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普洱茶>普洱茶最重要最关键就是“香韵、茶汤粘稠度、喉韵”

普洱茶最重要最关键就是“香韵、茶汤粘稠度、喉韵”

2019-08-21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普洱茶成为了茶友们又爱又恨的茶叶品种,有人恨铁观音,从此不再买铁观音,有人骂龙井,从此就不再买龙井,但是人们经常会骂普洱茶,但是还是会买普洱茶,为什么呢,因为普洱茶具有别的茶类所部具备的一件神物——韵。

  普洱茶最重要、最关键就是"香韵、茶汤粘稠度、喉韵"

  1、香韵:鉴别重要关键之一;

  不同的茶树根系深度不同,摄取的养分就极为不同,香韵就天壤之别,台地茶由于养分不足,内质较差,只能依靠拼配提升滋味,还有耕种施肥行为,只能体现出清香,而且此种清香随之后期的陈放1-2年就会消失,慢慢转为陈香。

  2、甜度:此种甜说的是入口后在舌面上的直接表现,千万不能把回甘混为一谈,但其甜为高雅清甜,往往被回甘所掩盖,喝茶有一定年限之后,能够将各项滋味分离品味,甜度也是鉴别好坏之处,但不是关键。

  3、茶汤:茶汤是鉴别内质丰富度关键二;

  台地茶茶汤内质不足所以表现为黄绿色,茶汤淡薄如水,喝进口中还会有烫嘴的感觉,这个感觉您可以仔细尝试,古树茶内质饱满,一样的热度,喝入口中,烫嘴的感觉区别很大,尝试一下吧,相信您会收获不少;古树茶茶汤均为蜜黄色,色泽明亮,而且这是当年早春茶的表现,注:茶汤粘稠度的鉴别请勿一点点茶汤喝入口中,就来判断,应该将茶汤稍试大口一些喝入口中,在口中迂回一周在咽下,一能感受其茶汤粘度,二能感受茶汤厚实饱满度及其顺滑感。

  普洱茶这么悠久的文化历程,绝对不是你抽点时间就可以搞懂的,很多从业几十年的老茶人,老茶商也同样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但是他们知道自己应该怎么选茶,怎么做茶,怎么卖茶,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会喝普洱茶!

  所以,会喝比懂更重要,毕竟这是普洱茶,会喝也许就开始懂了!
有用+10
分享

从哪些方面辨识普洱茶干仓和湿仓?

  什么是干仓与湿仓?

 

  普洱茶具有通过陈化改善提高品质的特征。在湿度较低的环境存放普洱茶,让其自然缓慢陈化,产生陈香品质,这种茶叶称之为“干仓普洱茶”;“湿仓茶”是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存放普洱茶,使其快速转化,或易地晒青毛茶通过“湿仓茶”处理后再进行压制,通过“湿仓”处理后,有较明显的“湿仓味”,茶色显陈旧。

 

  辨识普洱茶干仓和湿仓,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

  从外包纸上

 

  外包纸张如果有水渍,通常已经进过仓,尤其第一饼与最后一饼最容易发现水渍。而未进仓茶品在一定年份以上(最快四年,依茶质、环境而定),会出现油渍,且茶质越佳者越明显;但有时储存环境温度过高,也会快速出现油渍。

  年份与纸张完整性无关,保存良好的老茶纸张可能完整没有受损;反而湿仓,在短时间内因潮湿与茶虫因素而毁损。蠹虫(银鱼)无论是在任何环境都可能存在,所以纸张被蠹虫咬食而破损,以此无法推测储存环境。

 

  从茶饼身上

 

  以生茶饼来说,四年以上干仓茶菁的色泽油亮光洁,饼身内外颜色相同或是差异不大。湿仓茶菁颜色灰白、灰黑,或是偏红(入仓重),且通常内外颜色不一、色差大。若茶菁黑而不油亮、色灰黑,通常为高温退仓方式造成。但有些茶商会喷茶油,如此会出现茶饼内外色差大的状态。

 

  熟茶品的辨识,干仓的好熟茶品红棕色而有轻微亮度;若偏深黑、青黑色,则属于渥堆不当造成,茶质会受影响。湿仓茶品通常略带白霜,或是红黑色而无光泽。

 

