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绿茶>毛尖茶>信阳毛尖茶历史传说

信阳毛尖茶历史传说

2019-09-19 访问量: 11 茶礼仪网

信阳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元朝,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明朝,对名茶方面的记载很少。清朝,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叶生产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制茶质量越来越讲究,在清未出现了细茶信阳毛尖

清光绪未年(1903-1905),原是清政府住信阳缉私拿统领、旧茶业公所成员的蔡祖贤,提出开山种茶的倡议。当时曾任信阳劝业所所长、有雄厚资金来源的甘周源积极响应,他同王子谟、地主彭清阁等于1903年在信阳震雷山北麓恢复种茶,成立“元贞”茶社,从安徽请来一名余姓的茶师,帮助指导茶树栽培与制作。

1905-1909年甘周源又邀请陈玉轩、王选青等人在信阳骆驼店商议种茶,组织成立宏济茶社,派吴少渠到安徽六安、麻埠一带买茶籽,还请来六安茶师吴记顺、吴少堂帮助指导种茶制茶。制茶法基本上是沿用“瓜片”茶的炒制方法,用小平锅分生锅和熟锅两锅进行炒制。炒茶工具采用帚把,生锅用把长0.5米、把粗0.1米的帚把2个,双手各持1把,挑着炒。熟锅用大帚把代替揉捻。这就是信阳毛尖的最初制作技术。

1911年,甘周源又在甘家冲、小孙家成立裕申茶社,在此带动下,毗邻各山头茶园发展均具有一定规模。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购买茶籽并学习龙井炒制技术。回来后,在“瓜片”炒制法的基础上,又把“龙井”的抓条、理条手法融入到信阳毛尖的炒制中去,改生锅用小把炒制为生熟锅均用大帚把炒制。用这种炒制法制造的茶叶就是当今全国名茶信阳毛尖的雏形。

民国时期,茶叶生产继清朝之后,又得到大力发展,名茶生产技术日渐完善。信阳茶区又先后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统称为“八大茶社”。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完善,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

为了迎接1915年巴拿马运河通航而举行的万国博览会,1914年,信阳县茶区积极筹备参赛茶样,有贡针茶、白毫茶、已熏龙井茶、未熏龙井茶、毛尖茶、珠三茶、雀舌茶。1915年2月,在博览会上,经评判,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的独特品质,被授予世界茶叶金质奖状和奖章。信阳毛尖从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茶的代表。1958年,信阳毛尖在全国评茶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信阳茶叶生产得到更大的发展,信阳毛尖茶生产技术得到推广,生产区域不断扩大。到1993年,信阳的师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罗山县、潢川县、固始县、光山县、商城县、新县、息县七县二区都有信阳毛尖茶生产。

有用+10
分享

都匀毛尖茶的制作过程,从采茶到摊凉7步!

娇气的明前茶淋不可雨,都匀毛尖早已赶在清明节以前采制进行啦!想不到一杯茶的身后,有这么多不辞辛劳的汗液,还保存了那么传统式的加工工艺。下边讨论一下都匀毛尖茶的制做过程!

都匀毛尖茶的制做过程

1、摘茶

明前茶就是说赶在清明时节以前采制的茶叶,归属于新茶之中质量最鲜嫩的一种。贵州省都匀毛尖茶的采摘规范为一芽一叶初展,长短不超过2.0公分。一般 炮制1斤高級毛尖茶叶约需5.3—5.六万个芽头。这般严苛的规定,要且喝且爱惜呀~

2、摊青

采摘完毕后,还要进到到摊青的阶段。将新鮮茶摊放1—2钟头,等候表层水分挥发整洁。

3、拣选

茶叶在采摘过程中难以避免会掺加残渣,因而在制做过程中,务必历经用心拣剔,去除不符合规定的鱼叶、叶子及残渣等物。

4、茶叶杀青

锅温120--140℃,投叶量500—700克,以抖主导,抖闷融合,选用两手煸炒的手式。保证抖得散,翻得匀,杀得透。

5、揉捻

当叶质转软,芳香表露,减少锅温进到揉捻工艺流程。从这一步刚开始,还要磨练茶师的时间了。揉时间、用劲重,是都匀毛尖茶揉捻的特性,也是产生毛尖茶叶味浓的要素之一。锅温维持70℃上下,用单把揉的技巧,将茶叶上下推搓成条,作用力推揉,做到体细胞粉碎充足的目地。

6、搓团提毫

锅温50--60℃,将茶叶握在掌上双手合十旋搓,揉成茶团,不断多次至七成水分含量,改成两手捧茶,压搓茶条,搓炒融合,搓至白毫坚起,茶叶约八成至九成干时,减少锅温(50℃下列),将茶叶薄摊锅中炒至足干。炒干时作轻便煸炒姿势,使茶叶内外水分含量一致,提高香味。

7、摊凉

最终将开车很简单的茶叶摊放至凉,以后就能开展包裝啦!这才算是纯正的出炉呀!

