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大红袍茶叶来历解读大红袍茶叶的传说

大红袍茶叶来历解读大红袍茶叶的传说

2019-06-09 访问量: 16 茶礼仪网

大红袍武夷岩茶的一种,因多种传说而得名。

大红袍茶叶来历解读大红袍茶叶的传说

大红袍母株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终年有水从岩顶流下,带着岩顶所积累的养份,形成恰到好处的灌溉。另外,由于母株所处的岩石位置,能够挡住中午猛烈的阳光,却会反射太阳的光线往母株,故此母株的生长环境是其他邻近岩茶茶树所缺。由于这种特殊的生长环境和植株,大红袍母株极为珍贵。

关于大红袍此名的来历有两个说法

一说大红袍此名来自该树清明时节嫩芽紫红的颜色。由于猴子对红色的嫩芽比对绿色的叶子感兴趣,故能适当的采集大红袍的叶子。

另外一个说法则源自一民间故事: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秀才临行辞别时,老方丈赠送一小包茶叶,嘱咐秀才好好保存,将来会有用得着的地方。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直到一日,皇后得了个腹痛的怪病,秀才想起当日老方丈所赠的茶叶。皇后在服用茶叶所煎成的汤后迅速复元。皇帝大喜,命状元往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

1930年代,崇安县长吴石仙在大红袍母株所生的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和通仙井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有用+10
分享

访瑞泉岩茶厂学习武夷茶文化中的仪式与传统


崇安县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东西北均为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仅南部较为平坦。当地人依照县境内各乡镇的气候、海拔与地域环境的细微差异,将本地特产归纳为“东笋南茶西鱼北米”:东笋也即冬笋,南茶也即岩茶,西鱼也即鲜鱼、北米也即白米。这四种特产正好出产在崇安县的四方,且东与冬、南与岩、两与鲜、北与白谐音,因此称之为“东笋、南茶、西鱼、北米”,不仅道出了四特产的优质,还道出了四特产的产地。

从“东笋南茶西鱼北米”的民谚可见,与大多数单一的农业种植占经济主导的农村地区不同,品种丰富的山区土特产品是闽北山区经济结构的一大特色。在崇安县,除了茶叶生产以外,木材、纸、笋、香菇、樟脑、药材、烟草、桐油、茶油、莲子、陶器、瓷器、漆器、靛、糖、木船、煤、石灰、滑石、铁、木炭等20多种土特产也是山区的主要经济来源,其中又以茶、纸、木材生产区域最广。不同于农业种植随着春耕秋收的生长周期而自然收获,山区土特产的一个显著特点即是需要对原材料采取专门技术的后期加工,这在产品整个的生产过程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由于山区山高林密、沟壑纵横、环境更为复杂,从事这些产品加工的工人群体的生存环境比在平原地区从事农耕的农民更为恶劣,危险性因素也更多,在山林中时常会发生一些工伤事故,人们常常将之解释为山神、厉鬼作祟,为趋吉避凶,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许多山林中的加工种植业都形成了本行业特有的信仰和仪式。比如伐木行业,凡是开办伐木厂者,开厂之先,必先以猪头、糯米饭、酒及荤素菜肴摆供于山场,点香烛、焚纸钱,以求山神护佑,长保平安。在办厂期间,每日点香,逢农历初一、十五日,还需再设荤素菜肴和米饭,以祭山神。山场结束时还要再盛祭一次,以示善终。从事竹木加工行业的,每年农历二月初六,集中竹竿、柴棍、农具及一切竹木制品在城关集会,举行柴头会(蜡烛会)。从事茶叶种植加工行业的,则在每年茶季到来时有开山、祭祀山神的传统仪式(详见前述)。

此外,在闽北乡间的婚丧嫁娶、岁时节庆、日常生活中无不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和仪式传统,这些仪式信仰与下层民众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闽北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岁时性的习俗有:

立春时,以大碗盛饭高尺许,旁边插上香葱,称为“春饭”,再用细沙栽白菜二棵于碗内,用红纸写上“新春大发,福随春至”、“福临君子宅,春至吉人家”等字句贴在碗边以迎春。如果当年没有立春,叫“哑年”。据说哑年养猪难。

