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7572普洱茶哪年好?

7572普洱茶哪年好?

2019-07-12 访问量: 19 茶礼仪网

7572是勐海茶厂于1975年研配成功的茶品。无论是用料,还是研配技术、发酵工艺,7572都有着稳定的一致性,虽然经过了数十年农业改良及原料市场的变化,但至今仍能活跃于巿场。而同时期研制出的7542,因为生茶独特的陈化预期,更是引人瞩目。7542持续性长、用料及研配经典,且仓储样式繁多,是普及普洱的标准口感。

7572普洱茶哪年好?

大益7572:由云南大益茶业集团出品,勐海茶厂生产的大宗熟饼茶,从上世纪七十代中期生产至今。大益7572茶饼采用勐海茶区青壮茶菁为里,金毫细茶撒面,渥堆发酵而成的熟茶。每饼重量357克。7572即:1975年的配方,7级茶青制作,勐海厂出品(勐海厂代码是2)。7572亦是勐海茶厂的大宗熟饼茶,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生产至今,发酵适度,茶品色泽褐红,滋味醇厚,汤色红亮,综合品质高。

7572普洱茶哪年好?

7572普洱茶哪年好,7572普洱茶哪个批次好?

7572是产量最大的勐海熟茶产品,也是普洱熟茶的标杆,每年都有很多批次。如果不考虑仓储差异,那最好的批次肯定是1976年的第一批茶。但1976年的产品和2016年的产品价格相差悬殊,所以在这个问题最好加上一个存贮年份和价格的范围,不同的年份及价格品质上也存在差异。

茶友推荐近年的7572批次,601、901、001、101、201经典小饼,都不错,2005年改制以前,只要你能保证是真品,肯定都是好茶,但市面上流通的7572有很多假茶,所以要注意鉴别真假。

7572普洱茶哪年好?

不同年份的大益熟茶7572价格应该会由一些差别,但熟茶的差别不如生茶那样大。正常存储的条件下,901、902批次的最好,不仅是生产时间早,而是2009年毛茶原料的品质好,现在公认的2006、2009年茶品质比其他年份好。2009以后,云南开始了漫长的干旱。。。。。。

有用+10
分享

麻黑普洱茶具有的特征

  普洱茶想必是家喻户晓的一个茶了,也是大多数家庭都会饮用的一种茶叶。普洱茶的历史也是比较悠久的,而且关于普洱茶也是有着不同的说法。现在,对于普洱茶,我们就来看看麻黑普洱茶具有的特征。想必对于麻黑普洱茶,有的茶友也不是很了解,那么,我们就具体的了解一下。

  麻黑村委会隶属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乡,地处易武乡东北边,距易武乡政府所在地9公里,到易武乡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勐腊县120公里。东邻老挝,南邻易武村委会,西邻易武村委会,北邻曼腊村委会。麻黑寨位于易武老街东北面,距离九公里左右,茶园下与落水洞茶园,上与大漆树茶园相连。

 

  麻黑属易武茶区。易武茶区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包括易武、麻黑、易田、曼洛四个乡。原属古慢撒茶区,为古六大茶区之一。

  麻黑茶叶特点:

 

  外形:条索粗壮,芽头显毫,松紧适度利于后期转化;色泽由墨绿色转变为黄绿,最后向黄褐色转变。

 

  香气:转化第1年香气高扬,鲜爽,浓郁;2-3年为过渡期,香气较沉底,三年以上蜜香浓郁、厚重;5年后略微有陈香,香气醇厚且悠长。

 

  汤色:从黄绿明亮转变为橙黄明亮,最后转变为橙褐透亮。

 

  滋味:新茶苦涩亦甚微,表现出易武茶的特点;生津明显、持久,随着贮藏年份增加醇厚度明显增强,茶汤变得顺滑,层次感越来越立体、丰富。

 

  叶底:油润,柔软,厚实,耐冲泡,色泽由黄绿色,最后转变成黄褐色。

  麻黑茶树常年是生机盎然的,而且发芽早、育芽能力特别强,芽肥大叶身,而且叶柄免乌黑油量的,是易武茶非常典型的代表。易武茶香扬水柔,而麻黑茶更以阴柔见长,江内茶中之上品。汤糯、柔、清、雅,花果香.早春香气极好,留杯时间长,汤色油光透亮,口感宽广饱满,柔中带刚,绵密,细腻,韵致精深,香气高扬平衡中正厚重,叶底弹性好厚实。

 

  茶汤入嘴无比纯净无半点邪杂之味,条索整壮,汤色淡黄、香气正、入口滋味苦涩低、叶底色泽鲜明,茶气明显。麻黑茶最出名的是焦糖香,当然也有人说所谓的蜜香,麻黑古树普洱茶香气更多倾向于焦糖香。焦糖香加上甜度,涩度低,回甘持久,这些构成了麻黑茶的总体印象。

 

  对于麻黑茶来说,是很多茶人想拥有的茶品之一,它温柔却不失个性,让你留恋往返。“易武后,班章王”这句话说很有道理。

  麻黑普洱茶陈化特点:

 

  麻黑古茶在第一年是清香,醇正,有特有的焦糖(蜜兰)香气,是古树与台地的根本区别。两年以后清香走,陈香开始出来,第3年到第5是古树转化的特有阶段,茶会突然变得缺少底韵,那是这时候茶的陈香还没完全释放出来的缘故,古树茶是和台地茶相反的,台地茶是开始好,越陈越淡泊,烘青高温的破坏,杂味会一直留在茶中。

 

