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的茶梗真的是品质好的表现吗?

普洱茶的茶梗真的是品质好的表现吗?

2019-07-15 访问量: 13 茶礼仪网

在我们熟知的六大茶类中,绿茶黄茶红茶,通常采摘较细嫩的原料,因而在成品中较少见到茶梗的存在。而乌龙茶黑茶以及普洱茶对原料的成熟度有一定的要求,因而成品中常见到茶梗的存在。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茶叶的含梗量对普洱茶后期陈化的相关影响。

普洱茶的茶梗真的是品质好的表现吗?

普洱茶含梗量的历史由来

对于喝惯了绿茶、尤其是名优绿茶的茶友们来说,茶梗的存在是不被待见的,会被理解成是茶叶品质较差的表现。而在普洱茶感官审评的标准中,二级普洱茶会含有少量嫩梗,四、六、八级的普洱茶中,含梗量会依次递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历史上,主要销往东南亚、西藏以及新疆等地区的普洱茶,在原料的采摘标准方面要求较低,通常以一芽三四叶为主,含有一定量的茶梗和粗老叶。但恰恰因为这些茶梗的存在,使得普洱茶在后期存放的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变化。

茶梗所具备的物质基础

茶梗对于普洱茶后期陈化的影响,主要和它的内含物质紧密关联。根据相关研究发现,茶梗中含有大量的茶多糖、木质素、纤维素以及一定量的茶氨酸,这些物质都属于水溶性物质,极易溶于水中,成为茶汤有效的组成部分。

此外,茶梗中含有一定量的芳香类物质,这些物质对于普洱茶的后期存放有着积极的影响。尽管茶梗由于木质化程度较高的缘故,容易给人利用价值不高的印象,但显然,事实并非如此。

茶梗对普洱茶后期陈化的积极影响

在普洱茶的后期陈化中,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多糖类物质以及茶氨酸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是多酚类物质逐渐氧化降解,使得茶性更加温和,茶氨酸等鲜爽口感的物质会逐渐减少。茶梗在普洱茶后期陈化的过程中,所含的茶多糖和茶氨酸会被逐渐消耗,和氧化降解之后的多酚类物质重新构成普洱茶的风味特点。茶梗的存在,让普洱茶在后期陈化过程中,变化更为丰富、特点更加明显。

除去历史因素,茶梗对于普洱茶的积极作用体现在,茶梗中所含有的内含物质为普洱茶的后期陈化提供了充足的消耗物质。今天我们所知的老茶,如百年宋聘号、易武老字号福元昌圆茶等都含有一定的茶梗。这些老茶充分说明了,茶梗的存在对于普洱茶的后期陈化来说,是一个积极的影响。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年代鉴别概论

  普洱茶是一种神奇的茶品。自从其随着岁月流逝口感会“越陈越香”的特质被发现,就被人们誉为“可以喝的古董”。从此,茶的陈期也就成为茶人心目中“好茶”的标准之一。

 

  但是长久以来,无论消费者还是商家,对于普洱茶年代认定的方法,一直是模糊含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历史文献不充足和咨讯不流通。2000年之前,茶人们对于茶的年代辨识,主要是靠观汤色、看叶底、品口感。这就造成的年代认定的主观性、随意性,毫无客观标准可言。因为茶品的汤色和口感很容易受到入仓的影响。在潮湿环境下存储一年,茶的外观转化可达到自然条件下三至五年的效果,而伴随而来的,则是容易引起茶品霉变等情况。市场上许多老茶都是经过“入仓”处理后,将年份夸大几年甚至几十年后高价出售。少数真正长期从事茶叶贸易而知情的上层业者,由于经济利益,更将辨识年代的经验当作秘密隐而不宣。而坊间流传的各类普洱茶书籍,由于不具备正确的历史观和严谨的考据精神,甚或根本是为了商业利益生拼硬凑,更加速了错误观念的传播。

 

  近年来,由于茶人们不懈的努力探索,许多关于普洱茶的历史文献、产销纪录等都得到公开。从此,关于普洱茶的年代认定,也逐渐形成了一套严谨的断代系统。那么,究竟辨别茶品年代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普洱茶年代辨识的方法,同古陶瓷、书画等古玩的鉴定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方面,各种类型的文献记录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断代依据。比如:厂方的加工记录、销售记录、仓库的存储记录、商家的定制记录、以及会议文件等等。但这些资料,通常是普通商家和消费者难以接触到,只有对普洱茶钻研较深的茶人们才能得到。

