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饮用普洱茶时的四个问题

饮用普洱茶时的四个问题

2019-07-17 访问量: 21 茶礼仪网

问题1、喝茶为什么会觉得苦?特别是普洱茶

茶叶里含有的咖啡碱、花青素、多酚类、脂型儿茶素等都是苦涩物质,咖啡碱在高温冲泡过程中会有85%左右溶解在水里,而云南大叶种茶所含苦涩物质较其它茶类丰富,所以云南大叶晒青茶的苦涩味也会比较厉害,普洱茶也是其中一种,所以苦有苦涩味是正常的。

问题2、在饮用普洱茶时,茶水的青味很重是什么问题?

如果你在喝茶过程中觉得茶汤的青味很浓,那其实是在茶叶加工过程里的杀青步骤出现了问题,如果在杀青时,杀青不足,导致茶叶所留水分过多,那样茶水就会伴有水味和青草味。

饮用普洱茶时的四个问题

问题3、泡茶后,杯底为什么会出现黑、绿、黄等不一致的颜色?

其实在茶叶制作过程中,茶叶采摘时,芽叶所含水分不一样和加工制作过程中的杀青和发酵的程度不够,都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茶叶叶底颜色不均匀,那除了是茶叶原料问题也可能是加工制作的问题。

饮用普洱茶时的四个问题

问题4、茶汤滋味为何会不同?

这和材料有关,一般嫩的茶菁茶水比较软,而且喝起来的顺滑度也比较高,而老的茶菁泡出来的茶水会比较硬,而且顺滑度也比较低。除此之外,不同季节采摘的茶,其茶水的滋味也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春茶喝起来会比较“软”,夏、暑茶喝起来会比较“硬”,而秋茶的滋味则在春茶和夏暑茶之间。

饮用普洱茶时的四个问题

在饮用普洱茶时你是不是有以上四大疑惑?那现在你明白了吗?

来源:网络梳理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编辑:大桡

有用+10
分享

菊花普洱茶的功效是什么

  菊花普洱茶是指菊花与普洱茶搭配冲泡的茶,能够让人口感清爽。菊花清热解毒,普洱茶性温和,两者同时饮用,性能调和,功效倍增。那么菊花普洱茶的功效是什么呢?

  菊花普洱茶的功效:

 

  据《本草纲目》记载:

 

  菊花性寒、味甘,具有清肝明目、散风去热的功效,是很好的保健饮品,用来入普洱茶最妙。

 

  普洱茶茶性温和,滋味平淡,香气低沉,以菊花入普洱茶,能破其陈、益其香、滋其味、化其俗,于养生也大有裨益。以菊花入茶大约始于近代,我国广东、香港、澳门等地一直有将普洱茶与菊花合饮的习俗,称作“菊普茶”。

  菊花与普洱茶搭配冲泡,能够让人口感清爽。菊花清热解毒,普洱茶性温和,两者同时饮用,性能调和,功效倍增。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的作用,对治疗风热感冒、头昏目眩,目赤肿痛,心胸烦热,疔疮,肿毒及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

 

  菊花普洱茶功效一:菊花及普洱茶皆有清肝明目、散风去热、消暑健脾、补中益气功效。

 

  菊花普洱茶功效二:菊花和普洱茶搭配,能深层次排毒,调节肠胃、舒张血管,起到淡化雀斑、摆脱肤色黑暗、能解决因便秘引起的痘痘问题。

  菊花普洱茶功效三:菊花和普洱茶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无害养生药,普洱茶中儿茶素、茶多酚、花青素等化合物,再佐于菊花清肝排毒、养气作用,有抗氧化、抗衰老美容功效。

 

  菊花普洱茶功效四:常饮用菊花普洱茶,有去毒、抵抗、排除体内积存有害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功效。

 

  菊花普洱茶功效五:法国巴黎圣东尼医学院临床教学主任埃米尔?卡罗比医生用云南普洱茶作临床试验证明:“云南普洱茶对减少脂类化合物、胆固醇含量有良好效果”因此,坚持饮用普洱茶,有达到减肥、降脂、降的功效。

  哪些人适合喝菊花普洱茶

 

  1.菊花普洱茶适合于每天接触电子污染的办公室一族,常饮菊花普洱茶功效与作用能够清心明目,焕然容颜,菊花普洱茶的去毒作用,能消出体内的有害及放射性物质。

 

  2.常喝菊花普洱茶可起到淡化雀斑的作用,能解决因便秘引起的痘痘问题,还能清洁口腔,菊花普洱茶还有抗衰老的作用,普洱茶加菊花具有抗衰老的美容功效;菊花普洱茶最大的特点是能瘦腰,因此,坚持饮用菊花普洱茶可以帮助稳定血压和控制血糖含量,帮助冬天恢复机体活力哦!

