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大红袍鉴别>大红袍母树真假难辩

大红袍母树真假难辩

2019-06-08 访问量: 16 茶礼仪网

本文要介绍的是大红袍母树,这声誉简直是太大了,他生长在离天心岩三四里地的九龙窠,属永乐禅寺(通称天心寺)所有,寺僧因游人任意采摘,不肯以真品示人。据调查,真正的大红袍母树在九龙窠最后较高的一个岩旁边,岩壁中有一个小孔,常有泉水从岩孔中流出,旁有茶树数株,靠岩壁者为正大红袍,相邻者为副大红袍。大红袍的采摘制造极为讲究,且有极繁重的仪式。成茶不过半斤左右,其成名虽然出于品质的优良,但大半还是宣传的功效。

这段文字明确记载了大红袍有正副之分。“寺僧因游人任意采摘,不肯以真品示人”之句可以这么解读:为了保护“正大红袍”茶树,僧人故意在“副大红袍”茶树附近刻上“大红袍”三字,以转移游人的视线。因为“副大红袍”长在较高的地方,游人不易采摘。僧人这样刻意地“掉包”,实属无奈之举。但此举既可以保护“正大红袍”茶树,无意中也大大提高了“副大红袍”茶树的名气,延续了“大红袍”的品种和品牌。

这和年近百岁、解放前就着手研究武夷岩茶的茶业泰斗张天福老人所说的如出一辙。他回忆说:

原来的“大红袍”茶树在距离现在“大红袍”不远的地方,就在一个大岩壁下的路边,树枞有将近一米,上面有水滴从数丈高的岩壁上滴下,终年不干,正好滴在茶树上,茶叶非常茂盛,可是在50年代就死了。

民间有一种说法,说的是人们把“正大红袍”改称为“大红梅”,以混淆是非,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据80高龄、1951年担任“大红袍”母树所在地天心村土地改革小组组长的傅志美老人的回忆,确有其事。他说:

1951年土改时“大红袍”仍为天心寺所有。但因为其历史悠久,名气太大,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如果继续由僧人管理,怕力度不够。后来县里专门为此开了协调会,决定把“大红袍”茶山划归农场管理。在“大红袍”附近还有一枞大茶树叫做“大红梅”,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枯死了。

另外,《中国名茶志?福建卷》的武夷岩茶文章中记载:

现今九龙窠之“大红袍”,据林馥泉一九四一年调查认为系名丛“奇丹”之误。并得寺僧信任,看到了一株真本“大红袍”在九龙窠的岩脚下,树根终年有水从岩壁涓涓流下,树干满生苔藓,树及衰老。曾作记载:树高135厘米,主干八根……

有用+10
分享

解密品鉴评价武夷岩茶大红袍常用的行业术语


  每次喝岩茶,小微都要被专家级的茶友们镇的死死的,一大串的专有名词,使用起来显得十分有气派啊!于是,小微又要给茶友们开小灶了,茶友们请笑纳啊!

  茶性:茶性指的是茶叶的属性,包含工艺特性以及成茶的表现特性。特别是滋味与香气方面的特性。

  秘钥:半发酵茶,茶性温和。

  香气与滋味对人体感官的刺激程度,常常用“强、弱”形容。

  与工艺、品种息息相关。

‍‍

  茶质:指的是茶汤在口腔中的感受,可以概括成“质感”。包含茶汤内含物多少、汤质的粗、润状况、茶香落水情况等。

  秘钥:内含物质的丰富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茶水的融和程度、内含物质比例的协调程度用“粗、润”之类的词来形容;茶香落水情况可用“明显、不明显”形容。

  与山场、工艺、品种息息相关。在品种既定的情况下,山场是先决条件,工艺是后期决定性关键。

  茶气:“茶气”一方面是区域特点、品种特点、制作工艺、焙火程度和季节性特点所赋予茶的应该具有的存在差异的特性、气息和气质。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茶所具有的自身特性给予品饮者从感官意识、生理作用再到心理升华的全部认知与体验。

  秘钥: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为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与山场、工艺、品种、季节、焙火程度等息息相关。

  苦涩感:苦是一种味觉,涩是一种感觉。

  秘钥:主导苦味的多由多酚类、儿茶素类、黄酮类、花青素类、咖啡碱决定;涩是各类物质使得舌黏膜收敛引起的感觉。涩味多由多酚类、儿茶素类、黄酮类、酯型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决定。

  与山场、品种、工艺息息相关,特别是山场、工艺。‍

‍‍‍‍‍‍

  收敛性:饮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秘钥:涩味多由多酚类、儿茶素类、黄酮类、酯型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决定。

  与与山场、品种、工艺息息相关,特别是山场、工艺。

‍‍

‍‍‍‍

  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消失过程中产生的甜。

  秘钥:

  1、我们的口腔对苦味的敏感度比甜味高。

  2、咖啡碱、儿茶素类这些在口腔中呈苦味的物质丰富,刺激感强;在水里的溶解度高,这样消失的感觉快;而可溶性糖、部分氨基酸这类原本溶解在茶汤中呈甜味的物质首先起着调和滋味、弱化苦味的作用,真正使得回甜的物质是那些残留在口腔中的部分继续水解的多糖、果胶类、茶色素等物质。

