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白茶>福鼎白茶>水仙茶树做白茶

水仙茶树做白茶

2019-07-04 访问量: 15 茶礼仪网

水仙茶树做白茶

又名水吉水仙或者武夷水仙。无性繁殖系,小乔木型,大叶类,迟芽种,三倍体。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编号GS139-1985。原产于福建省建阳县小湖乡大湖村岩叉山。栽培历史100余年。在福建各茶区栽培普遍,尤其是闽北、闽南茶区为多,主要分布在建瓯、建阳、武夷山、永春、漳平等地。广东的饶平、台湾的新竹、台北以及浙江龙泉等地也有引种。

水仙茶树做白茶

树势高大,自然生长可高达5-6M,分枝部位高,分枝稀疏,树势半开张,主干较明显,为小乔木型。嫩枝红褐色,老枝灰白色。叶色深绿,富关泽,页面平展,浓绿,有油光,富革质。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端尖长,尖端和基部略下垂。叶平均长10.2cm,平均宽4.43cm,长宽比平均为2.26.主脉明显,基部较宽扁,侧脉整齐,5~11对。锯齿较深面均匀,平均42对。花大型,雄蕊低于雌蕊,花多,一般不结果,或仅结极少数单位粒果,播后出土亦少,故用压条、扦插繁殖。发芽稍迟,约3月中旬开始萌动至11月中旬停止生长,生长期全年达8个月。春茶4月下旬达一芽三叶盛期,芽头较疏但芽肥壮,茸毛较多,全披白毛,嫩芽叶淡绿色,芽育能力尚强,持嫩性较差,一芽二叶长6.6cm,百芽重59g,一芽三叶百芽重112.0g,一芽二叶鲜叶含氨基酸约为2.6%,茶多酚25.1%,鲜叶水浸出物含量高达49.23%,单宁22.29%。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在福建最低温低下可以安全越冬。

有用+10
分享

不同情况下福鼎白茶的不同冲泡方法

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特性,当然在不同的环境下也是有不同的饮用方法的,那么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不同环境下福鼎白茶的冲泡方法吧。

中国传统六大茶类中的福鼎白茶是茶中的珍品,具有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今天就为大家讲解一下如果在不同的环境下福鼎白茶的冲泡方法。

一、杯泡法:

此法在独自饮用的时候最为适合,准备一个200ml的玻璃杯,取出3-5g茶叶,再用90度左右的开水,首先洗洗茶叶,然后用开水直接冲泡,泡的时间根据个人口感喜好自己掌握。

二、盖碗法:

这个泡法合适两个人对饮,先拿3G福鼎白茶放入盖碗,在用90度摆布的开水将茶洗一遍温润闻香,以后就像功夫茶相同,初次泡30秒到40秒,以后再每次递减冲泡时刻,这让出来的效果就可以品到福鼎白茶的新鲜口感。

三、壶泡法:

此法最合适三五至交一同的时分,用大容量潇洒杯,或许用大肚紫砂茶壶,将6G摆布的福鼎白茶放入里面,然后90度开水服侍洗茶,温润茶香,在46秒摆布即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特色是口感毫香浑厚。

四、大壶法:

十分合适一大群人在一同长时刻饮用,取15G福鼎白茶,放入大瓶瓷壶,用90-100度的滚水直接冲泡,喝完就续水,白茶的特色即是十分耐泡,就算长时刻泡着口感仍然醇香,放在那里从早喝到晚一点疑问都没有。

以上即是小编为我们介绍的不一样环境下福鼎白茶的冲泡办法,小编还要友谊提示一下:以上几个即是冲泡福鼎白茶的办法,各位饮用白茶的时分要注意投入的茶叶量要适中,饮太多,或太浓的茶会伤害到人体。

福鼎白茶:中国茶中的白雪公主

白茶是茶叶活化石。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是白茶而不是绿茶。“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先民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种自然晾青的茶叶“萎凋”, 是古老的制草药方法,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太姥娘娘亲授白茶治病救人的传说,与学术界关于中国茶叶生产历史上最早的茶叶是白茶的推论不谋而合。