  菊花普洱茶是利用现代高科技工艺精制而成绿色健康饮品,菊花普洱茶具有去毒的作用。菊花普洱茶的功效为具有抵抗、排除体内积存的有害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的功效。同时菊花普洱茶还具有清肝明目、平抑肝火、镇静安神、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抗心血管病的功效。

“苦涩味”为什么不能作为生普洱茶的评定依据?

“苦涩味”为什么不能作为生普洱茶的评定依据?

很多人说,不苦不涩就不是普洱生茶,那么,这苦涩味是从哪来的呢?

茶叶带有“苦涩味”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茶叶自身的苦味物质、涩味物质作用的结果;二是病虫危害导致的。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带有“苦味”的普洱茶,定性为都是不好的茶。有时,带有“苦涩味”的茶,往往还是好茶,这是因为茶叶苦涩味的浓淡,由它所含有的苦涩味物质的多少所决定。

茶叶的苦味物质,主要有: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花青素类、茶叶皂苷、苦味氨基酸及部分黄烷醇类。茶汤的苦味常常与涩味相伴而生,在茶汤的滋味结构上占主导地位。

茶汤中的生物碱与大量儿茶素类物质形成氢键缔合物,在儿茶素类和咖啡碱相对含量都较高的茶叶中,茶汤浓醇鲜爽,是优质茶叶的表现。就茶树的一个枝条来说,决定茶叶品质的苦味物质,往往是嫩叶含量比老叶高,尤其是芽以下的第一、二叶的茶多酚、咖啡碱等含量最高,依次减少。茶叶的涩味物质,主要有茶多酚类、醛、铁等物质,其中儿茶素类尤为重要。

脂型儿茶素苦涩味较强,它在芽叶里的含量远远高于粗老叶片。

正常情况下,采制幼嫩一芽一、二叶的茶品,其苦涩味比采制一芽三、四叶的厚重得多。所以,带有“苦涩味”的普洱茶往往是高嫩度、高级别的茶品。

普洱茶“性情”大揭秘


近日与友人茶叙,席间聊到中医的“寒凉平温热”之说,并由此引发到对于茶品寒凉温热属性的探讨。友人言说他曾在坊间听过一种说法:“普洱新制古树生茶性温”!这似乎与我们日常的认知大相径庭。问其出处,答曰“古籍”有所载。本着“于不疑处有疑”的理念,我们搜索了相关记载。果不其然,真有这么几篇:

《云南志》

普洱山在车里军民宣慰司北,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

《元江府志》

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温味香,异于他产。

《梵天庐丛录》

普洱茶产云南普洱山,性温味厚。

古人是因何得出普洱茶性温的结论呢?再翻古书,发现对于茶叶的记载中多将茶性归于“寒”,比如:

《茶经》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

《本草纲目》

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

缘何普洱茶得以特异于其它茶类而独独性温呢?而这种“性温”的普洱生茶在现在无法见到呢?再次翻查古籍,发现了对于普洱茶的另一种认识:

《南诏备考》

普洱府出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

在这部古书中可见到知名的古六大茶山,而普洱茶的茶性也被归为“味苦性刻”。这与现在我们对于普洱茶的认识比较接近,却与前述三种认为普洱茶“性温”的古籍相异。

普洱茶,到底性寒性温?

判断茶性的寒凉温热,最为准确的方法当然是通过品饮。现在我们喝到的新制生茶,以原料来源划分,在工艺制程正确的前提下,台地生茶性偏寒,古树生茶性偏凉,这本是通过品饮与身体感受获知的经验数据。新制普洱生茶会“性温”,显然是与我们日常品饮的感知结果相抵触的。那么,古人是错了么?他们又是如何会得出普洱茶“性温”的结论呢?

在《本草纲目》中有这样一段:

真茶性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却疾。

这段记载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书中所载的“蒙山出者”,应该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蒙顶黄芽,也就是黄茶的一种。黄茶经过闷黄制程,儿茶素发生氧化与异构化,降低了茶叶的苦涩,茶品的寒性也随之下降。带来茶性变化的,是制程而非茶种本身。普洱茶的“性温”,是否也与之类似呢?