  从茶菁味道上

  以生茶品来辨识,干仓茶的茶品有如冻顶乌龙或铁观音老茶香气,淡淡的陈香、带蜜味。入仓茶,有所谓的仓味;广东茶仓较闷,香港老茶仓通常陈味浓,味道明显差异;稍有年份支香港仓茶饼会有所谓樟香,或是蔘樟香。湿仓茶品仓未退完仓前,常能从外包纸就能嗅的到仓味。

 

  从汤色上

  干仓生茶,汤色从金黄、黄红、浅琥珀色、透亮琥珀红……依年份与制程、品种不同而有所变化;共同特色与关键在于汤色清亮,且泛油光。湿仓茶汤色较暗而深、不清亮,除非仓度非常轻、老茶或退仓多年的茶品,才有可能清亮而油光。从另一角度来说,汤色琥珀、清亮、油光,也是优质茶的特征。

  新熟茶,湿仓茶较为入仓茶汤色深而不清亮;老茶,若退仓完整,二者汤色差异不大,但还是干仓较为清亮。

 

  从口感上

 

  干仓生茶,“果酸”是稍有年份茶品主要特色,口感清爽不腻、回甘强,茶韵足、杯底留香。四、五十多年的印级茶,如果没有入仓,以重手浸泡仍微带苦涩味。同期入仓茶则汤滑水甜,口感饱满;适度入仓,时常会有超越未入仓茶的表现。但最大缺点,就是不管怎么退仓,永远都有仓味。

让您了解因无知而毁掉心爱普洱茶的错误冲泡法

  一款茶叶是否好喝并非完全取决于茶叶本身,存储环境对后期转化的影响占了其中一部分,还有就是最常见的冲泡。冲泡的技巧与进水方式的掌握其实也是一泡茶是否好喝的关键性因素。所谓同茶不同人,同茶不同汤就是这个道理。冲泡手法的好坏决定着茶汤最后呈现到每一位茶客舌尖的滋味。

  对于普洱茶的冲泡之前我们也有介绍过很多,甚至详细的分类了陈茶、新茶、春茶、秋茶等等各个不同时期普洱茶的冲泡技巧与手法,之所以说这么多还是说明普洱茶对冲泡有着极高的要求。水温、时间、冲泡方式、甚至是入水的高低,对普洱茶的冲泡品饮,这些知识都是必须掌握和了解的。普洱茶的冲泡在某些程度上与其他茶类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过则苦涩难化,少则单薄味寡。所以需要品饮到一杯好的普洱茶汤你不仅需要有好的茶叶,更要掌握好的冲泡技巧才行。

  普洱茶因其越陈越想的特性,不仅市场接受度越来越高,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市场上用料好,存储得当的陈茶更是需要历经时间的打磨才能成就,所以一片茶饼包含的不仅是茶叶本身的价值,还包含了存储及时间的成本,拥有这样有“内涵”的普洱茶是许多茶客的追求,但是如果有了这样的茶饼,却没有正确的冲泡手法,那么简直可以用暴殄天物来形容。

  在日常冲泡饮品过程中因为操作、冲泡不当毁掉一片心爱茶饼的事例数不胜数,所以今天我们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看到底哪些不当的冲泡方法会把你心爱的普洱茶毁于自己之手。

  悬壶高冲

 

  很多的茶友习惯了将滚烫的开水,用高重冲的手法直接注水,任由湍急的水流冲进盖碗,或者干脆用起了沿着杯壁转圈的螺旋式注水法,这些手法能够令香气更为高扬,但并不适合普洱茶的冲泡。

 

  由于普洱茶选用云南大叶种原料,过于湍急的水流将导致茶多酚与咖啡碱等内容物质过度析出,令茶汤过于苦涩。同时普洱茶的口感一向追求香韵沉稳,茶汤醇厚连绵,所以在冲泡中往往追求注水“轻、柔、平、缓”,而悬壶高冲则很有可能导致茶汤香气浮泛,汤感轻薄。

  冲击茶叶

 

  在注水时以水流猛击茶叶,这种手法主要出现在一些高香茶类的冲泡中,有助于香气的散发。但普洱茶并不适用于这种冲泡手法,首先还是因为云南大叶种原料丰富的内含物质,经不起这种猛烈的手法,会导致茶汤过于苦涩。同时猛烈的撞击会导致茶汤被撞成一盘散沙,失去了普洱茶醇厚的口感。

