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茶中之王”大红袍茶树的介绍

“茶中之王”大红袍茶树的介绍

2019-06-08 访问量: 17 茶礼仪网

大红袍之所以有着得天独厚的韵味,这与它的茶树有直接的关系,本期就带大家一起走近大红袍茶树的世界。

大红袍茶树的介绍:

被称誉为“茶中之王”的大红袍茶树生长在福建武夷山九龙窠最后的一窠脚下,现在陡峭山壁上仅存有四棵,已有千年历史,在山壁上刻有“大红袍”三字。

为什么由此地产出的大红袍香味会备受大家的喜欢呢?这正是与大红袍茶树所生长的环境有关,因为其生长在山壁上,里有不断的泉水从岩缝里涌出,所以不用施加肥料也有足够营养供它成长,加上因为两岩陡直,所以日照的时间会较短,气温变化不大,平时还有茶家的精心照料,所以由此树所生产出来的大红袍味道是绝佳。

那么大红袍茶树生得是怎么样的呢?大红袍 茶树为灌木型,树冠呈半展开状态,茶树的分支会较密集,叶子的尖梢会向上斜生,叶子的形状为椭圆型,叶子的颜色为深绿色,较厚但脆。

“茶中之王”大红袍茶树的介绍

可以看出大红袍茶树的环境是得天独厚的。更多茶叶知识请关注。

有用+10
分享

疯狂的“牛肉”


武夷岩茶历史上就有着很高的声望,追本溯源,它与千年前的北苑贡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到了民国年间,一斤的大红袍就能换回几千斤大米,价格奢昂。当年中美建交,毛主席是将大红袍做为国礼送给尼克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市场经济刚刚兴起,20克的大红袍在香港就曾拍卖过十多万的天价。

在近代茶文化史中,武夷岩茶占据着足够厚的份量。

这两年,真正到了“茶必武夷”的时代。这种潮流,从福州,江浙乃至北方茶客的饮茶风潮足以看出。人们称“掉进岩茶的坑,就出不来了”。一般茶客,刚开始对岩茶普遍存有排斥感,“嫌其浓苦似饮药”,说是“喝起来像咖啡”、“有一种烟味”,及至有机会喝到花香浓密、岩骨铮烈、喉韵长久的好茶,才发现岩茶之气韵不同凡响,再喝别些个“好茶”都不算是一回事了。

武夷岩茶,历来判断它价格的标准就两个字——“山场”,或称“出身”,三坑两涧的茶最为顶级,其它正岩茶又略低一档,半岩茶的价格掉了一半多,洲茶的价格不到正岩茶的十分之一。好的山场,才能造就“岩骨花香”,山场不好,充其量只能在“花香”上做做文章。

以山场来定价是历来已久的传统,到了今天,似乎有些变化。比如同属三坑两涧的茶,相互间的价格竟也可以相差十倍以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牛栏坑肉桂与其他坑涧肉桂的对比。

牛肉”的走火是最近两年的事情。

牛栏坑以山崖峻峭而名,此地遍植肉桂,以其凛烈霸气著称。七八年前,在北方或中原或是西南地区,你如果很诚心地拿一泡牛栏坑肉桂请客人喝,人们都会说那茶太浓喝不惯,喝得来的,基本可以称为“玩家”或高手了。

而到了今天,如果茶店上卖的是岩茶,茶客常常要问“有牛肉吗?”一副非常专业的样子;或者直接甩一泡出来,

“喝我的!”似乎每家岩茶店都会有“牛肉”,每个人手上都会变魔法般地拿出一泡“牛肉”。

“牛肉”玩家还知道,“牛肉”还可以根据山场的不同位置细分成“牛首”、“牛肚”、“牛尾”等等,顶级“牛肉”的价格高达七八万元,就是说,一泡“牛肉”的价格为大几百上千元。

真正的问题在于,没有几个人了解霸气是怎么回事,也没有几个人喝得懂山场的个性。一窝蜂似地市场行为,更形成了“人人喝“牛肉”,人人喝不到“牛肉”的悖论与怪象。

“牛肉”的风行,也带动了“马肉”、“龙肉”、“狮肉”等各种肉桂的热火,各地常会举办“全肉宴”,让茶客对武夷山的山场长了不少见识,比如马头岩、九龙窠、鬼洞、虎啸岩、象鼻岩、竹窠、鹰嘴岩、狮子峰、天心岩、猫耳石、燕子窠等等。这些山场的肉桂,也就有了特别的名字。

