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知识:买茶、泡茶、饮茶的误区

普洱茶知识:买茶、泡茶、饮茶的误区

2019-08-16 访问量: 12 茶礼仪网

普洱茶知识:买茶、泡茶、饮茶的误区

都说喝普洱茶对身体有很多好处,但这个是有条件的。买好茶、饮好茶的正确方法,这些都是普洱茶对身体有功效的前提。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买茶、喝茶有哪些误区哦,亲们得记住了。


选购误区

——年代越久越好?

不要简单认为年代越久远越好。只有质量合格的产品在合适的储存条件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茶品的品质会朝“好“的方向转化。一款茶品如果起初质量未能达标,或者是后期储存不当,那么不论放上多长时间,茶叶品质都很难脱胎换骨。

而且普洱茶市场上一些不法商贩造假做旧的很多。造假手段主要就是以湿仓加快生茶的陈化速度,制造出所谓的“陈年老茶”。或者把茶的包装做旧,以表现出陈旧感。鉴于陈年普洱茶的真假和优劣鉴定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有极大的困难。

建议:初涉普洱茶的朋友不要购买老茶,以免上当。

普洱茶知识:买茶、泡茶、饮茶的误区

冲泡误区

——反复烧水保持水温?

一般而言,冲泡普洱茶的水,水温要在90℃以上,茶的香气和滋味才会更明显。因此很多人每次泡茶都要把水反复烧开,有的干脆让水壶一直在烧,白雾缭绕,其实这样并不好。反复烧开的水中会有大量盐类析出,析出的盐类会悬浮在水中,形成白色的浮渣。烧水过程中水不断蒸发,每烧开一次,盐类的浓度就增加一次。这些不溶解的盐类本身就口感极差,有些甚至会与茶叶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茶汤口味。有些微量金属,比如铜、铁,在多次烧开的水中数量增加,它们与茶叶的有效成分——茶多酚发生反应,破坏香味。而且,反复烧开的水含有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会生成致癌的亚硝酸胺。

建议:水根据喝茶的人数烧适量的水,一次性泡完以后注冷水再烧。

普洱茶知识:买茶、泡茶、饮茶的误区

品饮误区1

——喝茶可以代替喝水?

既然喝普洱茶有保健功能,那是不是可以每天只喝茶就够了呢?可以用喝茶代替喝水吗?答案当然是不行的。因为茶水中含有大量的其他物质,摄入过多的微量物质身体不会吸收,反而会产生一些反作用,就像我们吃鸡蛋一样,人体每天只能吸收一个鸡蛋的营养物质,吃多了,高血压、高血脂等等都随之而来了,喝普洱也是这个道理。而且普洱生茶咖啡碱的含量比较多,如果喝得太多会影响睡眠。

建议:正确的喝普洱的习惯应该是每天1-2次,饮茶与饮水的量对半开。每天喝12—15克茶叶就足够了。

品饮误区2

——爱普洱,只喝普洱?

爱普洱茶没错,但是从健康的角度,我们并不提倡一年四季,一成不变只喝普洱茶。中医认为,茶叶因种类不同,其性能和功效也各异,对人体的保健也有不同的作用,所以一年四季饮茶应根据茶叶的性能和功效,随季节的变化而选择不同品种的茶叶。春季,天气乍暖还寒,以饮用香气浓郁的花茶为好,有利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的生发。夏季,气候炎热,适宜饮用不发酵茶。如绿茶和普洱生茶,因其茶性苦寒,可消暑解热,又能促进口内生津,有利消化。秋季,选用半发酵茶最理想,如青茶、岩茶,不寒不热,既能消除体内余热,又能恢复津液。冬季,则应选用味甘性温的发酵茶,如红茶普洱熟茶,以利蓄养人体阳气。

建议:家里可以多备几种茶类,根据自己当下不同的需要喝不同的茶。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量身定制“名茶身份证”

普洱茶量身定制“名茶身份证”

茶叶包装上,已有量身定制的“身份证”

