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茶礼仪网专注茶道礼仪,弘扬茶道文化。传播茶叶知识、茶道、茶艺、品茶、泡法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茶叶网>乌龙茶>大红袍>“熹·茗袍”一个高端大红袍品牌的塑造

“熹·茗袍”一个高端大红袍品牌的塑造

2019-01-30 访问量: 57 茶礼仪网

面对纷繁复杂的茶行业,“熹·茗袍”大红袍如何建立独特的品牌文化,又如何深受高端目标客群的青睐?

2010年3月31日,张艺谋的又一力作,山水实景作品《印象大红袍》在武夷山茶博园正式上演,这部《印象大红袍》在技术手段应用上独具特色,其中实景电影与360度旋转的观众台成为整台演出最大的亮点,而武夷山独特的自然山水、浪漫传说与以大红袍为代表的茶文化,也是作品的亮点所在。

在这场美轮美奂的实景电影中,“熹·茗袍”大红袍掳获了不少现场观众的眼球,作为本场演出唯一指定用茶,“熹·茗袍”大红袍用其沉淀了350年的历史韵味将观众的精神感官提升到了极致境界。

当年,曾经炒作得大红大紫的普洱茶,现在几乎销声匿迹;而青茶的概念炒作,如今也是不了了之;红茶价格则奢侈得惊人,以至于曲高和寡……概念众多,缺少标准,价格混乱,茶行业市场杂乱不堪,正是在这种先天不足的条件下,武夷岩茶——“熹·茗袍”大红袍凭借后天的努力,迅速崛起,从制造产品到销售品牌,“熹‘茗袍”打造了完善的品牌价值系统,一举夺得了中国乌龙茶业茶王桂冠。

“大红袍”自古是万茶之尊,有“半壁江山”的美称,是武夷岩茶的代名词,也是武夷山的第二张名片。从产地上看,“熹茗袍”可以说是得天独厚,但面对纷繁复杂的茶行业,“熹·茗袍”大红袍是如何从一个自主品牌到建立独特的品牌文化,又是如何深受高端目标客群的青睐,夺得了中国乌龙茶业茶王桂冠的呢?

秘笈一:溯源茶文化

中国品牌与世界一流品牌的差距就在于没有形成鲜明强烈的文化。品牌没有文化,品牌就没有强大的排他性的力量,品牌就得不到消费者的绝对忠诚。那么熹·茗袍应当成为怎样的文化角色?

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名,其礼文化源远流长,意蕴深厚,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物质交换,礼的发展与远古时代的宗教典礼仪式密不可分,茶饮自古就代表了“礼尚往来”,是礼尚文化的象征: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还是今日的客来敬茶,都充分表明了茶的敬意。久逢知己,敬茶洗尘,品茶叙旧,增进情谊;客人来访,初次见面,敬茶以示礼貌,以茶媒介,边喝茶边交谈,增进相互了解;朋友相聚,以茶传情,互爱同乐,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爱之举;长辈上级来临,更以敬茶为尊重之意。茶作为一种广为接受的礼品,传递着人们的深厚情感。那么以此为基础,“熹·茗袍”茶文化的根就是中国的礼尚文化,一种和谐文化,交流情感,增进友谊。

秘笈二:塑造独特的品牌价值体系

清晰的目标:政商消费群

经过目标市场的消费群研究,分析出“熹-茗袍”的目标客群阶层为政商阶层,由政府高级官员、国有大事业单位负责人,国有大型企业或大型股份公司高层、大中型私有企业主以及外籍人士或海外创业归来者构成,是中国社会金字塔的顶端。他们数量很小,但对社会影响很大。

其中,大私有企业主财富处在中国社会各阶层的顶端,权力和声望的地位次于他的财富地位。但这些人有的具备政府身份,有的与各级权力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差异化的定位:高端礼茶品

在茶行业中,竹叶青的耳熟能详在于其成功的品牌定位,将历练完美的大师级好茶与修身之道结合,其次参加国际奢侈品展,从而提升茶的价值。红岁红茶主要强调血统纯正,产地正宗——云南(世界红茶原产地),诉求其悠久的红茶文化,强调现代加工工艺,品牌定位为世界顶级红茶,但产品支撑力不强。

定位的本质是建立消费者的心智认知,竹叶青和红岁的定位,仅仅从自身出发,强调高品质的茶品,而“熹·茗袍”则是真正从消费者出发,针对主力目标市场——政商界礼品市场,定位为高尚文化礼茶品类,与竞争产品形成强有力的区隔。