不同山场肉桂,因土壤、气候、种植管理、工艺等原因,相互间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哪怕只是一款肉桂品种,要搞懂不同区域的气息,没有十年以上的功力是连门都进不去的。也基于此,以不同山场的肉桂仿冒当前最风行、价格也昂贵的“牛肉”就成了市场上常见的现象。

所以你会喝到各种各样的“牛肉”,喝的当下,你心中问号也会越画越大。

与牛栏坑齐名的悟源涧、流香涧、慧苑坑、大坑口,都有不少的肉桂品种,如果有人把它们按一定比例拼在“牛肉”里,还算是“有良心”的做法,那么,其他那些找不到一片“牛肉”的“牛肉”这样的黑色幽默其实每天都在上演。

探究“牛肉”风行的深层原因,好喝是“牛肉”风行的最基础原因。但凡懂一点岩茶的人,都知道“岩骨花香”是岩茶最迷人的魅力。“牛肉”是最能体现岩韵或称岩骨的茶。好的“牛肉”,确实让人感慨,入口的冲劲十足,岩骨凛烈,桂皮香或乳香细密,滋味细腻饱满,变化丰富,的确迷人。

这样的茶喝后最易上瘾,别说半岩茶,外山茶,就是普通的正岩茶都觉得缺少力道,喝得像清汤寡水了。也就是人们说的“入得岩茶的坑,想出就出不未了”。

以前有茶友喜欢喝普洱,觉得只有普洱最有内质,岩茶有火气。后来有机会喝到“牛肉”,喝着喝着,才发现“上当”了,岩茶的沉厚或幽长的香气,直接或绵厚的冲劲,层层变化的滋味,再难以在其他茶类中找到。

肉桂这个品种,在清代蒋衡的《茶歌》中,就写到“桂微辛”,历史也可称得上悠久。在武夷山大面积推广,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事情,当时不少茶园都改种上了香高的肉桂和汤醇的水仙,这两个品种也就成了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了。

要说肉桂的产量稀少,似乎不能成为理由。只是,武夷山的山场面积相对于云南等地真的是太小了,想想看,仅仅一个西双版纳的布朗山,开车都要两三天才逛得完,徒步半天就几乎走完的坑涧岩茶产量绝对是少之又少。一条著名的“牛栏坑”,走得快半小时就能走完,它的肉桂,产量能大到哪里。

只是,和牛栏坑一样著名的悟源涧、流香涧的茶叶产量更是少得可怜,可它们却未能享受奢贵与殊荣,原因何在?

并不是说它们不够霸气,要知道三坑两涧本来就是顶极岩茶的代名词,每一个地方,都极具个性魅力,都拥有不少的“粉丝团”。

一款好茶能够风行,更重要的原因,其实在于市场营销的推广。

吸引眼球的是各类新颖的事件,“牛肉”和各种“可以喝的肉”,塑造了一个“很好玩”的事件,热度之下,人们乐于尝试。

好玩的名字,好喝的内质,趣味盎然,雅俗共赏,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微信微博推波助澜之下,于是,“牛肉”很快风行起来。这种方式,对岩茶的推广效果极好。“牛肉”的经典品牌,除了各式营销事件,会再加上精美的包装精美,到位的推广,堪称经典案例。

而武夷岩茶中的老丛水仙、大红袍、四大名丛,其实都极具魅力,“牛肉”之后,下一个会是他们吗?

一个人的大红袍和北大荒

近来腰颈椎都是不适,莫名的时候,真是感觉痛苦失落万分.

你说,就这把年龄,就这么样了?

曾经以前的多少雄心壮志,多少理想冲劲,就如此淡薄下来?

时常不止一次的反思.

痛定思痛,还是顺其自然吧.

谁若说我,是经历的少,不够成熟老道.

哎呀,我只能无言以对,那是他不了解我.

却也奇怪了,人是慵懒,食欲呢是出乎寻常的好.难道体重超标的人都这样?吃饭完毕不长时间,就感觉饿得慌.还是因为自己嗜好喝茶的习惯所造成.怎么说,某人的话头,我就是一头猪,家里的盘底是我的,剩盘也得亲自消灭.平时数我的饭量大,就是来者不拒,来者不惧,只要是不是浪费,我是通吃.

过日子嘛,还是日照话,泼实点,哪有那么多繁琐的讲究,将就点嘛.

