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白茶>白茶泡法>清雅白茶药性高:正确冲泡处处有茶香

清雅白茶药性高:正确冲泡处处有茶香

2019-07-26 访问量: 13 茶礼仪网

冬天虽冷,但还是有不少小伙伴容易火大。那么问题来了,清热技术哪家强?在六大茶类里,白茶的药性最高,也有很好的降火去燥与护肤效果。下面小编特别分享6种白茶的泡法,相信总有一款适合你!

清雅白茶药性高:正确冲泡处处有茶香

白茶有六种泡法,归类为:一杯二盖小三大四五飘六煮。

1所谓的一杯,就是杯泡法

取5克左右的白茶,放到玻璃杯或保温杯里,直接冲90度左右的开水,一分钟后就可以喝了。

优点:这种泡法最简单自由,居家、旅行、办公都合适。无需太多杯具,有一个烧水的,加个玻璃杯或者保温杯就行了,自得其乐。

缺点:比较合适一个人喝,不适合于待客,也缺乏一些文化氛围和感触。

2所谓的二盖,就是盖碗法

整一套茶具来,像功夫茶泡法一样,取5-8克白茶到盖碗中,用90度左右的慢慢冲泡,以公道杯分享。

优点:这是最常用的泡法,居家、办公很合适。两人、三人,乃至六七人,围坐着,且品且闲聊,轻松愉悦。关键是,这种泡法冲泡的茶,往往比杯泡法更香。

缺点:旅行中有点麻烦,算是个小缺点,不过可以用旅行茶具,携带也方便。另一个缺点是挺考验水平的,出水太快则味淡,出水太慢则微苦,要刚刚好才好。

3所谓的小三,不是那个小三,是小壶法

用中品的大肚紫砂壶,置7-10克白茶,用90度左右的开水闷泡几十秒出水,即可慢慢品饮。

优点:茶汤清新而醇厚,既有品味又有品位。

缺点:这算是小众的泡法,原因是好的紫砂壶不好买,也比一般茶具贵。

4所谓的大四,就是大壶法

用大肚高身的大品瓷壶,放10-15克白茶,用90-100度开水闷泡。

优点:很居家的一种泡法,传统而时尚。可反复续水,从早喝到晚,味道特别醇厚和清爽。

缺点:不适合于旅行和一般办公室。

5所谓的五飘,就是飘逸杯法

取5-8克白茶于飘逸杯中,90度左右开水冲泡。

优点:算是杯泡法和盖碗法的不完全结合体,比较简单。

缺点:既结合了杯泡法和盖碗法优点,自然也凸显了缺点,最明显的就是一些陶瓷类的文化感触,茶香相比盖碗法也有所欠缺。

有用+10
分享

白茶分粗细,为何有的白茶叶底偏硬,而有的却很柔软?

白茶分粗细,为何有的白茶叶底偏硬,而有的却很柔软?

我们常说,简单就是幸福。粗衣布裤,粗茶淡饭,内心满足了,人也就快乐了。或许,我们会去深究,到底哪些茶是粗茶呢?茶叶是否有粗茶和细茶之分?

“一切有情,依食而住。

八个字很好的表达了我们国人民「以食为天,以食为趣」的生活特点。

当我们在外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吃上一顿美味的饭菜,再泡上一杯解乏的茶,满满都是好心情的收获。当家中来了客人,以茶待客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主人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为客人执壶沏茶,再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

白茶分粗细,为何有的白茶叶底偏硬,而有的却很柔软?


一茶一饭,便是中国人的生活日常。国人对饮食的讲究就不必多言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家中待客时特别的饮茶民俗:为客人沏上两杯茶,粗茶一杯,细茶一杯。充分体现出主人对客人的热情与尊重。

白茶分粗细,为何有的白茶叶底偏硬,而有的却很柔软?

这泡茶还有粗细之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茶细茶和粗茶之分”

① 何谓细茶?

嫩茶叶,一般指春天采摘芽头或一芽一叶的茶鲜叶为原料而制成的茶叶。


白茶分粗细,为何有的白茶叶底偏硬,而有的却很柔软?