 

  另一方面,就是茶品自身的时代特征。这是依附于茶品本身,在现实中最为直接、触手可及的断代证据。在各个历史年代的茶叶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技术环节的改变,都会在茶品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茶品陈化的历史,温度、湿度、地理位置,也会深深铭刻其中。由于对于茶品制程、储藏情况的了解不断加深,过去使用的汤色、口感、叶底等感官鉴定方法现在已经仅仅作为辅助方法使用。最简单可靠的辨识依据,以饼茶为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茶品的茶材、饼型、拼配手法等方面。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进行茶种改良的实践与研究。关于茶材,新、老茶种的更替以及栽培技术的变化,都会直接体现在茶饼的原料中。大体说来,古董茶、印级茶多使用大叶原始种的野放茶菁(是否部分古董茶有使用栽培型野生原料,至今尚未定论。但即使有,数量也不会太多)。这类茶材的口感较改良种茶园茶醇和而质重,叶底柔软肥大。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样的原料还是使用得很多。文革以后,云南省加快了茶种改良和台地茶园的推广,许多老茶园被淘汰,被改良种灌木新茶园取代。因此,自八十年代中、后期,国营厂制茶的原料就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二是饼型的鉴别。早期的茶饼,都是石质模具手工压制,生产效率很低。古董、印级茶和部分早期“云南七子饼”,都是使用这种模具成型。建国以后,为适合量产需要,机械模具的研发和改良一直没有间断。此外,配合模具所使用的揉茶、成型的布口袋,也因损耗而在不断更新。因此,不同时期模具、布口袋的形制,都会直接影响茶饼的形状。好比早期的石模饼型大都比较宽大古朴,手工压制多会导致形状不匀整;机械模具使用后,茶型就逐渐规整、紧结,直径、厚度多有定数;八十年代以前的茶,常见大饼;而九十年代的茶则以小饼型居多……各个年代茶饼的直径、厚度、转折处的弧度、正面背面的曲度、背面窝孔的形状、茶体不同部位的紧压程度等等,都是鉴别年代的要点。

 

  拼配手法,国营厂的时代,茶厂的常规产品都有相对固定的拼配手法,并在七十年代中期形成了唛号制度。如勐海厂的7542、8582,下关厂的8653、7663,昆明厂的7581,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制式化的拼配方法,保证大宗产品各批次间品质相对稳定,性质类似于其它茶品的合堆(拼堆)工艺。但是,相同唛号的产品,并不是几十年来配方固定不变的。拼配原料等级、方法的变更,同样是辨识茶品年代的重要依据。例如,勐海茶厂的大宗青饼7542,在1992年前后的配方的等级就有很大变化;由于使用了轧细工艺,下关厂后期的沱茶外观和早期产品差异也很大……。以上三者,是辨识茶品年代的要素中最难以伪作、最具参考意义的。

 

  其次,是茶饼内飞的鉴别。因内飞是制茶同时压在茶体内部,不可能抽换,因此也是难以伪造的一个重要辨识依据。内飞的方法,主要在于纸张质地、油墨颜料、印刷版式三个方面。由于制纸技术、机械、原料等方面的变化,早期的纸张的材质今日很难仿造。油墨和印刷版模也是一样。三者综合分析,就可以大致判断茶的年代。有些纸张和印刷版式使用的时间很长,但前、后期的颜料差异很大。例如,看到油光薄纸、细字印刷,就可初步判断茶的生产年代不晚于九十年代中期,若对印色和版式变化熟悉,参考饼型、配方等方面,就可更进一步的精确的判断究竟是八十年代中期、后期,还是九十年代。

 

  最后,是茶的外包装纸、内票、大票、筒装形式等。包装纸、大票的鉴别和内飞类似,主要要素也是纸张质地、印刷颜料和版式。大票是茶品出厂时每件茶附带的简要说明,包括唛号、厂方、批次等信息。1985年以前,云南的茶叶生产、销售由进出口公司统一管理,包装物并非茶厂自己订制,而是省公司统一调拨。当时的大票形制为立式印刷,不写厂名;而1985年以后,产品的生产、经销自主权下放到厂方,勐、关两厂都印刷了自己的横式表格型大票。并且,1985年以后勐海厂的大票,多带有3位延展码,记录了生产年代和批次的信息。筒装形式,主要分竹壳装、纸筒装两种,不同年代的材质、印刷等方面同样存在差异。但这需要注意的是,些包装物由于和茶体是分离的,容易拆换,故只能当作辅助依据。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传统的汤色、叶底、口感等辨识方法并非在年代断定中完全没有实际意义。总体来讲,普洱生茶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陈化过程中的变化是汤色越来越红,口感越来越醇和,苦涩度降低。熟茶在陈化中渥堆熟味会逐渐消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茶品年代的辨识。但是,并非汤色红的生茶都是老茶。以香港、肇庆等地的作仓经验,通常生茶品入仓三、四年,汤色即变为橙红;六至八年即可转栗红色,生成“樟香”。而关于熟茶茶品的陈化,坊间标榜的“枣香”、“参香”、“樟香”,实际上往往也都是在湿仓条件下形成的;正常条件下存储的熟茶,不易出现各类特殊香气。