大雪,其实入冬以来,还真的没有见过雪.我说的节气大雪.昨天还意外的收到一条温馨的短信息,念给大家听听.不知道是不是原创,反正够酸.名曰:寒冷冬季,虽没有北风吹起。没有雪花飘起,你也多保重,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今日大雪,我的祝福伴你整个冬季,保佑你:平安吉祥,开心欢喜....

呵呵,先别问谁发的,关键是人家关心,只能说明我的人格魅力还是有的.

嘿嘿,权当厚脸无耻.

虽说没有下大雪,即便是稀松的零零星星的雪花也还是没有见影.早晨起来的哩哩啦啦的小雨竟也持续了一天,冬天令人惆怅,这置身于冬雨淋漓之中,心情也是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接回来小语,上了一会网,眼看指针到了17点半,这天短了,这个时分,却也黑灯瞎火灯火阑珊了.手机没响,没有人打搅,也好也不好.好的是,整日喝酒的日子毕竟不长久,结婚的人了,这难道不正常?不好的是总是担心被遗忘,总是有点多多少少的空虚.

那就大红袍,一个人的大红袍.

虽说前些日子去逛荡,心血来潮,弄了一些各种品牌的火锅底料,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这一月有余,挨个体验过来,五味杂陈,还真觉得这大红袍不孬.味正,特鲜美,且耐煮,应该是在众多的川味麻辣中,独树一帜.

晚上不能吃太多的脂肪,那就涮点蔬菜.告诉你一个涮的新发现,就是这大红袍涮蘑菇特别好吃.不论是金针菇,香菇,还是平菇,绝对入味.再就是涮黄豆芽,一个字,鲜的不得了.

三块五一包的大红袍,一块钱的黄豆芽,半斤某天讨价还价十块钱一斤的金针菇,再加半个小时的电费.

哎呀,有点眩晕,也有点醉了.自己涮火锅,就是一个人的独酌.真若找到感觉,肯定是不错.想想旧事,一个人倾诉,打开音乐,最好是激烈节奏感强烈的那种旋律,一边这一边那,两不误.

说回来,我不是吃辣的那种人.可这大红袍我可真能享受得了.这六十度的北大荒,尽管是度数高点,可在我的嘴巴里,却是甜甜的高粱醇香.

您相信吗?

我真的习惯了一个人喝酒.

四两北大荒,今晚就这些了.

某人看了个电视剧【蜗居】,感觉似乎领悟到了什么真谛,近来发觉有些异样,也可能怪我敏感过度.这下雨的周一,没事抱着一本【二十五史】翻了几页,反反复复的琢磨了半天,也是感慨良深.

人生呀,就是这火锅,什么都要有,什么都得涮涮,品味一番,才不虚枉走这一遭.

南平:紫砂壶\"联姻\"大红袍

福建南平:紫砂壶"联姻"大红袍

一块毫不起眼的泥土,经过拍、勒、压等工序后,渐渐成为一个茶壶的雏形……昨日上午,在武夷山启动的大红袍“品茗·论壶”紫砂名家名壶展上,来自江苏宜兴的高级工艺美术师丁淑萍向观众现场展示了紫砂壶制作技艺。

本次壶展为期两天,由闽北日报社、武夷山市新闻中心主办,是“品茗.论壶”名家名壶系列展的首站,江苏宜兴的五位陶艺名家携近百高端名壶参展,当地茶界、收藏界人士慕名而来,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赏。

当天上午,笔者慕名来到展会参观,现场大红袍茗香氤氲,造型各异、典雅精致的紫砂壶在灯光的映衬下流光溢彩,陶艺家有的现场制作展示精湛技艺,有的认真细致向参观者介绍鉴赏收藏知识,有的则用紫砂壶冲泡大红袍,演绎壶与茶的相得益彰……前来参展的陶艺家笑阳说,大红袍名闻四海,茶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武夷山又兴起紫砂壶收藏热,此次壶展正是两地的一次文化“联姻”,能让当地收藏爱好者充分了解紫砂壶文化,使茶与壶更好地相互融合。一位武夷山收藏爱好者认为,这种会展形式是茶文化的一种延伸,不仅普及知识,推广文化,还将有效推动当地休闲、文化旅游。

据介绍,系列展共分三站,后两站将于6月6日与13日在南平市区展出,每站为期二天。(周文杰 王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