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鉴别>普洱茶古树茶与台地茶的鉴别

普洱茶古树茶与台地茶的鉴别

2019-08-17 访问量: 12 茶礼仪网

普洱茶古树茶与台地茶的鉴别

  普洱茶吧网资讯:台地茶是指采制于建国侯发展起来的密植茶园的茶,该类茶园的基本特点是“集中连片、高产”,伴随的是“喷药施肥、中耕修剪”。该类茶人工栽培后一直处于相对比较好的管理之中,如修剪、施肥、打药等措施是台地茶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措施。 所以台地茶也可以说是人工养殖茶。

  作为我国的传统名茶,普洱茶是以云南古树乔木大叶种为原料,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在漫长的成长岁月里,普洱茶以自身独特的品质,滋养了无数的苍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其医药保健功能深入研究和发现,普洱茶受到越来越多茶人和社会精英、社会大众的喜爱,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普洱茶市场的需求量的增大,自上世纪后期云南开辟了规模化的茶园(台地)茶,以使普洱茶的产量更大些、采收更方便。但从茶叶内含主要具有转化价值的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儿茶素等)来看,乔木的古树茶与茶园的台地茶的特点不同,存在着最基本的区别:

  一、韵味:古树茶入口滋味醇厚,苦涩味所化出的甘性让口腔生津,韵味久留于口腔、喉头,陈茶的能量释放得慢些,茶气的表现也慢慢体现出来,让人体感觉舒服的指数高。而台地茶的后度及留存在口腔中的茶味短暂,生津不明显,韵味短暂,陈茶所含的能量也相对较少且释放得快,人体口感的舒服程度也偏弱。

  二、潜质:古树茶因叶子是来自树根深入土壤的大树,根部吸收地下的养分多而使叶子具有转化价值的物质多,潜质空间当然也高;台地茶来自根部短浅的台地,所内含的能随时间转化的物质稀少,转化空间也有局限性。
 
  三、口感:古树茶会带来感觉丰富的口感,且感受到一股来自高山阔野般的气息,茶汤的细密度和醇厚度较高、渗透力顺畅;而台地茶让人感觉口感单薄且有时味会杂些,茶汤的渗透难以让舌根感到舒畅,有的虽入口时感到霸气,苦涩味比古茶也重。

  四、叶底:古树茶冲泡后叶子舒展程度好,肥大且弹性、柔韧性好;而台地茶不易舒,质感薄小且脆硬。
 
  五、外形:古树茶的叶子相对台地茶壮硕,叶面革质感明显,叶脉清晰,叶边齿状无规律状,叶背毛少;台地茶因为是栽培的,叶身比较单薄,叶子裙边起波浪,叶边齿状呈规律性,叶背多毛。

  六、香气:古树茶香气深沉而厚重,停留时间长,台地茶香气则飘扬而短暂。

  特别方法:取茶4g,100ml盖碗,浸泡1分钟,待茶汤冷却到45℃,含在嘴里反复动荡,古树茶回味甜润,台地茶会留下明显涩味,舌面不舒服;茶汤流过喉头时,古树茶润滑,台地茶干涩。——此法准确度较高,为高手所常用。
有用+10
分享

普洱茶到底第几泡的滋味更加迷人呢?

  关于普洱茶,根据耐泡程度的不同,可以泡一到二十多泡不等,而每一泡茶每一人对它又有不一样的感受。第一泡,“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三泡,“豆蔻梢头二月初”;第六泡,“最是橙黄橘绿时”;第九泡,“意犹未尽不思还”……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普洱茶究竟第几泡最好喝?那么,普洱茶到底第几泡的滋味更加迷人呢?


  通常说来,普洱茶需要洗茶1-2遍,除此之外可连续冲泡8-10次,质量好一些的普洱茶能泡到15次以上甚至20多次。当然,这跟茶品质、投茶量、水温、出汤时间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那么,普洱茶各泡的口感也就会受到影响。

 

  很多人说,第3-5泡是普洱茶口感最好的时候,毕竟1、2泡还没完全泡开,滋味没有出来,而后面几泡滋味又渐渐减淡了,这应该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然而,确切来说,只能说3-5泡各方面展现最好,却不能说是最好喝的,毕竟各人对好喝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比如有的人比较喜欢滋味浓烈一点的,那么也就是在滋味尽出这几泡的感觉较好;而有的人比较喜欢滋味稍淡的茶,那么可能六七泡以后苦涩褪去、入口清甜的感觉更加适口。

  因此,普洱茶到底第几泡最好喝?

