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大红袍属于哪一类茶

大红袍属于哪一类茶

2019-06-09 访问量: 16 茶礼仪网

大红袍属于哪一类茶

很多人喜欢大红袍,却不知道大红袍属于哪一类茶。大红袍属于乌龙茶类,大红袍又属于半发酵茶。大红袍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十分名贵。

大红袍属于乌龙茶类,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 在中国茶叶分类里有红茶,绿茶,青茶之分.青茶的代表类别是乌龙茶,而乌龙茶有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之别.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扛鼎之品. 生长在武夷山脉的茶叶独领山水灵气,山间岩缝和沟壕的特别土质赋予大红袍一种坚韧,醇厚的品质.传统的烘焙方式更增添了大红袍茶类特有的与木有关的碳香和火香。

大红袍又属于半发酵茶。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泉水自罅滴落。泉水中附有苔藓之类的有机物,因而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茶树两旁岩壁直立,日照短,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上平时茶农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调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制的器具 ,因而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特殊的药效。从元明以来为历代皇室贡品。

对于大红袍属于哪一类茶?大红袍属于乌龙茶类,大红袍又属于半发酵茶。大红袍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十分名贵。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有用+10
分享

大红袍的茶叶起源


武夷岩茶生长于武夷山地区,茶品历史悠久,品质极佳,而且具有独特的岩韵风味,其中的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姣姣者。对于现在的大红袍来说,其茶叶起源是如何的呢,下面大家就跟随大红袍官网小编我一起来看看吧。

大红袍茶叶起源

据传,在清末明初的时候武夷岩茶就十分的出名了。在1921年的时候,蒋叔南游记中就有记载着武夷山的多处地点可以看到有大红袍的印记。不过,具体在武夷山的哪些地方,却没有详细的介绍。

在随后的五十至七十年代之间,人们有关大红袍的记录都是九龙窠大红袍中的3株。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由陈德华主持开展了对于大红袍的考察、整理等方面的工作。考察组进村入户,拜访有关专家与有经验的前辈,了解武夷岩茶多款茶品的相关情况。

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悬崖峭壁的半山腰,从这次考察中并没有发现其他地方有关于大红袍的记录,许多传言也没能够证实除了九龙窠外其他地方还有大红袍的存在。在对武夷岩茶的品评、鉴定中,众人都首推大红袍为其中的最佳茶品。最近今年经过不断的扦插种植繁育,大红袍的树种也在渐渐的增多。

大红袍的绝韵茶话

大红袍茗,茶红天下。在武夷四大名枞中居首冠,在国内外誉有“茶王”之称。然而,大红袍红,红在茶韵,为茶中一绝色。

“岩韵”特美的大红袍,灌木型的树冠半开展,高1.5米,鲜叶近椭圆形,叶尖纯下垂,呈深绿色。由于精心种植,细心采摘,科学制作。冲泡后,汤色呈深橙黄色,清明艳丽,叶片红绿相间,见绿叶镶红边之美感。茶香馥郁浓长,香高持久,滋味醇厚,回味甘爽,多次冲泡不脱原茶真味兰花香。

大红袍堪称茶中瑰宝,作为贡品,过去一般人难得品饮,史载其茶每两值银百两。清代乾隆皇帝在品饮全国各地贡茶时,题词评曰“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硬”。

大红袍的产季,简述大红袍的采摘时间、方法

武夷大红袍,因早春茶芽萌发时,远望通树艳红似火,若红袍披树,因此得名。大红袍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与所有的茶叶一样,对于采摘时间有一定的规定,具体如下!

大红袍的采摘时间

2005年中开面采在5月16日,高山区5月18日后(2004年5月11日开采)。从采制时间上看,据林馥泉1941年当时记载九龙窠大红袍采制时间是5月17日,2005年的市茶叶研究所按小开面采摘的时间是5月11日,中开面为5月16日,高山茶区为5月18日。

一般在每年的4月底到5月中旬。采摘武夷春茶一般在谷雨后立夏之前,夏茶采于夏季前,秋茶采于立秋以后。武夷岩茶的香气别具一格,胜似兰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浓厚清活,生津回甘,浓饮且不见苦涩。

大红袍的采摘季节

1、春茶:一般都是在谷雨之后立夏之前采摘最佳。

2、夏茶:一般在夏至之前。

3、秋茶:一般是在立秋之后。

大红袍的采摘方法

大红袍的采摘与一般红绿茶不同,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交成熟(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鲜叶不可过嫩,过嫩则成茶香气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气粗劣。而且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采和带露水采;不同品种、不同岩别、山阳山阴及干湿不同的茶青,不得混淆。

大红袍的制作

1、采摘

采摘的时间一定要恰到好处,春茶一般是在谷雨和立夏之间采摘,夏茶在夏至前采摘,秋茶则是在立秋后采摘。采摘时茶叶嫩度对成茶的质量影响很大。茶叶过嫩,无法满足焙制的要求,成茶香气偏低,味较苦涩;相反,茶叶太老则味淡香粗,成茶正品率低。

2、萎凋

是形成岩茶香味的基础,最常见的是日光萎凋法。萎凋中变化显著的是水分的消失,促进鲜叶内部发生理化变化。在日光下萎凋,将茶青匀摊在特制的以竹竿组成的晒青架上。根据日光(斜射)强度、风速、湿度等因素和各品种对萎凋的不同要求而掌握。在萎凋过程中还要并筛结合翻拌。操作要轻,以不损伤梗叶为宜,翻后适当缩小摊叶面积,防止水份过多散发。萎凋原则是"宁轻勿过",才能有利于恢复一部分弹性,俗称"还阳"。

3、做青

是岩茶制作过程中的特有精巧工序,目的是形成其绿叶红边的独特风格和色、香、味俱全的重要环节。费时长,要求高,操作细致、复杂,从"散水"、"退青"到"青水"、恢复弹性,时而摇动,时而静放,动静结合,反复相互交替的过程,既需摇动发热促进变化,又要静放散热抑制变化,并以此来塑造岩茶的特有风格和岩韵。

4、炒青与揉捻

岩茶炒青主要的是把前阶段萎凋做青过程已形成的品质相对固定起来。并起纯化香气的作用。高温下完成团炒、吊炒、翻炒三样主要动作,才能达到品质要求。起锅后趁热迅速于特制的十字状阶梯形的揉捻笠上揉捻,然后复炒。复炒时间极为短促,是补炒青不足。再加热,促进香韵和味韵的形成,起到极其重要作用。复炒后趁热适当复揉,条索更为美观。

5、烘焙

复揉后的茶叶经解块后,于焙笼中摊放在特制的有孔平面焙筛上,明火高温水焙,各焙窟温度从高逐渐到低,在不同温度的条件下完成水焙工序。下焙后过筛,置于筛中薄摊后放在晾青架上晾索,在透晾并待茶条转达色后。

6、拣剔

剔除梗、片,再经巡茶者拣出不够好的茶条。拣完加焙炖火,在炖火后团包。团包后,还要最后复火,俗称坑火,以去纸中水分。这样对提高耐泡程度、醇和度、熟化香气及增进汤色能起明显的作用。炖火结束后,趁热堆装箱,对岩茶内含物质能起热处理的催化作用,以达到香气、滋味的提高。炖火过程的细致处理,为岩茶所独有,而为任何其它茶类所不及。

综上所述,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茶树为灌木型,树冠半展开,分枝较密集,采摘的时间主要是有是三个季节,不同的季节采摘的茶叶品质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