茶入壶中,足有半壶之多。看到我们惊异的表情,小林淡淡一笑:“我们武夷山人的‘品’,不同于你们北方人的‘饮’,饮是为解渴,而品的是茶味。”第一道茶水被倒入“龙潭”,小林说这叫“洗茶”,是洗去茶叶在炒制中的风尘。第二道淡黄色的茶汤像蜻蜓点水般地注入比酒杯大不了多少的茶盅,小林将茶捧到我们面前,一缕幽香直冲鼻翼,茶入舌尖,一丝苦涩顺喉而下。“舌根有些苦?”看到我们紧锁的眉头,林姑娘笑道。第三道茶汤橙黄,茶汤入口芬芳浓郁、过喉润滑活性,舌根下竟然生出淡淡的甜味,顿感神清气爽、韵味深长……随着小林姑娘娴熟的茶艺、娓娓道来的话语,我们被引入到了玄妙的岩茶世界。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早在1500年前,这里就开始栽种茶树。根据生长条件的不同,岩茶又有“正岩”、“半岩”和“州茶”之分。“正岩”乃岩茶之上品,生长于海拔约200公尺以上、由岩石风化的泥土;“半岩”是岩茶之中品,生长在海拔约100公尺左右的岩石砂砾和黄土混合的土壤;“州茶”则属生长在山下黄土地上的茶了,其档次可想而知。由此可见,独特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制作工艺形成岩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的独特风味。碧水丹山、飞翠流霞、群峰沟壑、风化岩壁为岩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再加上武夷岩茶独特的“一采二倒青,三摇四围水,五炒六揉金,七烘八捡梗,九复十筛分”的制作工艺,使岩茶饮后齿颊留香,香高而悠远;喉底回味甘,味纯而益清。清纯、和静、苦后而甘成为武夷岩茶享誉世界的独特个性。

随着又一轮的温壶、洗茶,重入茶盅的是颇具传奇色彩的茶中之王——“大红袍”了。小林特意申明,这是大红袍二代!是用一代大红袍茶树枝条嫁接繁衍下来的。而一代大红袍只是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岩壁上四棵茶树的专有名。其茶叶历代均为贡品,产量极少,最高年份也只有七两八钱。

小林告诉我们,关于大红袍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因其嫩叶呈紫红色而得名,另一说则极具传奇色彩。关于大红袍的历史传说有许多,广为流传的是说在明朝年间一个赶考举人路过武夷时,突然发病,腹痛难忍,当时有位来自天心岩天心寺的僧人取出采自寺旁岩石上生长的茶泡给他喝,病痛即止,不药而愈,举人后来考取了状元,为了答谢和尚,专程前来拜谢,并将身穿的状元袍披在那株茶树上,该茶因而得名“大红袍”。

还有一种传说,主角也是这位状元——状元荣归武夷时听方丈说此茶可治百病,便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

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倘若没有“大红袍”的种种传说,这些黑红的茶叶还会有妙不可言的韵味吗?二代“大红袍”品了三道,较之先前品的白鸡冠和肉桂,“大红袍”似乎甘长味厚些。是传说增添了岩茶的岩韵,还是岩茶的岩韵美妙了这些传说?有故事的茶,有茶的故事,都不可多得吧。

关于岩茶

“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而得名。岩茶属半发酵茶和青茶,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之王。岩茶主产区为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约14万亩,2011年武夷山市岩茶产值约14亿元,目前年产量6000多吨。

岩韵是岩茶最主要的特征,是指乌龙茶优良品种、生长在武夷山丹霞地貌内、经武夷岩茶传统栽培制作工艺加工而形成的茶叶香气和滋味。文/信阳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