 

  这是无法给出具体的答案的,所谓“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余香,八道有余味,九道十道仍回味”,只能说第几泡口感表现较佳吧。

 

  当然,不管喜欢什么口味、第几泡的普洱茶,还是希望每一个爱普洱茶的人都可以静下心来一泡一泡喝,体会普洱茶一泡与一泡之间的变化,这样才能完整地了解一款茶,也才能更加透彻地感受一款茶。

揭秘普洱茶“渥堆发酵”技术的前世今生(二)

揭秘普洱茶“渥堆发酵”技术的前世今生(二)

1974年11月份,吴启英带领三个工人再次进行试制。他们将云南特有的大叶种晒青毛茶加湿,然后将其半匀再渥成一堆,然后采取保温控温措施,使茶堆达到一定的集温条件,并通过不断翻堆,人为的控制茶堆的温度和湿度,加速和控制茶叶的后发酵过程,经过四十五天左右的周期,使晒青毛茶转化为外形褐红、汤色红亮、滋味甘醇的普洱茶。由于“渥堆”是制作普洱熟茶工艺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后来普洱茶界也习惯将这种工艺称“普洱熟茶渥堆发酵技术”。“渥堆”一词也成为普洱茶发酵的专业词汇,并与吴启英本人密切相联。也就在1975年,昆明茶厂正式采用此法开始了普洱熟茶批量生产。这是云南现代普洱茶生产的开始。

其实,吴启英对普洱茶的贡献不单一是普洱熟茶工艺的发明,还有她后来围绕普洱熟茶的生产标准与工艺规范所做的大量工作。

1979年春,云南省茶叶公司召开普洱茶座谈会,吴启英根据昆明茶厂生产普洱茶的工艺,撰写了“云南省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制办法》”,详细制定了普洱茶生产的加工工艺与质量标准。这是国内第一个开始科学生产普洱茶的专业质量标准。这其中,就有我们今天仍然熟悉的各大生产厂家代码(唛号)的确定。为纪念云南在1975年以人工速成发酵制成普洱茶,云南普洱茶的代号前两位数为“75”,中间为拼配级别,末位数为厂家代号——昆明茶厂为1,勐海为2、下关为3等。如7581就是昆明茶厂生产的普洱砖茶,7582就是勐海茶厂生产的普洱茶饼。

普洱熟茶的研制成功,促进海外需求大增。当年,为了应对急剧增长的外贸出口,确保普洱茶的品质,1980年云南省茶叶公司决定将全省的普洱茶(勐海、下关两厂除外)调入昆明茶厂统一拼配出口。当时调入昆明茶厂的有:普洱、景东、景谷、澜沧等厂。1981年10月1日起,普洱茶正式列为法定检验,为此云南省茶叶公司制定“云南普洱茶品质规格试行技术标准”发送各厂,指引各厂接受商检局检验技术指导。

1983年吴启英联合云南大学微生物研究所,主持了“普洱茶发酵工艺原理研究”项目,并提出研究成果“普洱茶发酵的机理是微生物在起主导作用”。此项目荣获云南省政府1984年科技成果四等奖,是迄今为止云南普洱茶生产技术领域获得的唯一一个省级科技成果奖。

我们在《1938—1990年云南省茶叶公司出口记录志》上,看到这样的记录:“1973年昆明茶厂试制普洱茶成功,随后在勐海茶厂相继推广,产量大增。……到1985年普洱茶出口港澳增至1560吨,金额249.17万美元,之后几年普洱茶出口港澳每年大体保持1000多吨,占全省普洱茶出口量80%以上”。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的,一是关于普洱熟茶研制成功的时间,文献记录很多标示的是1973年,而依据此项工艺发明人吴启英的回忆是1975年;二是文献中提到的普洱茶实际是指普洱熟茶,占“全省普洱茶出口总量80%以上”,也是普洱熟茶。

有一点或许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即云南的普洱茶在经历1974—1984年十年的发展中,以普洱熟茶研发成功与大力推广位标志,普洱茶由小作坊的生产模式向现代工业模式迈进。无疑,吴启英与她的“普洱熟茶渥堆发酵技术”起到了非常关键性作用。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能够推动一个产业或一个行业向前发展绝非一个人的力量,应是一个群体。其实,这个群体还有一个极为特殊的人,他就是邹炳良,是一个你想谈到普洱茶很难绕开的人。

邹炳良,汉族,生于1939年,云南省祥云县人。中学毕业后于1957年来到茶乡勐海,从此他在勐海茶厂一直工作至1996年。40多年间,他先后当过工人、一般干部、股长,最终在1984年当选为勐海茶厂厂长。从他当厂长至1996年退休,是勐海茶厂历届厂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

值得关注的是,普洱熟茶最初工艺的诞生是在昆明茶厂,由吴启英领军。但这种工艺真正走向成熟,包括对工艺的不断修正与优化,实际是在勐海茶厂完成的。在邹炳良担任勐海茶厂厂长的12年时间。普洱熟茶的“热点”也开始从昆明茶厂向勐海茶厂转移。邹炳良与他的团队对“渥堆”这一人工发酵模式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对发酵环境与场所,微生物在发酵过程起的作用,包括保温措施,水份控制,发酵度的把控等等,做了大量的经验化总结。逐步创造出带有标志性发酵风味的茶品。“勐海味”就是这一标志性的称谓,它是消费者的总结,也是对这种产品价值的认同。勐海茶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至九十年代中叶出品了大量经典产品,这其中有生茶,也有熟茶,绝大部分产品至今仍是市场追逐的“明星产品”,价值不菲。