  白茶为什么是白色?其品质特征的形成,一是采摘多毫的幼嫩芽叶制成,二是制法上采取不炒不揉的晾晒烘干工艺,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福鼎大白、福鼎大毫茶树是采制白茶的主流茶种。

  福鼎白茶茶种燎原,白茶制作和品鉴的真传三味却是乡土难离。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在于萎凋。传统制法是采下新鲜芽叶晾晒至干,不炒不揉,使茶芽自然缓慢地变化,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叶鲜叶中的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形成白茶“芽叶完整、密披白毫、色泽银绿、毫香显著、滋味鲜爽” 的特殊品质风格。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列入以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揭秘、梳理、保存和传承福鼎白茶“茶苑至尊”的工艺价值,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以白毫银针为例,制作工艺对鲜叶来源、阳光强弱和晾晒时间要求非常严格。白毫银针的采摘十分细致,传统采摘方法有“十不采”的约束,即雨天不采、露水未干时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风伤芽不采、人为损伤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号称“十不采”,足见其品质要求之考究。

  白毫银针的制法特殊,生产白茶具有很大的风险性,所以在六大茶类中产量最少。表面上看加工工艺十分简单,其内在加工制选的技术要领却不易掌握,特别是要制出好茶,比其它茶类更为困难。白毫银针以自然萎凋的品质最佳,萎凋过程是茶叶内含物发生活跃变化的过程,是形成白茶色、香、味的关键,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精雕细琢,才可制出上品“银针”。

  近年,绿茶类中的白叶茶也有人称之为白茶,却不是白茶类的正宗,如浙江的安吉白茶和宁波白茶。全国各地所产的各种“银针”、“白毫”,也非属白茶。如湖南君山银针属烘青绿茶或黄茶类,广西凌云白毫则系炒青绿茶。

  珍异妙韵

  天下名山僧占多,“好茶出在我山中”。中国的名茶大都与佛门有着深厚的渊源。太姥山亦不例外,最有名的一片瓦寺,寺旁即绿雪芽的祖地“鸿雪洞”,寺僧植茶制茶,以茶待客,周到殷切。诸君莫小觑了这一片瓦寺,就其梵宇而言,十分别出心裁。鸟瞰“金龟爬壁”附近,一块崛岩削如巨瓦,横空突兀,纯属自然巧构,天造地设的结庐佳境。一片瓦寺僧制白毫银针时,僧人沐浴焚香,设坛念经,诚惶诚恐,仿佛稍有忤逆,茶的精灵就会逃之夭夭。“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在咖啡流行到城市每一个角落的时候,谁品尝过白毫银针?汲一罐山泉,捡一篮松果,燃一炷檀香,煮一壶千年仙茶“白毫银针”,可以医愁,可以忘忧。太姥山中,兰溪潺潺,而无车马之喧,茶客身处一片瓦石居幽室,一如往昔岁月里面壁打坐的得道高僧,微许的白毫银针就让人莫齿难忘,从此产生沁彻脾肺的怀想。“宝鼎茶闲烟尚绿”,让心灵静逸地体会旷野的山水之乐,霎时间沧海横流,云卷云舒都在胸襟驰骋,一片瓦寺旁竹海清风,森森款款;耳际萦绕琴瑟嘤鸣,琵琶啼咽,笛箫喑哑,箜篌吟啸,冥然不觉尘世羁栈里的一切。

