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走近武夷山的国宝——大红袍

走近武夷山的国宝——大红袍

2019-06-09 访问量: 16 茶礼仪网

从武夷山回来一个多月了,很多东西想沉一沉再去回味。可今天与朋友聊起武夷山,自然聊到了武夷山的大红袍,让我想起了那个走近大红袍的日子。

过去,说起大红袍我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可是自从去了武夷山的大红袍景区,在天心岩下永乐禅寺之西的九龙巢陡峭绝壁看到仅存的6株大红袍,并且听阿乔给我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大红袍的来龙去脉后,我对大红袍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回到家后,曾经很正宗其事地品味过大红袍,果然那滋味的感觉就有了不同的凡响。也许情感的东西也泡在了茶里。

上图的“大红袍”红色雕刻字旁的几棵山间岩石上的树,就是久具盛名的“大红袍”茶树。如此看来其貌似乎也很平常,但如果了解一下它的经历,就知道它是多少的不平常了。我听到几个有关这几棵“大红袍”的轶闻,很有意思,也很能说明它不凡的历史。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茶类中唯一获此殊荣者。

●2007年10月10日10时10分,“乌龙之祖,国茶巅峰——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内隆重举行。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在国博近万件各类藏品中,除此前曾收藏的古代茶具用品及清代宫廷内的普洱茶饼外,此次由武夷山市政府捐赠的大红袍母树茶叶系该馆入藏的唯一现代茶叶。

●最正宗的大红袍是生长在武夷山峭壁上的,人是无法上去采摘茶叶的,每年都是由特别训练的猴子上去采摘,一年的产量不过40斤左右,这40斤茶叶都是用来拍卖的,市面上是无法买到的。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国家主席送给香港特首董建华20斤大红袍时,戏说把中国一半的茶都送给他了,那年的大红袍好像拍得了历史最高价。

●据称,武夷山市政府曾拍卖的20克母树大红袍,被广州一著名酒楼南海渔村以18万无的价格买走。

●关于“大红袍”的来历,有一段动人的传说。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

●1745年9月,满载而归的“哥德堡”号在回程中搁浅沉没。1984年“哥德堡”号残骸在瑞典被发现。而让人称奇的是,深埋海底两个世纪的武夷山茶由于密封好,至今仍能冲来喝,有幸饮过此茶的人称,还可以品出浓浓的茶香来。1993年9月,瑞典哥德堡号沉船茶叶等珍品在上海博物馆展出。

有用+10
分享

应酬多喝大红袍能护肝

大红袍有很好的养生功效,含有较高的茶多酚、 茶多糖、茶氨酸等物质,具有抗癌、降血脂、降血压、增强记忆力等良好的作用。大红袍可以明显减轻酒精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临近年底,你的应酬是否也变得更多了?高脂肪、酒精是否在挑战你的肝健康?除了从食源 上减少此类物质的摄入外,多喝点茶也许将对您的健康有所帮助。
刘仲华,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 期致力于茶叶的功能成分研究。他曾以某品牌的大红袍为样本,通过实验对比小白鼠的肝脏发现:大红袍可以有效调控酒 精肝小鼠的肝脏代谢,减轻酒精肝小鼠的临床病理学指标的不利变化,包含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 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同时,大红袍还可以明显减轻酒精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另外,饮用大红袍后的 实验鼠的肝脏表面要比没有饮用的实验鼠光滑、鲜艳,肝脏触摸起来也更有弹性。
此外,1983年,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观察了一组血中胆固醇 较高的病人,在停用各种降脂药物的情况下,每日上下午两次饮用大红袍,连续24周后,病人血中胆固醇含量有不同程度 下降。
据了解,大红袍有很好的养生功效,它含有较高的茶多酚、 茶多糖、茶氨酸等物质,具有抗癌、降血脂、降血压、增强记忆力等良好的作用。其中,茶多糖含量是红茶的3.1倍,绿茶 的1.7倍,它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血脂;茶氨酸的含量达1.1%,还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具有增强记忆力、降低血 压的作用。
但在购买上,消费者并不要一味追求高级别茶。“老百姓其 实不需要买高档茶,完全可依据个人经济能力和个人口感喜好选择每斤售价在100元至300元的茶叶。”中国着名茶学者赵 英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大家在购买茶叶的时候要重品质轻级别。赵英立提醒道,有些级别高的茶因采摘时间太早 ,使其做出来的茶叶营养价值不足;反之,有些便宜的茶养生效果会更佳。
在泡饮大红袍方面,国家高级评茶师刘安心提醒,饮用大红 袍最好选用山泉水冲泡,水温要沸腾,可接近100℃;最宜选用南方人小壶小盅的功夫茶品尝方式,这样才能体会到大红袍 的色香味。
其次,大红袍一般可冲泡10次左右,冲泡到第二泡茶至第四 泡茶是精华,需乘热细啜,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浅斟细饮,且浸泡时间可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而适当延长。 但需要注意的是,武夷山大红袍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时过多饮用。