  (图为铁观音茶叶,仅做说明之用)

 

  模糊时间

 

  “跟着感觉走,全靠舌头找”这是很多茶友随性的泡茶方式,在泡茶过程中,注水、浸泡、出汤的时间完全依靠经验和感觉来决定,当然如果只是自己喝的话,这种泡茶方式是个人选择,也无可厚非。茶道是人们在不完美的生命中,对完美所作出的小心翼翼的试探。如果明知道通过读秒计算泡茶时间,能够取得更好的味道,相信很多茶友都会为了取得那梦想中的味道而努力。尤其是生普洱,只要在冲泡中,有着几秒的差距,就可能造成茶汤的巨大差异与那梦想中的味道擦肩而过。

  水温不定

 

  水温,是冲泡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对于很多设备并不是非常方便的茶友来说,水温往往难以控制,尤其普洱茶冲泡使用高温水,不像绿茶与红茶的冲泡,可以根据手的感觉来调节水温。水温过高,可能会导致部分新生普变得过于苦涩,而水温过低则会导致茶的香气低迷。

  取茶不当

 

  起茶这个问题,只在紧压茶中会出现,而普洱茶又大多数都是紧压茶类,砖、饼、沱样样都需要用茶针等装备来起茶。如果在起茶过程中,将茶叶起的过碎、过整、过厚,或者将叶片破坏的过多,都将导致冲泡中出现问题,这自然会影响茶汤的品质。所以茶友们除了需要练习起茶技巧,将茶叶起成大小适中,厚薄合理、条索完整的薄片外,也需要掌握根据干茶整碎,微调冲泡时间的能力。

  泡茶单一

 

  茶友们在熟悉一些普洱茶的泡法之后,有时又会走入教条主义的困境,用同一套手法中的时间、水温来应对所有普洱茶,这事实上也是一种误区。譬如茶叶的整碎情况不同,就需要适当调节冲泡的时间,而如果茶叶的年份不同,水温有可能需要有所转变,譬如泡三年以内的新生普洱就需要将水温降一降,使用90-95度的水。而如果冲泡器具由盖碗变成紫砂壶,或者器皿的容量有所改变,这时候时间也需要调整。总而言之普洱茶的冲泡,既需要科学的方法与精准的量化,也需要对一款茶或一类茶不断摸索,不断熟悉,随着经验的积累,自己泡出的普洱茶汤,也终将令人“惊艳”。

你知道吗普洱茶的连续发酵创造了奇迹

普洱茶的连续发酵也创造了两种奇迹:一是造就了“越陈越香”的品质;二是连续发酵的时间可延续一百年以上。

你知道吗普洱茶的连续发酵创造了奇迹

云南自古对普洱茶的制作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即爷爷制茶,孙子卖茶。这个习俗实际上告诉我们,普洱茶的陈化过程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而这个陈化过程就是连续发酵的过程。也正因为这个连续发酵,普洱茶才有“越陈越香”的美誉。

我们习惯上把这个过程比喻为“丑小鸭向白天鹅的转变”。一饼新制作出来的普洱茶,其苦涩味较重,但是存放至一定的年份,比如二十年以上,其苦涩味消失,换来的是一种甘甜、一种沉香或一种令人心清气爽的别样体验。如果能够品尝到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其品尝后的感受更是难于用语言表述。这都是普洱茶的连续发酵——最具魅力的发酵流程所至。

普洱茶的连续发酵也创造了两种奇迹:一是造就了“越陈越香”的品质;二是连续发酵的时间可延续一百年以上。我们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另保留完好无缺的“万寿龙团”(普洱茶)和普洱茶膏上就可证明这点。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魅力,造就了普洱茶有一个特殊的发烧友阶层。这个阶层有一个普遍的共性:都储存一定量的普洱茶。而且,这种存储不是简单意义地将收购来的普洱茶堆在仓库“一丢了事”。而是细心观察不同仓储条件、不同的温湿度对普洱茶后续的发酵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实际上,由发烧友而形成的“存茶大军”也参与了普洱茶连续发酵的过程。这在发酵食品中,与酒类(白酒和红酒)发烧友一起,形成特有的“绝代双雄”。就这个层面上而言,我们也可将普洱茶视为发酵食品中另一个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