中国自古以来是礼尚大国,礼尚文化在政商界最为风行,且送礼的档次、文化及品位逐年提升。结合目标群追求文化品位档次,将熹·茗袍打造成政商界高端礼尚文化的代表,这不仅符合“政商界文化尚礼”的定位,而且形成“熹·茗袍”独特的品牌文化即是政商界礼尚文化,开创了中国高端礼品市场的先河,引领中国政商界礼尚文化风潮。

独特的品牌名:融合“熹”文化

提到大红袍,必然想到产地武夷山,提到武夷山、提到文化,必然想到朱熹,因此,要体现“熹·茗袍”深厚的文化底蕴,集大成的文化特性,必然从“朱熹”展开。朱熹,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教育家,思想文化集大成者,其思想对后人影响深远。经过反复创意,最后以“熹”来命名新品大红袍,原因如下:

1、从字形结构来看:熹,形声。从火,喜声。本义,烤炙。下有水,如煮茶之形态,逼真体现了茶属性。熹,造型丰富饱满,美观。

2、从字义来看:光明;炙,炽热;字义看也很好,寓意美好。

3、独特性:熹,单字的品牌名称,非常独特,能最大化体现我们的区隔性。

4、文化性:熹字,直观联想朱熹、武夷山,体现我们丰厚、集大成的思想文化底蕴。

简言之,熹,直观的传达出产品名;茗袍,简明的表达茶行业属性,茗袍,通名袍,也寓意知名的大红袍。

至诚至高的品牌主张:“茗袍观止 礼尚至诚”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熹·茗袍”所承载的礼尚、和谐价值观馒有了更深的含义,它是精英群体的价值观,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包括了家庭的和谐、企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与中国古代视和谐为一种如天下大同的文化气度、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尊道贵德的理性气质、大德日生的人文情怀的实质是一脉相承的。

“熹·茗袍”的品牌主张:茗袍观止,礼尚至诚。茗袍观止,代表“熹·茗袍”的观止者,达到顶峰;礼尚至诚,代表博大精深的礼尚文化,是礼尚文化的至高者。《中庸》有言,至诚,是不间断的,不间断则可以长久延续,长久延续,则可以得到验证,得到验证则更悠远长久。悠远长久则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则高大光明。广博深厚可以承载万物,高大光明可以覆盖万物;悠远长久,则像天地般无止境。有德方有得、至诚终大成;世事千变万化、吾道一以贯之。

品牌主张“茗袍观止礼尚至诚”的提炼,是“熹·茗袍”最终体现的品牌精神与价值,属于“熹·茗袍”本身品牌文化的哲学。它又是每个人心中的愿景,同时其表现的结果又超越愿望本身,给人惊喜。这种礼尚文化的艺术美学思想内涵让人期待,将紧紧维系着茗袍观止的品牌忠诚度!

秘笈三:提炼产品独有的文化

闽北“美景甲东南”名山武夷山是世界双物质文化遗产之山,而大红袍茶树生长在武夷山岩缝之中,奇特非常;距今有380多年的历史,兰香持久岩韵悠长,据记载,大红袍茶树受过皇封,御赐其名,而大红袍历来都是皇帝贡品,尊贵传奇,可以说历史文化极具丰富。同时,大红袍夺得过“正岩”、“茶中之王”桂冠,名闻海内外。

深挖礼尚文化 差异化包装

依据大红袍独有的历史文化特性,“熹·茗袍”从目标消费群政商阶层展开,精准细分消费群,根据不同消费群特色,展开产品规划,通过打造定位各异的产品系列,满足其差异化需求,建立与不同消费群的价值传递。

顶级塔尖人群:产品档次定位,奢侈品(形象产品);产品设计风格,顶级奢华风格。

高端政界人群:产品档次定位,高端(主力产品);产品设计风格,皇家尊贵风格。

高端商界人群:产品档次定位,高端(主力产品);产品设计风格,富有思想艺术文化风格。

制定七个维度 树立业界标准

品质永远是硬道理,“熹·茗袍”通过从海拔、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空气、炼制七个维度,建立其独特的卖点,七维标准炼就的顶级新香大红袍,并将其发展为行业内上好大红袍的标准,从而打造成大红袍的代表。

秘笈四:升华终端视觉管理系统

在终端的打造过程中,“熹·茗袍”将主形象白驹立在中庭,马背上驮着“国礼”大红袍,建立其“古典与现代融合”的内涵,从而树立内在形象;情景式管理,高度统一视觉管理体系,区别于其他终端店形象,建立独特的产品视觉形象。

“茗袍观止,礼尚至诚”的品牌主张不仅说出了目标消费者的心声,同时,更好地传递出“熹茗袍”品牌文化精神。“熹·茗袍”