  3、茶叶中其他的诸如多酚类物质对口腔刺激后,会分泌唾液,稀释了苦的感觉,而慢慢的往甜味发展。

  一些呈苦味的物质:花青素、咖啡碱、多酚类等;

  以及一些呈甜味的物质:水溶性糖、果胶、部分氨基酸、部分茶色素。

  与山场的关系更突出。

  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由唾液不断的涌出,使得口腔润滑、舒爽。

  秘钥:生津与回甘相比较,在岩茶品质中的重要性更上一层。

  主要原理是茶叶中丰富的带有刺激性的呈味物质先是很明显的刺激整个口腔,再不断的从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这三大主要的唾液腺分泌唾液。

  能够影响生津的内含物质主要是多酚类、儿茶素类、黄酮类等物质使得口腔内两颊有收敛性;花青素、咖啡碱等物质主要刺激舌根;酸类物质刺激舌头后两侧等物质共同作用先先对整个口腔产生强烈的刺激。

  与山场的关系更突出。

  岩韵:总体来说,“岩韵”是在特殊的自然环境、品种特性、加工工艺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一定的、特殊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基础给予品饮者从感官体验到精神层面上的愉悦享受、诗性升华的一系列的综合感受。

  秘钥:山场决定“岩韵”的有无,品种、工艺以及品饮者对“岩韵”的认知程度决定岩茶“岩韵”的感知强弱。

  与山场、工艺、品种、品饮者息息相关。

  以上是我们在与茶友品饮武夷岩茶时常常谈及的关键词。另外还有形容茶汤香气、滋味在口腔中的变化情况的称之为“层次感”;形容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的叫做“锁喉”;形容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的叫做“饱满”等等。

专家详解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刺激性”和“收敛性”

 

  喝岩茶喝久了,小微就开始注意一些细枝末节,某天,小微翻阅书籍和资料发现,原来岩茶的“收敛性”和“刺激性”有着本质的区别!小微瞬间觉得真相了!这事一定得告诉广大茶友们……

  1、刺激性

  概念:但凡能为人体感觉并引起组织的细胞或器官和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作用点:在品饮岩茶的过程中,“刺激性”主要发生在香气和滋味上。

  作用物质:

  A、香气:各类芳香物质

  B、滋味:茶叶中的呈味物质包含了刺激性涩味物质、苦味物质、鲜爽味物质、甜味物质以及酸味物质。例如茶皂素:辛辣(辣味:成分刺激口腔粘膜、鼻腔粘膜、皮肤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的苦味;茶黄素:刺激性强烈,回味爽;茶红素:刺激性弱,带甜醇等等。这些都是在我们口腔和鼻腔中能够引起强烈反应的刺激性物质。

  能够感受的现象:香气上的辛锐、高扬;回甘;锁喉;火气尚存的麻点、燥感;辣味;苦味;甜味等等。

  2、收敛性

  概念:收敛性主要由“涩”引起。而涩味指的是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质凝固时产生的一种收敛感觉,最终会消失。

  作用点:在品饮武夷岩茶时体现在滋味上。主要由“涩”引起的一种感觉,并不属于味觉范畴。

  作用物质:参与收敛性的物质常常与苦相生相伴。例如多酚类物质的苦涩味;儿茶素类的苦涩味;黄酮类的苦涩味;酯型儿茶素苦涩味较强,收敛性强;非酯型儿茶素稍有涩味,收敛性较弱,但回味爽口。

  能够感受的现象:口腔内舌黏膜等产生收敛的感觉,最终要消失,有时会产生回甘。苦涩味消失的越快,收敛性越强。

  切记:收敛性与苦涩的区别在于这种“苦涩”感是否消失,以及消失时间的快慢。

  因此,“刺激性”与“收敛性”在概念范围、作用点、作用物质到最终产生的反应都是不同的,有着本质的区别。

  1、“刺激性”来源于内含物质的丰富度,这种丰富度体现了茶叶对口腔和鼻腔的冲击力。如果一泡茶的滋味醇厚顺滑,香气馥郁,伴有特殊令人愉悦的气息、回甘、生津等感觉。这表明这泡茶的各方面物质种类、数量丰富,同时比例协调,是岩茶品质超群的体现。决定品质的要素包含优越的山场、精湛的工艺以及优良的品种特性。

  2、“刺激性”来源于滋味中的苦涩味。我们的口腔对苦涩感的敏感度最高,假设一泡茶的苦涩感重,则至少可表明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单个或多个缺陷:

  A、采摘季节,夏天采摘和冬天采摘苦涩感重。

  B、做青过程中,走水不干净,造成苦涩感。

  C、焙火不到位。

  D、品种特性,黄观音常常容易出现苦涩味;丹桂往往会带有苦尾。

  因此,除去D项,都可以反应岩茶品质存在缺陷。

  3、收敛性强。收敛性强、并伴有回甘。这样的茶叶不仅仅得益于优越的山场,还取决于优良的品种特性以及后期精湛的加工工艺,品质一绝。

  4、收敛性弱。收敛性弱,茶叶苦涩感消失的速度慢,则说明是茶汤中的滋味物质不协调,主要表现为苦涩味物质多,甜醇、鲜物质少。出现这样的情况则可参考第二点“刺激性”来源于滋味中的苦涩味。

  武夷岩茶品饮过程中的各种现象,看似简单,实际上大有文章。我想,这也是武夷岩茶的魅力之一吧,总有那么多的“为什么?”让人捉摸不透!