“物以稀为贵”,绿茶的价格素以新茶为贵。新茶多为嫩芽,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类物质,少含茶多酚、茶丹宁之类苦味物质。所以新茶喝起来,口感清香爽口。


②何谓粗茶?

粗老一些的茶叶,一般指到夏秋季采摘制成的茶叶,以一芽三四叶以上或含梗的茶鲜叶为原料而制成的茶叶。


白茶分粗细,为何有的白茶叶底偏硬,而有的却很柔软?


粗茶与新茶相比,口感上要苦涩一些,因为夏秋季的茶树在强阳光照射下迅速生长,树叶中大量积累多酚类物质与丹宁,对人体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中老年人更适合饮用“粗茶”。俗语有云:“粗茶淡饭延年益寿。


茶有粗细之分,喝茶也有粗细之分。俗语说:“细茶粗喝,粗茶细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细茶粗吃,粗茶细吃”里的学问”


细茶因为是嫩新茶,在冲泡时,应多放茶叶,也就是「细茶粗吃」,否则就味道就会淡。

粗茶采摘的都不是嫩茶叶,这些茶叶吸收养分都比较充分,虽说不太好看,但冲泡的汁汤比较浓郁。冲泡时需少放一些茶叶,这就是「粗茶细吃」。


这句俗语分别概括了粗细茶叶的投茶量。喝茶品茶,已成为了现代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人热情好客,每有客来,必执壶沏茶相待,因此形成了一个特色的茶俗茶礼:待客讲礼仪,沏茶分粗细。


白茶分粗细,为何有的白茶叶底偏硬,而有的却很柔软?


“待客之道,茶分粗细”


从历史文化上讲,细茶是上等茶、好茶的代称,是与「粗茶淡饭」相对的品质升华。

曾国藩对家乡的细茶是情有独钟,他曾题写:“银亳地绿茶膏嫩,玉斗丝红墨渖宽”来赞誉细茶。


朱熹《茶灶》有云:“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来赞美细茶的细腻茶香。

还有俗语道:“贵人到,细茶泡。


《女儿经》中有载:“亲戚来,把茶烹。尊长至,要亲敬。粗细茶,要鲜明”,说的是煮茶敬客上用粗茶还是细茶必须要分明,对尊长、上客必以细茶相敬。细茶清新爽口,如龙井、碧螺春等,茶具使用透明没有盖的玻璃杯,冲泡出的茶极具观赏性。


白茶分粗细,为何有的白茶叶底偏硬,而有的却很柔软?


而就现代养生而言,不要以为用“粗茶”待客就有失尊重,其实“粗茶”沏出的茶味道更浓、韵味更鲜。用两叶一芽的茶叶制成的菊花茶,或沏上一杯浓醇芬芳的茉莉花茶,不仅形态优美,而且味道芬芳。民间有“不是贵客不制花”的说法。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粗茶和细茶是各有千秋,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等级尊贵之分,只是味道不同罢了。但是,我们在喝白茶的时候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些白茶冲泡以后,叶底摸起来会比较柔软,冲泡后的茶叶底会很嫩、很软;而有些白茶冲泡后叶底会偏硬一些。


这是为什么呢?


茶叶的软硬程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说到这些呢,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一条冷知识——茶树叶片的结构。


白茶分粗细,为何有的白茶叶底偏硬,而有的却很柔软?


茶树叶片结构


茶树叶片主要由上下表皮、叶肉和叶脉三个部分组成。


上表皮由一层密接的长方形细胞组成,上面覆被一层角质层;而下表皮具有气孔和表皮毛,气孔的密度和大小因品种而异。


叶肉为上、下表皮之间,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构成,栅栏组织由一层或多层呈栅栏状排列的圆柱形薄壁细胞构成,在周围分布着许多的叶绿体,是茶树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栅栏组织之下是由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构成的海绵组织,内含少量的叶绿体。栅状组织越厚,层次越多,排列紧密,抗寒性越强,海绵组织越发达,则内含物越丰富,制茶品质越佳。


叶脉是叶肉中有限维管束,主脉结构复杂,木质部在上层,韧皮部在下层,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初时有形成层,形成层会因分裂能力微弱逐渐消失。在主脉的上下表皮内方,有2~3层厚度细胞,外边有多层含有大量草酸钙晶族的薄壁细胞。


白茶分粗细,为何有的白茶叶底偏硬,而有的却很柔软?