每年元旦过后,乡间有舞龙灯、舞狮子的习俗,至元宵焚化,叫“屠龙”。

农历四月初八“嫁毛娘”,以红纸书:“四月初八大吉祥,家家户户嫁毛娘,嫁得毛娘深山去,千年万载不回乡”,贴于庭柱。

端午节要晨起扫地,撒石灰、挂蒲艾、葛藤门上,饮雄黄酒。下午龙舟竞渡,城关有龙舟:青肠仔、水鸡角、天罗花、沙老虎四条。

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帝君诞辰,当天如果下雨,就叫关公磨刀水。

农历六月六日为“天口节”,好事者多为小狗洗澡,这天晒书不生蛀虫。

农历七月初七有洗灯、磨刀、打井的乡俗;农历七月半,县衙门、东岳庙、城隍庙、各会馆都要做道场,举行“孟兰之会”。民间烧路纸祭祖,也有以纸糊物、冥洋封成包裹状,上写死者姓名,生卒年月,各种焚化,叫“烧封包”。

中秋时,亲邻以月饼相馈赠,以瓦作塔,内置干柴,入夜引火焚烧,叫“烧宝塔”。妇女们到菜地偷毛芋,在月下煮食,据说吃了会生孩子。

十月十日,各家各户要酿酒,名“十月白”。

除夕过年,席间祝酒要说一些讨吉祥的话,猪血叫“发”财”,猪肝叫“欢喜”;年糕叫“高升”;花生叫“生财”;猪肚叫“银荷包”;蛋肠叫“穿线索”;吃完要留些饭在碗里,叫做“留住买田”;火笼中放入盐、茶、米,叫“炙年”。

在崇安县,民间流行着各种巫教、占卜与迎神赛会。在过去,乡下有人生病了,家里人并不是直接找郎中拣药,而是请巫师搞“过关”、“烧路头”、“退土”、“送茅船”、“做狮出替”等法事。各寺庙定期举行各种香会,有八字香、子息香、古南香、拜水谶、拜血盆、开光佛诞等。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政权在基层农村展开的一系列“破旧立新”运动,许多巫教、赛会都曾一度被视为封建残余而革除,经过思想一改造的村民也很自然地将本地的旧风俗解释为“迷信”,但随着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社区中的仪式传统全面复兴,许多村民,尤其是有经济实力的人又开始热衷于“做迷信”。

武夷镇天心村是武夷山正岩茶厂家的主要集中地,被誉为“中国岩茶第一村”,也是笔者主要田野调查地之一。村子坐落在景区赤石北人口,与对岸青山连绵的风景区只隔着一条浅浅的崇阳溪,一排排的民居沿溪而建,芳草萋萋的水边不时有白鹭飞过。作为一个“新村”,天心村是1998年武夷山申报世界遗产名录时才从景区内搬迁移出的。在此之前,村民们散居在景区内的水帘洞、莲花峰、天心庙、慧苑寺、马头岩等大部分正岩茶产区,以种茶做茶为主要生计来源。迁出景区后,天心村的村民们依然经营着祖辈传下来的茶业,村里的正岩茶山占了整个景区正岩的80%以上。几乎每一户村民都拥有一个茶厂,茶厂的名字大部分取自于武夷山景区内三十六峰或九十九岩的各个峰名、岩名,比如幔亭、大王、玉女、天游、接笋、瑞泉、虎啸岩等。

村里的房屋大多为独幢的四层小洋楼,“家”与“厂”合二为一,主人的日常生活起居与茶叶加工均在此进行,一般的设置为:一楼为初制茶的加工间,二楼为茶叶评审室、包装储存间,三楼为主人起居室,四楼为饭堂、厨房兼杂物堆放间。沿溪的房屋,面朝崇阳溪的一面通常都设计为落地式玻璃窗,充分利用了天心村“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作画屏”的天然地理优势,设置为雅致的茶室。常常有外地来的茶客、商户和游客在此品茶,谈生意。天心村的村民一般每户人家都会有一辆“皮卡”运输茶叶,大一些的茶厂会有一辆以上的“皮卡”用于生产,另外一辆小车主人自用,生意做得更大的还会有专门的商务车用于接待。每年,由武夷镇茶叶学会和市茶叶同业公会联合筹办的“民间斗茶赛”都会在该村举行。参加斗茶赛的茶农会拿出家里最好的茶样,编号后由组委会的茶叶专家现场品评,评出“茶王”及各类茶的金、银奖。获奖者无不欢天喜地,“斗茶赛”也成为天心村最为重要的一项“新民俗”。