围绕品牌核心主张,设置了独有的礼尚文化手册,从而打造属于中国政商阶层的礼仪之道。

秘笈五:契合目标客群的品牌推广

在品牌媒介推广过程中,“熹·茗袍”契合目标客群,进行品牌体验。针对目标区域市场,“熹·茗袍”在福州、厦门所选择的依然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软讯与硬广相结合。在传递“熹·茗袍”产品七维标准的同时,进一步传达中国政商阶层礼尚文化。新闻炒作标题先是集中传递中国礼仪之道,传递出顶级大红袍的文化,再围绕目标消费群消费心理紧密轰炸。软文标题为“中国礼尚文化”、“奢侈中国茶,礼仪大红袍”。

同时,针对目标客群所经常出入的场合,进行电子电视屏字幕告示,“熹·茗袍”顶级大红袍:茗袍观止 礼尚至诚——中国政商界文化尚礼。

媒介推广之外,还进行关系活化。在公关传播事件中,结合目标客群,定期举行大型茶话会,大红袍品鉴会,影响意见领袖,造成口碑传播,此次,张艺谋的《印象大红袍》中植入节目,便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

“熹·茗袍”顺级大红袍不论对于东南市场还是华南市场,都是一个全新的品牌,其目标客群定位为中国最不可显的阶层——政商阶层,这群人造成的社会影响力是巨大的,但他们的媒介接触面也是很有限的,所以在策略上,要考虑精准传播,选择对其影响力大的公关新闻、财经、贸易类的报刊杂志等,当然,电台、广播等这些媒介也是必不可少。

效果显现

“熹·茗袍”顶级大红袍通过提炼产品独特文化,全新规划之后,建立起完善的品牌价值体系,拥有了传递出尊贵感的品牌形象。同时“熹·茗袍”顶级大红袍的专卖店设计富有文化感,68%以上的目标客群在“熹·茗袍”专卖店中能感觉到喝茶其实喝的就是一种文化,一种心情,在这种心情中,感觉到“熹·茗袍”专袁店是一个休闲放松、心灵停歇的港湾。从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熹

茗袍”单店数量稳步增加,来店客人到访率高达82%,单店盈利能力平均提高45%以上。

有用+10
分享

“蛤蟆背”是武夷岩茶大红袍工艺到位的象征


  在一波一波关于武夷岩茶品质特征描述的专业书籍中会发现:“蛤蟆背”总是必然出现的词汇。“蛤蟆背”到底是什么?和岩茶品质到底有何惊人的联系捏?

  岩茶冲泡以后,我们会慢慢看到叶片上会泛起一层层大大小小、数量不同、分布不均匀的小泡泡。所谓的“蛤蟆背”就是这些使得叶片凹凸不平的小泡泡,打个比方就和我们身上的鸡皮疙瘩是一样样滴捏!

  那这些小泡泡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1、“蛤蟆背”的起因

  我们知道,岩茶有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叫做“焙火”,清代茶人梁章钜称赞我们岩茶的焙火可是超级自豪、骄傲的:“武夷焙法,实甲天下”,这自信可是爆棚到秒杀一切啊!没错,就是这把火,使得茶叶内部吃透火,然后气体就在叶片里面顶出一个个的小气泡,终于在茶叶这片小平原上隆起了一个个小山包!

  2、“蛤蟆背”的一般出场现象

  仔细一点我们会发现,这些蛤蟆背相对容易出现在中火及中火以上焙火的茶叶中,而轻火茶相对较少出现。即使有也是少的可怜。这就是因为焙火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

  由于焙火温度不同、焙火时间不同以及叶片局部受热不同所以就会造成“蛤蟆背”大小不同、数量不同、分布区域也不同。

  “蛤蟆背”一词在岩茶品质特征的描述中必不可少。这本身就说明了它与岩茶品质有着惊人的联系!

  1、“蛤蟆背”是传统型岩茶的品质特征之一

  传统型的岩茶,因为强调耐存储、岩韵显等品质特征,所以往往要求岩茶火功达到中火以上甚至足火。特别是早期,岩茶制造者会根据茶叶销售地域的路程远近来定夺茶叶需要焙到什么火功。长此以往,人们渐渐的就对此形成了一种惯性,因此,“蛤蟆背”也就成为一条必然存在的岩茶品质特征之一。

  2、有“蛤蟆背”的岩茶品质一定好?

  既然“蛤蟆背”与传统岩茶有着这么密切的关系,那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岩茶品质好的特征?