不同火功对大红袍岩茶品质的影响介绍

同等条件下:不同的茶树品种,岩韵强弱不同;非岩茶制作工艺加工则体现不出岩韵;精制火焙是提升岩韵的重要工序。

①高等大红袍岩茶轻火焙:轻火轻焙,低火慢焙、低火足焙是制做高品级大红袍岩茶的必要条件,高品质的大红袍岩茶茶青本身含芳香物质丰富,苦涩成分较少。香气高以花香为上,以茶水中类盖香为上,岩韵表现较弱,初品岩茶者宜选。

②中等大红袍岩茶中火焙:中火焙制的大红袍岩茶虽然碳香味较足,但是品质却大打折扣,因为这样的大红袍岩茶茶青本身含苦涩成分比较多,采用中火焙制可充分去除叶片中的苦涩成分。香气幽以花香为显,茶水较醇久厚,岩韵表现适中。初品及茶客较喜之

③低等大红袍岩茶高火焙:凡是采用高火焙制的大红袍岩茶品质不会太高,首先这样的大红袍岩茶本身就不一定是武夷山产区内的茶青,其含苦涩成分多,所以必须采用高火焙制才可充分去除叶片中的苦涩成分。开泡火香冲。茶质香气含蓄以果香为上,茶水醇厚,岩韵表现强。对岩茶有一定喜好者最爱。

由于不同品种的大红袍岩茶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口味,有的大红袍岩茶品种需要中火焙制才能够体现出茶的特点,把各种大红袍岩茶都多品几次,相互比对,这样才能掌握每种茶的口味和特点。

大红袍小罐茶怎么泡

大红袍,作为一个优异的岩茶品种,上个世纪80年代初,母树大红袍无性繁殖获得成功,从母树大红袍上取枝扦插,培育出的后代。据掌柜所知,目前,武夷山全市可供制作的大红袍茶园面积有4万多亩,由此就可以看出大红袍茶的高级之处,那这样的茶叶应该怎么冲泡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红袍的冲泡步骤

第一步:必须把冲泡器(盖碗或紫砂壶)内外用100℃之沸水冲洗干净,而且必须热透。

第二步:无论是冲泡者还是品饮者此时都应该认真地看看这个茶的外形,色泽,包括干茶的香气。当然,此时香气尚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那么通过下面的步骤就可以闻到大红袍的迷人香气了。

第三步:置茶时,动作要快,尽可能地保持冲泡器的温度。置茶量约为茶器之二分一左右。

第四步:大红袍的外形不像铁观音那么紧结,所以这个洗茶过程可以简单一些。入水之后,就可以马上把洗茶水倒出来。这时不要泡的太久,不然茶叶中的有益成分可以会溶解其中,造成浪费。

第五步:在岩茶的冲泡中,高冲显得非常重要。高冲时,最好让茶叶在盖碗中能翻滚起来。冲水后大约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这时间将温杯水倒回池中)。

第六步:冲泡好后倒入公道杯中,然后分入品茗杯中进行品茗。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旧,第三泡倒满。因为大红袍的香高,在冲泡过程中,都会有满室生香的效果。

母树大红袍所获的荣誉

1、2003年,武夷山市政府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现有六株大红袍母株投保一亿元人民币产品责任保险。

2、2005年第7届武夷山茶文化节,20克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又拍卖出20.8万元的天价。

3、大红袍母树作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起武夷山决定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特别管护,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确保其良好生长。

4、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大红袍喝的就是灵气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绝世清幽的武夷山,仙居一般鲜有人烟,绿水青山间坑涧遍布,土质优异,海拔不低,都是好茶的天然要因。

长在这里的武夷岩茶,聚了这一方天地山水的灵气,自然不俗。

大红袍乞丐的外表皇帝的内心

大红袍有着“乞丐的外表,皇帝的内心”的说法。它外表平凡不过,干茶清褐油润,紧结壮实,唯遇到沸水才能释放无比的果香。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形容大红袍的滋味,那一定是复杂,超复杂。

如果说不发酵的绿茶是0,全发酵的红茶是1,那么半发酵的大红袍就是在0和1之间变化,滋味比绿茶淡,比后者浓。

这款大红袍它的滋润醇厚,回味甘爽,类似矿物质口感,沙沙的,仿佛真有岩石风味在里面。而且很耐冲泡哦,冲泡七、八次后只要有适当的闷泡仍有香味。

以上就是关于大红袍茶饮用方法的介绍,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大红袍茶对于冲泡是有一定规定的,因此大家在饮用大红袍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