影响叶底软硬度的因素

1茶树品种


不同茶树品种,成熟叶片厚度、细胞形成等不尽相同,进而茶叶叶底的软硬度也不相同。有研究观察了福鼎大白茶、云南大叶种、祁门楮叶种等五个茶树品种的成熟叶片解剖结构。


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大叶种的茶树叶片加工成的茶叶叶底比小叶种而言,冲泡后的叶底硬度相对大一些。比如云南大叶种原料制成的红茶叶底比福鼎大白茶小叶种鲜叶原料制成的红茶叶底硬度大一些。


白茶分粗细,为何有的白茶叶底偏硬,而有的却很柔软?



2嫩度


茶树鲜叶原料的嫩度是茶叶底软硬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鲜叶越嫩,含钾、磷较多,水溶性灰分含量高,多酚类、蛋白质、咖啡碱等在生长初期含量较高,纤维素等含量较少;随着茶芽新梢的生长,叶片的老化,钙、镁含量逐渐增加,总灰分含量增加,纤维素与半纤维素含量也越多,叶质也会变得稍硬。


一般来说,同一品种茶树叶片,芽及第一叶的嫩度大于第二叶,且表皮毛数量较多,因此纯芽或一芽一叶的鲜叶原料加工成的茶叶,冲泡后茶叶底较为柔软。芽下第二叶、第三叶、鱼叶表皮毛数量少,茶叶底相对较硬。成熟叶片,角质层厚,维管束发达,纤维化程度高 ,叶片质地会较硬一些。


白茶分粗细,为何有的白茶叶底偏硬,而有的却很柔软?

 

3季节


不同季节的茶叶原料老嫩程度不同,因此对同一茶树品种而言,茶树叶片嫩度:春茶>夏秋茶,春茶的茶叶底相对柔软且十分厚实,而夏秋茶冲泡后茶叶叶底虽薄但质地相对较硬。


白茶分粗细,为何有的白茶叶底偏硬,而有的却很柔软?

  


4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是茶叶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叶质的软硬也有一定的影响。同一鲜叶原料加工成的绿茶,微波杀青的方式与滚筒杀青相比,前者加工成的绿茶冲泡后叶底质地相对较软。


而同一原料加工成红茶,萎凋适度的鲜叶加工成的成品茶叶底比萎凋程度不够的鲜叶加工的茶叶底较为柔软。我们日常饮茶时也有直观感受,工艺到位的茶,叶底较为柔软,而不到位的茶,叶底常常偏硬。


白茶分粗细,为何有的白茶叶底偏硬,而有的却很柔软? 

5茶树生长环境


不同生长环境下的茶树,其叶片的软硬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强光下生长的茶树,叶片较厚、较硬,而遮光条件下的茶树叶片大、薄,且叶质柔软。


综合以上分析,茶叶叶底的软硬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白茶中的寿眉,有些叶底柔软,有些茶叶叶底会显得干硬。


首先我们要考虑制作寿眉的鲜叶原料来源,茶树品种和种植环境是否一致,其次鲜叶采摘季节、老嫩度,以及萎凋方法和时间,这些因素都会对寿眉的滋味、香气和叶底产生影响。


白茶分粗细,为何有的白茶叶底偏硬,而有的却很柔软?