茶是没法撒谎的,从颜色、香味、口味等层面,就能辨别它身后究竟用了多少时间。看一下古代人的炒茶加工工艺,原先,都匀毛尖从采摘后到制做出去,必须历经这么多工序呀,传统式制作方法基本上都保存出来了,是否涨知识了呢,之后在品味姑都匀毛尖茶时,可再也不牛饮啦~

特级都匀毛尖茶价格

黔南《农业名特优资源》(黔南州农业区划办公室主编,1988年6月)上说:“都匀毛尖茶有悠久的历史,成名也较早,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毛尖茶中的‘鱼钩茶’、‘雀舌茶’便是皇室贡品,由此就可以看出都匀毛尖的受欢迎程度了,那价格是多少呢?相关的介绍如下!

特级都匀毛尖茶价格

明前都匀毛尖茶叶价格,一般得上千元一斤,甚至可以达到上万元一斤;雨前都匀毛尖茶叶价格一般每斤200元到1000元不等;而谷雨之后采摘的都匀毛尖就相对比较便宜了,一般两三百元内可以买到。除此之外,还得考虑是手工制作的都匀毛尖,还是机械制作的都匀毛尖,手工制作的都匀毛尖口感更好,价格也相对昂贵些。

如何分辨都匀毛尖好坏

1、外形

都匀毛尖茶外形卷曲似螺形,白毫特多,色泽绿润,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劣质的却显得个个都不一样,而且外形不符。

2、汤色

都匀毛尖素以"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三黄"特色著称。所以特级的都匀毛尖成品毛尖茶品质润秀,香气清鲜,滋味醇厚,回味甘甜。而仿冒品往往在第一次冲泡后味道都荡然无存。

都匀毛尖的产地

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哨脚、大槽一带,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属于贵州名优绿茶。

都匀毛尖的制作工艺

都匀毛尖茶清明前后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2.0厘米。通常炒制500克高级毛尖茶约需5.3—5.6万个芽头。分为手工制作方法和机械加工方法。

都匀毛尖茶手工制作方法需要经过采摘、杀青、揉捻、搓团提毫四道工序;都匀毛尖茶机械加工需要经过筛分、摊放、杀青、揉捻、解块、理条、初烘、摊凉、复烘九道工序制成。

综上所述,都匀毛尖的价格是非常高的,但都匀毛尖茶叶采摘季节,可分明前、雨前、谷雨后等;而根据品级来划分,又可分珍品、特级、一级和二级等等,但品级这东西,每个品牌商家的定义又千差万别,因而对于都匀毛尖价格也无法概论!


信阳毛尖茶文化,每个信阳人的骄傲!

一道茶,一道人生,喝茶之余,是一种感悟。悟茶、悟情、悟境、悟人生。一茶一世界,一叶一追寻。每一块土地孕育着生命,每一块土地也都有它难忘的回忆。经过每一段历史的打磨,生命易逝,唯有文化是永存。说起信阳毛尖,那是每个信阳人的骄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信阳毛尖茶文化知识吧!

信阳毛尖茶文化

美丽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阳本没有茶,乡亲们在官府和老财的欺压下,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怪病,瘟病越来越凶,不少地方都死绝了村户。一个叫春姑的姑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能给乡亲们治病,她四处奔走寻找能人。一天,一位采药老人告诉姑娘,往西南方向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便能找到一种消除疾病的宝树。春姑按照老人的要求爬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在路上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尽,并且也染上了可怕的瘟病,倒在一条小溪边。这时,泉水中飘来一片树叶,春姑含在嘴里,马上神清目爽,浑身是劲,她顺着泉水向上寻找,果然找到了生长救命树叶的大树,摘下一颗金灿灿的种子。

看管茶树的神农氏老人告诉姑娘,摘下的种子必须在10天之内种进泥土,否则会前功尽弃。想到10天之内赶不回去,也就不能抢救乡亲们,春姑难过得哭了,神农氏老人见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两下,春姑便变成了一只尖尖嘴巴、大大眼睛、浑身长满嫩黄色羽毛的画眉鸟。小画眉很快飞回了家乡,将树籽种下,见到嫩绿的树苗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画眉高兴地笑了起来。这时,她的心血和力气已经耗尽,在茶树旁化成了一块似鸟非鸟的石头。不久茶树长大,山上也飞出了一群群的小画眉,她们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茶叶,放进得了瘟病人的嘴里,病人便马上好了,从此以后,种植茶树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有了茶园和茶山。

固然,这只是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但信阳毛尖确有着悠久的历史。

源远流长

信阳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元朝,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明朝,对名茶方面的记载很少。清朝,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叶生产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制茶质量越来越讲究,在清未出现了细茶信阳毛尖。

民国时期,茶叶生产继清朝之后,又得到大力发展,名茶生产技术日渐完善。信阳茶区又先后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统称为“八大茶社”。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完善,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

为了迎接1915年巴拿马运河通航而举行的万国博览会,1914年,信阳县茶区积极筹备参赛茶样,有贡针茶、白毫茶、已熏龙井茶、未熏龙井茶、毛尖茶、珠三茶、雀舌茶。1915年2月,在博览会上,经评判,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的独特品质,被授予世界茶叶金质奖状和奖章。信阳毛尖从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茶的代表。1958年,信阳毛尖在全国评茶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