无论是近期引起轩然大波的“普洱茶黄曲霉毒素致癌论”,还是2008年底险些引发官司的“普洱茶含氟超标60倍”质疑,无疑都对这一云南名茶的名誉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对此,昆明市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刘益成昨日透露,行业协会年初已开始小范围试水普洱茶“名茶身份证”制度,完善产品质量追溯及防伪体系。

事实上,该制度的构想早在2010年底就已经提出,直到今年,经八位专家严格把关,部分年初上市的春茶茶品“佩戴”上了“名茶身份证”。“之所以为茶叶制作‘身份证’、建立档案,唯一的目的就是为消费者负责。”刘益成介绍,贴有“名茶身份证”标志的茶叶,都通过了专家对质量的监控和品鉴,可视为优质茶品的佼佼者。

“责任可以追溯到具体厂商,若出现问题还可以追溯到具体环节。”在刘益成看来,尽管进入销售环节的茶类商品本就应该通过质量检测,但“名茶身份证”的存在并不显得多余。严把质量关的产品,更能够获得消费者的信赖。从该制度推行迄今收到的市场反馈来看,有“身份证”的茶叶在营销策略上获得了消费者肯定。

不过,由于茶叶质量鉴定需要依靠专家完成,因此在人力资源不足的制约下,目前仅有少数优质普洱茶拥有“名茶身份证”。在刘益成的设想中,这一提升产品质量的制度完全值得大范围推广,优质的红茶、绿茶和花茶也有望在今后被授予“名茶身份证”。

追根溯源

所有“名牌身份证”统一编号,由市茶叶行业协会统一发放,会员企业对外销售品牌茶叶时,都须在外包装醒目处贴上标志,确保“一份一号”。如果消费者对茶叶质量产生质疑,可根据“身份证”上的标志,通过拨打电话和登录网站www.ynkta.com查询真伪。上网后,可进一步追溯到茶叶的原产地、原材料、规格、制作工艺及品茗技巧等相关信息。

从几十到上千万,普洱茶之间差的不仅仅是价格!

从几十到上千万,普洱茶之间差的不仅仅是价格!

相信很多茶友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普洱茶的价格高的能到几百上千万,低的却只有几十块?”就像近50000元/克的百年蓝票宋聘号与几十元能就能买到357克的普洱茶,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价格差距?

“品饮价值”是否真的能带来如此大的差距?

抱着保健目的喝普洱茶的人很多,这是最基础的部分。从保健的功能上看,几十元一饼和几万元一饼的普洱茶基本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云南大叶种茶的水浸出物含量差别不大,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没有大的差异,至少没有像售价那样的差异。所以如果你只是对身体保健有要求,那就购买几十元一饼的即可,当然是在符合安全标准的前提下。

单从“品饮”来看,不同的原料和产地,口感滋味的差距是十分大的,近年来火爆的“名山头”,“古树茶”就是原料和口感滋味上有极大的优势,价格自然不一样。包括地理位置,海拔等的因素,都会造成价格的差距。

但是要说这些口感上的差异,就让一款茶叶成为“天价茶”一般的存在,是不现实的。只能说对上了“荷包”比较丰满,且对味道追求比较苛刻的这一小部分茶客。

小众追求,“存在即是合理”

有一部分人是把喝茶当做享受的,享受分感官上的和精神上的。他们追求的是茶给予你在视觉上、味觉上不同的感受,哪怕是细微的不同,在他们看来也好像是有天差地远的差别,他们将茶给予的视觉和味觉上不同的感受升华到了精神层面,把茶不同的表现与自然环境、人文文化、人生哲理等联系起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茶文化。

因此,茶到了这里就产生了巨大的差别,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价格,在他们眼中,只要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再贵的茶也愿意尝试一下。

就像音响发烧友,摄影发烧友一样,他们对细节的要求是严苛的,一般人听几千元一套的音响和几百万元的基本分不出来太多的差异,看卡片相机拍摄的照片与几十万元器材拍的照片也基本分不清楚,但在发烧友那里可是天地之差,对于茶来说也是一样。因此,在这部分茶客那里,他们就很认可高价茶的存在,并且也会购买品尝。

高价茶自然离不开“炒作”