天心村村民的祖上主要来自闽南、江西和浙江三个地方,因此村里的方言较为混杂,社区内部交流用闽南语、江西话和浙江话的都有,但与外面的人交流则用普通话或者武夷山话。一些年轻人和小孩,很多已经不能说祖籍地的方言。虽然现在村民们都住进了独立的小洋楼,但在饮食起居、婚丧嫁娶、信仰等方面,这个村依然保持着较多的传统风俗。作为以茶叶生产为中心的村子,村里的许多风俗都与茶叶密切相关。比如,有一次,笔者的房东黄大姐感觉有些头痛,于是她自己找了几种当地的草药煎成茶水来喝。她说,这些草药包括蒜种尖、huo hong水、鱼腥草、荫藤、老梗咳、jo bian la(石壁藤)等,并且在喝下这样的茶水后,她感到头痛减轻了。2008年春茶产制季节,有一对亲友打电话前来借宿,但被黄大姐委婉拒绝了。挂了电话后,黄大姐告诉我:“我们武夷山做茶的人家,在做茶时是不能接待同房的夫妻的,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大概也算是保持一种仪式性的洁净。

瑞泉岩茶厂是笔者在天心村进行田野调查时接触较多的一个茶厂。与村里其他茶厂一样,“瑞泉”同样也是一栋四层的小楼,家住与茶叶加工合而为一。与其他茶厂不同的是,这家茶厂注入了更多的“传统”元素:摆放在门口的是一台“九一八”式揉茶机。一楼堆放的茶箱,也不同于其他茶厂通用的“武夷岩茶”纸箱,“瑞泉”的茶箱仿制17—18世纪武夷茶漂洋过海到欧洲时的木板箱,胶合板茶箱内衬牛皮纸和铝箔,外面有毛笔书写的篆体“瑞泉”二字。绕过前厅,后面几间房分别是青间、捻揉间与焙间,间隔陈设着一些古老的制茶用具,包括木制揉茶机、篾编圆桶摇青机这些属于古董级别的制茶工具。捻揉间按照传统茶厂的格局摆放着揉茶桌,墙上挂着揉茶篱。焙间设有十个焙窟,每到做茶季节,焙窟上的焙笼从早到晚一直热乎着,旁边搁置有焙铲、焙刀、炭勺、刮灰刀、拖篱等全套的烘焙用具。走上二楼,曲折的长廊上仍旧陈列着一些与茶有关的旧物,如旧时茶商随身携带的提箱、装大洋的钱箱、茶厂中量米用的器具方、斗、升等。绕过长廊是一间茶室,茶室布置地古色古香,正前方的长几上供奉着白玉的佛像,旁边摆放着佛珠、造型各异的紫砂壶、宋黑釉盏等古茶具及一本《黄氏族谱》。

二楼廊间的一幅镶裱在玻璃框中的《岩茶世家,瑞泉黄氏》的文赋,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通用版江夏黄氏的族谱,追溯了“瑞泉”黄氏家族的历史:

武夷岩茶类为乌龙,起源清初,已历三世,黄家有幸与之同行,代传十二,立厂瑞泉。

黄氏源流谒祖寻根,肇始中原光州,派从楚国江夏,晋代入闽”开基邵武和平,裔孙分衍散居八闽大地。我祖随迁择居永春章溪,先辈唯命迁移广信裴村,时在清初,缘因海禁,得以闽南宗亲提携涉足岩茶栽种制作,同邑人开发武夷茶产业,与宗亲研创乌龙茶技艺,因诚实劳作得厂主赏识,经年小有积蓄,开始自行创业,卜胜景章堂涧北,办小厂号名瑞泉。此处山高涧深,碣石密林,该地僻静清幽,蝉噪鸟鸣,福地荫瑞泉,佳境孕岩韵,虽系小厂,却也殷实。先祖开基,裔孙守业,共享名山殊荣,分得岩茶利益,苦心经营与哀叟迭代传。至十黄公瑞喜,制茶技艺山人公认。建国初期,一九五五年授派外出传艺,前抵泉州、永春交流切磋,为时月余,得褒扬非同一般,当年事老辈常提。喜公育三男一女,时下已是子孙满堂,多与岩茶为伍,产制营销论文。三子贤义得传最深,技高业精颇受注目。缘传统风格承瑞泉,调基传承技艺存谱系,制作经营有规章,茶产品行销于国内外,传承人受聘任技术总监。