而邹炳良依旧保持他惯有的低调,在媒体面前,他从不用华丽的语言包装自己,他是目前普洱茶界仅存的几个元老之一,但又对过往的辉煌始终保持一种沉默。他是一个向前看的人,即使在他退休后又重建了一个“海湾茶厂”,仍保持在生产一线品质的习惯,仍在向市场提供诸多优质的普洱茶作品,我们之所以用“普洱茶作品”称谓,而没有用“普洱茶产品”一词,是因为他的茶品倾注了自己对普洱茶的理解与工艺的独到把握,在我们心目中,他制茶的过程已经超越普通意义的制茶范畴,而是一种创作,一种境界。

有一点是需要补充的,邹炳良与当年的勐海茶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云南普洱茶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为普洱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再次“崛起”储备了大量人才。显然,勐海茶厂是云南普洱茶最大的“黄埔军校”,输出的技术骨干最多。至今,我们在很多普洱茶生产企业中仍然发现他们活跃的身影,他们对工艺的精益求精、那份执着依然保留“老勐海人”的印迹。或许,它也是普洱茶的一种精神。(原题《渥堆:“熟茶”的横空出世——谁发明的“熟茶”工艺》,未完)

中秋临近,大型商场普洱茶成送礼佳选


  “吃月饼配好茶”,中秋渐近,外形酷似月饼的“普洱茶饼”成了市民送礼的佳选。9月2日,记者发现,包装精美的茶礼盒已亮相部分商场茶庄的促销专柜,很多市民也提前来“摸底”。据商场一位茶叶促销工作人员讲,新茶品质好过去年,“新茶陈茶一起卖,预计能有个好收成。”

  记者采访了解到,距离中秋、国庆还有一段时间,但不少茶商看准中秋商机,纷纷推出中秋茶礼盒,望从中分一杯羹。一品牌普洱茶销售人员介绍说,很多市民看重普洱的保健功效,“都是回头客,这两年认普洱的顾客越来越多,中秋送茶,普洱是首选。”

  今年由于茶叶主产地干旱,茶叶产量少于往年,但茶叶品质好于往年,双节临近,高价普洱茶市场回暖。海港路一家普洱专卖店工作人员介绍说,“2012年新茶价格有所上涨。去年300g的茶饼价格在80~100元,但今年相同重量的茶饼价格在180元左右。高端产品一斤能贵上400元左右。”

  记者探访

  普洱曾成“弃儿”

  9月2日,记者来到茶庄相对集中的三站市场和东方巴黎商业街。提起前两年普洱茶的销售情况。开茶店的王女士说:“前两年普洱销售情况真不好,仅仅经营普洱,租金都赚不回来,没办法,就也开始经营其他茶叶。”一些茶叶经销商介绍,前几年普洱刚刚落户烟台,很多北方人喝不惯普洱,不习惯它的口感,同时价格被炒得火热,大多烟台人觉得喝着不实惠。

  “几年前炒得太热,后来一下子冷下来,去年有回暖迹象。”一茶庄老板讲述了普洱的“变迁史”,2004年普洱茶开始名声大振。到2005年,很多茶店就大量购进普洱茶,希望获得更大的利润。但好景不长,2007年下半年,普洱茶的价格已经高的离谱了,商家手里的茶叶卖不出去。但这两年,普洱茶有了不少回头客,一些人开始认识到它的保健功效。

  茶好始受青睐

  “不少普洱爱好者来问今年新茶,我们从云南厂家给顾客已经预定了近百个茶饼。”一品牌普洱茶专卖经销商王女士说。采访中,记者发现,2012年新茶品质提升,虽然价格上涨,但借中秋、国庆双节,预热了普洱市场。

  据业内人士分析称,干旱减产、茶质上升、需求增加是涨价三大原因。“今年茶叶主产省区云南大旱,而其他主产区低温多雨,茶叶采摘时间推迟了10~15天,茶叶品质提升,但茶叶产量较往年减少,同时采摘、加工的人工成本费提升。”一茶庄工作人员介绍。曲先生称得上一位专业茶客,“我从07年开始喝普洱茶,觉得今年普洱质量确实不错。内质丰厚,茶气足。”品质提升也是今年普洱茶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新茶价格涨幅在50~100元间浮动,其中高端茶涨幅较大。

  市民超市“摸底”

  在市区几家大型商场内,有的茶叶经销商已经按耐不住,早早地拉响了“促销战”。“这是今年中秋搞活动的月饼茶,折后只要150元,你可以闻一闻这香味,绝对是好普洱,中秋送月饼过时了,茶饼既新颖又健康。”一位商场工作人员介绍道。在该超市的茶叶专柜内,与普通的茶叶包装不同,月饼茶看起来格外显眼,偶尔会有打此路过的顾客驻足观瞧。

  在振华超市茶叶专柜区,一位前来选购茶叶的付女士对“月饼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普洱茶送礼也大方,和月饼一起送也有档次”付女士介绍说,她每年中秋最主要还是送月饼,但是年年送却想不出什么新意。“主要是对茶叶不太懂行,怕选不对,先来看看价格和品种。”付女士说自己的父亲爱喝普洱茶,先过来“摸个底”。记者代曼刘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