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红茶>滇红茶>滇红茶包装也是一门艺术

滇红茶包装也是一门艺术

2019-06-14 访问量: 16 茶礼仪网

茶叶包装也是一门艺术,好的包装能让一件产品起死回生,滇红茶包装之道源于古代,早在古代,我国茶农、茶商就十分重视和讲究滇红茶包装与收藏。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中就谈到了茶叶保鲜、保香的包装技术,说到一种封藏器物叫“堉”。

滇红茶包装之道源于古代,发于宋朝,到了宋代,对滇红茶包装,特别对朝贡名茶的贮藏包装更加重视,有用蒻叶封裹,每隔两三天放在焙箱中相当于体温的温度烘茶。宋徽宗赵佶对茶事很考究,他著的《大观茶论》中就谈到茶叶的包装技术:“焙毕,即以用久竹漆器中缄藏之,阴润勿开,终年再焙,色常如新。”到了明代,茶叶的保鲜包装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有用瓷坛装的、铜铸垆装的,也有用陶器缸装的、锡瓶装的。

滇红茶包装也是一门艺术

在闽台茶区,有句民谚:“三分人七分装”常常被用来形容茶叶包装之重要。在当地茶区有很多茶叶包装的故事。

古时候,阴天连绵,各地茶商因买不到包装物,茶叶受潮变味,后悔莫及。滇红茶包装竟奇货可居,也赚了大钱。

所以说,滇红茶包装之道不仅仅是一门艺术,也是滇红茶在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不能忽略,我们再生产滇红茶的时候,滇红茶包装根据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品质而包装不同,滇红茶的包装之道也就是经营之道,所以,每件事情,都不是小事。

有用+10
分享

滇红化学成分与质量检测(二)

滇红化学成分与质量检测(二)

一、滇红茶中的糖类物质

茶鲜叶中的糖类物质包括多糖和可溶性糖类,前者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和果胶物质等;后主则主要是一些单糖、双糖和少量的寡糖类,包括果糖(0.73%)葡萄糖(0.5%)阿拉伯糖(0.4%)蔗糖(0.64%~2.52%)棉籽糖(0.1%)和水苏糖(0.1%)。多糖可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水解酶的作用下部分水解,糖苷键断裂而形成水溶性的寡糖甚至单糖。水溶性糖是茶叶中的主要甜味物质,能缓解茶汤中苦涩味物质茶多酚、咖啡碱的刺激性作用;这部分糖含量越高,茶叶滋味就越甘醇。同时,可溶性糖还可以与氨基酸、多酚类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色泽悦目并具有花香的物质。

(一)多糖类在红茶制造中的变化

纤维素、半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或木质化部分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分别占茶鲜叶干物质的4.3%~8.9%和3.0%~9.5%,嫩叶中含量低,老叶与成熟叶含量较高。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红茶制造过程中几乎无变化。淀粉是一种贮藏物质,在茶鲜叶中含量为干物的0.2%~2.0%,嫩叶壁老叶少,芽叶中更少,淀粉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物质,但在加工过程中淀粉在水热作用下产生裂解含量下降。果胶物质在红茶的制造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萎凋中鲜叶的原果胶含量减少,而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加,在揉捻、发酵过程中,水溶性果胶急剧减少而原果胶却略有增加,干燥时原果胶略降,水溶性果胶急剧下降。

(二)可溶性糖在红茶制造中的变化

茶鲜叶中的可溶性糖包括一切单糖、双糖及少量的其他糖类。单糖是一类不能在被水解的最简单糖类物质,在茶鲜叶中以游离态或以苷的形式和结合状态而存在。双糖是由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分子缩合而成,在一定条件下可水解而成单糖,常见的有葡萄糖和蔗糖。

可溶性糖在红茶的制造过程中变化比较复杂。Robers(1958)指出,整个萎凋期间糖大约减少4%;Devchoudhury(1980)的分析资料证明,萎凋期间非还原糖和总糖的量急剧下降,发酵期间由于非还原糖的消耗及双糖或多糖的部分水解,还原糖量增加,干燥过程中还原糖略有增长。

1988年,在深入研究鲜叶加工成红碎茶中糖的变化是,分析发现木糖和阿拉伯糖分别减少了20.4%,蔗糖减少50.7%,麦芽糖和蜜二糖分别减少39.1%和49%,果糖和葡萄糖分别增加60.7%和28.1%,但可溶性糖含量下降了36%。并认为寡糖含量高,牢固度虽强,但冲泡时,分散性亦大,不利品质。只有单糖含量高,颗粒性好,在湿度下也能保持形态。因此,红茶可溶性糖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单糖。

上述可溶性糖在红茶制造中的含量变化不同,这与制茶的外界条件等差异有关。在鲜叶加工中,叶组织内部既同时存在着多糖类物质水解成的可溶性,也存在着单糖和双糖的无补偿呼吸分解及其转化。若可溶性糖的来源多于消耗和转化,则总表现为增加,反之则减少。