大红袍几种香型

大红袍分为清香型、熟香型2种,清香型的特点为清鲜,花香夹带绿茶的清高鲜爽,滋味甘爽,微青涩;熟香型的特点为香气浓沉厚重,杯底挂香,滋味醇厚甘活,岩韵韵显且耐泡,但清纯度欠佳。

大红袍的两种香型:

清香型。其特点:清鲜,花香中带绿茶的清高鲜爽。滋味甘爽,但带青涩。品种特征明显易鉴别,但岩韵不够突出。

汤水橙黄至黄绿色,较淡。叶底鲜活,赏心悦目,但香气不耐储藏,品质易变。该类型适合于刚接触武夷岩茶的新消费者。

熟香型。其香气浓沉厚重(不显清高),杯底香(挂杯香)特好。滋味醇厚、甘活,岩韵强而耐泡,但常带杂味(如闷味、陈味等)而欠清纯。

汤色深浓、久泡不易退。叶底无看相,品种特征淡化。茶性更温和、不伤胃。该类型适合于“老茶鬼”。

冲泡大红袍时常见的香气特点:

1、干香

是指干茶所具备的茶气,有个很好的方式来区分干香的好坏,将盖杯用开水加热后倒干,取适量干茶置入杯中,加盖轻摇即可闻香。

在闻干香的时候可以感受出茶叶的干香效果,是否有异味杂味,但不易区分出茶品的好坏。

也不好在些环节鉴品出茶的品质或品种特征。

2、盖香

盖香是区别茶叶品种特征及品质高低的重要环节。很多茶品的特征在杯盖的表现都是很明显的,当然,盖香也是从茶的香气上对茶叶品质好坏进行评定重要指标。

茶品在盖香上的表现主要有:品种香(茶香),花香,炭火味,果糖香,等。

3、水香

是指茶水入口后在口腔中的香气。这时是对盖香的进一步加深了,也就是对盖香的进一步确认。

4、碗底香

是指几泡以后,将盖碗倒置,取出茶叶后盖碗碗底的香气。这个香气也是对茶叶品质高低的进一步确认,以清幽的香气为上。

当然主张,盖香,水香,杯底香的三香一致为上了。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

1、香气

香气清爽,吸入后,深呼一口气从鼻中出,若能闻到幽幽香气的,其香品为上。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为上。

清香型(轻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

2、滋味

入口甘爽滑顺者美,苦、涩、麻、酸者劣。茶水无质感淡薄者是为下品。苦涩味的轻重往往决定岩茶品质的高低。

冲泡次数,通常为八泡左右,超过八泡以上者更优。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说法。

3、外形

干茶的外形色泽也可作为品质鉴别的参考。通常要求外形匀整,条索紧结壮实,稍扭曲,色泽油润带宝色。

陈茶则色泽灰褐。条形不完整或碎茶多的就差了。另外,茶叶的叶底也可以作为茶叶品质的参考,应软亮匀齐,叶底红边明显。

结语:

综上所述,大红袍茶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不管是外观还是内质都是独具特色的,无明显苦涩、有质感、润滑,回甘显、回味足!

记者手记:后“大红袍”时代的营销策略反省

作为一个茶品牌,武夷“大红袍”已经红遍了大江南北,甚至可以说直接引领了新一轮的茶市热潮。如果单从这个结果来看,当年武夷山市决定把品种繁多的武夷岩茶统一在“大红袍”之下,通过多层面、立体式的文化营销打响“大红袍”品牌,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战略选择。

2006年初,45集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为低谷中的武夷岩茶带来了一股春风。武夷山敏锐地抓住了这一难得机遇,整合资源,趁势而为,大力宣传“大红袍”品牌。同年5月20日,以“浪漫武夷、风雅茶韵”为主题的首场大红袍茶推介会在福州西湖举行。此后连续多年,类似的茶文化营销活动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大中城市举办了几十场。而由张艺谋执导的《印象大红袍》的公演,更是将这出“文化大戏”推向高潮。