白茶采摘标准决定叶底软硬


按照一定茶类的标准要求,从茶树新梢上采摘下来供作制茶原料的芽叶,称为鲜叶。茶叶品质的优劣,首先取决于鲜叶内含有效化学成分的多寡及其配比。制茶的任务就是控制条件促进鲜叶内含成分向有利于茶叶品质的形成发展。


鲜叶采摘脱离茶树母体之后,在一定时间内仍然继续进行呼吸作用。随着叶内水分不断散失,水解酶和呼吸酶的作用逐渐增强,内含物质不断分解转化而消耗减少。一部分可溶性物质转化为不可溶性物质,水浸出物减少,使茶叶香低味淡,影响茶叶品质。导致鲜叶变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升高、通风不良、机械损伤三个方面。依据导致鲜叶变质的主要因素,制定相应的保鲜技术。保鲜技术的关键主要是控制两个条件:一是保持低温,二是适当降低鲜叶的含水量。


鲜叶质量标准,除了匀度和新鲜度要求一样外,其他质量指标,依各种茶类不同而异。人们将这种具有某种理化性状的鲜叶适合制造某种茶类的特性,称为鲜叶适制性。根据鲜叶适制性,制造某种茶类,或者要制造某种茶类,有目的地去选取鲜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鲜叶的经济价值,制出品质优良的茶。


白茶分粗细,为何有的白茶叶底偏硬,而有的却很柔软?

福鼎白茶依鲜叶采摘标准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

白毫银针:采自福鼎大白茶或福鼎大毫茶品种嫩梢的肥壮芽头制成的成品茶。

白牡丹:采自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菜茶群体嫩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成品茶。白牡丹依茶树品种不同可分“大白”和“小白”。采自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品种鲜叶制成的成品茶称“大白”,采自福鼎菜茶群体品种鲜叶制成的产品茶,称“小白”。

贡眉:采自福鼎菜茶群体的芽叶制成的成品茶。

寿眉:由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菜茶群体嫩梢的一芽三、四叶制成的成品,或制“白毫银针”时采下的嫩梢经“抽针”后,剩下的叶片制成的成品茶。

所以,鲜叶采摘标准也决定了白茶叶底软硬程度,一般排序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老枞银针,期待与你相逢。 

不再挑花眼,3步轻松选中好白茶

不再挑花眼,3步轻松选中好白茶

闻香,识好坏

观色,评优劣

入口,知瑕瑜

抓住好茶,只要这三步

    文 | 小白


01



工资想要更高的,于是工作更加努力!


想要有更好的机遇,于是多出去寻找。


想要遇见更好的人,于是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那么想要更好的,怎么能忘了陪伴在手边,那一杯温暖的存在。


新的一年,当然也要更好的。


想买到白茶,并不是一件难事。


网络购物、商铺售卖、朋友赠送,都是途径。


只是想要买到好的白茶,称心如意的白茶,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再挑花眼,3步轻松选中好白茶



02



选择的东西太过繁杂花哨,难免有些头昏脑胀。


被那些条条框框,撩花了眼睛,连选择也犹疑了起来。


根本上,是因为茶友自身也拿捏不住选茶的根本。


抓不住重点,自然容易让那些花里胡哨的选项给扰乱了心思。


不再挑花眼,3步轻松选中好白茶


什么非遗传承人,什么大师制。


就像是明星代言的产品,不论换了几个代言人,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


咱们又不是冲着代言人喝的茶,东西好不好,过了自己的手才知道。


选茶也就像是做高考数学题一样,大多数的题目只要将那公式一套,答案就清晰可见了。


掌握住挑选白茶的这3个重点,好茶也就逃不出茶友的手掌心了。


不再挑花眼,3步轻松选中好白茶



03



一、闻香识好坏


且不论好坏。


一杯茶,作为吃下肚的东西,最低的要求是洁净。


那么闻起来的气味,首先不能是有杂味的。


什么是杂味?