离体的鲜叶在酶的作用下,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一些双糖和多糖能水解成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单糖,供呼吸作用时消耗,糖类总量在不断减少。在这一过程中,单糖也消耗减少。但由于其他糖类的水解作用形成的单糖超过了被消耗的单糖含量,而表现出单糖含量反而增加。在揉捻和发酵中,单糖或由于有较多的氧化转化而下降,或由于双糖和多糖有较多的水解而增加。干燥时的水热作用,一部分大分子的糖类物质又能进一步热裂解成单糖,但由于还原性糖在干燥阶段发生焦糖化作用和糖氨缩合构成红茶的香气等,其含量变化不定。

双糖的含量在红茶制造中一般趋于减少,这是由于双糖在酶或热的作用下,水解而成为单糖。如蔗糖在蔗糖酶的催化下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或者在蔗糖磷酸化酶的催化下形成l-磷酸葡萄糖和果糖。

可溶性糖不仅是滋味物质,给茶汤带来甜醇的味道,而且在红茶的制造过程中,可发生焦糖化作用和羰氨反应,生成相应的醛类和吡咯类、吡嗪类含氮化合物等,对红茶乌润的色泽和香气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及蔗糖等与苯丙氨酸混合液在热处理条件下,能产生玫瑰花香与稻草黄色物质。优良的红茶,常具有一种近似“蜜糖”的香味,这种香味常在干燥工序打足火时采用‘‘低温长烘”中产生,就是因为茶叶中的单糖在烘焙时产生的类似糖香的结果。但如果采取持续高温,不仅会消耗过多的氨基酸和糖

类等可贵品质成分,也会产生较多的非水溶性黑色素和某些挥发性组分,使香气组成失调,有损茶叶品质。

总之,红茶的滋味、汤色和香气,都与可溶性糖的存在与转化有关,因此,在制造工艺上,采取适宜的工艺条件,使多糖有更多的水解,可溶性糖能含量提高,并防止这些可溶性糖被过多地呼吸消耗,以及适度地控制羰氨反应和焦糖化作用,是红茶生产中提高红茶品质所必须的。

滇红化学成分与质量检测(二)

二、滇红茶中的蛋白质、氨基酸

茶鲜叶中氨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为干物16%~19%,粗蛋白含量据其分析方法与条件不同差异很大,一般为20%~35%。氨基酸的含量约占鲜叶干物重的1.5%~4.0%,嫩叶中含量较多,老叶较少。已分离鉴定的氨基酸有25种以上。

在红茶制造中蛋白质含量减少,据安徽农学院(1961)分析资料,“祁红”在制造过程中鲜叶含蛋白质17.87%,毛茶则将为14.25%~17.05%。

氨基酸在红茶制造中的变化比较复杂。在红茶的制造的萎凋阶段明显增加,以后个各工序又逐渐减少。在红茶制造的萎凋、揉捻和发酵阶段,由于酶和邻醌的作用,可使氨基酸氧化成醇、醛类香气。氨基酸除本身偶联氧化形成红茶香气物质醇、醛外,还是红茶加工中许多芳香物质形成的先质。

此外,氨基酸还参与红茶色素的形成。Vuataz和Braudenberager(1961)从刚发酵的斯里兰卡和干燥的红茶中分离出茶红色素,通过研究其性质发现,其中有0.55%的氮,将其水解后发现有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脯氨酸、丝氢、酪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等十几种氨基酸。萧伟祥等(1992)也将红茶汤中提取纯化的茶红素(TR)用0.2mol/LHCl在沸水浴上水解1h,水解产物进行微晶纤维素薄层层析鉴定,证实其中有茶氨酸的存在。Hazarika等(1984)在对茶红素组分分析中发现,氨基酸参与TR-1、TR-2、TR-3及TR-4的构成。在茶汤色泽反应中,TR-1和TR-2显微褐色,滋味较淡,TR-4黑褐色,它们是茶汤变暗的成分。而TR-3则呈红褐色,具有一定的收敛性,对茶汤的醇和滋味有一定的作用,对茶汤色泽最为有利。

滇红化学成分与质量检测(二)

三、滇红茶中的叶绿素

在红茶加工中,色泽由鲜叶的绿至红及棕色/乌黑色的转变,是依赖生物化学反应的两个主要步骤,一是多酚类的氧化,鲜芽叶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使无色的酚转化为有色产物——橙黄色的茶黄素和红棕色的茶红素;二是叶绿素的降解作用,包括水解和脱镁。

在红茶制造中叶绿素的破坏从引起变化的原因来看,一是由于酶(叶绿素酶)的作用,所产生的生物化学变化,二是由于非酶作用(叶片中的酸性条件与烘干时热的共同作用);所促进的化学变化。从变化的形式看,一是水解,二是脱镁。

红茶制造的工序不同,叶绿素的存在环境状况不同,因而引起叶绿素产生破坏的主要原因和形式也会不同。在萎凋过程中,叶绿素的破坏主要受酶促水解,并且由于鲜叶不断失水,叶细胞内部向酸性转化,促进了这种水解作用。在揉捻和发酵过程中,叶绿素的破坏主要是脱镁作用,叶绿素含量出现迅速而大幅度的下降。在干燥过程,特别是干燥前期,由于高温湿热作用,叶绿素仍存在着脱镁作用及热酯解而破坏。其含量进一步下降。