当年的武夷山茶市单价低、产量少、缺乏科技含量,茶企之间竞争无序,如同一盘散沙。而相形之下,安溪“铁观音”通过品牌运作,已经风靡全国,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武夷岩茶统一打“大红袍”品牌,可以视作一个必然的选择。而这一营销策略,实际上与“铁观音”如出一辙。

武夷岩茶的品种,除了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腰等五大名枞外,现在仍然保存常见的还有300多个品种,加上那些不太知名的,据称有上千种,这在全国其他茶类和产茶区中是极为罕见的。再加上种植地点上还有“正岩”、“半岩”和“洲茶”的区别,品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且同一区域不同山场仍会出现风味的不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对武夷岩茶品种与品质的认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甚至会觉得如同“一头雾水”,因而在市场推广上阻力不小。“大红袍”乃“茶中之王”,历史底蕴深厚,知名度高,将其作为一个象征性的“统称”,无疑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容易打响品牌,利于推广普及。

然而,这一营销策略在取得立竿见影的市场效应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围绕“大红袍”的含义出现诸多的误读、分歧与疑问。通过百度指数搜索一下关注度,“大红袍”远比岩茶更知名,可以肯定,只知“大红袍”而不知武夷岩茶的大有人在。而在百度提问中,发出“‘大红袍’到底是什么茶?”等相关提问的竟然多达十几万项。对于许多人来说,“大红袍”是与天心岩九龙窠高岩峭壁之上的那6棵母树画上等号的。但从2005年起,武夷山已经对外界宣布停止母树大红袍的采摘,那么,市场上随处可见的“大红袍”从何而来?对于“大红袍”的一个常见的解释是,上世纪80年代初,武夷山有关部门与科技工作者对六棵母树“大红袍”进行无性繁殖试验,到目前为止,通过无性繁殖推广的“大红袍”茶园种植面积已达4万余亩。问题是,无性繁殖“大红袍”仅是进入流通的武夷岩茶的一小部分,包括水仙、肉桂等主流品种在内的其他岩茶同样被打上“大红袍”的品名。另一个常见的解释是,“大红袍”是类似于鸡尾酒的拼配茶,用产自武夷山的各种茶叶经过打堆拼配而成。市面上大量的中低端“大红袍”的确是由拼配而成的。但这一点同样会给外界造成误解,以为武夷岩茶都是拼配茶,从长远看,无疑会影响到人们对武夷岩茶的认识理解,影响到未来岩茶往高端路线的发展。

“大红袍”的红极一时,同时也意味着武夷岩茶的市场营销进入了后“大红袍”时代。在后“大红袍”时代,知名度已经不成问题,而武夷岩茶的美誉度、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呈现、附加值的实现,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有必要对宏观的营销战略进行及时的反省与调整,还大红袍这一品名以准确的定位,为武夷岩茶的整体形象正本清源。

从理论上讲,任何营销策略都必须建立在产品本身的特点与优势上,武夷岩茶具有品质优异、历史悠久、品种丰富、产地著名、文化深厚等五大优势,而品种与风格的丰富性、复杂性作为武夷岩茶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其不可替代的魅力所在。武夷岩茶在能够产生上千个品种,反映了历史上“岩茶热”曾经到达的高度,也正是“差异化竞争”的结果。武夷岩茶的各个品种,经过相应的工艺制作,在香气、滋味和汤色上都独具风韵特色,而一旦被冠以统一的品名,给消费者的印象就如工业生产线上下来的量化产品,只有简单的等级划分,没有独特性可言。而且,品名的笼统性,也容易给以次充好、用外地茶鱼目混珠等市场行为以可乘之机。因此,用单一品牌取代品种,等于抹杀差异、掩盖个性,丢弃了武夷茶文化中的宝贵内容。

从资源上看,得天独厚的原生态自然环境是武夷山的生命线,不容破坏,所以武夷岩茶的出路在做强,而不是做大。著名茶叶专家骆少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武夷岩茶的原环境原滋味原工艺消失了,武夷岩茶也就名存实亡了。”

是走统一尺度、量化扩张的路子,还是回归本真,着力挖掘文化资源;是迎合追随市场,还是主动引领市场,这是武夷岩茶当下面临的又一次战略选择。

内涵越丰富的事物往往越慢热,但也越能够持久深入。这正是文化的一个特性。

武夷岩茶要做“皇冠上的明珠”,而不能变成麦当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