 

  普洱茶的年代辨识,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现在,不少茶人都能够将勐海厂的产品年代断得十分清楚,以大体每两三年为一个阶段将茶品进行归纳。下关茶厂的早期产品断代,还相对困难,但在香港何景成先生的努力下,其著作《下关沱茶复刻版图录》已经将下关茶厂各款包装纸张的使用年代精确考证出来。相信假以时日,普洱茶的年代鉴别,不会再如今日市场这般混乱情况。

 

 

如何挑选普洱茶,选购普洱茶时应注意些什么?

如何挑选普洱茶,选购普洱茶时应注意些什么?

不少茶友也许都有类似的感受:喝普洱茶容易,买普洱茶难。各茶城茶店、某宝9.9元包邮,甚至超市、路边小店等,可以购买的渠道都这么多,更别说还要考虑个人喜好、价格、品质等,所以在选购普洱茶时,究竟应该从何下手?

首先个人喜好当然很重要,“茶无好坏,适口为珍”这种说法虽然我们并不认同,但它之所以能够流传开来,也正说明大家已经关注到了口感喜好的层面上。其次,部分茶友也许会比较在意价格,普洱茶的价位涵盖面比较广,从9.9元甚至更低,到数百上千,甚至过万都有,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选择一款品质较优的普洱茶。

如何挑选普洱茶,选购普洱茶时应注意些什么?

除此以外,市面上还有许多误导消费者的宣传,“纯料茶比拼配茶好”“生茶的存放价值高于熟茶”“有渥堆味的才是好熟茶”……有的茶友可能比较注重地域,比如冰岛、班章、易武等;有的茶友表示只喝老茶;有的茶友认为大家都说好的普洱茶就是好普洱茶……好像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么真正好品质的普洱茶,是什么样的?

毫无疑问,优质的普洱茶,是能够在感官上给饮茶人带来愉悦感受的普洱茶。以熟茶为例,饼面油润、汤色红浓明亮、陈香显著,茶汤滋味浓强、回甘生津、口感粘稠等细项表现,都是可以对应到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上来的,它们都是有科学的标准可以进行衡量。而不是只针对个人感受,或者是一些形而上的描述,或者人云亦云。

如何挑选普洱茶,选购普洱茶时应注意些什么?

所以在选购普洱茶的过程中,生茶或熟茶、价格高低、年份长短、地域(冰岛、班章)、形态(紧压或散茶)、口碑等,这些都是其次。我们需要做的是,运用感官审评,对普洱茶的品质心中有数,然后选择一款适合自己口味、性价比高的普洱茶即可。(本文来源:五正熟茶,图由南茗佳人提供)

普洱茶初制所建设的关键点是什么

普洱茶初制所建设的关键点是什么


大滇说茶1001夜   

漫话普洱茶初制所之二


今天我们谈一下普洱茶初制所建设的关键点。


一个标准的普洱茶初制所,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们从普洱茶的关键工艺来理清楚初制所建设的要点。



一 、 摊晾

摊晾需要通风透气,甚至需要风扇来散热,以保证鲜叶不发生氧化红变。因此,根据产量的预测,建设足够的摊晾槽(民间俗称萎凋),是第一步。可透气的钢丝网,大功率电扇,是标准初制所的   必备。


摊晾槽的面积应该由每人的鲜叶加工量所决定,太小的话,鲜叶堆放较厚,容易导致红梗红叶。

普洱茶初制所建设的关键点是什么普洱茶初制所建设的关键点是什么



二  、杀青

一个标准的初制所通常备用手工杀青机器杀青的两种设备。手工杀青采用的设备是专用大铁锅,每口在75公斤以上,锅壁较厚,通常用于高档茶加工;机器杀青采用的是滚筒杀青机,通常用于大量中低档茶加工。