瑞泉因为岩茶而兴盛,黄家寄望瑞泉而拓展。

裔孙黄贤庚谨撰

公元二零零八年八月八日

据族谱记载,瑞泉黄氏为福建江夏黄氏一支流。明末(崇祯皇帝时),因为海禁,黄氏第十二代祖“彦捷公”迁居闽赣交界的分水关,常年在福建崇安县与江西信州府之间来往,几十里路来来回回,不定期地到武夷山管理茶山和做茶。康熙四十八年(1708年),江夏黄氏“士汉公”迁居于武夷山。瑞喜公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于。1929年来到武夷山,当时是常年在武夷山与江西上饶之间“挑崇安担”,到1931.年左右定居武夷山。最初主要是帮人管理茶园,先在三岩洲住了两年,然后搬到第二个居住地馒头峰,此后迁到慧苑的瑞泉岩住了六年,又搬回到霞光岩住了两年,最后定居于水帘洞。瑞泉茶厂创办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黄氏先祖应仍主要是帮工),民国时期瑞泉已经有了自己的茶山与茶厂,年产大概200斤(毛茶),制成精制茶可能就是100斤,这在当时的武夷山算是中等规模了。民国以后,原来的瑞泉茶厂逐渐荒废。如今的瑞泉岩茶厂是在瑞喜公的三子黄贤义手上重新恢复的。20世纪80年代集体制解体后,黄贤义一家开始自己做茶、卖茶,最初主要是在景区卖茶给游客,并取名瑞泉茶庄。

后来逐渐扩大规模,兴办了瑞泉茶厂。黄贤义的长子黄圣辉在1998年时带着一批岩茶到马来西亚,这批茶受到东南亚佛门禅院的青睐,此后打开了东南亚禅茶的销路;二儿子黄圣亮也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技艺传承人,并受聘于一家规模很大的“天邑茶厂”任技术总监。

2008年12月,瑞泉岩茶厂签下了风景区内的一块场地“宝树堂”,打算将其改建为一座展现岩茶传统手工技艺的“茶博馆”。这块场地坐落在离景区北门约两公里的一处山坡上,面朝着一大片的茶园,背靠着青翠连绵的群山,据说风水很好。但由于此前的“宝树堂”是一家台湾保健药企业设在武夷山的一个销售点,这一销售点专做游客的生意,往往让游客亲眼见了各种蛇,再现场取蛇胆,卖蛇胆、蛇油膏、蛇鞭、熊胆等保健品。在将其改造为“茶博馆”之前,“瑞泉”特意请来了一批僧人做了一场法事。此时的“宝树堂”虽已不再经营,但熊园里还有三只黑熊,其中两只都被取下了一只熊掌。熊园旁边的一个玻璃暖房里,仍有许多泡着蛇的瓶瓶罐罐。天心村传言,是因为这里杀过太多的蛇,杀孽太重,而瑞泉黄家又是信佛的,所以这次才请了和尚过来超度这些亡灵。2008年12月22日,僧人在“宝树堂”做了整天的法事。“宝树堂”正中间的大厅里布置了一座法坛,法坛正中供奉有一座佛像,佛像前摆放有香炉、木鱼、钵等物件,法坛前的地面放了两排蒲团。第一排蒲团为僧人们所用;隔了一张长条案几后,又铺了三个蒲团,为黄家三兄弟跪拜所用。法堂的左边设了一座“往生堂”,粉红色的纸上写了“往生堂”三个字,横贴在最中间,左边书:九品谴花为父母,右边书:愿主西方净土中。中间竖写道:佛光接引法力提携本宅界内一切被杀畜生之香/位。法堂的右边设了另一座“延生堂”,用红纸写了“延生堂”三个字,横贴在最中间,左边书:愿得智慧真明了,右边书:愿消三障诸烦恼。中间竖写道:佛光注照本命元长祈安消灾信人黄圣辉合家长生之位/禄。上午8时20分左右,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的主持泽道法师来到“宝树堂”,开始主持仪式。泽道法师着黄衣,披红色袈裟,站立于法坛正中;左边两位僧人,右边四位僧人皆着黄衣,一边敲木鱼一边诵经。黄圣辉站立于僧人们的身后,在诵经声中,伏在蒲团上跪拜,并为佛像上香。然后,七位僧人开始鱼贯巡游各个房间。第一位僧人手持类似于钵的法器,第二位僧人手持木鱼,第三、四位僧人空手,第五位僧人左手持一个盛满水的白瓷杯,右手持一杨柳枝,不断地从杯子中沾水出来,抛洒在空中,泽道法师走在第六位;走在最后的是一位灰衣僧人,手里拿着一个矿泉水瓶,不时地往前面僧人的白瓷杯子里加水。僧人们一路诵经、洒水,巡游完每一间房间后,大家又回到大厅,黄圣辉、黄圣强两兄弟分别往延生堂、往生堂上香,再一起跪拜佛像(黄圣亮未到,空了一个蒲团)。众人再面向法坛拜了几拜,泽道法师道“保佑大家吉祥”,仪式结束。