  小微告诉你:凡事都要就事论事,这一条在哪里都适用!在评判岩茶品质好坏的原则上也适用啊!

  没错!就是有“蛤蟆背”,这茶也未必好啊!所以,茶友们可要记住了!不要一看到“蛤蟆背”,就乖乖的掏钱买账啦!

  那“蛤蟆背”又能反应几种情况呢?

  A、有“蛤蟆背”,泡泡大、数量多,叶片红褐软亮。这茶,可以反应焙火到位。当时的焙火温度相对较高、焙火时间相对充足,所以吃火程度重。这样的茶一般都要中火偏上、足火这样的。在品质上往往会表现为滋味顺滑厚重、香气细腻沉稳、耐泡。据推算,山场和工艺都是要不错滴!而且还耐储存喔!

  推荐购买哦,超值超划算!

  B、有“蛤蟆背”,泡泡大、数量多,叶片乌褐偏硬。嗯哼,经调查很多茶友是和这样的茶有着过深的交情啊!因初入茶圈,不知茶圈险恶,就遭了奸商的道!说什么咖啡味的大红袍最正宗、最好喝!事实上,就是焙火焙过了,病火茶!叶片碳化明显,喝起来有着明显的焦味,汤质很粗,一口的火气!香气上也表现为慢慢的焦炭味!印象深刻!

  呼吁茶友们见到此茶请绕路!

  C、有“蛤蟆背”,泡泡小、数量少,叶片黄褐软亮。这样的茶,焙火到位。当时的焙火温度较低,时间也相对短些,吃火程度轻些。这种茶火功差不多在中火偏轻一点,说起来也是市场的主流之一啊。香气高扬、滋味丰富。就是存储时限可能稍微短些。建议快速消费,毕竟好东西总是让人不放心啊!所以,拥有了赶紧下肚吧!

  推荐购买,超值超划算耶!

  当然,“蛤蟆背”更多的只能是体现焙火程度以及焙火是否到位。并不能以此作为评判好茶的准则之一。它能一定程度上去说明茶的品质优劣,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茶品真实的山场环境、栽培管理条件、制作工艺以及茶友们的口感上!

  毕竟,你才是决定岩茶品质好坏的终结者!

大红袍茶艺大红袍泡茶的步骤介绍

大红袍经常被误认为是一种红茶,但事实上大红袍是武夷岩茶,属于乌龙茶的一种,虽然母株大红袍的茶叶现在是喝不到了,好在还有从母株移植成功的大红袍可以饮用,那怎样冲泡大红袍呢?下面是关于 大红袍泡茶的步骤介绍。

大红袍茶艺大红袍泡茶的步骤介绍

大红袍茶艺的泡茶步骤一:备器

对于所有的乌龙茶来说,基本上都适合盖碗和紫砂壶冲泡。

大红袍茶艺的泡茶步骤二:洁具

对于大红袍来说,这一环节非常重要,首先是必须把盖碗或紫砂壶内外冲洗干净,而且必须热透。

大红袍茶艺的泡茶步骤三:赏茶

无论是冲泡者还是品饮者此时都应该认真地看看这个茶的外形,色泽,包括干茶的香气。当然,此时香气还没办法很好地表现出来。那么通过下面的步骤,就可以闻到大红袍的香气了。

大红袍茶艺的泡茶步骤四:置茶

置茶时,动作要快,尽可能地保茶壶的温度。

大红袍茶艺的泡茶步骤五:洗茶

大红袍的外形并没有像铁观音那么紧结,所以这个洗茶可以简单点。入水之后,马上把洗茶水倒出来。不建议直接倒入公道杯中,然后倒到品茗杯的做法。

大红袍茶艺的泡茶步骤六:冲泡

在大红袍的冲泡中,高冲非常重要。高冲时,最好让茶叶能在盖碗翻滚。冲水后,大约十五秒就能倒茶。

大红袍茶艺的泡茶步骤七:出汤

大红袍泡茶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先是放松,然而抱着愉快,喜悦,以一种和老友重逢的感觉去感受,行云流水般拿起盖碗,出汤。

大红袍茶艺的泡茶步骤八:分杯

把茶汤均匀地倒入各闻香杯中,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闻香杯中,第一泡倒1/3,第二泡依旧,第三泡倒满。

大红袍茶艺的泡茶步骤九:闻香

因为大红袍高香,所以在冲泡过程中,会有满室的香气萦绕。将品茗杯、闻香杯一起放在客人面前。把闻香杯中的茶,倒入品茗杯中,双手搓动闻香杯。微微摆闭上眼睛,深呼吸。

大红袍茶艺的泡茶步骤十:品茶

因为大红袍名气很大,所以很多人喝茶都会有点太着急。这时候,其实还是要保持心情平和,有欣赏,玩味之感,缓缓吸入茶汤,慢慢体味,徐徐咽下。稍静,感受喉头及下腹的感受。

