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沱茶要多少钱?

普洱茶沱茶要多少钱?

2019-07-14 访问量: 14 茶礼仪网

普洱茶沱茶要多少钱?沱茶是云南茶叶中的传统制品,历史悠久,古时便享有盛名,早在明代万历年间的《滇略》一书中就有记载:“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据资料记载,形似倒置碗状的云南沱茶定型生产已有六十多年,其特异的形状和优良的品质早已为人们熟知,蜚声海内外。1986年,云南下关茶厂的100克普洱沱茶曾荣获法国巴黎金鸡奖。

普洱茶沱茶要多少钱?

关于沱茶名称的由来,传闻很多,有人说因其成品形状如团,团由沱转化而来,故得名“沱”,亦有人说过去云南沱茶主要销往四川沱江一带而得名“沱茶”。其外形与普通茶不同,颇具特色,从上面看类似圆面包,从底下看却又类似厚壁碗,中间下凹,每个净重约100克、250克等不等。通常在包装时,每五个用竹箬包成一包,以树皮绳或竹篾捆绑,结实牢靠,很有意思。据说,制作于此同样是为了方便古时长途运输及其长期存储。

沱茶系列

下关苍洱沱(盒装)产品详情生2015年250克/盒,48盒/件30元/盒1360元/件

0下关销法沱(盒装)产品详情熟2015年250克/盒,40盒/件30元/盒1080元/件新货上市

1下关金榜甲级沱产品详情生2015年100克/沱,5沱/盒,16盒/件138元/盒1980元/件

2下关特级沱茶产品详情生2015年100克/沱,5个/包,40包/件9.8元/沱1880元/件

3下关金丝沱茶产品详情生2015年100克/盒,160盒/件15.4元/盒2200元/件

4下关销法沱(便装)产品详情熟2015年100克/沱,5个/包,24包/件9元/沱1030元/件

5下关甲级沱茶(川渝) 产品详情生2014年100克/沱,5个/包,40包/件7.5元/沱1380元/件

6下关银苍玉洱沱产品详情生2014年100克/盒,4盒/套,160套/件50元/套7280元/件单件可购买

7下关金丝沱茶产品详情生2014年100克/盒,160盒/件26元/盒3800元/件

8下关特级沱茶产品详情生2014年100克/沱,5个/包,40包/件10.5元/沱1900元/件

9下关红盒特级沱产品详情生2014年100克/盒,160盒/件12元/盒1700元/件

10下关红盒特级沱产品详情生2014年250克/盒,60盒/件27.5元/盒1490元/件

有用+10
分享

山哥普洱茶大学堂第七节野生茶与茶园茶的区别

  野生茶究竟能不能喝?是不是野生茶就是好茶?市场上有很便宜的野生茶,但也有些野生茶还卖得“死贵”,动不动就几千块一公斤,在北京我们还听说甚至有达到几万的(倒听旁说还没有考证,呵呵),那野生茶应该是如何看待和认识呢?是不是野生茶就这么值钱,为什么有些又那么便宜?还是野生茶有什么非常特别之处呢?让我们走进普洱大学堂,共同分享、学习与认识一下野生茶。

  本节命题虽为“野生茶与茶园茶的区别”,但主要的还是以认识与了解野生茶为主的学习教程,因此普洱大学堂这次也准备了一款野生茶毛料作为样品来给大家学习与对泡试喝。

  一、关于野生茶的定义

  要想认识野生茶,可能首先要从概念上对野生茶做一个基本定义与认识,以后便于普洱大学堂的学员们沟通与达成共识,野生茶其实就是对茶树种性特征和不同生育环境表述的一个定义,如要较为完整地总结描述,粗略分为以下几种:野生型野生茶、过渡型野生茶和栽培型野生茶。

  1.野生型野生茶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野生茶种类多,用品种分类更是数不胜数,在这里我们统称最原始的茶树是野生的,也称之为“野生型野生茶”。外观特征是树姿高挺,树高3m以上;叶大,成叶可达20cm以上,叶面平或微隆,叶缘稀钝齿或无齿,主副叶脉粗壮而明显,嫩叶、嫩枝无毫或少毫;晒青毛茶呈墨绿色,因茶叶革质异常肥厚,故难以揉捻成条索;野生型野生茶的口感、香气不同于一般的茶品,其茶质柔顺,微酸,尖苦少涩;茶质厚重,回甘慢但绵长有劲;香气不明显,且主要表现于上颚后端;野生型野生茶茶性强烈,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不可饮用的,饮用后可能会导致腹泻、呕吐、头晕等身体反应。

  2.过渡型野生茶

  茶树从野生型演化到栽培型的过程中,有些茶树的生态特征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过渡型野生茶;最有名的过渡型茶树,是澜仓邦崴的过渡型古茶树。这棵茶树芽叶的所含的化学成分、细胞组织结构及形态与栽培型茶树相似,但是花柱、花粉粒、茶果皮等***官却与野生型茶树相近,是介于野生型和栽培型茶树之间的过渡型态;据不科学调查统计,市场上卖得较贵但数量不多的野生茶,能喝的,多数是属于这个类型的茶树为主。普洱大学堂这次提供的野生茶样板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野生茶。