脱镁叶绿素、脱镁叶绿酸和残余的叶绿素影响传统的红茶色泽。Pradip等(1993)还根据脱镁叶绿素/茶红素的比值将红茶外形色泽分为三类:棕黑色比值介于0.04~0.05,棕色比值通常低于0.04,而特别黑的茶比值高于0.05。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是构成干茶及叶底色泽的主要物质,它们与红茶的内质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故对茶汤特征无多大贡献。但如果加工中叶绿素未得到足够破坏,残余过多,其绿色与茶多酚的有色氧化产物混合在一起,便形成“乌条”现象,而对于干茶色泽、叶底和茶汤等将起不良的影响。(图由南茗佳人茶业摄影工作室提供)

 滇红化学成分与质量检测(一)

滇红茶的泡法如何?

滇红茶的泡法如何,它在冲泡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在冲泡的时候要怎么样去操作。像我们通常泡茶的话,可能不会去注意太多细节的东西,那如果要按照要求来泡茶,自己要求严格一些的话,泡茶还是蛮有难度的了。关于滇红茶的泡法如何,我们下面一起来聊聊。

滇红茶的泡法可能并不只有一种,现在我们来谈大众化的泡法。有些人喜欢喝普洱茶,因为普洱茶有生津止渴,刮油、暖胃等功效,但是有些朋友又偏爱云南滇红茶,下面来看看各种滇红茶的冲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滇红茶的泡法如何?

滇红茶的泡法首先是烹水沏茶,量茶入杯后,然后就冲入沸水。泡茶的水温也是特别讲究的,过热茶气欠醇,过低香气滋味无法充分释放。而后红茶经冲泡后,通常经3分钟后,即可先闻其香,再观察红茶的汤色,浸泡的时间决定着红茶的甜度。这种做法,在品饮高档红茶时尤为时尚。至于低档茶,一般很少有闻香观色的。

最后,便就是品饮尝味了,当等到茶汤冷热适口时,我们就可以喝了。这样冲泡出来的茶,可谓是一个经典,这样泡好之后,总感觉茶特别特别地新鲜。不喝不知道,如果您有去这样尝试,这款茶肯定会令您回味无穷的。有兴趣的话,您就按照滇红茶的泡法去操作操作吧。

茉莉滇红茶的功效,茉莉红茶——功效多多!

茉莉红茶采用红茶工艺生产,且保持了传统的茉莉花茶窨花工艺,在保留茶品鲜香的同时,还呈现出红茶的醇和特色。最主要的是保留了茉莉花茶、红茶的功效,具体如下!

茉莉滇红茶的功效

1、防辐射

茉莉红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能防辐射,尤其适合经常对着电脑的人饮用。

2、抗压解疲

茉莉红茶中的茶碱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3、养胃护胃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其性温和,无刺激性,肠胃较弱的人饮用有暖胃和增加能量的作用。

茉莉花茶的功效

1、行气开郁

茉莉花具有理气止痛方面的功效,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茉莉花所含的挥发油性物质是其行气止痛的主要成分,可缓解胸腹胀痛,下痢里急后重等病状。

2、舒缓情绪

现代药理研究还表明,茉莉花具有安定神经,让人情绪更加稳定的作用,因而对于精神紧张的人群,喝点茉莉花茶对于神经有松弛的作用,可以帮助这类人群稳定情绪,解除不良的情绪带来的影响。

3、清除口臭

茉莉花本身具有芬芳的气味,同时它还具有抗菌作用,对于口腔有清新口气和抗溃疡的作用,此外,茉莉花中含有的氟对于预防龋齿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4、减肥

喝过茉莉花茶的朋友常会出现肚子特别容易饿的情况,这是由于茉莉花有效成分中分解脂肪的作用非常强,可帮助人体有效的起到解除油腻,帮助消化以及的减肥作用。

红茶的功效

1、提神消疲

红茶中的咖啡碱藉由刺激大脑皮质来兴奋神经中枢,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进而使思维反应更加敏锐,记忆力增强。

2、生津清热

红茶茶中的多酚类、醣类、氨基酸、果胶等与口涎产生化学反应,且剌激唾液分泌,导致口腔觉得滋润,并且产生清凉感;同时咖啡碱控制下视丘的体温中枢,调节体温,它也刺激肾脏以促进热量和污物的排泄,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

3、利尿

在红茶中的咖啡碱和芳香物质联合作用下,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提高肾小球过滤率,扩张肾微血管,并抑制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于是促成尿量增加。

4、消炎杀菌

红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再经由实验发现,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使蛋白质凝固沉淀,藉此抑制和消灭病原菌。所以细菌性痢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红茶颇有益,民间也常用浓茶涂伤口、褥疮和香港脚。

综上所得,茉莉红茶是一种将茉莉花茶千年窨制工艺与红茶工艺创造性的结合一体的创新茶,不仅有着茉莉花茶、红茶的口感,还有着彼此的功效,所以非常值得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