按照这样泡茶的步骤,冲泡出来的大红袍香气四溢,喝下去会感觉到喉头下部及腹部都有花香的甘甜,这就是大红袍的魅力所在。

武夷山大红袍成“国茶”原由

欣闻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指定武夷大红袍为特供茶,大红袍又加冕了一项桂冠,“国茶”的地位彰显。

大红袍,这位深锁在武夷山中、悄然入于皇家宫廷的“大家闺秀”,长期以来,只为贵者所有。随着茶成“国饮”潮流的掀起,精品意识的召唤,生态保健的要求,市场波涛的动涌,她终于被呼之而出,走进京都大市,迈出国门,亮相于主流社会。

其实业内人士都知晓,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顶级茶品,在古今中外都享有盛名。所有的大部头茶著中都有她的卓约身姿,流传着脍炙人口的传统故事,载记着内涵丰厚的诗词文赋……据云,即位“一日不可无茶”的清乾隆皇帝,在位时曾纳贡到半斤大红袍,倍加珍重,品后诗兴大起,发出了“就中武夷品最佳,香气清和兼骨鲠”的感叹。“骨鲠”之说,当是悟出“岩韵”的第一人。

大红袍成为“国茶”,大红起来,和武夷山人用心善待是分不开的:山人种之选择佳境,管之认真科学,做之工艺独到,泡之讲究功夫,品之入定静心。

种之优越佳境。国家批准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文本中,认定武夷岩茶产于“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其实古代学者徐火勃等早就说过:武夷山具“灵秀之气”、“土气宜茶”。现代茶叶大家吴觉农、王泽农、林馥泉、张天福等在武夷山办茶场、研究所时则通过实地考察、科学测定出它“宜茶”的根据(见当时的刊物),包括地形、生态、土质、温度、雨量、湿度、日照等因素。此境乃上苍所赐,非人力可为的。大红袍立于其最佳之境,“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自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

管之认真科学。古今武夷人视岩茶如珍宝。古时茶园必用石头垒砌围护,甚至单株之茶也围筑成盆景。每年必定要下挖、平、锄三道工夫,那时没有化肥,只靠填客土、盖绿草以提高地力;有虫时只用山中草药喷洒。

如今随着茶园面积扩大,产量提高,过去那些办法行不通了。但茶农在施化肥、喷农药时,大都讲究科学,特别是对大红袍等极品茶园的管理更是慎之又慎。他们增强了精品意识,不盲目追求产量,所以一年大多只采摘一次,多则二次,以提高青叶的内含物,保护茶树良好生长;减少施化肥、喷农药,以预防农残提高。可以说武夷岩茶大红袍是环保的、生态的、卫生的、放心的饮品。

做之工艺独到。武夷岩茶,特别是大红袍制作工艺复杂,时间冗长。传统的工艺有晒、晾、摇、抖、撞、炒、揉、初焙、簸、捡、复火、分筛、归堆等十多道工序。关键人物青师傅要会“看青做青”、“看天做青”,“青变则变”,这是电脑也难以为之的。

受人尊敬的武夷青师傅,做青时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把名誉看得很重。茶师们做名茶时是“提起眉毛的”。制出好茶时,会受到表扬、奖赏;失手时会难过一春(茶),甚至几年,教训终身不忘。此外采茶工、焙师傅、捡茶女也十分认真,相互配合。

随着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如今大多已改用机器制茶,但是其原理仍是和传统工艺是相承、相通的。所以说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被国家列为第一批(2006年6月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之无愧的。这是武夷山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泡之讲究功夫。大红袍作为典型、传统的武夷乌龙茶之珍品,其冲泡方法采用的是功夫茶艺。既富寓文化内涵,又有观赏艺术价值。

品之入定静心。大红袍与其他武夷岩茶一样,“重在吃水”、“以味取香”、“讲究岩韵”。具体表现是:“茶水厚重润滑,香气清正幽远,回甘快捷明显,滋味滞留长久。”这些感观的东西是可以品出来的,茶的优次是要通过比较而得出的。因此,武夷茶人品茶时,特别细心、静心、投入、谦恭。静心品味,悟出真谛、评出公正。

凡此这些,又进一步提高了大红袍的内质、丰厚了大红袍的文化内涵,促进了大红袍成为国茶。我们当以王者尊之,以发扬其光大。(黄贤庚)