  3.栽培型野生茶

  市场上卖得较多所谓的野生茶,若是真的,就多是这个类型的茶树了,栽培型野生茶,这种类型的野生茶都是能喝;外观特征是树高多在1.5~3m,变异种多;嫩叶多毫,叶缘细锐齿,叶身肥厚,成叶可长达15cm以上,主副叶脉明显;毛茶颜色多呈深绿或黄绿色;茶性强而质重,香气较扬,口感较野生型水略薄、略烈;栽培型野生茶的苦涩度和刺激性不高,茶质厚重是其特色,这是因茶树生长形态不同导致其茶性茶质的转变;不同地区的栽培型野生茶与其生长环境的关系,口感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这类型的野生茶有品质好的,也有品质相对一般的,市场上销售价格也有不同。

普洱茶收藏的五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很多茶友并不懂得什么样的普洱茶才适合收藏,经常会选择一些并没有投资价值的普洱茶。

 

  简单列举介绍一下收藏普洱茶时常见的一些错误做法,希望投资者和收藏者看到以后能够清楚怎样选择普洱茶,不再盲目的收藏和投资。

  盲目追求“老”“古”

 

  很多藏友认为,包装上标注的年份越久远、价格越贵的普洱茶,其收藏价值就越高。于是盲目的追求六七十年代的普洱陈茶。

 

  其实存放二三十年的普洱茶目前已是很少存世,四五十年甚至更久远的普洱茶更是微乎其微。现在市面上有部分卖价达千元的所谓“陈饼”,其实是一些不良厂家、商家抓住了消费者认年份的心理,故意将年代不长的新茶做成老茶的样子,然后标注成老茶,这种茶的成本价也就几块钱而已。

  茶饼陈化能赚大钱

 

  几乎所有了解普洱茶的人都知道普洱茶“越陈越香”,于是有人就认为可以通过让生的茶饼陈化来赚大钱。

 

  但是却不知道普洱茶的陈化也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普通的藏家想要自己在家陈化收藏并不容易。因为普洱茶的陈化受时间、光线、温度、空气、湿度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其所储存的环境和温度不同,茶叶的品质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储存普洱茶不能密封,要让茶叶同空气不断接触,让其不断氧化。但是茶叶还有极易吸收味道的特性,家庭收藏很难找到一个几年甚至十几年一直没有异味的位置,一旦吸了其他杂味茶便成废品。

  发霉的茶饼才是好茶

 

  很多想藏茶和投资的人其实并不懂茶,在选择普洱茶时一般都是以茶饼的外包装、品牌、茶叶的颜色等来判断普洱茶的质量。

 

  甚至有人认为,发霉的茶饼才是好的普洱茶。这种观点影响了很多人的判断,事实上发生霉变的茶是不能饮用的,经常饮用会对人身体造成很大的损害。

  盲目追求“山头茶”

 

  还有不少藏友,一看到知名的“山头茶”,就认为有收藏价值。

 

  其实很多知名山头茶的产量已越来越少,为了迎合人们的需求,很多大厂家将台地茶做内料,外边包裹上山头茶的拼配茶当做纯山头茶进行销售。更有甚者直接把台地茶当作知名山头茶来进行包装、售卖。

 

  最后再多说一句,其实辨别普洱茶的年份、山头并没有太好的方法,通过看茶叶的外观、看汤色和汤底以及品鉴等都很难奏效,想要鉴别只能凭经验。

  时间越久越值钱

 

  品饮过普洱茶的人都知道,普洱茶老茶茶水入口即化,滋味醇厚,完全没有新茶的苦涩味道。专家团曾泡饮了故宫百年的“人头”团茶,经过鉴定发现,此陈茶滋味全无,这就是由于收藏的年份太久,茶叶陈化过度了。

 

  喝普洱茶的时间久了,喝的品种多了,慢慢地也就能分辨出真伪。所以刚入门的茶友和投资者,碰到这些情况一定要谨慎对待,避免判断失误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热点追击:从“雨林”造假事件看普洱茶行业乱象

热点追击:从“雨林”造假事件看普洱茶行业乱象

雨林因为老班章虚假宣传的危机闹得风雨飘摇,普洱茶企的诚信问题直接浮出水面。去年11月份广州茶博会,雨林108棵树这个虚假概念的策划是非常夸张的,当时我就对这种过度夸张的虚假营销产生了一些担忧。我一方面佩服这个创意,还有在这个闯一下衍生出来的宣传素材,一方面对他们造假的行为,无法认同,我一直在这样的矛盾里看着雨林,关注着他们的商业操作,但是鄙视着他们的商业道德。

实际上,雨林绝对不是肆无忌惮造假的唯一一家,不管私房茶,还是品牌茶,保守估计,90%都是这样造假的,雨林只是在肆无忌惮的虚假营销的路上,玩的过头了。多年来,一次次不可思议的虚假策划,打造起一个依靠谎言建立的企业大厦,结果得意忘形,翻了船。

坦率的说,大部分消费者所购买的大部分山头茶古树茶,都是假的,是的,这里面可能就有你。云南的古茶园产量,不少,但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连绵不尽的大山里,古茶园只是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而且大部分古茶园的茶,不能独立成茶,或者说,不能独立制成优秀的有品饮价值的茶。

普洱江湖,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成熟的品牌格局,可以让消费者放心的去买“物有所值”的产品。甚至,那些最大的品牌,正卖着品质连中游都算不上的茶。它们不仅仅不重视品质,还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的炒货、欺骗、压榨经销商、策划各类虚假宣传上面。我对他们的未来表示担忧,这是死路,但回头太难。原题《伟凡:谈“雨林”造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