1953年~1954年,云南省茶叶研究所调查傣族制作生产茶品的传统工艺,大致区分出三种形态:

(一)杀青→揉捻→晒干

此即晒青毛茶,与一般认知的少数民族传统制法相同。将鲜叶放入热锅内手炒杀青,至颜色转深绿色时倒在竹席上以手揉条状,再摊均晒干。

普洱茶工艺制程之杀青

(二)杀青→揉捻→后发酵→晒干

这里的后发酵,是指将杀青揉捻好的茶叶在干燥前,先装入竹篓中进行后发酵,将茶叶转成红褐色,隔日才将茶叶日晒干燥。过程类似渥堆,但并无洒水增湿之步骤。此类做法成品为黑褐色,有些类似红茶,其与晒青毛茶的香气、口感大有不同。

(三)杀青→初揉→后发酵→晒干→复揉→晒干

此制法在杀青后,第一次将80%以上茶菁揉成条后,即装入竹篓进行后发酵,隔日再摊均在竹席上,晒至半干时,再将未完全揉成条状的偏老叶部分再揉一次,而后再晒干即成。

显然,上述三种制程工艺中的第一种,即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普洱生茶,而第二种和第三种现在已不多见,其工艺复杂度较第一种为高,茶叶经过明显的发酵,其制程类似乌龙茶或红茶。经过这样的工艺,茶叶的茶性自然趋向于“温”,“味香”也是很显然的结果。

结合古籍、近代普洱茶历史与茶品推测,在1956年以前,有不少普洱茶的制作过程中是存在制前发酵程序的,由此以至于古籍中会有普洱茶”性温“的记载。在旧时,普洱茶并未如现在这边广泛进入全国饮茶者的视线之中,多数民众对于普洱茶缺少准确的认识,上述三种截然不同的制程,制成的茶品却获得了同一个名字——普洱茶。

旧时普洱茶的制作工艺相对于中国其它茶区的制茶工艺相比是相对原始而粗糙的,当时普洱茶的主要消费者是边疆牧民,即便在清代成为贡茶也不过是作为煮制奶茶之用。而且由于普洱茶的杀青温度较绿茶、黄茶为低,因此上述第二、三种普洱茶制程,均以多酚氧化酶参与的酶促氧化为主。而黄茶因为杀青温度高于普洱茶,其“闷黄”工艺更多的还是湿热作用促进茶叶内含物质的化学变化。

至此,问题的答案已经很明显。古籍中记载的“性温味香”的普洱茶,应系经过发酵制程制作的茶品,而“味苦性刻”的普洱茶,应该就是现今市面上最为常见的普洱生茶了。

坊间流传的所谓古树新生茶“性温”的说法,显然就是在仅知道现代普洱茶生茶制作工艺的前提下,将之与古书所载生硬的结合,得出的荒谬结论。可叹无知者判断茶品,不从品饮入手,从故纸堆中摘抄只言片语,却又不识其历史背景,郑人买履,不外如是。伯乐之子执《相马经》以求马,终得大蟾蜍,便是此流之发轫。

普洱茶之茶性,应结合其原料、制程、仓储的综合结果而定。以现代常见的普洱生茶工艺制作,古树生茶性偏凉,台地生茶性偏寒,新制的熟普洱茶性虚热。石昆牧老师总结多年仓储普洱茶之经验发现,普洱茶的茶性每经过一个仓储周期,会完成茶性的一个转变,呈现寒→凉→平→温的趋势。不同的仓储环境,具有不同的仓储转化周期。中药材经过不同的炮制工艺,会有不同的药性改变,在茶品的茶性转化中,仓储起到的作用,可以近似的看做一种在环境条件与时间条件协同作用下的缓慢“炮制”。

除了茶品自身的茶性,茶友在饮茶时,还应结合自身的体质条件。比如北方干燥、平均温度低,肉食较多,饮食偏咸,茶友体质多偏热,比较不适合长时间饮用新制熟茶,日常品饮应以生茶为主,可少量搭配一定年份的熟茶。而南方年平均温湿度较高,饮食多偏甜,南方茶友体质偏寒,可以熟茶为主,搭配古树生茶,尽量少饮寒性较重的台地生茶。除了地域性的体质差异,茶友还应具体的了解自身的体质,选择相应的茶品,至于个人体质之辨识,可依据自身平日身体状况,或是洽询专业的中医师。

茶虽是好茶之人的杯中爱物,但也应注意适可而止。在排除了农药、除草剂残留过量、制程失败的劣质品后,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对应茶品,适量饮用方为上策。即使是经过多年仓储,茶性转为实温的老生茶、老熟茶,除了特殊体质(实热),基本上具有最为广泛的适饮范围,但也应注意饮用适量,毕竟“过量即毒”,饮水过量都会中毒。而以普洱茶“性温”为据,宣传适宜大量饮用的说法,殊不可取。李时珍就曾于《本草》中指出

陶隐居《杂录》言∶丹丘子、黄山君服茶轻身换骨,《壶公食忌》言∶苦茶久食羽化者,皆方士谬言误世者也。

茶友、从业者实应引以为戒,勿以“谬言误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