一切非本味的气味,皆为杂味。


若是白茶萎凋环境不洁,便会沾染上土味、尘灰。


一些福鼎小户的自晒茶,农家院子里饲养的一些鸡鸭羽毛,行人经过,飞扬起尘土也都是有的。


规范的大厂,环境卫生大多数会好些。


不再挑花眼,3步轻松选中好白茶

不再挑花眼,3步轻松选中好白茶


除了制茶时,白茶储存不当也会产生杂味。


茶叶本身易吸味,所以储存的时候应当要密封,置于无异味的空间存放才是。


存于有异味的地方,便会吸取异味。


储存环境太潮,则会吸收水汽,受潮发霉。


受潮程度低的,便生出些酸味,容易让人美化成酸梅味,其实已经不能饮用。


受潮程度高的,便是一股子霉味,应该尽早丢弃了。


不再挑花眼,3步轻松选中好白茶



04



好的白茶,首先气味是干燥,爽利的。


证明受到良好的储存,没有变质发酸。


其次是白茶自身的香气。


白茶又通身遍布白毫,如被白羽而得名。


不论品级,皆有毫香,其中以白毫银针的毫香最为明显,突出。


不再挑花眼,3步轻松选中好白茶


白牡丹的香气有干燥后草本植物的香气,花香,干粽叶香,芭蕉香等。


寿眉的体形大,叶片多,香气物质容身之处更广,则香气更加丰厚些,花香、粽叶等香气种类也是尽数占得。


从新白茶到老白茶的阶段时,便能生出药香。


有些白茶品质好,第二年便生出些草药香来,也是有的。


不再挑花眼,3步轻松选中好白茶



05



二、观色评优劣


品质好的白茶,泡出来的汤水必然是干净透彻的。


有光照其上,还会微微泛出莹润的光彩。


盛茶汤的茶海,一般选用玻璃材质,为的就是能够更好的观看品鉴茶汤的颜色。


细细观看茶汤,会看见有一些小小的毫毛在茶水中微微沉浮。


犹看时,竟以为是一场初雪轻轻的在茶汤中舞起了。


不再挑花眼,3步轻松选中好白茶


有时候茶汤底部会有一些流动的透明物质,看起来像是在茶汤加入了蜂蜜,沉在底部没有化开。


其实白茶当中的白毫落入到了水中,经过沉淀呈现出来的样子。


不好的茶汤,自然生不出这般的诗情画意。


有些浑浊,看得细了还能瞅见三五杂质,着实令人厌弃。


举杯又落下,实在是送不入口。


不再挑花眼,3步轻松选中好白茶



06



三、入口知瑕瑜


闻香观色,最后少不了到嘴里掂上一掂。


白茶品级高低,讲究不少,年份之间的口感也层层叠叠。


好与不好之间的滋味都生出一百零八个分支来。


于是今天的茶汤好坏只划分出大概,就不细细展开了。


好白茶,可放在舌上掂一掂,由于内质饱满,溶于水中。


使这汤水也有了与白水不同的密度质量。


不再挑花眼,3步轻松选中好白茶


茶叶内质,使得汤水凝聚,故在口中有包裹感,滚落在朵朵味蕾上,细细感受。


好白茶的氨基酸含量多,入口时总是甜润多些,苦涩少些。


且好茶耐泡,经得起沸水一遍一遍的洗刷,仍然滋味存留。


次等的白茶则涩味突出,使人难以忽视。


且不耐泡,后面几泡即使坐杯,茶汤也寡、淡、薄。


不再挑花眼,3步轻松选中好白茶



06



日子已是越过越好。


吃茶,已经不是为了止渴,理当追求的更高些。


喝茶,并非生存所需,而是生活中的一种享受,一种品位。


那么,就理当喝好茶。


日子过得好不好,从喝的茶上亦可窥见一二。


想过的更好,便从喝更好的茶开始,从不亏欠自己开始。

白茶为什么这么珍贵

白茶为福建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白茶性清凉,退热降火,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汤色浅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白茶是一种轻微发酵茶,选用白毫特多的芽叶,以不经揉炒的特异精细的方法加工而成。白茶的鲜叶要求“三白”,即嫩芽及两片嫩叶均有白毫显露。成茶满披茸毛,色白如银,故名白茶。白茶因茶树品种、采摘的标准不同,分为芽茶(如白毫银针)和叶茶(如贡眉)。采用单芽为厚料加工而成的为芽茶,称之为银针;采用完整的一芽一二叶叶背具有浓密的白色茸毛加工而成的为叶芽,称之为白牡丹(大白茶品种树,以采自春茶第一轮嫩梢者品质为佳)。白茶为福建以及浙江安吉的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白茶初制基本工艺是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或形态自如花朵,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清中显绿,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