  古树茶是清醇纯净,给人感觉是淡,但有韵,突出在喉韵上,淡而不薄.陈香慢慢在陈化中越来越强.第6年开始陈香明显,底韵开始出来。到10年以后古茶进入极品期。这时候底气十足,甜水显,回甘好,生津力强。

  上述内容对麻黑普洱茶的茶叶特点进行了一个大致的介绍,可见麻黑普洱茶特征与其它一般的茶有着很大的区别。同时,麻黑普洱茶的陈化特点也是不同的,总的来说,麻黑普洱茶也是非常独特,内质不错的一种茶。

笑谈普洱茶文化:晒青其实不是普洱茶

这是我看了《普洱》杂志的策划主题后,想起了前几年流行的一个调侃文化名人的段子——余秋雨说自己有文化,全国人民都笑了,觉得有趣,也就写了这么一个笑话。调侃之后,还不得不佩服《普洱》杂志的眼光,普洱茶确实是被文化的。什么是被文化,也就是一个东西,大家原以为就是一个土得掉渣的地方特产,突然有一天,有人,不,有越来越多的人,大声告诉你,普洱有文化,而且最有文化,而你不懂普洱就是没文化,于是普洱茶就被文化了,而你也就被普洱了。

笑谈普洱茶文化:晒青其实不是普洱茶

作为一个云南人,我想普洱茶被文化,是这样开始的,2003年的某一天,有人告诉你,你们云南人喝的晒青茶,不是普洱茶,只是普洱茶的原料,于是普洱茶就告别“野蛮”走进文明社会,进入了所谓的文化时代。

普洱茶大概是世界上最奇怪的一种产品,产于云南,却要让台湾人告诉云南人什么是普洱茶。依我的经历来看,自己是版纳人,普洱茶却位于我的经验之外。第一次知道普洱茶,是在八十年代中期,我还是一个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父亲带我去晨跑,指着浓浓的白雾父亲说,这些白雾是用来滋润茶树的,我们勐海是普洱茶的故乡。读小学的我是一个狂热的“家乡宝”,喜欢收集一切美化家乡的知识,诸如“版纳是云南这个植物王国皇冠上的一颗绿宝石”等等把家乡当成宝贝的说法,我都喜欢听,也喜欢跟别人吹,“普洱茶的故乡”无疑也是我向别人炫耀的众多宝贝中的一种。在我的经验里,普洱茶是一种地域概念,也就是普洱茶产于版纳,在普洱集散,只要是产于版纳的茶叶,不管是绿茶、红茶都是普洱茶。2002年,一个分在茶叶部门的同事正告我说,不是版纳生产的茶叶都是普洱茶,普洱茶是一种工艺,普洱茶属于黑茶,当时,我就懵了,还和她争得面红耳赤,至今想来让我害臊。不久自己就被公司调去负责茶叶销售,正好赶上普洱茶开始在大陆有点热了,于是我就正式被普洱了,也因此在普洱茶文化中越陷越深,一直到今天。

普洱茶对少年儿童有哪些作用?

普洱茶对少年儿童有哪些作用?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科学保健的重视,人们的健康意识已经不是“人到中年谈养生”,而从“健康生活从娃娃抓起”。现在家庭中,孩子都很少,大多都是一个孩子,除了功课外,很多做父亲母亲的最关心孩子们的无非就是怎么健康成长,孩子成长所需要的营养是否能跟上他们每天学习的用脑量,而且还不能有任何副作用,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在美丽的彩云之乡云南就有一种非常奇特的茶,它可以解除做家长的一切顾虑,它不但可以使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明目健齿,而且还可以健脑健身,保证青少年儿童可以健康成长!说到这,聪明的家长也许已经猜到了,它就是鼎鼎大名的普洱茶!备受人们喜爱的保健佳品——普洱茶,已经不是中老年人的最爱饮品,现在的青少年儿童也可以饮用,而且效果还不错呢!

那么,普洱茶对少年儿童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1、健齿护齿,普洱茶中含有许多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经常饮用,能去除口腔异味,保护牙齿。所以每天上午和晚上是青少年儿童最需要补充生理机能的较好时机,此时多喝普洱茶可以使我们的牙齿更健康,这对防止蛀牙起着关键作用!

2、明目,早在五百多年前,人们就发现普洱茶有明目的作用,那时还经常用于老年人的视物模糊,其实,现在的科学研究表明,普洱茶不但可以用中老年人,对青少年儿童也同时适宜,而且效果显著。由于人眼的晶体对维生素C的需要最比其他组织高,若摄入不足,易导致晶状体混浊而患白内障。夜盲症的发生主要和缺乏维生素A有关。茶叶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与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因此多饮普洱茶可以明目,能防治多种眼疾。在饮用完成后,青普喝后的茶渣乘热敷于眼部几分钟,如果暗坚持长期坚持,明目的作用会更大。

3、健脑益智,这点归根于普洱茶的成份,兴奋中枢神经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碱与黄烷醇类化合物,具有加强中枢神经兴奋性的作用,因此具有醒脑、提神等作用。实验研究证明茶有一定的健脑、益智功效,可增强学习、记忆的能力,而且普洱茶还可以有效调节人体脑细胞的循环作用,使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增加脑活量,从而提升儿童的智力。

4、防幅射,现在电脑的普遍,很多小学生从二、三年级就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其所受幅射的伤害远远大于成年人,尤其是长期面对电脑显示器的小网虫,因为普洱茶有防辐射的作用,这点还有科学根据,据广东中山大学何国藩等用普洱茶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饮用2%普洱茶可以解除用钴60辐射引起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