除了这一次规模较大的法事活动以外,2009年春茶采制季节开始时,为配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武夷问茶》的拍摄,瑞泉岩茶厂恢复和展演了传统的“开山”仪式: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和烟雾中,黄贤义扮演“包头”走在最前面,到茶山后为茶工散烟、发红包,然后开始采茶。每年的元宵节,黄家也会专门请来舞狮队热热闹闹地舞一次狮子。据黄贤义回忆,以前在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时,地方首富都要请戏班子到崇安县来演戏,主要是请绍兴帮的,茶农都很爱看。

大红袍茶是热性还是凉性,大红袍的属性简述

大红袍属于不折不扣的茶界明星,属于半发酵的青茶(乌龙茶),是一种品质非常高的茶叶,那大红袍是不是与所有的乌龙茶一样,属于凉性茶吗?具体如下!

大红袍茶是温性茶叶

大红袍属于乌龙类,大红炮茶性温,滋味醇厚,香气浓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后,还有原茶的桂花香味。真正的大红袍母树无性繁殖的后代有人 北斗,雀舌两个品种,再就是市面上多为拼配的商品大红袍。

产自福建省武夷山,是武夷山四大名枞之首。关于大红袍的故事和传说很多,但更为特别的是它的品质。传统产区的大红袍条索紧结,色泽青褐油润,净度佳,较为匀整;汤色橙黄油亮带宝色,香气馥郁显兰花香,滋味醇厚,岩韵充足,叶底紧实软亮。

大红袍的适宜人群

1、用脑多人群

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一种游离氨基酸,对人体大有益处,福建农林大学鉴定:大红袍茶氨酸达1.1%,是各种茶叶中含量最高的。

经科学研究测试,茶多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显著影响,可提高中枢神经的多巴胺的活性,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经常用脑的人群,不妨泡上一杯大红袍,对考试党,上班族等智力劳动者而言,是大有脾益的。

2、易疲劳人群

茶叶都含有咖啡碱,大红袍也不例外,可以激活我们的中枢神经,强化心博,变得兴奋起来,驱走疲劳。对咖啡因敏感的人,喝了茶,会因为咖啡碱而更兴奋。

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究其根源,是由个体的基因决定的,是否对咖啡因敏感也是因人而异的,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花几百块就可以做一个基因检测:对咖啡因敏感,是因为人体的第15号染色体中CYP1A2基因作用,影响代谢酶的活性。

3、三高,虚胖者

生活条件好,生活节奏快,不知不觉间就患上了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或者虚胖,而乌龙茶的减脂效果,降压效果早已名扬中外,大红袍包含的茶多糖含量是红茶的3.1倍,绿茶的1.7倍,茶多糖可以降血糖,降血脂。部分易胖人群(又是基因决定的),大红袍是绝佳的伴侣。

4、中老年人

大红袍对于老年人而言,是很好的养生保健茶,不仅有延缓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另据最新研究显示,其还有降三高作用,建议中老年人可以尝试饮用。

综上所述,大红袍属于乌龙茶,是一种温性的茶叶,不仅口感特别的好,最主要的是功效也非常的多,所以大红袍是很很多的人饮用!


《印象大红袍》-张艺谋印象系列泛滥王潮歌:每一个都有创新

金鹰娱乐讯张艺谋结束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工作后,首度开工的作品便是武夷山风景区的实景山水剧《印象·大红袍》。2003年8月张艺谋成功打造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后,《印象·丽江》、《印象·西湖》等相继问世,《印象·海南岛》正在排练,《印象·大红袍》是张艺谋、王潮歌、樊跃这个“铁三角”的第五个“印象”。当印象系列一直顺风顺水时,却传来消息,福建人、央视原文艺中心主任、著名导演邹友开披露:福建省有关部门对《印象·大红袍》还在论证中,之所以迟迟不能开工,是有专家和群众对《印象·大红袍》提出了“雷同”的质疑。邹友开:“印象”多了不新鲜!