一些厂商在低价时购买了大量的某个或者某几个品种的茶叶,或者在茶产区建立了一个茶厂等等,自己出钱来炒作自己的产品或藏品,拉高价格再慢慢出货。股市、期市,收藏品市场常见的套路在茶市也同样适用,亏损累累的股票炒到几十元一股不是很常见吗?生产线上的画作炒到几十上百万也有的是。茶市也不是世外桃源,值与不值全看自己的认知,当然应该要尽量避免参与类似炒作。

价格差距离不开“附加值”

首先是投资价值,说到投资那就是需要回报的。投资的金科玉律就是要投资稀有的、有升值空间的、并且最好就是人工不可复制的标的物。普洱古树茶就符合这些条件,尤其是市场上非常著名的品种就更符合条件。经济学告诉我们,在供应量不足或者有限,市场需求又在不断扩大时,高价就是必然的结果。随着普洱茶市场的高速发展,资金越来越多的进入,出现几万甚至几十万一饼的茶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这样的前提下,如果某一年产量特别低,或者芽叶生长特别好,这一年同样配方做出来的茶价值自然是要大于同款茶叶其他批次的。

而有的茶品其本身就是具备一定的纪念价值和特殊含义的,例如501批大益7542,是勐海茶厂改制后的第一批唛号为“7542”的茶品,特指2005年勐海茶厂生产、第一批次的“7542”普洱生茶。据坊间传闻这批茶品用了改制之前存下来的老料,刚上市便让很多带有怀旧情结的茶友追捧。其价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所以高价茶的出现,是离不开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价值的,这些附加值决定了这些价格奇高的茶品,已经不是单纯具备“品饮价值”了,“附加值”也是“天价”的关键。(本文系整理自网络,图均源于图库)

普洱茶出山记:孔明与“武侯遗种”之说

普洱茶出山记:孔明与“武侯遗种”之说

图为:采茶工具。

接上文《普洱茶出山记:为何陆羽《茶经》中没有记载普洱茶?》。南诏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所费笔墨不多,但南诏却是当时不容轻视的重要政治力量。对普洱茶来说,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普洱茶严格地说起来是商品名,一般可以说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普洱茶有可能是所有茶叶的祖先,茶山地处中海拔、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东西,被古生物学家认定为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波及的地方。从科学角度看,普洱茶是水浸出物含量最高的茶叶。云南濮人也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饮用茶的民族。

云南少数民族传说中,茶祖有多种说法,濮人后裔布朗族所崇奉的茶祖是叭岩冷,不过,最有意思的应该是诸葛亮。

清朝道光年间编撰的《普洱府志·古迹》中有记载:“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诸葛亮)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莽枝、革登有茶王树较它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

“武侯遗种”的说法不太可信,植物学证明四川并没有大叶种茶。诸葛亮与云南茶叶的关系更有可能只是诸葛亮对云南的产业规划进行了比较合理的布局,北部种植蜀国需要的粮食,道路艰险的南部种植茶叶,安居乐业。

“孔明七擒孟获”的故事早已经深入人心,孔明当然带来了儒教、道教等先进文明,不过历史记载,孟获的哥哥孟优到了巍宝山出家,传授天师道,天师道是当时比较先进的文化,可见孟获孟优族人文化程度不低。但朴实的少数民族至今仍然尊敬孔明,这是云南历史文化引人注目的现象。

著名导演田壮壮和作家阿城走过一次茶马古道,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德拉姆》(2004年),导演斯科塞斯称这部电影“是一部永恒的历史教材,向世界展示了那个地区不同文化和宗教的融合统一。”《纽约时报》说该片是“一部在质量和艺术上都堪称为伟大的影片”。此片虽然没有刻意去讲茶,但少数民族感人的精神气质却展露无疑。其中也提到了当地部分民众信仰天主教的场景。邹家驹在他的书里写过:“从怒江丙中洛通往藏域的古道边,坐落着一个二十来户叫秋那桶的怒族小村庄,村中最大的建筑是一座简易的天主教堂。我问村里长者祖上改信洋教的缘由,他说洋传教士说他们是孔明派来的。”

(本文写作参考了邹家驹先生的《金戈铁马大叶茶》、周重林先生的《茶叶战争》《茶叶江山》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