根据加工量多少,确定需要多少口铁锅之后,就要选择铁锅的放置地,打灶安放。这个地点的确定需要考虑当地风向,我们看见过太多返工的初制所,在建成之后,由于风向问题,柴火燃烧不充分,甚至浓烟倒灌到炒茶师傅脸上。所以,看风向是确定打灶的基础,不可以主观臆断。


普洱茶初制所建设的关键点是什么



三 、揉捻

目前普洱茶加工中普遍采用了机器揉捻,极少地方用人工揉捻。许多高端手工茶也从之前的手杀手揉改变为手杀机揉,我们称之为手机茶。根据加工量选择不同功率的揉茶机,是初制所的标配,我们推荐的配制是至少两台。


揉茶机的放置尽量缩短与杀青机距离,以减少劳动量。

普洱茶初制所建设的关键点是什么



四、晒青

作为初制所占用地方最多的晒场,是初制所业主最头痛的地方。第一是场地大。太多初制所由于面积不够,堆放毛茶较厚,不容易在一天两天内晒干,使得叶底花杂,所以任何初制所的建设都是尽可能扩大晒场,使揉捻过的毛茶尽量摊薄易于晒干;第二是损耗大。塑料大棚的顶部,篾笆、木板等两三年就得换一次,费用不低。


为了得到理想的毛茶,在春天阳光灿烂的时候,我们通常建议不用通过塑料大棚来晒制茶叶,而是直接放置在阳光下晒干,这样的毛茶,虽然外形更黑、但香气更高。缺点是费劳动力,以簸箕为单位搬运,量少费力,且需留人一直看守,以防突降暴雨,淋湿毛茶。


普洱茶初制所建设的关键点是什么


在大多数时间,透明大棚的晒制变成了基本工艺,然而,这个大棚的搭建仍然大有诀窍。大滇号在十余年的初制所建设中,不断研究改进,得到了更好的毛茶晒制效果:


1、尽可能采用更薄的塑料薄膜,让阳光透射下来。许多号称质保五年的塑料瓦或者薄膜,通常都很厚,阳光的透射率低,导致很多情况下毛茶不是晒干的,而是地面受热后烘干或者阴干的茶。


2、不要在水泥地面上直接晒茶或者在水泥地面的席子上晒茶,水泥地面同样会把热量传递给席子,茶的晒制效果不好。


3、晒制的篾笆最好放置在架空的木板或者架子上,远离地面。让茶变成了纯粹的晒干而不是地面热量烘干。


4、塑料大棚距离篾笆的距离在1-1.5米,不要太高。我们看见太多初制所得大棚顶部距离篾笆的距离在2-3米甚至更高,阳光热量传递到茶叶的比率不高,使得晒制时间延长了一倍以上。更近的距离,更薄的薄膜,利于获得类似直接阳光下裸晒的效果。


普洱茶初制所建设的关键点是什么


用塑料大棚的效果显然不如直接晒制。所以,也有一些专家或者发烧友质疑为何不全部在阳光下直晒,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了。如果全部直晒,春天很忙的时候,劳动力都去采茶了,单独留人守着晒茶是不可能的,每年4月到10月,随时都有可能下雨,必须要留人守着晒茶,雨季时,西双版纳地区的雨通常一天可能下几次,每次几分钟,搬进搬出显然太费劳动力。所以茶农会怼:你行你上呀?大棚的便利性使其成为初制所的标配。



五、辅助设施

以上关键工艺的设施具备之后,还有很多辅助设施需要准备:


1 、电力设备。

茶山的断电是经常性的,柴油发电机和太阳能电力照明是需要额外配制的。


2、生活用水以及净水设备

没有自来水。从茶山上引水而来并净化,这都是初制所必须考虑的。


3、居住

采茶工人和炒茶工人居住和生活所需的住房、厨房等等,理想的初制所需要合理安排生活区,与工作区基本隔离,保证基本的生活便利以及毛茶堆放环境的卫生。


普洱茶初制所建设的关键点是什么

终上所述,通过观察初制所的基本设施是否合理,我们大致可以判断毛茶的加工条件是否理想,初制所老板是否具备足够的常识制作好茶,以及足够的生产能力。这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又一典型案例。

 

                  大滇飞扬于 2019年3月10日       


来源:大滇号

作者:大滇飞扬

编辑:大滇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