“张艺谋的‘印象’现在有点太多了,福建武夷山的《印象·大红袍》都是第五家了!多了就不值钱也不新鲜了!”昨日下午,邹友开在接受记者采访,谈及“铁三角”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为他的家乡福建打造的《印象·大红袍》时,忍不住直言。

邹友开告诉记者,前不久,他才回到了福建老家。得知张艺谋正率领团队在武夷山风景区打造《印象·大红袍》,心里很高兴。但同时,他又很担忧:“第一、张艺谋团队的印象一个接一个,有点多。第二、印象系列作为张艺谋的文化品牌,把印象作为商业炒作提高知名度可以理解,但硬把印象搬到武夷山,能否像《印象·刘三姐》那样轰动?我表示怀疑;三、艺术贵在创新。如此雷同、重复地做印象,很难吸引游客!上亿元的投资成本何时能收回?”记者问:“张艺谋的《印象·海南岛》现在已经红红火火开工了!《印象·大红袍》开工了没有?”邹友开说:“从目前我所了解的情况,《印象·大红袍》还没有施工,演员也没有挑选,整个工程还在策划中。”

记者又采访了负责张艺谋《印象·海南岛》音乐创作的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吴军,他证实:“《印象·海南岛》已进入施工阶段,但《印象·武夷山》目前还没有开始施工。”

武夷山:《印象·大红袍》还在论证

针对邹友开的质疑和不同意见,武夷山景区管委会对外宣传的苏先生回应:“目前《印象·大红袍》的整个项目还在论证中,还没有看见施工队伍。不过,张艺谋很尊重我们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意见,大红袍是武夷山的名茶,他已将《印象·武夷山》项目改名为《印象·大红袍》。”

苏先生介绍:《印象·大红袍》是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文化旅游项目,是希望借助张艺谋的高水平创意策划,把大红袍文化用艺术形式予以再现,丰富武夷山的旅游,弘扬武夷茶文化。既然有关方面如此重视,为何又迟迟不开工?苏先生有些神秘地笑着说:首先,张艺谋打造《印象·大红袍》,不存在任何破坏武夷山生态环境的问题,因为选景地址是在武夷山风景区60公里以外。但因为这个项目总投资高达1亿元以上,能否很快收回成本,实话说,现在成了大家议论的热点。另外,对于“印象”有点多,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

重庆:《印象·武隆》已搁浅两年据悉,张艺谋的印象系列此前就出现了尴尬,在《印象·大红袍》迟迟未开工前,《印象·武隆》已悄然搁浅两年。

2006年11月8日,重庆媒体报道,作为张艺谋新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外景地,重庆市武隆县旅游局正式与张艺谋签订了打造《印象·武隆》协议书,力请张艺谋打造《印象·武隆》。张艺谋对武隆山水非常感兴趣,报道称将在奥运会后启动《印象·武隆》的工作。

但昨天记者向武隆县方面多方打听了解到,《印象·武隆》至今也没有动工的迹象。武隆县旅游局一位女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表示:“两年多前,确实与张艺谋团队签《印象·武隆》协议书,但现在一直没开工。到底什么原因,我也不清楚。”

王潮歌:每个“印象”都有特色

针对邹友开对“印象”太多的批评意见,昨晚记者又电话采访了王潮歌。她的助手修小姐代表王导进行了回应——

“我们对邹友开提出的意见表示尊重。至于他提出的印象太多的说法,我们也有不同的观点。印象现在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文化品牌,要拿掉”印象”,换新的概念,有些困难。按照张艺谋的导演原则,在打造每一个印象上,我们都会因地制宜,针对当地具体风景区的实际特点,在主题表现、节目内容、艺术形式、演员表演、包括表现力上,都有重大突破和创新,打造生动而震撼的不同的新‘印象’”。

至于《印象·大红袍》,修小姐代表王潮歌说,没有提前开工,主要是为了做得更好。有些细节方面还在做方案。《印象大红袍》这台演出将长达70分钟,预计在2009年10月与观众见面。总之,在打造武夷山风景区方面,张艺谋肯定有创新,有重大突破,不会让观众、游客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