  茶作为国饮,实际上是濡染与浸透着中华民族精神内质和文化意识的绿色植物。福鼎白茶是和谐饮料,秉承了中国茶艺美学的四大理念:“天人合一,物我玄会”、“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涤除玄鉴,澄怀味象”和“道法自然,保合太和”。日本茶道繁文缛节,清规戒律甚多,远不及品饮白毫银针来得明心见性。太姥山自古是“道仙佛地”,“山海大观”,福鼎白茶与儒、佛、道渊源殊深,息息相通。我们可以在品饮白茶时,体会“放下亦放下,何事来牵挂”,探究“茶禅一味”的佛理;从白茶蕴藏的仙风道骨,领悟“道虽一种,韵有万千”的道学真谛;崇尚白茶淡泊致远、恬淡灵逸的儒者操守,刚正不阿、至清至洁的高士气节。笔者以为,福鼎白茶是人间茶、福运茶,白茶的泡饮是个雅俗共赏的过程。福鼎白茶茶艺,应包括观赏茶艺和居家茶艺,观赏茶艺用于表演,体现其古朴、优雅。居家茶艺体现其方便、简洁。

  让我们以一颗宁静、安稳、平实、和乐的心去品饮白茶,去追求中国茶道的精神实质,不断地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从而豁然开朗、脱胎换骨、重获法门,更加体会到林语堂先生的“只要有一壶茶,中国人到哪里都是快乐的”心境。


太姥山福鼎白茶的历史沿革!

时常会在一个人的时候,给自己瀹一盏白茶,轻轻啜上一口,举头望东南,悠然向往海上仙都太姥山。饮茶思源,情系母树。福鼎寻茶,太姥山是个一定要去的所在,那里正是孕育了福鼎白茶的母树绿雪芽生长的地方。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太姥山福鼎白茶的来源!

太姥山福鼎白茶的历史沿革

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相呼应,尧时的太姥娘娘也在太姥山中发现了茶,并将茶的芽芯晒干用于救治麻疹,这便是白茶的最初雏形。白茶是六大类茶中最先被制成的茶,古人在周朝就采取了“晒干或阴干”这种与制作现代白茶相类似的方式对茶叶进行简单加工,保存茶叶以备祭祀、治病、静修、品饮等不时之需,我们称之为古白茶。太姥山古白茶在唐朝时就已很有名,陆羽《茶经》所说的“永嘉县东(南)三百里有白茶山”,指的就是太姥山。

之后,随着绿茶等其它种类的茶品出现,原始的古白茶便不再是主流茶饮,渐渐地淡出历史舞台。幸亏,那些隐身崇山峻岭中的太姥山原著民们,默默地将这种原始的茶叶加工方式保存了下来,并延续了千百年。

到了明朝,田艺蘅喝过这种茶,忍不住在《煮泉小品》中赞道:"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尤为可爱",人们还给她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这就是明《广舆记》所说的"绿雪芽"。

明末清初时,太姥山绿雪芽声名更盛,清初周亮工《闽小记》、郭柏苍《闽产录异》、吴振臣《闽游偶记》、邱古园《太姥山指掌》都提到她的芳名。此时的太姥山古白茶堪为奇珍,常人难得亲近,难怪汪懋麟诗叹:“贻我绿雪芽,重比南山贾”。

一直到了清嘉庆元年(1796年),福鼎茶人看到白茶的潜在商机,特意向太姥山人学习古白茶制作工艺,采用本地“菜茶”制成“土针”,茶业界公认此为现代白茶诞生的标志。

清咸丰六年(1857年),一孝子据说是得到太姥娘娘显灵指点,在太姥山鸿雪洞绿雪芽古茶树底下找到一株小茶苗,将其移植到山下并繁衍开来,福鼎茶人便用这种茶树的芽制成了白毫银针,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白茶。

现在,那株从太姥山中移植下来的绿雪芽小茶苗,已繁衍成大名鼎鼎的中国茶树良种对照株"华茶一号"——福鼎大白茶,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推广到十多个省份,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茶树良种。

至今,太姥山鸿雪洞的旁边,这株福鼎大白茶的始祖绿雪芽古茶树仍顽强地生长着,她的子孙已遍布大江南北。我们游览太姥山时,可别忘了品饮一杯原产于太姥山的福鼎白茶,品赏她“银装素裹”的身姿和“清醇鲜爽”的汤味之余,感受传承了三千年的太姥山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